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首府涿郡城中,新任守將柴紹正在為一件事情發愁!


    今年北地大旱,整個幽州,整個河北道都是災區,前幾日幽州西側已經起了流民,好在當地崔氏答應了朝廷開倉放糧!


    如今十日已過,崔氏放糧終止,朝中糧草已到,本來柴紹不應該著急的,但正是因為此事,柴紹卻有些犯愁了!


    已經派出了各路運糧隊伍前往各處賑災了,可是壞事就在這裏,賑災車隊去時還好,非常順利,當地百姓夾道歡迎!


    但是車隊迴來的時候死活百姓們不讓走,說離了車隊我們吃什麽?


    最後竟然鬧出了個大笑話,車隊迴來的時候,各地的百姓也紛紛跟著車隊走,那意思很明顯,跟著運糧車隊至少不會餓死!


    盡管運糧官已經明白告訴他們,糧食正在源源不斷的運來,隔幾天就會去派送糧食,但是流民們不信呀,這個大災年景的,朝廷哪裏來的這麽多糧食?以往聽都沒聽過的!


    既然朝廷這麽說,那就是說州府有糧食,大家都去堵著州府,守著州府的大糧倉,至少比餓死在家裏強!


    於是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巧合,各地的百姓看到逃難的流民,那些個過不下去的也紛紛加入,隊伍越來越大,河北道幾座大城三天時間,就已經都被流民圍住了,人家也不鬧事,就等著飯點官府派糧吃飯!


    如此,各地又一次聚起流民之事,惹得李二大驚!


    不是剛剛安撫下去流民嗎?已經開倉放糧了,為什麽十天之後流民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聚越多了?而且是遍地起烽煙式的,隻要是大城市都被流民圍住?難道有人從中作梗?


    為此事,李二立刻派出了心腹精銳信使去查探,得到的答案卻令李二哭笑不得!


    百姓中不乏亂世走過的老人,大家什麽沒見過,旱災、蝗災、戰亂、瘟疫,隻要是三十歲以上的人,基本上這幾種苦難都經曆過!


    大唐立國剛剛十年,十年間還有五年都是在征戰天下,大唐立國前是隋末紛爭,連年戰亂不斷,那時候所有東西都是靠拚殺搶來的,十年的戰火,期間天災人禍無數,誰在乎過百姓?誰在乎過天災?


    天災來了收成不好?隻要不是自己治下,死的不是自己地盤的民眾,哪路反王會管?


    如果是自己地盤出事,那好,為了生存,我們可以去拚殺,去搶奪,同樣不用擔心,無非就是勝敗的問題!


    所以無論如何,苦的都是受災的下層百姓!


    當天災遇上戰亂的時候,誰管過百姓們的死活,賣兒賣女、易子而食等等,隻要能活下去,基本上誰都會幹!


    即便是天災之時,沒有遇到戰亂,朝廷麵對大災大難,或是祭天求告,或是各地開倉放糧!


    但是糧食也很有限,基本上沒過幾天朝廷也撐不住了,最後大家還是要逃難,逃出受災的家鄉,逃到那有糧有水,富饒豐收的地方,熬過了災年季節再迴鄉,這是老人們一致的觀點和看法!


    今年倒好,誰見過大災之年,朝廷將糧食送到村上,讓各家各戶呆在家中就能度過災難?沒人相信,與其相信這麽一個荒誕可笑的謊言,還不如早早趁著還有口糧,出來逃難的好!


    所以各地大城都被圍了,李世民案頭三天不要,就堆滿了議論此事的奏章!


    這事在李世民看來,也好也不好,不好的是民眾們還沒有信任大唐朝廷!


    好的是,民眾們沒有完全不信,至少還在嚐試著相信,要不然他們就不是逃難到大城四周,而是一路集體南逃了!


    對於此事,李世民也沒有什麽發愁的,就這樣吧,百姓們喜歡距離城池近些就近些吧!反正在哪裏都是放糧!當然,若是外圍所有百姓都聚集在一起了,還省去了運糧的麻煩呢!


    可是皇帝這麽想,各地被圍的主官可不這麽想,這麽多人聚在一起,每天還要管他們吃飽,所謂無事生非,若是這些人聚在一起鬧個亂子怎麽辦?


    人越來越多,萬一有人生個疾病,最後鬧出了瘟疫怎麽辦?所以,接到皇帝的敕令後,有見識的官員再次上書此事!比如說柴紹!


    就在柴紹為此發愁的時候,下人來報說,有終南書院的學子求見!


    當來人出現在城主府的時候,柴紹愣住了!


    這,這不是自己的兒子嗎?


    原來這兩人正是被白凡派到幽州的柴氏兄弟,柴哲威、柴令武!


    二人本來負責到幽州各地傳授壓水井的使用和維修,並且跟著朝廷一起關注災情,幫扶民眾的!


    現在災情到了此時,打井之事已經不用再做了,隻剩下安撫民眾!


    可是民眾們都是經曆過災難的老人,哪裏會聽朝廷的言論,最後二人見擋不住流民聚集,隻能往州府而來!


    自從二人入學之後,很少見到自己的父親,自己母親去世的早,父親又要帶兵打仗,父子聚少離多,上次見麵也還是在年節之時,後來幽州平定,柴紹就被外派了,兩個孩子已經半年多沒有見到父親了!


    柴哲威年級十五歲,柴令武才十歲!


    兩人經過兩個月的曆練,褪去了一身書生氣,身上成熟幹練了不少,即便是年僅十歲的柴令武,也有著不同尋常孩子的成熟氣質!


    柴紹初一相見,差點沒認出來,這兩個真的是自己的兩個紈絝孩子?


    “孩兒拜見父親!”


    兩人立刻跪下給父親磕頭!


    柴紹迴過神來,趕忙上前拉起兩個兒子,四下圍著看了又看,看完之後滿是欣喜!


    “好好好!終南書院果然是孕育人才的寶地,白先生果然厲害,許久不見,為父都快認不出來了!


    此時你們看著已經不再是原先的長安紈絝了,看得出來,你們已經長大了!不錯,是我柴家的種!


    聽說朝廷派你們出來曆練兩個月,快跟為父說說收獲!”


    三人坐定,柴哲威開口道,“起初師父派我們出來,隻說是保衛華夏共赴國難的,但是真正經曆了兩個月,孩兒才知道什麽叫做苦難,才知道百姓生存的不易,對於以往我們在長安渾渾噩噩的生活,孩兒感到頗為可恥!


    就是二弟現在都不會去貪玩了,見到百姓有困難都會主動上去幫一把,還在這兩個月裏認識了許多同齡孩子,無事的時候還會主動教他們識字!


    想來這就是師父派我們出來的真意,並非指望我們做多大的事情,而是讓我們見識到平凡的生活,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柴紹點頭道,“不錯,你們能夠放下身段融入到百姓中去,而不是看不上受苦的百姓,為父很是欣慰,你們終究是我大唐的人才俊傑,不再是曾經的紈絝了!很好!”


    柴令武開口道,“我們在書院平常就是這麽和人相處的呀,什麽都是自己做,見了老人要行禮問好,見了孩子要相讓照顧,師父說了,人與人之間隻有年齡差距,不分是做什麽的,外麵的百姓就好像書院的花匠爺爺、廚娘大嬸一樣和藹呢!”


    柴哲威也說道,“不錯,在書院我們這樣已經是習慣了,再讓孩兒去嗬斥指使他人,孩兒已經做不出來了!總是感覺非常的不好!很別扭!


    書院裏,師父從沒有要過一個仆人丫鬟,什麽都是親力親為,可是孩兒感覺師父卻是這世上最為逍遙的人!孩兒非常羨慕!”


    見到連自己的小兒子都能這樣想這樣做,柴紹完全服了,終南書院,單單憑此一事,就當為天下第一!


    “父親,孩兒此來是為父親解決困難的,城外流民如此聚集也不是個辦法,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


    “哦?你有辦法?快快講來!”


    ? ?希望書友們相互轉告,幫忙廣告,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點擊、求收藏、求打賞、求推薦、求書評,各種求!


    ?   今日三更之三送到,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喜歡!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圖書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光映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光映雪並收藏大唐圖書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