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身著絳紗袍,頭戴通天冠。
劍眉星目,器宇軒昂。
宰執二臣已在門外恭候多時。
由他二人迎皇帝、皇後前往大朝會。
“參見陛下。”
“免禮。”
趙桓上了龍輦,朱漣上了鳳輦。
虞允文和陳暘在皇帝左右跟隨。
一場大雪後,陽光正好,皇宮內的雪被清掃幹淨,明亮的陽光落在趙桓的身上,暖洋洋的。
陳暘突然低聲道:“陛下,遼東有一件喜事傳過來。”
大朝會是非常嚴肅的,原本去的路上不準悄悄私語,但趙桓還是隨口問道:“何事?”
“陛下說的鞍山鐵礦找到了。”
趙桓突然拉開簾子,看著陳暘,臉上有掩飾不住的興奮:“真的?”
“千真萬確,趙明誠說讓陛下恕罪,眼下他正在鞍山指揮開采,來不及前來大朝會!”
趙桓擺手道:“無妨!正事要緊!”
趙桓心中高興到極點,那鞍山鐵礦可是華夏最大的鐵礦。
“趙明誠沒有辜負朕對他的期望!”
陳暘猶豫了一下,補充道:“是崇國公發現的,然後告知了趙明誠。”
趙桓抬起眉頭:“是他發現的!他怎麽會跑到鞍山?”
“陛下,崇國公聽聞鞍縣鐵礦是陛下親自點名要找的,但工部已經開采了半年多也沒有找到,便親自帶著人前往,曆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的。”
“原來如此。”趙桓點了點頭,“朕該如何賞賜他?”
“臣不知。”
陳暘心中有數,但不敢說出來。
趙桓心念一轉,道:“封遼王。”
趙桓垂下簾子,不再說話。
老實說,他現在已經沒有讓趙諶做太子的想法了。
趙淳還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太子一定是要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否則很容易被帶歪了。
封遼王,已經是對趙諶很大的認可。
不多時,趙桓進入大慶殿。
群臣早已恭候多時。
宋代的大朝會是在年初正月初一,百官來朝。
大朝會地方上的官員、解元和舉人都要來,但由於宋代官員臃腫,地方官多,一次大朝會上萬人都有可能。
趙桓對大朝會進行了改製,他將大朝會改到臘月十五,,依然是百官來朝。
但這裏的百官,是指京師的六品以上的官員和地方上的一把手。
以前的大朝會更多的是彰顯皇權威嚴,讓經常在外麵的官員感受到皇帝的權威。
但現在的大朝會,不僅僅如此了。
大朝會在臘月十五,為期十天!
這十天,皇帝會每天都接見百官,每一個地方官員都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述職。
述職的形式也很簡單。
這一年做了哪幾件事,各項收獲是否達到年初目標,來年計劃是什麽。
原本具體的執行考核是政事堂考察的,但為了增加官員與皇帝的溝通,對皇權的精神認可。
大相公虞允文上前,朗聲道:“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靖康聖武皇帝陛下與天同休!”
元正指的是大年初一。
在趙桓改製之前,大朝會的確在大年初一。
作為一個現代人,趙桓覺得,過年嘛,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應該和家人一起團員才是。
每年跑來京師開會,鬧哪樣啊。
所以,他便將大朝會改到了臘月十五。
但宰相代表百官前來祝賀的祝辭卻並未改,因為在形式上,大朝會還是新一年的開始。
老實說,這個大朝會的時間,官員們是非常開心的,雖然時間長了點。
至少開完後可以返迴家,和家人一起過年。
路途遙遠的可能會趕不到,但因為道路現在越來越便捷,基本延遲不了多少天。
從這一點上麵,官員們都認為皇帝非常體貼。
虞允文的祝辭在大殿內迴響。
意思是說在這新的一年裏一切都是新氣象,希望聖武皇帝陛下您與上天一樣吉利。
古人祝辭裏的休是吉利的意思,不是終結。
虞允文說完,百官齊拜賀。
趙桓道:“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
百官三唿:“吾皇萬歲!”
接下來百官開始進獻各地特色貢品,戶部侍郎將貢品一一收錄。
再有大理國使臣獻禮,禮部侍郎收錄。
僅僅是這個過程,就耗費了幾個時辰。
到下午的時候,皇帝率領百官,在皇宮門口舉行了升旗和盛大的閱兵。
中央羽林軍統帥韓世忠領著羽林軍,整齊劃一從皇宮前走過,三軍軍容鼎盛,彰顯大宋武功強盛。
皇帝騎寶馬,著鮮亮甲胄,配帝王寶劍,紅色鬥篷,於三軍前巡視。
“吾皇萬歲!大宋萬歲!”
聲音此起彼伏。
完畢後,趙桓又更衣,現在穿的是一件比較隨意的常服。
天暗下來,青冥之上幹淨清澈,有星光點綴。
皇帝在皇宮宴請大朝會的大臣,燈火通明。
酒過三巡,趙桓頗為高興。
這時,趙諶上前道:“陛下,臣敬陛下一杯酒。”
周圍大臣目光都轉移到崇國公身上,這個今年順風順水的崇國公。
趙桓拿起玉杯,倒上了美酒:“好,崇國公,陳暘已經跟朕說了,你的貂絨廠辦得很好,聽說鞍縣鐵礦的位置,也是你發現的!”
他此話一出,周圍大臣都是一驚。
這鞍縣鐵礦被發現的事,尚未傳開。
沒想到已經被發現了,眾人更看好趙諶。
“臣盡綿薄之力耳。”
“為了表彰你的功勞,朕封你為遼王。”
趙諶行了跪拜禮:“謝陛下!吾皇萬歲!”
他心中頗有些失望,他想要的是太子。
不過好在來東京前,趙昚已經提醒過他,皇帝可能會封他王爵,不要表現得操之過急,要穩。
趙諶退下後,大臣們紛紛恭賀遼王。
尤其是鐵林軍副都統李崇光,他早已站在趙諶這一邊,見趙諶榮升了遼王,心中更是有底。
正當趙諶舉杯自己喝酒的時候,耳旁傳來聲音:“恭喜遼王。”
趙諶抬頭看見了趙構。
“康王叔,見笑了。”
“幾年未見,我的好侄兒都長這麽大了。”趙構拍了拍趙諶的肩膀,臉上掛著笑容,“顯州和鞍縣的事我都聽說了,你幹得不錯,大臣們都很支持你。”
“康王叔,我……”
趙構打斷了他:“放心,陛下都看在眼裏。”
“唉……”
“你有心事?”
見趙諶喝了一杯不愉快的酒,趙構道:“看來你是有心事,等宴會結束後,我們叔侄找個地方單獨聊聊。”
“嗯。”
劍眉星目,器宇軒昂。
宰執二臣已在門外恭候多時。
由他二人迎皇帝、皇後前往大朝會。
“參見陛下。”
“免禮。”
趙桓上了龍輦,朱漣上了鳳輦。
虞允文和陳暘在皇帝左右跟隨。
一場大雪後,陽光正好,皇宮內的雪被清掃幹淨,明亮的陽光落在趙桓的身上,暖洋洋的。
陳暘突然低聲道:“陛下,遼東有一件喜事傳過來。”
大朝會是非常嚴肅的,原本去的路上不準悄悄私語,但趙桓還是隨口問道:“何事?”
“陛下說的鞍山鐵礦找到了。”
趙桓突然拉開簾子,看著陳暘,臉上有掩飾不住的興奮:“真的?”
“千真萬確,趙明誠說讓陛下恕罪,眼下他正在鞍山指揮開采,來不及前來大朝會!”
趙桓擺手道:“無妨!正事要緊!”
趙桓心中高興到極點,那鞍山鐵礦可是華夏最大的鐵礦。
“趙明誠沒有辜負朕對他的期望!”
陳暘猶豫了一下,補充道:“是崇國公發現的,然後告知了趙明誠。”
趙桓抬起眉頭:“是他發現的!他怎麽會跑到鞍山?”
“陛下,崇國公聽聞鞍縣鐵礦是陛下親自點名要找的,但工部已經開采了半年多也沒有找到,便親自帶著人前往,曆經千辛萬苦才找到的。”
“原來如此。”趙桓點了點頭,“朕該如何賞賜他?”
“臣不知。”
陳暘心中有數,但不敢說出來。
趙桓心念一轉,道:“封遼王。”
趙桓垂下簾子,不再說話。
老實說,他現在已經沒有讓趙諶做太子的想法了。
趙淳還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太子一定是要自己親自培養出來的,否則很容易被帶歪了。
封遼王,已經是對趙諶很大的認可。
不多時,趙桓進入大慶殿。
群臣早已恭候多時。
宋代的大朝會是在年初正月初一,百官來朝。
大朝會地方上的官員、解元和舉人都要來,但由於宋代官員臃腫,地方官多,一次大朝會上萬人都有可能。
趙桓對大朝會進行了改製,他將大朝會改到臘月十五,,依然是百官來朝。
但這裏的百官,是指京師的六品以上的官員和地方上的一把手。
以前的大朝會更多的是彰顯皇權威嚴,讓經常在外麵的官員感受到皇帝的權威。
但現在的大朝會,不僅僅如此了。
大朝會在臘月十五,為期十天!
這十天,皇帝會每天都接見百官,每一個地方官員都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述職。
述職的形式也很簡單。
這一年做了哪幾件事,各項收獲是否達到年初目標,來年計劃是什麽。
原本具體的執行考核是政事堂考察的,但為了增加官員與皇帝的溝通,對皇權的精神認可。
大相公虞允文上前,朗聲道:“元正首祚,景福惟新,伏惟靖康聖武皇帝陛下與天同休!”
元正指的是大年初一。
在趙桓改製之前,大朝會的確在大年初一。
作為一個現代人,趙桓覺得,過年嘛,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應該和家人一起團員才是。
每年跑來京師開會,鬧哪樣啊。
所以,他便將大朝會改到了臘月十五。
但宰相代表百官前來祝賀的祝辭卻並未改,因為在形式上,大朝會還是新一年的開始。
老實說,這個大朝會的時間,官員們是非常開心的,雖然時間長了點。
至少開完後可以返迴家,和家人一起過年。
路途遙遠的可能會趕不到,但因為道路現在越來越便捷,基本延遲不了多少天。
從這一點上麵,官員們都認為皇帝非常體貼。
虞允文的祝辭在大殿內迴響。
意思是說在這新的一年裏一切都是新氣象,希望聖武皇帝陛下您與上天一樣吉利。
古人祝辭裏的休是吉利的意思,不是終結。
虞允文說完,百官齊拜賀。
趙桓道:“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
百官三唿:“吾皇萬歲!”
接下來百官開始進獻各地特色貢品,戶部侍郎將貢品一一收錄。
再有大理國使臣獻禮,禮部侍郎收錄。
僅僅是這個過程,就耗費了幾個時辰。
到下午的時候,皇帝率領百官,在皇宮門口舉行了升旗和盛大的閱兵。
中央羽林軍統帥韓世忠領著羽林軍,整齊劃一從皇宮前走過,三軍軍容鼎盛,彰顯大宋武功強盛。
皇帝騎寶馬,著鮮亮甲胄,配帝王寶劍,紅色鬥篷,於三軍前巡視。
“吾皇萬歲!大宋萬歲!”
聲音此起彼伏。
完畢後,趙桓又更衣,現在穿的是一件比較隨意的常服。
天暗下來,青冥之上幹淨清澈,有星光點綴。
皇帝在皇宮宴請大朝會的大臣,燈火通明。
酒過三巡,趙桓頗為高興。
這時,趙諶上前道:“陛下,臣敬陛下一杯酒。”
周圍大臣目光都轉移到崇國公身上,這個今年順風順水的崇國公。
趙桓拿起玉杯,倒上了美酒:“好,崇國公,陳暘已經跟朕說了,你的貂絨廠辦得很好,聽說鞍縣鐵礦的位置,也是你發現的!”
他此話一出,周圍大臣都是一驚。
這鞍縣鐵礦被發現的事,尚未傳開。
沒想到已經被發現了,眾人更看好趙諶。
“臣盡綿薄之力耳。”
“為了表彰你的功勞,朕封你為遼王。”
趙諶行了跪拜禮:“謝陛下!吾皇萬歲!”
他心中頗有些失望,他想要的是太子。
不過好在來東京前,趙昚已經提醒過他,皇帝可能會封他王爵,不要表現得操之過急,要穩。
趙諶退下後,大臣們紛紛恭賀遼王。
尤其是鐵林軍副都統李崇光,他早已站在趙諶這一邊,見趙諶榮升了遼王,心中更是有底。
正當趙諶舉杯自己喝酒的時候,耳旁傳來聲音:“恭喜遼王。”
趙諶抬頭看見了趙構。
“康王叔,見笑了。”
“幾年未見,我的好侄兒都長這麽大了。”趙構拍了拍趙諶的肩膀,臉上掛著笑容,“顯州和鞍縣的事我都聽說了,你幹得不錯,大臣們都很支持你。”
“康王叔,我……”
趙構打斷了他:“放心,陛下都看在眼裏。”
“唉……”
“你有心事?”
見趙諶喝了一杯不愉快的酒,趙構道:“看來你是有心事,等宴會結束後,我們叔侄找個地方單獨聊聊。”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