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
……
實際上,在大夏皇朝的開國初期,由大夏太祖親封的“十二王”,無一不是生死境中期以上、至少渡過了兩重天劫的武道至尊,而且,還得是立有無上大功的開國功臣,才能被賜封為王爵,其中,還隻有“四王”是世襲罔替的一等親王,其餘的八王隻是降爵傳承的二等郡王和三等封號王。
經過三百多年的時光變遷,到了現在,這開國十二王就隻剩下那世襲罔替的四王了,其餘的八王都成為了一等國公,倒也是世襲罔替,但就算家族再出一位郡王或封號王,都是不世襲的一代封爵,這就像是韓伯庸的寧郡王,隻限他自己,無法傳承後代,隻要“寧國公”這個國公爵位,才是代代世爵的!
且,在大周朝以前,隻有王侯,沒有公爵,在大周朝時,公卿更多的是賦予一些名望極高的朝中大臣或年長者,讓其分享尊榮,由大周朝廷冊封,而到了大夏朝,才有了國公這一級的爵位,恰好,就是為了冊封比侯高、比王低的開國功臣,二十四位開國公爵,無一不是生死境的武道至尊,而且,同樣得是立有無上大功的開國功臣,才有資格封公,否則,就隻能像**山這樣的生死至尊,隻獲得了一個“霸烈侯”的國侯封號,直到其死後,才被朝廷追封為三等的霸烈王,但,這僅僅隻是一個榮譽爵位而已。
這就很明顯了,當羅明月這樣的生死境一劫至尊且擁有絕品道器的無上強者都隻能封為二等鹿郡公的時候,無極境修為的武者,就隻能改稱為“大能者”,而不再是“武王”或“武聖”,因為,再沒有一個無極境強者還能受得起這兩個古老的封號,還堅持使用,會折福損壽兼招禍的――這絕不是在開玩笑!!
但,改稱為“大能者”,這樣的變化,絕不是說現在的無極境武道強者相比過去就是變弱了,他們的實力依然強大,他們依然是真正的“大能者”,在過去,他們是一方諸侯,是一教之主,是一宗之掌,而放到現在,放在任何地方,他們依然都是真正的一方霸主,是各大豪門貴族的掌權者,是各中小家族和宗門的真正支柱,隻要一個人,就能撐起一個中型的勢力,若是加入了像羅家這樣的千年家族,同樣可以當上核心元老或太上長老,地位尊崇,而若是加入大夏軍隊,那一個正二品的上將軍是沒跑的――當然,前提是,必須證明自己有這樣的治軍能力,還得證明自己的忠誠。
試想,這樣的大能者,誰會甘於當別人打手?誰會甘於去當一個護衛或侍衛?想要用高級靈丹來吸引他們?很遺憾,以他們的實力、身份和地位,他們自己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高級靈丹,不需要去出賣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或許,頂級靈丹勉強可以吸引他們,但,李元嫣顯然並沒有拿出這種能讓一些中小勢力直接滅門的東西出來,而且,就算真的有,她也不敢拿出來的――難道嫌自己還不夠惹眼?還不夠招禍??
且,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世上,能夠突破神海極限而成為無極大能的武道強者,實在是太少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大宗師卡在了那最後的一關,無法突破,抱撼一生,最後,隻能是壽元耗盡,鬱鬱而終。
就算是將整個大夏帝國境內所有的大能者全加起來,恐怕,這數量都不會超過一萬人,這個數字咋一看,似乎很誇張,但是,若放在疆域這麽大的中原四省七鎮十七州,那真的隻能說――實在太少了!!
要知道,這一個較為官方的統計數字,是建立在“八萬萬”這個人口基數上的,這就意味著,即使全國武者隻占了總人口大約十分之一的人數,誕生一位無極境大能者的幾率,也不過是8000分之一,但,實際上,全國人口極有可能是超過了“十萬萬”的,同時,全國武者的數量也絕不會隻是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更有可能是五分之一,甚至,超過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那麽,在一個全國武者數量至少達到了三四億的大帝國中,在三百多年的時間下來,無極境的大能者都不過是一萬人,那,可想而知,平均每一年到底能有幾個神海境的大宗師能夠成功突破的,或許,不會超過十人,而這,才能算是一個較為真實的誕生無極境大能者的幾率。
這是一個讓人無法想像的絕低幾率!
僅此一點,就可證明,想要成為無極境的大能者,是何其艱難的一件事,否則,這無極境也沒資格稱之為“大能者”了,更不可能擁有四五百年的壽元了,而強如羅家這樣的千年家族,如今也不過是隻有十餘位的無極境大能者,就算加上外姓的客卿長老和供奉長老,都不會超過二十之數。
而在這不到一萬名的無極境大能者中,數量最多的還是無極境的初期,至少占了近五成的比例,其次,是中期修為者,大約占三成,而無極境後期修為則是最少的,大約不到兩成的比例,最後,還剩下的極少數一撮存在,則是無極境的巔峰強者,距離生死境隻有半步之遙,是隻要渡過一重天劫,就能超脫生死的強大存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數量隻占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無極大能可稱之為“準尊”。
羅清豪原本是有希望成為這種“準尊”存在的無極境初期大能,而他的官職是正二品上將軍兼中軍都督,他的爵位是二等武衛伯,這是什麽概念??這就是為什麽會說無極境的大能者跑去當山大王是一件何等荒謬的事情――能當上朝廷二品大將的頂級強者,當山大王,這難道還不夠荒謬嗎??
不過,對於現在正坐在車廂中翻看著手中資料的李元嫣來說,有一個利好消息是,在這百銀大道沿路的上百股有名有姓的盜匪勢力中,並沒有這樣的無極境山大王存在,至少,按她手中這一份分別來自羅家情報庫和西都域“江海樓”的詳細情報來看,就是這樣的,而這兩份情報的可信度無疑是相當高的,李元嫣找不到質疑的理由。
其實,在這幾年裏,李元嫣一直都在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情報組織,玄旗商行的建立,無可否認,其一原因就是為了這一點,現在,已是遍布整個西都域甚至擴散至全國各大城的玄旗商行,的確是成為了李元嫣手中一個相當有用的情報來源,但,更多的還是商業上的各種信息和江湖中傳聞的各種小道消息,同時,還得耗費大量人力和精力去花時間整理和篩選其中的內容,以選出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情報來。
很明顯,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期的功夫,一個強力的情報係統,不是這麽容易建立的,而且還有著很多的忌諱,各大豪門貴族都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但卻是不能公開的,羅家自然也有自己的情報係統,且相當的完善和強大,畢竟,這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積累,但,隻掌握在少數核心族員的手中,在大多數時候,隻對三個人負責――太上玄尊羅明月,族長羅天武,以及每一代的南玄侯。
這也就是說,羅定山的父親羅清雄雖然是上一代的南玄侯,且還活著,其實力更是無極境中期的大能者,更是家族的核心長老,但他卻是失去了這樣的權力,而是交接到了兒子羅定山的手中。
那麽,連羅清雄這樣的三等縣公,在家族中位高權重,舉足輕重,都沒有調動家族情報係統的資格,就更別說是李元嫣這個“外人”了,在某些時候,她倒是可以共享其中一部份的情報內容,但,這些情報很少會是涉及重大機密尤其是和羅家核心機密有關的,而她若是想調動羅家情報係統為自己探尋情報,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她的兒子,四房長子,羅府二等郡伯,都沒有這樣的資格。
因此,才成為女財神和參議貴族不過是幾年時間的李元嫣,在大多數時候,她能夠選擇的主要還是從某些特殊的江湖勢力手中花錢購買自己想要的情報――江海樓無疑就是這樣的特殊組織了,天下四大情報組織之一,同時,還是一個財力和規模都要比玄旗商行更為強大的江海商行,在全國各地,都有“江海樓”的存在,隻不過,江海樓的大本營是在西都域的益州成都府而已。
這種專門販賣各種情報的特殊組織,一向是隻認錢不認人的,而且,背後要說沒有官方背景,那是絕不可能的,在以往,李元嫣也曾從江海樓的手中購買過情報,她甚至知道江海樓背後的靠山是誰,而這一次,她同樣是買了一份關於百銀大道的盜匪勢力和整個西南地域的綠林勢力的詳細情報,價值不菲,且,還得是以羅府的名義,才能買到這一份級別極高的重要情報。
此外,李元嫣還從羅家的情報庫中拿到了一份相似的情報內容,兩者一對比,一結合,那就更加的完整,更加的可靠了,在她手中的情報清楚地顯示出沿道的盜匪勢力中既沒有無極境的大能者,也沒有相關的背景或靠山,而這一個事實,則意味著這些盜匪勢力如果想要聯合起來,恰恰是缺少了那一個強有力的大能存在――因為,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十三股盜匪勢力,全都是神海境修為的武宗在當著盜匪頭子,且,至少有三位都是和林忠一樣的大宗師,修為都是神海境的後期。
同時,這三股盜匪勢力還恰好是各自劃分了百銀大道西、中、東三大段約四百餘裏的勢力範圍,在大多數時候,三方之間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而在情報上更是清楚的顯示出,這三個神海境後期的盜匪頭子,互相之間的關係都不太好,其中有兩人更是有著大仇的,而且,還是殺子之仇,這就決定了這兩個勢力之間,幾乎是不可能合作的。
實際上,十三個宗師級的盜匪頭子,互相之間都是誰也不服誰的,他們想要聯合起來做一次大買賣,單是扯皮和搶盟主之位,就得爭上半個月的時間,而那三個實力最強的大盜匪就更不可能會讓別人來當這個盟主了,但,他們各自想當盟主的話,卻又壓不住另外兩人,而一旦三人中少了一人,就算結盟了,想要對付羅府車隊,實力卻是不夠――因為,林忠這一位赫赫有名的“幻滅手”,他們三人至少得是兩個聯手,才有壓製的可能,但是,想要殺敗林忠的話,則必須要三人同時聯手才行。
關於這些情況,在出發前,李元嫣自然是和林忠、楊虎等人詳細分析過,這才上路的,當其時,在排除了大能者這個因素的前提下,他們認為盜匪聯合是不可能的,且,一連四天,他們趕了七百餘裏的路,根本沒留給盜匪聯合起來的時間,同時,他們還將兩個邊軍軍營都考慮在內了。
為了保證百銀大道的安全,大夏朝廷和軍方同樣是分別在百銀大道的西段、中段、東段,各設置了一個邊軍軍營,各自負責其中四百裏的路段,而維護這三個軍營的費用,主要由銀州的本地勢力和南蠻百族的沿路勢力共同承擔,而且,銀州的地方府軍和南蠻的諸族軍隊也有責任維護這條大道的安全通行的。
一個擁有3000邊軍戰士的大營,其一營之長必定是六品以上的大夏武官,不是從五品的遊擊將軍或遊騎將軍,就是正五品的寧遠將軍或定遠將軍,且實力絕不會低於神海境,因為這是邊軍,不是府軍,這兩者的結合,使得這支邊軍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甚至,要強於羅府車隊這樣的豪華陣容。
因為,大夏軍隊以一營2000人為編製,是有著特殊意義的,這是組成一個大夏戰陣和五行軍陣的最低編製,是大夏帝國橫掃四方的強力基礎,而3000人的大營,更是使得這樣的戰陣和軍陣威力倍增,想要“消滅”這樣的一個大營,除非是調動一萬以上的正規軍,否則,就隻有無極境大能者才能做到了。
想要在“飛鷹澗”對付羅府車隊,就必須將這兩個邊軍軍營都考慮在內,因為,當羅府車隊在遇到攻擊的時候,一旦選擇死守待援,那麽,其中離飛鷹澗西關口最近的邊軍營地大約在一百七十餘裏之外,恰好是負責百銀大道中段大約四百裏路安全的一營邊軍,隻要接到羅府車隊的求援信號,這一營的邊軍將會在三個時辰內趕到現場,最快的話,隻需一個時辰即可――每名邊軍都配有一匹普通的高頭大馬,其中最精銳的兩曲邊軍更是配有二階以上的靈騎,一個時辰趕一百七十裏外,絕不是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就是李元嫣和林忠他們為何判斷這一次至少出現了四位無極境大能者的一大理由了,因為,單是要攔截這兩營的邊軍,就必須要有兩名無極境大能才行,同時,將盜匪勢力聯合起來,並且在盜匪劫掠的時候坐陣後方,這也需要一位無極境大能,再加上威脅白山部落不得全力幫助羅府車隊過澗,這又是需要一位無極境大能坐陣才能辦到的事情,這一下子就是冒出了至少四位無極境的大能者來,這就難怪連林忠和楊虎他們都覺得形勢是非常的惡劣,並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而且,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羅府車隊中沒有一位無極境大能者坐陣的前提下。
現在,李元嫣他們唯一指望的,就是這些無極境大能者不敢破壞規矩,不敢親自動手,隻能躲在背後來暗中操控一切,並選擇了將盜匪勢力聯合起來,借盜匪的力量來對付羅府車隊,因此,李元嫣和林忠他們要考慮和要麵對的主要敵人,其實,就是李元嫣手上拿著的厚厚資料上麵所列出來的一個個盜匪勢力了。
三個神海境後期,十個神海境初中期,十三個宗師級的盜匪頭子和山大王,對於這樣的事實,雖說比不上無極境大能者去當山大王一樣荒謬,但,似乎也相差不了多少,因為,這就等於是黎元托木有著三等縣伯不做,有著部落之主不做,跑去當山賊頭子一樣,很荒唐,很扯談,很怪異。
且不說統治三十多萬人的部落之主和一個山大王之間的差距,就連楊虎這樣的準武宗,在其隻是龍虎境中期的時候,就已經是名傳西都域的四海武館館主,在當時,武館中的學員已是超過了三千人,而當他的修為到了後期的時候,四海武館的學員已是達到了萬人之數,而他則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楊大館主,在銀州府中,都算得上巨頭級的大人物了,試想,這是跑去當山大王能比的??
就算是那十三股實力最強的盜匪勢力中人數最多的三股勢力,即是那三位神海大宗師當大王的勢力,也不過是四千多人而已,超過五千盜匪的勢力,那是一個都沒有,那麽,這樣的盜匪頭子,當著有什麽意思?有什麽威風?就算是論江湖地位,都和楊虎差遠了,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黑榜有名的盜匪,沒有一個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大夏境內的各大城中――他們也不敢啊!!
他們一個個的項上人頭,都代表著一筆筆的豐厚獎金或是一個個的功勳點,甚至,還是升官晉爵的軍功,比如,一位正六品的軍中校尉要是能斬殺一名神海初期的大盜匪,憑著這份功勞,至少能升一級,外加各種封賞和榮譽,而這一點,對於世家子弟來說,恰恰是最有興趣的,想當初,羅定旗為了給李元嫣治病而做了一個有名的“拚命三郎”,他拚的其實就是不斷接取這種剿殺黑榜強者的懸賞任務,但,他不要軍功,隻要功勳點,想要存夠買六轉金丹的“錢”。
隻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父親羅清豪突然陣亡,而李元嫣的病也是越來越嚴重,等不及這麽慢的積功過程了,才逼得羅定旗鋌而走險,不然,以他的實力和地位,不說後來的七年戰事中有多少的立功機會,就算隻是將這條百銀大道在這幾年中興起的盜匪勢力全都帶兵清剿一遍,大概,就夠功勳點買六轉金丹的了。
自然,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李元嫣的病已好了,還成了女財神,而這些被官方通緝的盜匪勢力則是想要聯合起來對付被迫走上了百銀大道的李元嫣,當然,還得包括她的兒子羅騏,這一下,官和賊的身份,在這裏,就是反轉了過來,隻要有利可圖,且有成功的機會,這些盜匪勢力是絕對不會害怕大夏朝廷的事後追兇的,而李元嫣用紅墨水劃出來的一個個名字,則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刺眼。
那十三股的大勢力,至少被她劃出了十個來,還有三十多股的中等勢力,也被劃出了二十餘個,都是極有可能會在這一次的攔截中出現的勢力,至於中小型的盜匪勢力,太多了,沒有劃出來的意義,隻需要看他們各自混飯吃的地盤是在哪個大勢力的附近,其實,就能判斷出,這一次,羅府車隊將會麵對多少的盜匪――
初步估計,不會少於兩萬盜匪,這是他們這些烏合之眾敢於聯合起來對羅府車隊動手的一個基礎底線,少於這個數,再給他們十個膽子,都不敢動手,哪怕,那十三股大勢力全聯合起來,都是一樣!!
“踏!踏踏!踏踏踏~~”
“駕!!”
“唏嚕嚕~~”
當李元嫣坐在車廂中為了那越劃越多的盜匪勢力和盜匪數量而憂心難安的時候,在車廂外的大道上,整個羅府車隊依然保持著一個時辰30裏的速度,在寬闊的百銀大道上向前行進著,同時,七名鏢師和趟子手則是第三次騎著快馬,衝出車隊,衝向前方,絕塵而去,前往前麵進行探路……
這時候,已調整為三排的羅府車隊,幾乎是將四分之三的大道都給霸占了,而這一種行為,無疑是相當惡劣的路霸行為,因為,這一條西南官道,每一天的客流量,其實都是極高的,在這四天的趕路中,以羅府車隊的速度,平均每一刻鍾,就會有一路隊伍會從後麵趕上來並超過他們。
這些隊伍基本都是騎著快馬,沒有累贅,速度較快,才能從後趕上車隊並超過去,不過,在看見羅府車隊的時候,他們都會減速以示敬意,甚至還會在馬上抱拳遙遙見上一禮,說上幾聲,才會繼續趕路。
當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是真有急事的,則不會減速,而是在側邊的大道一路衝過,並留下了一聲道歉的話語:“見過羅府的諸位大人,在下有急事,請見諒!!”然後,才絕塵而去,就和剛剛離開的七騎鏢師和趟子手一樣。
這樣的情形,即使是在離開白山部落之後的半個時辰內,還曾遇到過幾次,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從前方迎麵而來,擦身而過的商旅客隊,才是最多的,幾乎是每隔一柱香,就會有一路的隊伍出現,迎麵而來,互相交錯而過,而事實是,自一刻鍾前起,一直到現在,不僅是後麵再沒有人趕上來並超過去,連前方也沒有再見到任何人迎麵而來。
那麽,整條大道被羅府車隊給霸占了大半,似乎,就不算是什麽了,同時,更讓羅三等人心中不安的是,剛才接連派出的兩路探路馬隊,到如今,一個都沒有趕迴來,這才有了第三支探路馬隊的再次出發……
……
……
ps:嗯,6k7的大章,繼續求每天的推薦票……
ps:小修,因發現王爵有誤,應該是一等親王(夏王、晉王、蜀王),二等郡王(寧郡王、唐郡王),三等封號王(霸烈王就是封號王)。呃,複看一遍,再次發現居然算錯了“九+三=12”的問題……
……
……
實際上,在大夏皇朝的開國初期,由大夏太祖親封的“十二王”,無一不是生死境中期以上、至少渡過了兩重天劫的武道至尊,而且,還得是立有無上大功的開國功臣,才能被賜封為王爵,其中,還隻有“四王”是世襲罔替的一等親王,其餘的八王隻是降爵傳承的二等郡王和三等封號王。
經過三百多年的時光變遷,到了現在,這開國十二王就隻剩下那世襲罔替的四王了,其餘的八王都成為了一等國公,倒也是世襲罔替,但就算家族再出一位郡王或封號王,都是不世襲的一代封爵,這就像是韓伯庸的寧郡王,隻限他自己,無法傳承後代,隻要“寧國公”這個國公爵位,才是代代世爵的!
且,在大周朝以前,隻有王侯,沒有公爵,在大周朝時,公卿更多的是賦予一些名望極高的朝中大臣或年長者,讓其分享尊榮,由大周朝廷冊封,而到了大夏朝,才有了國公這一級的爵位,恰好,就是為了冊封比侯高、比王低的開國功臣,二十四位開國公爵,無一不是生死境的武道至尊,而且,同樣得是立有無上大功的開國功臣,才有資格封公,否則,就隻能像**山這樣的生死至尊,隻獲得了一個“霸烈侯”的國侯封號,直到其死後,才被朝廷追封為三等的霸烈王,但,這僅僅隻是一個榮譽爵位而已。
這就很明顯了,當羅明月這樣的生死境一劫至尊且擁有絕品道器的無上強者都隻能封為二等鹿郡公的時候,無極境修為的武者,就隻能改稱為“大能者”,而不再是“武王”或“武聖”,因為,再沒有一個無極境強者還能受得起這兩個古老的封號,還堅持使用,會折福損壽兼招禍的――這絕不是在開玩笑!!
但,改稱為“大能者”,這樣的變化,絕不是說現在的無極境武道強者相比過去就是變弱了,他們的實力依然強大,他們依然是真正的“大能者”,在過去,他們是一方諸侯,是一教之主,是一宗之掌,而放到現在,放在任何地方,他們依然都是真正的一方霸主,是各大豪門貴族的掌權者,是各中小家族和宗門的真正支柱,隻要一個人,就能撐起一個中型的勢力,若是加入了像羅家這樣的千年家族,同樣可以當上核心元老或太上長老,地位尊崇,而若是加入大夏軍隊,那一個正二品的上將軍是沒跑的――當然,前提是,必須證明自己有這樣的治軍能力,還得證明自己的忠誠。
試想,這樣的大能者,誰會甘於當別人打手?誰會甘於去當一個護衛或侍衛?想要用高級靈丹來吸引他們?很遺憾,以他們的實力、身份和地位,他們自己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高級靈丹,不需要去出賣自己的尊嚴和自由,或許,頂級靈丹勉強可以吸引他們,但,李元嫣顯然並沒有拿出這種能讓一些中小勢力直接滅門的東西出來,而且,就算真的有,她也不敢拿出來的――難道嫌自己還不夠惹眼?還不夠招禍??
且,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世上,能夠突破神海極限而成為無極大能的武道強者,實在是太少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大宗師卡在了那最後的一關,無法突破,抱撼一生,最後,隻能是壽元耗盡,鬱鬱而終。
就算是將整個大夏帝國境內所有的大能者全加起來,恐怕,這數量都不會超過一萬人,這個數字咋一看,似乎很誇張,但是,若放在疆域這麽大的中原四省七鎮十七州,那真的隻能說――實在太少了!!
要知道,這一個較為官方的統計數字,是建立在“八萬萬”這個人口基數上的,這就意味著,即使全國武者隻占了總人口大約十分之一的人數,誕生一位無極境大能者的幾率,也不過是8000分之一,但,實際上,全國人口極有可能是超過了“十萬萬”的,同時,全國武者的數量也絕不會隻是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更有可能是五分之一,甚至,超過了四分之一的比例。
那麽,在一個全國武者數量至少達到了三四億的大帝國中,在三百多年的時間下來,無極境的大能者都不過是一萬人,那,可想而知,平均每一年到底能有幾個神海境的大宗師能夠成功突破的,或許,不會超過十人,而這,才能算是一個較為真實的誕生無極境大能者的幾率。
這是一個讓人無法想像的絕低幾率!
僅此一點,就可證明,想要成為無極境的大能者,是何其艱難的一件事,否則,這無極境也沒資格稱之為“大能者”了,更不可能擁有四五百年的壽元了,而強如羅家這樣的千年家族,如今也不過是隻有十餘位的無極境大能者,就算加上外姓的客卿長老和供奉長老,都不會超過二十之數。
而在這不到一萬名的無極境大能者中,數量最多的還是無極境的初期,至少占了近五成的比例,其次,是中期修為者,大約占三成,而無極境後期修為則是最少的,大約不到兩成的比例,最後,還剩下的極少數一撮存在,則是無極境的巔峰強者,距離生死境隻有半步之遙,是隻要渡過一重天劫,就能超脫生死的強大存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數量隻占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無極大能可稱之為“準尊”。
羅清豪原本是有希望成為這種“準尊”存在的無極境初期大能,而他的官職是正二品上將軍兼中軍都督,他的爵位是二等武衛伯,這是什麽概念??這就是為什麽會說無極境的大能者跑去當山大王是一件何等荒謬的事情――能當上朝廷二品大將的頂級強者,當山大王,這難道還不夠荒謬嗎??
不過,對於現在正坐在車廂中翻看著手中資料的李元嫣來說,有一個利好消息是,在這百銀大道沿路的上百股有名有姓的盜匪勢力中,並沒有這樣的無極境山大王存在,至少,按她手中這一份分別來自羅家情報庫和西都域“江海樓”的詳細情報來看,就是這樣的,而這兩份情報的可信度無疑是相當高的,李元嫣找不到質疑的理由。
其實,在這幾年裏,李元嫣一直都在努力建立屬於自己的情報組織,玄旗商行的建立,無可否認,其一原因就是為了這一點,現在,已是遍布整個西都域甚至擴散至全國各大城的玄旗商行,的確是成為了李元嫣手中一個相當有用的情報來源,但,更多的還是商業上的各種信息和江湖中傳聞的各種小道消息,同時,還得耗費大量人力和精力去花時間整理和篩選其中的內容,以選出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情報來。
很明顯,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長期的功夫,一個強力的情報係統,不是這麽容易建立的,而且還有著很多的忌諱,各大豪門貴族都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但卻是不能公開的,羅家自然也有自己的情報係統,且相當的完善和強大,畢竟,這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積累,但,隻掌握在少數核心族員的手中,在大多數時候,隻對三個人負責――太上玄尊羅明月,族長羅天武,以及每一代的南玄侯。
這也就是說,羅定山的父親羅清雄雖然是上一代的南玄侯,且還活著,其實力更是無極境中期的大能者,更是家族的核心長老,但他卻是失去了這樣的權力,而是交接到了兒子羅定山的手中。
那麽,連羅清雄這樣的三等縣公,在家族中位高權重,舉足輕重,都沒有調動家族情報係統的資格,就更別說是李元嫣這個“外人”了,在某些時候,她倒是可以共享其中一部份的情報內容,但,這些情報很少會是涉及重大機密尤其是和羅家核心機密有關的,而她若是想調動羅家情報係統為自己探尋情報,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她的兒子,四房長子,羅府二等郡伯,都沒有這樣的資格。
因此,才成為女財神和參議貴族不過是幾年時間的李元嫣,在大多數時候,她能夠選擇的主要還是從某些特殊的江湖勢力手中花錢購買自己想要的情報――江海樓無疑就是這樣的特殊組織了,天下四大情報組織之一,同時,還是一個財力和規模都要比玄旗商行更為強大的江海商行,在全國各地,都有“江海樓”的存在,隻不過,江海樓的大本營是在西都域的益州成都府而已。
這種專門販賣各種情報的特殊組織,一向是隻認錢不認人的,而且,背後要說沒有官方背景,那是絕不可能的,在以往,李元嫣也曾從江海樓的手中購買過情報,她甚至知道江海樓背後的靠山是誰,而這一次,她同樣是買了一份關於百銀大道的盜匪勢力和整個西南地域的綠林勢力的詳細情報,價值不菲,且,還得是以羅府的名義,才能買到這一份級別極高的重要情報。
此外,李元嫣還從羅家的情報庫中拿到了一份相似的情報內容,兩者一對比,一結合,那就更加的完整,更加的可靠了,在她手中的情報清楚地顯示出沿道的盜匪勢力中既沒有無極境的大能者,也沒有相關的背景或靠山,而這一個事實,則意味著這些盜匪勢力如果想要聯合起來,恰恰是缺少了那一個強有力的大能存在――因為,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十三股盜匪勢力,全都是神海境修為的武宗在當著盜匪頭子,且,至少有三位都是和林忠一樣的大宗師,修為都是神海境的後期。
同時,這三股盜匪勢力還恰好是各自劃分了百銀大道西、中、東三大段約四百餘裏的勢力範圍,在大多數時候,三方之間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而在情報上更是清楚的顯示出,這三個神海境後期的盜匪頭子,互相之間的關係都不太好,其中有兩人更是有著大仇的,而且,還是殺子之仇,這就決定了這兩個勢力之間,幾乎是不可能合作的。
實際上,十三個宗師級的盜匪頭子,互相之間都是誰也不服誰的,他們想要聯合起來做一次大買賣,單是扯皮和搶盟主之位,就得爭上半個月的時間,而那三個實力最強的大盜匪就更不可能會讓別人來當這個盟主了,但,他們各自想當盟主的話,卻又壓不住另外兩人,而一旦三人中少了一人,就算結盟了,想要對付羅府車隊,實力卻是不夠――因為,林忠這一位赫赫有名的“幻滅手”,他們三人至少得是兩個聯手,才有壓製的可能,但是,想要殺敗林忠的話,則必須要三人同時聯手才行。
關於這些情況,在出發前,李元嫣自然是和林忠、楊虎等人詳細分析過,這才上路的,當其時,在排除了大能者這個因素的前提下,他們認為盜匪聯合是不可能的,且,一連四天,他們趕了七百餘裏的路,根本沒留給盜匪聯合起來的時間,同時,他們還將兩個邊軍軍營都考慮在內了。
為了保證百銀大道的安全,大夏朝廷和軍方同樣是分別在百銀大道的西段、中段、東段,各設置了一個邊軍軍營,各自負責其中四百裏的路段,而維護這三個軍營的費用,主要由銀州的本地勢力和南蠻百族的沿路勢力共同承擔,而且,銀州的地方府軍和南蠻的諸族軍隊也有責任維護這條大道的安全通行的。
一個擁有3000邊軍戰士的大營,其一營之長必定是六品以上的大夏武官,不是從五品的遊擊將軍或遊騎將軍,就是正五品的寧遠將軍或定遠將軍,且實力絕不會低於神海境,因為這是邊軍,不是府軍,這兩者的結合,使得這支邊軍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甚至,要強於羅府車隊這樣的豪華陣容。
因為,大夏軍隊以一營2000人為編製,是有著特殊意義的,這是組成一個大夏戰陣和五行軍陣的最低編製,是大夏帝國橫掃四方的強力基礎,而3000人的大營,更是使得這樣的戰陣和軍陣威力倍增,想要“消滅”這樣的一個大營,除非是調動一萬以上的正規軍,否則,就隻有無極境大能者才能做到了。
想要在“飛鷹澗”對付羅府車隊,就必須將這兩個邊軍軍營都考慮在內,因為,當羅府車隊在遇到攻擊的時候,一旦選擇死守待援,那麽,其中離飛鷹澗西關口最近的邊軍營地大約在一百七十餘裏之外,恰好是負責百銀大道中段大約四百裏路安全的一營邊軍,隻要接到羅府車隊的求援信號,這一營的邊軍將會在三個時辰內趕到現場,最快的話,隻需一個時辰即可――每名邊軍都配有一匹普通的高頭大馬,其中最精銳的兩曲邊軍更是配有二階以上的靈騎,一個時辰趕一百七十裏外,絕不是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就是李元嫣和林忠他們為何判斷這一次至少出現了四位無極境大能者的一大理由了,因為,單是要攔截這兩營的邊軍,就必須要有兩名無極境大能才行,同時,將盜匪勢力聯合起來,並且在盜匪劫掠的時候坐陣後方,這也需要一位無極境大能,再加上威脅白山部落不得全力幫助羅府車隊過澗,這又是需要一位無極境大能坐陣才能辦到的事情,這一下子就是冒出了至少四位無極境的大能者來,這就難怪連林忠和楊虎他們都覺得形勢是非常的惡劣,並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而且,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羅府車隊中沒有一位無極境大能者坐陣的前提下。
現在,李元嫣他們唯一指望的,就是這些無極境大能者不敢破壞規矩,不敢親自動手,隻能躲在背後來暗中操控一切,並選擇了將盜匪勢力聯合起來,借盜匪的力量來對付羅府車隊,因此,李元嫣和林忠他們要考慮和要麵對的主要敵人,其實,就是李元嫣手上拿著的厚厚資料上麵所列出來的一個個盜匪勢力了。
三個神海境後期,十個神海境初中期,十三個宗師級的盜匪頭子和山大王,對於這樣的事實,雖說比不上無極境大能者去當山大王一樣荒謬,但,似乎也相差不了多少,因為,這就等於是黎元托木有著三等縣伯不做,有著部落之主不做,跑去當山賊頭子一樣,很荒唐,很扯談,很怪異。
且不說統治三十多萬人的部落之主和一個山大王之間的差距,就連楊虎這樣的準武宗,在其隻是龍虎境中期的時候,就已經是名傳西都域的四海武館館主,在當時,武館中的學員已是超過了三千人,而當他的修為到了後期的時候,四海武館的學員已是達到了萬人之數,而他則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楊大館主,在銀州府中,都算得上巨頭級的大人物了,試想,這是跑去當山大王能比的??
就算是那十三股實力最強的盜匪勢力中人數最多的三股勢力,即是那三位神海大宗師當大王的勢力,也不過是四千多人而已,超過五千盜匪的勢力,那是一個都沒有,那麽,這樣的盜匪頭子,當著有什麽意思?有什麽威風?就算是論江湖地位,都和楊虎差遠了,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黑榜有名的盜匪,沒有一個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大夏境內的各大城中――他們也不敢啊!!
他們一個個的項上人頭,都代表著一筆筆的豐厚獎金或是一個個的功勳點,甚至,還是升官晉爵的軍功,比如,一位正六品的軍中校尉要是能斬殺一名神海初期的大盜匪,憑著這份功勞,至少能升一級,外加各種封賞和榮譽,而這一點,對於世家子弟來說,恰恰是最有興趣的,想當初,羅定旗為了給李元嫣治病而做了一個有名的“拚命三郎”,他拚的其實就是不斷接取這種剿殺黑榜強者的懸賞任務,但,他不要軍功,隻要功勳點,想要存夠買六轉金丹的“錢”。
隻可惜,計劃沒有變化快,父親羅清豪突然陣亡,而李元嫣的病也是越來越嚴重,等不及這麽慢的積功過程了,才逼得羅定旗鋌而走險,不然,以他的實力和地位,不說後來的七年戰事中有多少的立功機會,就算隻是將這條百銀大道在這幾年中興起的盜匪勢力全都帶兵清剿一遍,大概,就夠功勳點買六轉金丹的了。
自然,這一切,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李元嫣的病已好了,還成了女財神,而這些被官方通緝的盜匪勢力則是想要聯合起來對付被迫走上了百銀大道的李元嫣,當然,還得包括她的兒子羅騏,這一下,官和賊的身份,在這裏,就是反轉了過來,隻要有利可圖,且有成功的機會,這些盜匪勢力是絕對不會害怕大夏朝廷的事後追兇的,而李元嫣用紅墨水劃出來的一個個名字,則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刺眼。
那十三股的大勢力,至少被她劃出了十個來,還有三十多股的中等勢力,也被劃出了二十餘個,都是極有可能會在這一次的攔截中出現的勢力,至於中小型的盜匪勢力,太多了,沒有劃出來的意義,隻需要看他們各自混飯吃的地盤是在哪個大勢力的附近,其實,就能判斷出,這一次,羅府車隊將會麵對多少的盜匪――
初步估計,不會少於兩萬盜匪,這是他們這些烏合之眾敢於聯合起來對羅府車隊動手的一個基礎底線,少於這個數,再給他們十個膽子,都不敢動手,哪怕,那十三股大勢力全聯合起來,都是一樣!!
“踏!踏踏!踏踏踏~~”
“駕!!”
“唏嚕嚕~~”
當李元嫣坐在車廂中為了那越劃越多的盜匪勢力和盜匪數量而憂心難安的時候,在車廂外的大道上,整個羅府車隊依然保持著一個時辰30裏的速度,在寬闊的百銀大道上向前行進著,同時,七名鏢師和趟子手則是第三次騎著快馬,衝出車隊,衝向前方,絕塵而去,前往前麵進行探路……
這時候,已調整為三排的羅府車隊,幾乎是將四分之三的大道都給霸占了,而這一種行為,無疑是相當惡劣的路霸行為,因為,這一條西南官道,每一天的客流量,其實都是極高的,在這四天的趕路中,以羅府車隊的速度,平均每一刻鍾,就會有一路隊伍會從後麵趕上來並超過他們。
這些隊伍基本都是騎著快馬,沒有累贅,速度較快,才能從後趕上車隊並超過去,不過,在看見羅府車隊的時候,他們都會減速以示敬意,甚至還會在馬上抱拳遙遙見上一禮,說上幾聲,才會繼續趕路。
當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是真有急事的,則不會減速,而是在側邊的大道一路衝過,並留下了一聲道歉的話語:“見過羅府的諸位大人,在下有急事,請見諒!!”然後,才絕塵而去,就和剛剛離開的七騎鏢師和趟子手一樣。
這樣的情形,即使是在離開白山部落之後的半個時辰內,還曾遇到過幾次,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從前方迎麵而來,擦身而過的商旅客隊,才是最多的,幾乎是每隔一柱香,就會有一路的隊伍出現,迎麵而來,互相交錯而過,而事實是,自一刻鍾前起,一直到現在,不僅是後麵再沒有人趕上來並超過去,連前方也沒有再見到任何人迎麵而來。
那麽,整條大道被羅府車隊給霸占了大半,似乎,就不算是什麽了,同時,更讓羅三等人心中不安的是,剛才接連派出的兩路探路馬隊,到如今,一個都沒有趕迴來,這才有了第三支探路馬隊的再次出發……
……
……
ps:嗯,6k7的大章,繼續求每天的推薦票……
ps:小修,因發現王爵有誤,應該是一等親王(夏王、晉王、蜀王),二等郡王(寧郡王、唐郡王),三等封號王(霸烈王就是封號王)。呃,複看一遍,再次發現居然算錯了“九+三=12”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