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的時候,長安城迎來了流血的一夜。


    普通民眾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城門被封鎖,到處都能看到禦林軍的影子。


    他們直接衝進目標的宅院,開始抄家。


    有膽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最開始還有一些人反抗,被殺了幾批後,就都老實了。


    一夜之間,長安城的監獄裏填滿了人。


    第二天一大早,長安城有一萬多人進了監獄,邸報上也明確刊登了這批人的罪行,以及後續處理結果。


    這下長安城的富人直接少了一大半,這可是震驚民間的大事。


    平日裏榜上有名的富豪,現在腦袋都掛在城門口了。


    那些富家的公子小姐們,此時已經淪為階下囚,等著被發配西域。


    這消息傳迴經略帥府後,薛東來還是有些不太習慣這種粗暴的手段。


    就這樣把長安城那些富商全部掃清了?


    薛東來仿佛還在做夢一樣,這裏麵有些人以前和他做過生意,而且還喝過酒,現在腦袋已經掛在城門口了。


    他隻覺得天威震怒,不可猜度。


    當天下午,趙桓就從長安啟程出發,留張灝在長安協助薛東來處理後事。


    現在最重要的是,把中原的局麵翻轉迴來。


    半個月前,趙諶正在太原府外,他的五十萬大軍已經將太原府包圍。


    因邊境早在靖康元年就推移到燕雲,靖康新政中,太原府的守軍被北調入燕雲,太原城已經不是往日的軍事重鎮,守備空虛。


    被圍了幾天之後,太原城就淪陷。


    拿下太原城後,叛軍士氣更盛。


    兩天之後,趙諶就抵達了大名府,河東路盡數掌握到趙諶手中。


    在河東路的平原上,到處都能看到流離失所的難民。


    五天前,趙諶的軍隊南下,離黃河隻有百裏之遙。


    東京尚有三萬禦林軍,又在應天府緊急招募了十萬地方常備軍隊。


    遼東劇變,朝堂震怒。


    但和所有時代一樣,皇帝一不在,就亂成了一鍋粥。


    好在趙桓這些年執政,靠蠻橫的殺戮和高壓的改革推進,把大宋朝堂上的黨爭壓沒了。


    朝堂諸相公先是通過報紙,把遼王一頓臭罵,隨後兩府兩院的諸相公們展開了漫長的討論。


    在討論之初,所有人還是極力反對遼王,準備擁戴太子趙淳繼位的。


    但很快,朝堂上又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以周朝為首的老一批改革派大臣開始為遼王的舉兵從道義上找理由。


    聖武皇帝龍馭歸天,屍骨尚在西域,天下大亂,神州蒙塵,朝中有奸臣禍亂國本,扭曲新政,使民怨沸騰,遼王不得已而舉兵匡正社稷,乃聖德也!


    他這裏指的奸臣禍亂國本,就差指著虞允文的鼻子罵了。


    於是,很快朝臣們竟然分出了兩派。


    一些政治投機者,在東京城蠢蠢欲動,通過輿論的力量開始攻擊虞允文執政時期的種種弊病。


    例如南都廣府到東京的鐵路上,屍骨累累,朝廷欠餉不發,地方廂軍草菅人命,而虞允文卻高坐廟堂,不聞不問。


    還有人指責虞允文加重商稅,使無數小型商社瀕臨破產,無數人失業,窮困潦倒。


    更有甚者,指責虞允文執政期,各大城市房價暴漲,原本寄住在州府大城的普通百姓已經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


    人們開始懷念聖武皇帝陛下和徐處仁執政的年代。


    有人公開在大街上演講說那個年代,一切都是撥亂反正,財富向底層百姓自由地展開,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有錢人。


    而現在,當朝者已經腐敗,他們趁著聖武皇帝陛下戰死西域,準備出台一係列惡政,盤剝百姓。


    東京的某些小巷子裏已經出現了一條條打字:虞賊不死,天下必亡!


    在輿論發酵後的一段時間,有人開始高唿:自由萬歲,百姓需要自由,需要平等,需要知道真相!


    於是,一批批百姓到東京城的大街上,開始對官府示威。


    隨後,東京城開始出現“遼王當主神州”的言論。


    若不是樞密使張孝純站在虞允文這一邊,東宮裏的趙淳已經被廢除。


    而禦林軍中年青一代聲名大噪的小公子陸遊,隨後進入樞密院,麵見了張孝純。


    在數月前,才十七歲的陸遊臨危受命,統領一萬禦林軍和三萬廂軍,開始在黃河北邊州府設置防線。


    這如同當年金兵南下的時候一樣。


    與此同時,樞密院開始向南邊的各州府抽調地方常備軍隊,進京勤王。


    而虞允文那一邊,則開始主持由皇貴妃垂簾聽政的局麵。


    至於皇後朱漣,因趙諶謀反,皇後被軟禁宮中。


    此舉更是激怒了以周朝為首的老一派改革大臣。


    很快,原本已經消失的黨爭,竟然在這種時期死灰複燃。


    朝堂上下的大臣們都開始明顯站隊,以虞允文和張孝純為首的太子派,以周朝為首的撥亂方正派,開始形成對立。


    周朝掌三司要職,他以賑災為由,壓著禦林軍的軍餉不發,並且南邊的轉運使們都接到了暗示,糧草以災區的為先。


    如此這般,黃河前線的軍隊糧食明顯減少,為此張孝純不得不從東京高價買糧,而導致東京城糧價暴漲。


    這一條線直接牽扯到了民生,以至於東京城民怨沸騰起來。


    如此混亂之局麵,讓無數早已蟄伏的政治投機者們歡唿雀躍。


    這些天,無數學生也開始躁動不安。


    有人公開給周朝寫信,表示周相公應以天下為重,聯合皇後出來主持大局。


    還有人則認為虞相公千秋大義,當挺身而出,接受禦林軍的調兵和指揮權,以軍隊全線接管東京城,並擁戴太子繼位大典。


    靖康十五年的上半年,世界的中心,大宋的京師,就這樣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混亂狀態。


    人們仿佛又迴到了當初金兵南下的那種恐懼之中。


    偏偏宗澤在皇帝西征之前病故,軍督府的元帥之位暫時空缺。


    而巧的是,已經從幽州退迴來養病的種師中,已經病得站不起來了。


    靖康十五年四月,一直不相信皇帝戰死的虞允文終於安耐不住,打算聯合張孝純,迎太子趙淳繼位新皇。


    以新皇的名義,將軍權、司法權、財政權和行政全部授予他虞允文於一身,來以最果斷的手段平息這一動蕩。


    這一提議,遭到了一半大臣更瘋狂的反抗。


    有人說東京城內正在醞釀著一場大規模的流血政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