鎮上的新房子裝好了,田裏種的水稻(穀子)還沒有收割迴來。
第二天一大早,陳衛國扛著打鬥,夏雨挑著籮筐鐮刀等物,來到幾百米外的稻田。
二人下田收割水稻,不消片刻,身上的衣服褲子,就被泥水浸透了。
六點半起床的陳宇,騎著自行車前往維修廠,還沒離開家多遠,就看見父母在田裏打穀子,他把自行車放在路邊,準備下田幫忙打穀子。
“小宇,你怎麽沒去修理廠?”陳衛國放下一捧水稻,皺著眉頭問道。
“爸,我來幫你們。”陳宇笑著說道,錢隨時都可以賺,要是父母累到了,他不後悔才怪。
“你去修理廠吧,穀子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夏雨說道。
“媽,修理廠什麽時候都能去,我把家裏的穀子打了再去。”陳宇說道,這年代沒有收割機,為了打穀子更省力,稻田裏麵幾乎都有一尺深的水。
打鬥倒不是很重,也就幾十斤而已,裝滿濕得流水的穀子之後,其重量就會飆升到幾百斤,因此,這年代打穀子的時候,田裏都有一尺左右的水。
“去去去,打穀子有我們兩個,你還是去維修廠,多掙點錢才是真的。”陳衛國說道。
“爸,這些是我存的錢,要不,請幾個人幫忙打穀子。”陳宇沉默幾秒後,伸手從口袋裏掏出八百塊錢,看著是從口袋裏拿的,實際卻是從個人餘額裏麵取出來的。
“你哪來這麽多錢?”陳衛國驚疑的問道。
“昨天有人來修車......王叔叔給了我八百。”陳宇半真半假的解釋道。
“反正我們也沒事,穀子還是我們自己打吧。”夏雨把錢抓在手裏,笑容滿麵的說道。
陳宇心中無奈,卻又沒有辦法,隻得騎著自行車上街,又在維修廠折騰了一天。
晚上七點半,他下班迴家,看著雙臉都被曬腫了的父母,他心如刀割,暗自發誓一定要想個辦法,阻止父母繼續種地,以地球那邊的經曆來看,單純的種地是沒有前途(錢圖)的。
開個養雞場或養豬場?看上去倒是很輕鬆,一旦發生什麽雞瘟、豬瘟,不賠個血本無歸才怪。
沒有規模的養殖,很難賺到什麽錢,就算形成了規模養殖,也要麵臨巨大的風險,哪怕連續幾年都賺了錢,也有可能在之後的幾年,弄得自己傾家蕩產。
“這年代炒股很賺錢,可惜我在千石鎮,目前隻有十三歲,暫時沒機會炒股,以老頭子的脾氣,就算我說得天花亂墜,他也不會去炒股,再說這裏畢竟不是地球。”
“炒房子肯定很賺錢,隻需幾年時間,房價就會暴增十幾倍,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房價翻個幾十上百倍都不成問題,但炒房對現在的我來說,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地球那邊的小說、歌曲拿到這邊來賣,賺錢沒有問題。但我能記住的歌隻有幾首,看過的小說都隻剩一個印象,很難將其複原出來,何況我又沒有賺這個錢的渠道。”
搖了搖頭,不再去想賺錢的事,陳宇躺在床上睡了起來,一覺睡醒,又是早上六點半。
父母五點半就拿著東西出門了,此時已經割了很多水稻。
陳宇沒有去幫忙,騎著自行車來到維修廠,一邊修理電器,一邊指點四個徒弟。
上午有人開車來修,他用了兩個多小時,從別人那裏賺了八百五十塊。
午飯後不久,三陽機械廠的李主任來了。
“李叔叔,有什麽事?”陳宇笑著問道。
“我們廠有台進口機器壞了,你現在有時間沒有?”李大柱問道。
“有錢就有時間。”陳宇說道。
“錢我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過去。”李大柱說道。
“行。”陳宇點了點頭,與王正新一起,前往三陽機械廠。
十幾分鍾後,三人來到車間,李大柱指了指一台銑床,然後說道:“就是這台機器。”
陳宇檢查了一下,又打開機器試了試,暗自琢磨一番後,他拿起工具拆掉一個個零件......
“小陳的速度真快。”李大柱感歎道。
“他力氣也很大。”王正新附和道。
“好了。”大半個小時後,陳宇笑著說道。
李大柱試了試,見進口銑床真的修好了,又帶著二人去財務那裏結賬。
“李主任,我有個同學,想到你們三陽機械廠上班,你看?”陳宇低聲問道。
“他今年多大?會些什麽?”李大柱隨口問道。
“和我一樣大,今年十三歲,廠裏的東西,一樣都不會。”陳宇說道。
“你問問他,願不願意來我們維修部當學徒?”李大柱提議道。
“學徒有沒有工資?”陳宇又問道。
“每個月一百五,轉正後加兩百,也就是一個月三百五,加上補貼獎金之類的,維修部的正式工,每個月能拿五百左右。”李大柱說道。
“那就麻煩李主任了,我迴去問問他,願不願意來你們這裏當學徒。”陳宇道了一聲謝,學徒的月薪就有一百五,已經夠多了,大舅二舅給人挑泥巴,一天才十五塊錢。
三陽機械廠的待遇很好,普通員工一個月能拿三四百,維修部有技術津貼和崗位津貼,一個月能拿五百左右,在藤山縣所有工廠裏麵,三陽機械廠的工資屬於拔尖。
下午的太陽很大,陳衛國和夏雨沒有打穀子,而是在家曬穀子睡午覺,四點半之後才會出去。
“衛國,新房子建好了,你有什麽打算?”趙紅問道。
“小宇說開個麵館,我們又不會下麵,還不知道該怎麽辦呢?”陳衛國皺著眉頭說道。
“要不,我們開一個水果店?”夏雨提議道。
“你知道在哪裏買水果嗎?你知道哪裏的水果更好更便宜嗎?我們什麽都不知道,一不留神就會賠個血本無歸。”陳衛國愁眉不展的問道。
“那怎麽辦?”夏雨問道。
新房子建好了,二人又開始為今後的生計發愁,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他們,對做生意很茫然,也沒有什麽信心,商量了半天,也沒想到什麽對策。
“我還是出去打工吧,你在鎮上開個小賣部。”陳衛國想了想後說道。
晚上七點半,日賺三千二的陳宇,歡天喜地的迴到家。
“小宇,鎮上的房子建好了,你有什麽想法?”陳衛國問道。
“房子暫時沒什麽人租,過幾年就好租了,我們先開個麵館吧。”陳宇說道。
“下麵也要手藝,我們下來自己吃還行,拿去賣就不行了。”陳衛國一針見血的說道。
“這事簡單,花錢去別人那裏學,又或者買材料自己練習。弄幹淨點,份量多點,價格便宜一點,隻要味道不是很難吃,就能把麵賣出去。”陳宇說道。
“那倒也是。”陳衛國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大早,陳衛國扛著打鬥,夏雨挑著籮筐鐮刀等物,來到幾百米外的稻田。
二人下田收割水稻,不消片刻,身上的衣服褲子,就被泥水浸透了。
六點半起床的陳宇,騎著自行車前往維修廠,還沒離開家多遠,就看見父母在田裏打穀子,他把自行車放在路邊,準備下田幫忙打穀子。
“小宇,你怎麽沒去修理廠?”陳衛國放下一捧水稻,皺著眉頭問道。
“爸,我來幫你們。”陳宇笑著說道,錢隨時都可以賺,要是父母累到了,他不後悔才怪。
“你去修理廠吧,穀子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夏雨說道。
“媽,修理廠什麽時候都能去,我把家裏的穀子打了再去。”陳宇說道,這年代沒有收割機,為了打穀子更省力,稻田裏麵幾乎都有一尺深的水。
打鬥倒不是很重,也就幾十斤而已,裝滿濕得流水的穀子之後,其重量就會飆升到幾百斤,因此,這年代打穀子的時候,田裏都有一尺左右的水。
“去去去,打穀子有我們兩個,你還是去維修廠,多掙點錢才是真的。”陳衛國說道。
“爸,這些是我存的錢,要不,請幾個人幫忙打穀子。”陳宇沉默幾秒後,伸手從口袋裏掏出八百塊錢,看著是從口袋裏拿的,實際卻是從個人餘額裏麵取出來的。
“你哪來這麽多錢?”陳衛國驚疑的問道。
“昨天有人來修車......王叔叔給了我八百。”陳宇半真半假的解釋道。
“反正我們也沒事,穀子還是我們自己打吧。”夏雨把錢抓在手裏,笑容滿麵的說道。
陳宇心中無奈,卻又沒有辦法,隻得騎著自行車上街,又在維修廠折騰了一天。
晚上七點半,他下班迴家,看著雙臉都被曬腫了的父母,他心如刀割,暗自發誓一定要想個辦法,阻止父母繼續種地,以地球那邊的經曆來看,單純的種地是沒有前途(錢圖)的。
開個養雞場或養豬場?看上去倒是很輕鬆,一旦發生什麽雞瘟、豬瘟,不賠個血本無歸才怪。
沒有規模的養殖,很難賺到什麽錢,就算形成了規模養殖,也要麵臨巨大的風險,哪怕連續幾年都賺了錢,也有可能在之後的幾年,弄得自己傾家蕩產。
“這年代炒股很賺錢,可惜我在千石鎮,目前隻有十三歲,暫時沒機會炒股,以老頭子的脾氣,就算我說得天花亂墜,他也不會去炒股,再說這裏畢竟不是地球。”
“炒房子肯定很賺錢,隻需幾年時間,房價就會暴增十幾倍,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房價翻個幾十上百倍都不成問題,但炒房對現在的我來說,有些可望而不可及。”
“地球那邊的小說、歌曲拿到這邊來賣,賺錢沒有問題。但我能記住的歌隻有幾首,看過的小說都隻剩一個印象,很難將其複原出來,何況我又沒有賺這個錢的渠道。”
搖了搖頭,不再去想賺錢的事,陳宇躺在床上睡了起來,一覺睡醒,又是早上六點半。
父母五點半就拿著東西出門了,此時已經割了很多水稻。
陳宇沒有去幫忙,騎著自行車來到維修廠,一邊修理電器,一邊指點四個徒弟。
上午有人開車來修,他用了兩個多小時,從別人那裏賺了八百五十塊。
午飯後不久,三陽機械廠的李主任來了。
“李叔叔,有什麽事?”陳宇笑著問道。
“我們廠有台進口機器壞了,你現在有時間沒有?”李大柱問道。
“有錢就有時間。”陳宇說道。
“錢我們都準備好了,就等你過去。”李大柱說道。
“行。”陳宇點了點頭,與王正新一起,前往三陽機械廠。
十幾分鍾後,三人來到車間,李大柱指了指一台銑床,然後說道:“就是這台機器。”
陳宇檢查了一下,又打開機器試了試,暗自琢磨一番後,他拿起工具拆掉一個個零件......
“小陳的速度真快。”李大柱感歎道。
“他力氣也很大。”王正新附和道。
“好了。”大半個小時後,陳宇笑著說道。
李大柱試了試,見進口銑床真的修好了,又帶著二人去財務那裏結賬。
“李主任,我有個同學,想到你們三陽機械廠上班,你看?”陳宇低聲問道。
“他今年多大?會些什麽?”李大柱隨口問道。
“和我一樣大,今年十三歲,廠裏的東西,一樣都不會。”陳宇說道。
“你問問他,願不願意來我們維修部當學徒?”李大柱提議道。
“學徒有沒有工資?”陳宇又問道。
“每個月一百五,轉正後加兩百,也就是一個月三百五,加上補貼獎金之類的,維修部的正式工,每個月能拿五百左右。”李大柱說道。
“那就麻煩李主任了,我迴去問問他,願不願意來你們這裏當學徒。”陳宇道了一聲謝,學徒的月薪就有一百五,已經夠多了,大舅二舅給人挑泥巴,一天才十五塊錢。
三陽機械廠的待遇很好,普通員工一個月能拿三四百,維修部有技術津貼和崗位津貼,一個月能拿五百左右,在藤山縣所有工廠裏麵,三陽機械廠的工資屬於拔尖。
下午的太陽很大,陳衛國和夏雨沒有打穀子,而是在家曬穀子睡午覺,四點半之後才會出去。
“衛國,新房子建好了,你有什麽打算?”趙紅問道。
“小宇說開個麵館,我們又不會下麵,還不知道該怎麽辦呢?”陳衛國皺著眉頭說道。
“要不,我們開一個水果店?”夏雨提議道。
“你知道在哪裏買水果嗎?你知道哪裏的水果更好更便宜嗎?我們什麽都不知道,一不留神就會賠個血本無歸。”陳衛國愁眉不展的問道。
“那怎麽辦?”夏雨問道。
新房子建好了,二人又開始為今後的生計發愁,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他們,對做生意很茫然,也沒有什麽信心,商量了半天,也沒想到什麽對策。
“我還是出去打工吧,你在鎮上開個小賣部。”陳衛國想了想後說道。
晚上七點半,日賺三千二的陳宇,歡天喜地的迴到家。
“小宇,鎮上的房子建好了,你有什麽想法?”陳衛國問道。
“房子暫時沒什麽人租,過幾年就好租了,我們先開個麵館吧。”陳宇說道。
“下麵也要手藝,我們下來自己吃還行,拿去賣就不行了。”陳衛國一針見血的說道。
“這事簡單,花錢去別人那裏學,又或者買材料自己練習。弄幹淨點,份量多點,價格便宜一點,隻要味道不是很難吃,就能把麵賣出去。”陳宇說道。
“那倒也是。”陳衛國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