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處仁覺得以後從政事堂流出去的錢,可能會像瀑布一樣。


    朝廷以後要造那個蒸汽機車,居然要給永盛商社一大把錢,而且這筆錢不間斷。


    最要命的是,那蒸汽機車很破很爛,但是奈何葉崇已經把基本的架構和原理都證實出來了,也就是說,最開始的模型是他打造出來的。


    而朝廷要為那台又破又爛的怪車花錢,如流水一樣的花錢。


    沒有什麽比這個更讓人蛋疼了。


    徐處仁和唐恪灰頭土臉地走了。


    這場熱鬧過後,很快就平靜下來。


    因為蒸汽機車離東京城的百姓太遙遠,而且那東西,即便能在路上行駛,但看起來依然比馬車要笨重,要慢,實在沒什麽好的。


    並且,因為做工十分粗糙,達官貴人們在內心深處是不喜歡的。


    過了幾天,也就沒什麽人議論這事了。


    大多數人都一致認為,那是皇帝閑出來的。


    但沒有人知道,這才僅僅是開始。


    大宋翻天覆地變化的開始,人生新的生活方式的開始。


    蒸汽機車就像南洋的一隻蝴蝶,微微煽動了一下翅膀,不久之後,會有一場風暴席卷大宋。


    這個時候,意識到蒸汽機車重要的人並不多。


    韓公廉、司馬琦等人是知道的,政事堂和樞密院的大佬也意識到了。


    科學院寬闊的空地上,那台大型的水運儀象台亙古不變運轉。


    那是韓公廉和蘇頌在宋哲宗年間一起製造出來的,用來觀測天象。


    對於老百姓的實際作用不大,但它裏麵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學知識。


    在趙桓的要求下,韓公廉將這些物理學知識整理成了一套係統性理論,其主要闡述的方向是力學。


    皇帝禦賜的書名就叫《大宋力學》,這部書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事實上,完成的部分已經移交到翰林院,翰林院早在前年就已經推行到大學裏。


    這兩年,石洵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將《大宋力學》分了難易,分別下發到了小學、中學和大學。


    這一次的蒸汽機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韓公廉這樣一個大宋頂級物理學家。


    他對轉輪原理、杠杆和熱力等等研究在這個時代是無人能企及的。


    並且早在三年前,科學院根據孔明燈的原理,已經總結出熱氣膨脹和上升的理論知識,並且將其匯編到了課本中。


    鍾豫心中不服,他走到司馬琦辦公的書房。


    “老師,學生以為那個葉崇是欺世盜名之輩!”


    司馬琦正在匯編《大宋熱力學》,因為研究蒸汽機,司馬琦這一年多的時間都在研究熱力原理。


    他正專心看著葉崇改造的圖紙,不停點頭:“雖然改動不大,但是卻都改在了重要點上。”


    “老師,蒸汽機車是我們造出來的,現在葉崇那黃口小兒卻擁有了專利權,對我們太不公平了!”


    司馬琦身上有很濃厚的工事人才氣質,憨實、古樸,他放下手裏的毛筆,給正在一邊運轉的小型水輪模型加了一桶水,水輪運轉的速度加快了。


    司馬琦道:“鍾豫,你心態要方正,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那都是官家的,都是為了大宋,為了百姓,隻要葉崇也是這樣,專利是誰的並不重要。”


    鍾豫不讚同他老師的想法,鍾豫有些急躁道:“老師,朝中有人在私下說我們皇家科學院連民間一個商社都不如!”


    葉崇突然殺出來,司馬琦當時也的確有些驚詫,有些不甘心。


    但是事後他自己也好好消化了一下:“朝中那些大臣,並不懂工事之學,由他們說去便是。”


    “老師,如此會影響您的聲譽。”


    “鍾豫,你心態浮躁!”


    “老師,陛下對蒸汽機車非常重視!”


    司馬琦搖了搖頭,他這個學生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但是心浮氣躁,好勝心太強。


    他歎道:“鍾豫,我問你,造一輛蒸汽機車,需要多長時間,多少人力?”


    “根據人員配置的不同,所花的時間也不同,如果人員是在一百個人,五天可以趕製一輛。”


    “那你認為陛下為何造蒸汽機?”


    “當然是創造一種全新的車出來,人可以坐在上麵,再也不用馬了。”


    “那你有沒有算過一筆賬,是目前的蒸汽機所花費的多,還是馬車花費的多?”


    “自然是蒸汽機車。”鍾豫不太明白為什麽老是會問他這些。


    科學院是為天子創造一些天子想要的新事物的地方,不是政事堂,也不是樞密院,做一件東西出來,是不會去核算這些的,隻需要按照陛下的要求去做便是了。


    “既然是蒸汽機車所花費的昂貴,為何天子還要製造它?”


    “這……學生愚鈍,還請老師指點。”


    “為師也是聽官家說的,官家曾經跟我說過一個故事,一件新的東西被創造出來的時候,聰明的人,不會先大量投入金錢去批量製造,也不會立刻就想著做大,更不會立刻把商品做到最好,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一個模型出來,隻要能體現出它的基本作用即可,官家是這樣形容的,先搭框架。”


    司馬琦的這話聽得鍾豫雲裏霧裏。


    事實上,趙桓說的是21世紀的商業模式,企業家們在生產一件市場上沒有的東西的時候,不會立刻批量生產,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一個比較粗糙的產品出來,拿到市場上去給人體驗。


    很典型的就是21世紀那些互聯網公司,他們在研發app的時候,先做最基礎的功能,外觀和交互醜不要緊,以後可以逐步迭代。


    但是第一步一定要踏出去。


    不僅鍾豫聽得雲裏霧裏,司馬琦當時也聽得雲裏霧裏,但是又不敢多問,隻好迴來自己琢磨。


    琢磨了一段時間,也就琢磨透了。


    然後自己關在屋子裏感慨皇帝的格局和視野。


    “官家要科學院造蒸汽機,並不是讓科學院現在立刻就造出最好的蒸汽機,隻需要能體現出它的作用即可。”


    “之後,蒸汽機還會進行無數次的改良,葉崇的改良隻是其中一次。”


    “你為了其中一次改良,耿耿於懷,有失科學院氣度。”


    “再說了,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蒸汽機改良之後,官家要大量製造出來,一百個人五天製造一輛,那官家如果要一萬輛我們該怎麽辦?找一百萬人來嗎?”


    “官家前年在科學院提的流水化製造理念你難道忘了?”


    “軍器監製造的神臂弩為何都是一般大小?蒸汽機的製造方法並不是秘密,以後都是要下方到民間去製造的,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鍾豫聽得一愣一愣,這些他都沒有想過。


    “製造的標準才是最重要的,還記不記得官家提出來的鐵釘,鐵釘的大小標準,是又科學院和軍器監定的。”


    “為師這兩年一直在嚐試官家說的流水化製造模式。”司馬琦走到那個水車模型前,指著那條水道裏的水,“如果這些水,都是蒸汽機車的某一個部分,他們在這裏排列,像水一樣流動,到某一處匯聚,然後再組合起來,一定比你現在用一百個人臨時趕工,然後組合要快。”


    “這才是官家要的東西,也是大宋以後在製造許多東西的時候,必須要用到的。”


    “而科學院,需要創造出這樣完整的模型,讓它像蒸汽機一樣運轉起來,這些專利權,都在科學院手中。”


    “那老師,這樣的模型,何時能造出來?”


    “以前為師一直在從水車的動力去思索,但自從蒸汽機和熱力學有了新發現,為師已經在往熱力學去思索這些事情,隻是,不知用何物,能承載鋼鐵,像水流一樣流動。”


    趙桓並不知道,他跟司馬琦說的流水線生產理念,司馬琦已經思考到這一步了。


    當時他提出來,也隻是指了一個方向。


    中國古代有標準化生產,並無流水線生產,流水線生產對機器模型要求很高,至少傳輸機是需要熱能或者電能來帶動的。


    傳輸帶的材料是空缺的。


    至於蒸汽機車的那些製造模具,並不是非常難的事情,畢竟宋朝也有許多鐵製品的製造模具,有這方麵的技術存在,隻是需要改良而已。


    當司馬琦和鍾豫在議論的時候,外麵傳來小廝的聲音:“相公,陛下來了,要您去前殿。”


    司馬琦連忙整理了一下衣冠,走之前,他說道:“鍾豫,把心思多放在正道上。”


    “學生謹遵老師教誨。”


    趙桓正在爐火前烤火,邵成章負責煮茶,韓公廉和陳規坐在皇帝對麵。


    外麵正在飄著鵝毛大雪,北風還時不時唿嘯。


    司馬琦快步走來:“臣參見陛下。”


    “司馬愛卿,快坐下喝茶。”


    “謝陛下。”


    “朕聽唐恪那邊說,已經有六個富商想要買蒸汽機,連定金都已經交付。”趙桓道,“但是,目前的蒸汽機,還需要做改良。”


    “還請陛下明示。”


    “鐵釘大小必須統一,蒸汽機長寬必須統一,朕要讓每一台製造出來的蒸汽機一模一樣,就和軍器監的斬馬刀、神臂弩一樣。”


    “是!”


    這個好辦,標準化這東西,沒有人會發對。


    “華興商社已經申請高壓蒸汽機專利,科學院若是沒有改良出更好的,軍器監便先從華興商社那裏購買使用權,開始做生產模具吧。”


    趙桓端起一杯清香的茶:“陳愛卿,朕需要兩樣東西,一樣是高壓蒸汽機,一樣是鐵路蒸汽機車,先做這兩件東西的模具,至於高壓蒸汽機的其他用途,你們自己去想。”


    “是!”


    趙桓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問司馬琦:“流水型製造模具想得如何了?”


    司馬琦便將自己想的都如是說了一遍。


    趙桓其實隻是隨口一問,他並沒有指望說現在就能搞出流水生產。


    但沒想到司馬琦已經想到這一步了,攔在傳輸上麵。


    傳輸是整個流水線的骨架,骨架打不起來,其他模具都拚裝好了也沒用。


    趙桓想了一下,然後讓邵成章拿一些筷子過來。


    趙桓將筷子整整齊齊擺在桌上,然後用手在上麵搓動,每一根筷子都在滾動。


    “用這種方式如何?”


    司馬琦頓時開悟了,瞪大眼睛道:“陛下英明,臣醍醐灌頂。”


    其實這也沒有什麽難,隻不過司馬琦以前從未接觸過而已。


    用鐵棍,整齊排列起來,然後每一根鐵棍兩頭固定了齒輪,用熱力傳輸帶動齒輪,讓每一根鐵棍以相同的速度轉動起來,形成向前的動力。


    趙桓道:“既然如此,可以先嚐試做一個軍器監的流水生產模具出來,讓軍器監先使用,可行的話,將現有的模具做全麵改良。”


    “陛下英明。”


    “科學院將這些都轉交到軍器監由陳規來做,以後科學院的任務是不斷創造出大宋沒有的東西,然後做理論知識總結。目的是為了加快生產的速度,例如蒸汽機,可以用在開鐵石方麵,它加快了開采的速度,例如鐵軌蒸汽機車可以一次性運送更多的貨物,並且速度可以不斷提升。”


    皇帝用最通俗的說法,跟這裏的每一個人說了科學院的宗旨。


    最後,皇帝總結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雖然大家都沒有聽懂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但也都知道,皇帝所說的科技就是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他們隻覺得皇帝腦子裏有太多他們想都沒有想過的想法,難道是上天賜予的?


    皇帝又在這裏和眾人閑聊了半個時辰,然後著重強調:“蒸汽機的標準和改良,高壓蒸汽鐵路車,還有流水型模具,朕需要,辛苦諸位了。”


    “為陛下分憂,是臣分內之事。”


    趙桓從科學院離開後,並沒有迴宮,而是去莊園了。


    他有新的計劃,蒸汽機出來後,他要用永盛來做商業的標杆,給東京城乃至大宋的商人們做榜樣,改變他們傳統的一些觀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