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鴻一把年紀了,本是享清福的年齡,奈何現在要拖家帶口的造反。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陳氏家族是嶺南大家族,曆代都有人做官,幾百年積累,在廣州根深蒂固。


    這個家族與中原那些傳統大家族不同,因為靠海,血液裏流淌的是商業的思想。


    商業思想與農業最大的不一樣是,一個為了生存,懂得審時度勢、變通,一個穩定,卻保守、頑固。


    當十年前中原的大家族們都在反對皇帝新政的時候,陳氏就把所有良田低價賣得一幹二淨,贏得了地方官府的好感和大力支持。


    利用地方官府的好感和大力支持,陳氏將大把的資金投入到造船和航海上。


    以廣州為起點,在南海鉤織出一片繁密的海上交通道。


    同時,陳氏商社也是廣州與注輦、大食聯係頻繁的商社之一。


    可以說,在靖康的前十年,陳氏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


    他們抓住了朝廷的新政,褪去了過往地方豪紳的外衣,搖身一變,成了響應朝廷號召的商人,變成新貴。


    陳氏到底有多少資產,外界無人得知,總之,眾所周知的,陳氏是嶺南首富家族。


    一個家族的成長,就像一個人一樣。


    最開始,麵對新鮮事物,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深怕提前領盒飯。


    但隨著自身變得強大,外部資源不斷向自身傾斜,自己隨便一句話可以造成很大影響的時候。


    站在舞台中央,麵對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人就容易飄。


    人一飄起來,就容易膨脹。


    這一膨脹啊,就開始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例如利用金錢,收買朝廷官員。


    例如滲透入地方廂軍,攀親帶故。


    再例如買官,用重金競爭大的商機,以價格戰碾壓同行競品,形成壟斷。


    十年前,陳兆鴻的大兒子陳嘉絡走在大街上,要小心翼翼,深怕暴露了身份,以免在新政風波下收到牽連。


    十年後,陳嘉絡再走到廣州大街上,無數人都會排隊圍觀。


    甚至,廣州府前任知府鄭澤平,在做許多決策的時候,都要問陳家,否則有一半執行不下去。


    按理說,這陳家混到這一步,再怎麽膨脹,也該滿意了。


    但偏偏陳家手裏不幹淨。


    賄賂官員這事,上麵若有人擋著,倒也不至於讓陳家鋌而走險。


    最主要的是,陳家私養武士、私藏火槍,並且私藏火槍製造圖紙的事情泄露了。


    如何泄露的?


    年初,皇帝正忙著北伐,金國那群人被趙桓打得滿地找牙。


    剛在中樞站穩腳的虞允文,想著從康王手中把泉州拿過來,最好是劃歸到南海,便打起了泉州的主意。


    於是專查泉州的稅收。


    想把蔡永令拉下台,換自己的人上。


    果然,泉州的稅收賬目很混亂,這事很快就上升到督察院介入。


    劉彥宗最喜歡搞這一套,這一查出東西來,就可以去皇帝那裏邀功。


    所以啊,他動力十足,很快就掌握了蔡永令做假賬的事。


    於是他就把那些偷稅漏稅的商社挨個挨個查了一遍,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了一大跳。


    其中偷稅漏稅中,十五家都是一個叫李三的人名下的。


    這個李三被人精心製造出來的假身份,在皇城司衛查了足足兩個月,終於查到了蔡永令頭上。


    這事還沒完,李三立刻就把福州的轉運使蘇元慶的假身份陳阿寶給牽扯了出來。


    這可是新政以來的大發現。


    於是又順藤摸瓜,摸到了陳氏那裏。


    原來蘇元慶的這些商社,和陳氏商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其中居然還涉及到火器交易,私人武裝,以及大宋第三代火器的圖紙交易!


    為了不打草驚蛇,這事一直壓著。


    然而,陳家也著實了得,很快就知道自己被督察院盯上了。


    陳兆鴻立刻就知道自己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暴露了。


    去年應天府鄭家的案子才剛剛過去,當朝的太宰被貶官,鄭家全家被發配邊疆,至少一半慘死。


    這件事一直是陳兆鴻心頭噩夢,他深怕有一天陳家也落此下場。


    但沒想到這麽快。


    這倒還不至於讓陳兆鴻立刻反叛。


    畢竟主動投案,以陳家在朝中送錢的數額,還會人說好話,最壞的結果就是抄家,全家被發配到瓊島。


    那又什麽關係,現在大宋到處再建設,哪裏都有商機。


    讓陳兆鴻狠下心造反的一件事,是他與阿裏本合資辦的紡織廠,三百個工人,因為討薪一事,被阿裏本全部打死了。


    這事被駐派廣州府皇城司總署的總指揮使黃歡知道了,皇城司查案風格甚是強硬,又有新任知府何永福嚴查。


    這事很快就演變成夷人、陳家私人武裝和官府之間的衝突。


    話說,陳家圈養的那些武士倒還好說,知道官府不是好惹的,不敢太過分,但夷人卻不同。


    廣州府總人口在靖康元年就有十幾萬,到靖康十年,總人口已經到了百萬。


    其中夷人總數就有十六萬。


    昆侖奴、波斯人、大食人居多。


    這些夷人長期自己居住,不太願意與漢人交流,總以為漢人會迫害他們。


    而事實上,朝廷為了廣開商路,對夷商也頗為照顧,至少在賺錢上給了不少政策。


    所以,大宋邸報上有一篇文章非常憤怒地指責某些夷商:蠻夷,非人也!華夏堂堂禮儀之邦,承聖人教化,與人為善。廣州夷商恩將仇報,與禽獸何異!


    當矛盾涉及到夷人與官府,廣州的官府才不管你是哪裏來的,先抓了再說。


    這下就刺痛了無數夷人的心,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暴亂爆發了!


    從多方麵來說,都無路可走的陳家,也舉起了反叛的旗子。


    這場暴亂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反叛者迅速集結,他們在大街上屠殺平民,


    廣府的一萬廂軍戰力不敵,全軍覆沒。


    皇城司衛全部殉國。


    廣州城,嶺南第一城,這座趙桓花了十年心血建立起來的南都,承載著他大航海夢想的城市,在一個月之內,變成了人間地獄。


    嶺南的百姓在呻吟,在滴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