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崇和李秋娥自從加入了永盛商社,總感覺自己好像獲得了重生一樣。


    跟趙官人聊天,張口就是十幾萬貫的大生意,讓他們雙腿都發抖。


    在遇到趙官人之前,十幾萬貫,對他們來說,想都沒有想過。


    像葉崇這種鄉下平民,一年能賺個二三貫就謝天謝地,平日裏根本沒有收入來源,家裏靠著種地存的口糧。


    新政之前就更慘了,一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一大半給了地主,剩下的一家人勉強餓不死,至於錢,那東西長什麽樣,從未見過。


    李秋娥這種寡婦,就更不用說,勉強掙紮在餓不死的溫飽線上。


    但現在,她已經是京師最大的布行的老板。


    窮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會更加保守,更加謹慎。


    因為窮人什麽都沒有,如果被騙,或者遭受損失,那是致命的。


    所以,窮人腦海中,從小就養成了,不要冒險,不要隨意改變的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很難快速轉變過來,葉崇和李秋娥都在試圖轉變。


    因為他們現在不窮了,一個在搞紡織廠和蒸汽機製造廠,一個掌管了最熱門的布行。


    但依然被趙官人今天提的這個想法,震撼得久久不能平靜。


    事實上,這完全不能怪他們。


    這是若是徐處仁聽到了,也會震驚得掉下巴。


    自古以來,牛都是用於耕作,曆朝曆代都不允許吃牛肉。


    皇帝你居然要吃農民耕田的東西,你這不是昏君是什麽!


    趙桓突然道:“蒸汽機製造模具做的怎麽樣了?”


    “趙官人,五個大間,全部都已經做好了,等著開工!”


    “開始製造吧,先從抽水、紡織和挖鐵礦開始。”


    “好!”


    這事交給葉崇,趙桓也放心。


    葉崇家是工匠,但為了活下去,也種田。


    和那些讀書人不一樣,這個人動手能力極強,很符合趙桓要找的人。


    那五個大間的模具,都是第一代的雛形,能製造非常原始的蒸汽機,並且將蒸汽機加工成能抽水的抽水機,這樣一來,農業的灌溉,挖煤時的積水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不過成本還很高,隻能小範圍用。


    一般的農民肯定是買不起的,像朱青那種買了大片田的糧商,肯定不會買華興商社的蒸汽機來抽水。


    因為朝廷也有自己的衙門製造蒸汽機,朱青背靠官府,肯定會購買官府的蒸汽機。


    但如朱青一樣的糧商,是有這個需求的。


    葉崇道:“趙官人,我有一件事想不通。”


    “什麽事?”


    “既然專利權是我們的,朝廷每賣一個蒸汽機,要給我們分錢,為何我們還要自己製造蒸汽機呢?”


    趙桓笑道:“因為朝廷製造的蒸汽機,不一定好用,我們不能閉門造車,華興蒸汽機還需要改良,改良則需要從實踐中來。”


    葉崇似乎明白,他點了點頭。


    趙桓繼續道:“況且,朝廷的蒸汽機,肯定沒有你做的好用。”


    趙桓並不相信工部搞出來的東西真的好。


    所有的實用性工具,都是以實踐和目的作為驅動力。


    工部又不種田,又不紡織,又不挖煤,他們做的東西,都是在實際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哪有民間完全以實際作為指導造出來的東西好用?


    葉崇謙虛地笑了笑:“我一定會不斷改良!”


    趙桓又對李秋娥道:“紡間如何了?”


    “放心,五家紡間已經全部準備好,等葉官人將蒸汽機紡車造出來,就可以動工了!”


    “好,一切務必要快,因為不僅僅是我們想到了用蒸汽機作為紡車動力。”


    “嗯!”


    李秋娥重重點頭,她一個小女子此時都感覺全身熱血沸騰。


    她感覺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很有價值,是在改變一些東西,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


    她說不上,但覺得很自豪。


    華興紡車已經在原有紡車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良,但現在,還要將蒸汽機加到紡車上,這樣,隻要往蒸汽機裏添加柴火,蒸汽機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可以不停地織布。


    這樣,將大大增加產量,節省人工。


    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位趙官人真的是一位神人!


    “葉崇,確保紅薯、土豆和辣椒的產量,要快,蒸汽抽水機出來後,往這裏扔一個!”


    葉崇憨厚地笑道:“趙官人放心!”


    “我今日尚有事,就不和你們一起吃飯了,你們也別太勞累,能花錢雇人來做就花錢!”


    要是徐處仁和唐恪聽到皇帝這樣說,一定會默默流淚。


    皇帝,你對這些老百姓就這麽好,你把我們這些宰府大臣當牛使喚的!


    “多謝趙官人,我們送你。”


    “不必,我先走了。”


    趙桓騎上馬,突然想起了一個事,他轉身對葉崇道:“有時間,將力學著成書,我們可以拿到印製社裏印,賣錢!”


    葉崇微微一怔,有些慚愧地笑道:“我不太識字。”


    “找個識字的來給你打下手!”


    “好!”


    “不過,你自己也要識字,未來要做的事還多著,總不能一直不識字!”


    “是,趙官人放心好了,我也為自己請了教書先生了。”


    “好,我先走了。”


    “恭送趙官人。”


    說完,趙桓便帶著大隊人馬,揚長而去。


    這種秋高氣爽的天氣,讓人心曠神怡。


    在宋代,沒有工業汙染,天藍得不帶一絲雜質。


    和夏天不同,秋天的雲少了很多,一望無際的藍,延伸到天盡頭。


    他有信心,接下來永樂糧鋪的紅薯生意會燃爆整個東京城,讓大宋的百姓們享受到烤紅薯的味道。


    一想到烤紅薯,趙桓自己都流口水了。


    好多年沒有吃那東西了。


    他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天,天氣轉涼,都會在村頭的落葉堆裏生火,然後自己烤紅薯,那味道,比他以後在酒樓裏吃的都美食都香,比他現在吃的山珍海味也香!


    等宮裏的紅薯成熟後,他就自己升起火堆來,親自烤烤。


    人啊,經曆的事情多了,就開始向往簡單。


    很快,趙桓便到了東京城,他便開始到處溜達。


    東京城越來越繁華了,靖康初年,東京城有130萬人。


    東京城已經擴建第五個年頭,從京畿路和其他路,遷移了近七十萬人進來了。


    對糧食的消耗更大,但商業也更加繁華,新城的麵積比之前的老城要大五倍!


    如今的東京城,在麵積上,已經超越了唐朝的長安城。


    人口也超過了唐朝長安城鼎盛時期的185萬。


    並且,新城的規格比東京城老城更加合理,道路更加寬敞。


    按照趙桓的意思,這東京城還要擴建。


    之前最繁華的是東華門外的那條街。


    但在新城,也有一部分酒樓和娛樂場所了。


    趙桓跑到新城東區,那裏有不少剛修建起來的樓閣,有的大氣,有的典雅,有的華麗。


    趙桓心裏道:“朕要在這裏開一家用辣椒煮的火鍋店,就是21世紀重慶火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