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到了劍閣之後才發現,劍閣雖然有兵馬駐守,但關城荒廢,防備鬆馳,一切根本就不是該有的雄關樣子,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
如果不是劍閣的地理位置比較險要,鍾會很可能就會放棄劍閣,另守他處了。
其實鍾會隨同司馬倫降蜀之後,一直就是駐守在遝中,從來也沒有離開過陰平地界,所以對劍閣關的實情並不是太了解。
鍾會對劍閣的了解,完全是停留在紙麵上地圖上的,那怕當初在魏國的時候,鍾會對蜀國的山川地理也是有過研究的,知道劍閣關是入蜀的一個咽喉要塞,必經之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鍾會才在究竟是防守白水關還是劍閣之中,反複地斟酌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撤守白水關,集中兵力去守衛劍閣。
但劍閣此時的防禦能力著實讓鍾會有些失望,除了險要的地勢之外,還真是一無事處,鍾會想要守住劍閣,就必須重整旗鼓,重新地構築防禦陣地,這才有守住劍閣的希望。
但魏軍幾乎是尾隨著鍾會前來的,鍾會前腳剛到劍閣沒幾天的工夫,魏軍的追兵就已經是迫近劍閣了。
朝廷的援兵暫時是指望不上了,鍾會也隻好是指揮軍隊憑險而臨時地構築工事,以阻擋魏軍的進攻。
雖然魏軍的進攻是試探性的,但師纂的鬥誌也是十分的激昂,本身陷陣營是左軍團諸營之中成立最晚的一支部隊,叨排末席,在尋常的大兵團作戰之中,越騎營才是摧城撥寨的主力先鋒,所有的風頭都被它給搶去了。
那怕是某些場合不適合越騎營出戰,但在步兵營中排在前麵的左衛營和先登營,也是聲名赫赫,幾乎輪不到陷陣營來打頭陣。
而這一次打頭陣的機會,鄧艾居然交給了陷陣營,這讓師纂是喜出望外,看來還是這一次進攻漢中時,從子午穀進軍的陷陣營拔了頭籌的緣故吧,所以鄧艾才會將首先攻打劍閣的機會交給了陷陣營。
盡管鄧艾事先已經是聲明過了,這次進攻純屬是試探性的,打不下來也是很正常的,隻要摸到清楚蜀軍的防禦狀況即可。
既然鄧艾有令在先,那麽這一戰便可以用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態去打了,但師纂可沒有輕視,更沒有讓自己放鬆,完全是擺出了一副全力以赴進攻的架式。
劍閣的防禦陣地可不僅僅是局限在劍門的,雖然劍閣關的關城是建在大小劍山的中斷處,傍山依險,但如果真正讓魏軍攻到關城之下的話,那劍閣的防禦壓力就大了,所以劍閣的防禦陣地基本上是向前推移了十多裏的,從翠雲廊開始,就進入到了劍閣的防禦帶上。
翠雲廊是金牛蜀道的一段,古柏叢生,滿眼翠綠,形如一道長長的綠廊,故而得名翠雲廊,行走在這段廊道上,倒也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但你千萬別被這種假象給迷惑了,翠雲廊幽深曲折,山環水繞,時而盤旋於山間峰頂,時而跌落到幽深的穀底,上下的落差極大,蜀軍隻需要在翠雲廊幾處比較險峻的路段設下關卡,就可以阻擊魏軍的前進了。
翠雲廊相對來說還不是最難打的,過了翠雲廊,後麵的一線天和天梯棧才是真正的天險。
一線天是一段長達千餘步的峽穀,說是峽穀,其實和一條裂縫也差不太多,行走在一線天幽深的穀底,抬頭望去,隻能看到窄窄的一線天空,兩邊都是懸崖絕壁,看著都令人窒息。
而天梯棧更是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的一級級的台階,想要通過天梯棧,就必須拾級而上,沒有人真正數過這些台階一共有多少級,反正從山底下向上望去,一眼也望不到頭,光看看那數之不盡的似乎通往天際的台階,就足以讓人眼花頭暈了。
鍾會在一線天和天梯棧都是安排了重兵把守的,魏軍想要輕易地通過這些地段,確實是難如登天。
師纂率領陷陣營向劍閣發起了進攻,在翠雲廊就遭到了蜀軍頑強的抵抗,魏軍連續不斷地發起進攻,日以繼夜,步步為營,才勉強地攻下了翠雲廊和一線天,但在天梯棧,卻受到了魏軍強力的阻擊,師纂率兵數度強攻,怎奈何天梯棧地勢太險要了,魏軍很難攻得下來。
師纂不服輸,一口氣調集重兵,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強攻,攻勢之猛烈,讓駐守在天梯棧的蜀軍都有些吃不消了,州泰親自帶兵增援,這才算是穩住了局勢,沒有讓魏軍給攻上來。
天梯棧是劍門關前最後的一道險要了,雙方的爭奪相當的激烈,魏軍攻打很猛,蜀軍則是守得頑強,雙方在天梯棧形成了拉鋸戰,戰況十分的膠著,蜀軍也是數度增兵,付出了不少的傷亡代價之後,才算是勉強地守住了天梯棧。
連續作戰讓陷陣營陷入到比較疲憊的狀態,師纂不想輕易地撤退,隻好向鄧艾請求增援,不過鄧艾沒有給他援兵,而是下令陷陣營後撤到一線天,暫時休整一下。
一昧的強攻,隻會徒增傷亡,鄧艾這次派陷陣營打頭陣,並沒有指望一戰就可以拿得劍閣來,如果真這麽容易的話,那劍閣也就不可能稱之為天險要塞了。
所以鄧艾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這次陷陣營的進攻,已經拿下了翠雲廊和一線天,也算是意外收獲了,至於天梯棧,攻打的難度會更大一些,陷陣營拿不下來,也屬於正常。
更何況,天梯棧的後麵,還有更為艱險的劍門關,那才是劍閣攻防戰要爭奪的核心,魏軍剛剛抵達劍閣,在兵力部置上麵也是比較倉促的,所以鄧艾並沒有準備一口氣持續進攻,他下令陷陣營撤到一線天進行休整,已經拿下來的陣地自然不會輕易再放棄。
其後鄧艾將會做進一步的偵察和謀劃,製訂出一個比較詳盡的進攻方案來,然後才可能會發動二次的進攻。
如果不是劍閣的地理位置比較險要,鍾會很可能就會放棄劍閣,另守他處了。
其實鍾會隨同司馬倫降蜀之後,一直就是駐守在遝中,從來也沒有離開過陰平地界,所以對劍閣關的實情並不是太了解。
鍾會對劍閣的了解,完全是停留在紙麵上地圖上的,那怕當初在魏國的時候,鍾會對蜀國的山川地理也是有過研究的,知道劍閣關是入蜀的一個咽喉要塞,必經之路,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鍾會才在究竟是防守白水關還是劍閣之中,反複地斟酌了一番,最終還是決定撤守白水關,集中兵力去守衛劍閣。
但劍閣此時的防禦能力著實讓鍾會有些失望,除了險要的地勢之外,還真是一無事處,鍾會想要守住劍閣,就必須重整旗鼓,重新地構築防禦陣地,這才有守住劍閣的希望。
但魏軍幾乎是尾隨著鍾會前來的,鍾會前腳剛到劍閣沒幾天的工夫,魏軍的追兵就已經是迫近劍閣了。
朝廷的援兵暫時是指望不上了,鍾會也隻好是指揮軍隊憑險而臨時地構築工事,以阻擋魏軍的進攻。
雖然魏軍的進攻是試探性的,但師纂的鬥誌也是十分的激昂,本身陷陣營是左軍團諸營之中成立最晚的一支部隊,叨排末席,在尋常的大兵團作戰之中,越騎營才是摧城撥寨的主力先鋒,所有的風頭都被它給搶去了。
那怕是某些場合不適合越騎營出戰,但在步兵營中排在前麵的左衛營和先登營,也是聲名赫赫,幾乎輪不到陷陣營來打頭陣。
而這一次打頭陣的機會,鄧艾居然交給了陷陣營,這讓師纂是喜出望外,看來還是這一次進攻漢中時,從子午穀進軍的陷陣營拔了頭籌的緣故吧,所以鄧艾才會將首先攻打劍閣的機會交給了陷陣營。
盡管鄧艾事先已經是聲明過了,這次進攻純屬是試探性的,打不下來也是很正常的,隻要摸到清楚蜀軍的防禦狀況即可。
既然鄧艾有令在先,那麽這一戰便可以用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態去打了,但師纂可沒有輕視,更沒有讓自己放鬆,完全是擺出了一副全力以赴進攻的架式。
劍閣的防禦陣地可不僅僅是局限在劍門的,雖然劍閣關的關城是建在大小劍山的中斷處,傍山依險,但如果真正讓魏軍攻到關城之下的話,那劍閣的防禦壓力就大了,所以劍閣的防禦陣地基本上是向前推移了十多裏的,從翠雲廊開始,就進入到了劍閣的防禦帶上。
翠雲廊是金牛蜀道的一段,古柏叢生,滿眼翠綠,形如一道長長的綠廊,故而得名翠雲廊,行走在這段廊道上,倒也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但你千萬別被這種假象給迷惑了,翠雲廊幽深曲折,山環水繞,時而盤旋於山間峰頂,時而跌落到幽深的穀底,上下的落差極大,蜀軍隻需要在翠雲廊幾處比較險峻的路段設下關卡,就可以阻擊魏軍的前進了。
翠雲廊相對來說還不是最難打的,過了翠雲廊,後麵的一線天和天梯棧才是真正的天險。
一線天是一段長達千餘步的峽穀,說是峽穀,其實和一條裂縫也差不太多,行走在一線天幽深的穀底,抬頭望去,隻能看到窄窄的一線天空,兩邊都是懸崖絕壁,看著都令人窒息。
而天梯棧更是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的一級級的台階,想要通過天梯棧,就必須拾級而上,沒有人真正數過這些台階一共有多少級,反正從山底下向上望去,一眼也望不到頭,光看看那數之不盡的似乎通往天際的台階,就足以讓人眼花頭暈了。
鍾會在一線天和天梯棧都是安排了重兵把守的,魏軍想要輕易地通過這些地段,確實是難如登天。
師纂率領陷陣營向劍閣發起了進攻,在翠雲廊就遭到了蜀軍頑強的抵抗,魏軍連續不斷地發起進攻,日以繼夜,步步為營,才勉強地攻下了翠雲廊和一線天,但在天梯棧,卻受到了魏軍強力的阻擊,師纂率兵數度強攻,怎奈何天梯棧地勢太險要了,魏軍很難攻得下來。
師纂不服輸,一口氣調集重兵,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強攻,攻勢之猛烈,讓駐守在天梯棧的蜀軍都有些吃不消了,州泰親自帶兵增援,這才算是穩住了局勢,沒有讓魏軍給攻上來。
天梯棧是劍門關前最後的一道險要了,雙方的爭奪相當的激烈,魏軍攻打很猛,蜀軍則是守得頑強,雙方在天梯棧形成了拉鋸戰,戰況十分的膠著,蜀軍也是數度增兵,付出了不少的傷亡代價之後,才算是勉強地守住了天梯棧。
連續作戰讓陷陣營陷入到比較疲憊的狀態,師纂不想輕易地撤退,隻好向鄧艾請求增援,不過鄧艾沒有給他援兵,而是下令陷陣營後撤到一線天,暫時休整一下。
一昧的強攻,隻會徒增傷亡,鄧艾這次派陷陣營打頭陣,並沒有指望一戰就可以拿得劍閣來,如果真這麽容易的話,那劍閣也就不可能稱之為天險要塞了。
所以鄧艾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這次陷陣營的進攻,已經拿下了翠雲廊和一線天,也算是意外收獲了,至於天梯棧,攻打的難度會更大一些,陷陣營拿不下來,也屬於正常。
更何況,天梯棧的後麵,還有更為艱險的劍門關,那才是劍閣攻防戰要爭奪的核心,魏軍剛剛抵達劍閣,在兵力部置上麵也是比較倉促的,所以鄧艾並沒有準備一口氣持續進攻,他下令陷陣營撤到一線天進行休整,已經拿下來的陣地自然不會輕易再放棄。
其後鄧艾將會做進一步的偵察和謀劃,製訂出一個比較詳盡的進攻方案來,然後才可能會發動二次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