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宗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臣請陛下將儒生發配西南與嶺南之地!否則陛下威嚴何在,朝廷威嚴何在!”


    何也道:“陛下,儒生與孔府事件有關,臣以為,孔端操的書信絕不是空穴來風,暗中必然有一股勢力勾結孔府逆賊,慫恿儒生對抗朝廷,請陛下命皇城司與督察院嚴查,否則將國無寧日!”


    還是禦史中丞何也狠,幹脆直接將孔端操的謀逆信擺出來了,就差直接指著東府諸宰相的鼻子說,你們再敢反對對儒生的處置,說明你們和孔端操一樣是叛黨,企圖庇護這些對抗朝廷的儒生。


    也暗指這些儒生與孔府一氣相連,皇帝沒有像處置孔府那樣處置他們已經算是仁慈了,若你們再不分輕重,便是要皇城司和督察院仔細盤查了,到時候若真是“抓出”幾個叛逆,別怪皇帝翻臉。


    東府的相公們一聽何禦史這話,頓時心中一跳,心中將何禦史罵的狗血淋頭,更有徐處仁當場斥責何也胡言亂乎,妄圖禍亂超綱。


    不過經何也這麽一說,東府的人明顯氣勢弱了一些。


    劉彥宗馬上接過何也的話道:“臣以為何禦史所言甚是,如今新政剛剛對外頒布,想必朝中有人對陛下新政大有意見,但為了明哲保身,不敢當麵反對,卻為了自身利益,私下結黨營私,阻止新政!臣以為可以好好查查!”


    趙桓突然問秦檜:“秦卿,你給朕說說。”


    秦檜答道:“陛下,此新政實施在即,孔府此時生出事端,謀逆罪行證據確鑿,臣亦以為何禦史所言極是,臣願意接受劉禦司審查。”


    可以說秦檜這話說得非常漂亮,首先,他是要皇帝好好查,其次,他也沒有明著說就是兩府的人,而是說皇帝,你先從我查起吧,大家都好好查查。


    至於接下來,查到誰頭上有問題,那還不是皇城司和禦司說得算?


    這下宰相們就蛋疼了,這不是明擺著要搞事情嗎,這個何也真是他娘的禍害一個!


    趙桓點了點頭,卻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問道:“汪卿,你以為呢?”


    “陛下,臣以為儒生公然對抗朝廷,當發配西南和嶺南之地,以儆效尤!”


    “朕問的是該不該查?”


    “該查,請陛下從臣開始!”


    趙桓又問其他人,這下相公們都表示儒生對抗朝廷,應當發配邊疆。


    趙桓歎了口氣,一副非常仁慈的樣子:“朕亦是心痛,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依照劉彥宗所言去辦。至於朝廷之內是否存在於孔府勾結的逆黨,朕相信諸位乃是朕的肱骨大臣,斷不會與逆黨勾結,所以調查一事就此作罷。”


    諸大臣心中舒了一口氣,連忙道:“陛下聖明。”


    卻說兩府的相公們被皇帝一威一赦,這般搞了好幾次,對皇帝的脾氣搞的全沒了,對皇帝匯報完各自的新政進度後,便離去,唯留下秦檜。


    秦檜道:“陛下,臣以為,新政實施在即,當肅正朝廷,方可保證新政執行。”


    皇帝道:“不必,朕便是要讓他們去辦,看哪個沒有辦好的,沒辦好的都給朕滾蛋便是。”


    秦檜心下一凜,看來皇帝這正是要借著新政的執行來做清洗,他有預感,這一次儒生發配之事,不是這麽簡單。


    與皇帝匯報完科學院的事情,秦檜提議道:“陛下,臣以為,當在京師、幽州、京兆府、杭州與廣州分別設立科學院,以京師為主,形成相互競爭之勢!”


    “準!此事由你去辦便是,另外,朕欲開新學,由石子明領認,新學中培養出來的頂尖工事人才輸送科學院,你與石子明商議出一份規則方案給朕。”


    “遵命!”


    秦檜心中有數,同時也驚詫這位年輕帝王的手段。


    從他繼位開始,似乎一切都已經規劃好,先趁著朝廷主要矛盾在兵臨城下的金軍上,殺蔡京、童貫等人,威懾群臣,又任用主戰派李綱,調動民心,又壯大皇城司為己所用,而關鍵的一步是親征。


    隻有皇帝親征凱旋,才真正得到軍心,掌握了軍隊的皇帝,又有皇城司,再來對付朝中大臣,真是得心應手了。


    在新政頒發後,立刻又任用石子明在學術上做文章,將朝臣的矛盾點和注意力從新政上轉移,又借著大宋邸報扳倒孔家,名正言順整垮大宋文人的聖地,借機整那些儒生,大大削弱儒學的勢力,再開始籌備新學。


    皇帝的每一步都有所準備,看起來這個皇帝腦子缺根弦,但每一步都在他的掌控中。


    可憐那些大臣還以為皇帝年輕不懂事,嘿嘿,以後大臣們是有得受了。


    一念及此,秦檜心中對皇帝也更加忠心。


    秦檜這個人,在正統的曆史上被罵成狗了,還有石像跪在嶽飛陵前,可以說是遺臭萬年。


    但其實這個人在靖康恥之前,或者被俘虜到北方之前,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純正的熱血人士一枚,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望著秦檜離去的背影,趙桓心中也已經打定了。


    秦檜是一個手段非常了得的人,也是一個懂得分寸的人,未來是可以大用的人,等他先辦理完科學院再說。


    孔府剛剛處理完,京師又對外公布了關於打砸大宋邸報的五萬儒生的處理方式,一時間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又有無數奏章雪花片一樣飛向京師,飛向兩府和皇宮,反正皇帝一封也沒看,兩府的相公也不看也知道他們要說什麽。


    按照懲罰的條例,每一個儒生罰款一千貫,無論家底如何,這事由政事堂遣人執行,具體負責人是汪伯彥。


    大約半個月後的早朝上,汪伯彥剛匯報完所有儒生的調配問題,言明儒生已經在去嶺南和西南的路上,一切都按照計劃有條不紊進行。


    這時禦史中丞何也出列,打斷了汪伯彥的話:“陛下,臣要彈劾汪伯彥!”


    汪伯彥眉頭一擰,冷哼一聲:“何禦史,汝休要妖言惑眾!”


    趙桓問道:“汪卿克忠職守,你彈劾他作甚?”


    “陛下,這五萬儒生中,有一大半被人頂替,皆是找一些流民代替,非真正的犯事儒生!汪伯彥有欺君之罪!”


    他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