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的西陵之戰,對於薑維來說,同樣也是充滿機遇的,東吳的大將軍陸抗被魏軍給逼到了絕路之上,勢窮而降蜀,拱手將西陵之地讓給了蜀國,同時歸降的還有吳國的近十萬大軍。
這對薑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荊州原本就是蜀漢的地盤,是他們的發跡之地,比起關隴來,蜀人更希望收複荊州,迴歸故土。
而陸抗的歸降,無疑讓蜀國上下的做了多年的夢成真了,他們終於有機會收複荊州。
不過有機遇也必定有挑戰,這世上沒有白摘的果子,如果不能擊退緊追而來的魏軍,那蜀人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做一場黃梁美夢。
薑維是想要竭心盡力地打好這一戰的,畢竟西陵的得失將會決定蜀軍能不能在荊州立足。
他精心地部署了西陵的防線,知道此次魏軍進攻西陵的隊伍是杜預所率的右軍團時,薑維還特意地做出針對性的部署。
杜預為人博學多才,曉暢兵法,有杜武庫的雅號,不過正因為如此,杜預少行奇險之策,打仗多循規蹈矩,深諳兵法之道。薑維據此在猇亭設下重兵構築防線以拒敵,以為萬全之計。
但最後薑維卻輸在了西陵城上麵,魏軍以水師奇襲西陵,一下子打亂了蜀軍的所有部署,令薑維是飲恨完敗。
薑維當時對魏軍這種手段亦是驚訝不已,在他看來,以杜預的才能,未必能想出如此的妙招來,現在得知是出自曹亮的手筆,也就沒什麽可驚訝的了,曹亮的手段,比這厲害的多了去了,偷襲西陵,不過是小兒科罷了。
薑維撤軍迴到了永安,痛定思痛,積極地備戰,準備迎擊魏軍的來犯。
一直以來,薑維都是一個向前看的人,因為他清楚,這世上,可沒有賣後悔藥的,懊悔和遺憾那不過是懦夫的行為,人永遠也不可能活在過去之中,患得患失,跌倒了不要緊,重要的是能爬起來,能重拾信心,將過往的一切都忘掉,從新開始,從零開始,這才是最重要的。
西陵之戰結束了,不管結局如何,都沒有必要再去糾結了,失去的終究是失去了,再也無法挽得迴來,與其痛苦地活在悔恨之中,倒不如忘掉一切,重新開始。
而且就算你不想重新開始也不成,魏軍隨時都可能會向永安發起進攻,蜀魏之間的形勢從此也將由攻轉守,被迫進入到防禦模式,現在薑維已經不可能再考慮進攻了,如何抵禦地住魏軍的攻勢,避免蜀國步吳國的後塵,才是最為重要的。
自從曹丕篡漢立魏以來,三國鼎立的局麵已經維持了四十餘年,這四十年間,三國雖然是互有攻伐,但基本的疆域卻沒有多少改變,一直維持著當初立國時的模樣。
無論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薑維的九伐中原,無論是淮南之戰還是荊州之戰,三國之間大大小小規模的戰鬥幾乎從未停歇過,但三國之間的疆域卻異乎尋常的穩定,最多也就是你家丟一個郡,我家奪一個縣,如此拉鋸而已,三國之間真正的邊界,四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麽太大的改變。
但曹亮的強勢崛起徹底地改變了三國的版圖,曹亮不僅在魏國內部消滅了權臣司馬家,而且大舉興兵,一口氣吞掉了吳國。
三國之間一直維持著一種極為微妙的平衡,如果將天下之勢劃為了十成話,魏國可以獨占五成,吳蜀共占五成,再細分的話,吳可占三成,蜀可占兩成。
也就是說,大體上來說,吳蜀如果聯手的話,是可以和魏軍打成平手的,這也是三國一直以來能維持平衡的一個關鍵所在,如果魏國太強,吳蜀聯合起來都不是對手的話,那麽吳蜀遲早會亡於魏國之手。
但這也僅僅隻是一種對三方實力的大體劃分,決定三國鼎立的因素還有許多,比如地利的因素,蜀國占據山川之險,吳國有長江天塹,這些因素對穩定三國的疆域也起著特殊的作用。
不過吳蜀的聯盟也並非是那種鐵杆的聯盟,他們之間依然存在著怨隙和猜疑,甚至有互相利用的嫌疑,這樣的情況下,是很難形成合力的,比如諸葛亮北伐關隴,要求吳國出兵淮南,形成對魏國的兩麵夾擊之勢,而吳國倒是出兵了,但基本上是一種觀望的態度,反倒是希望魏蜀兩家鶴蚌相爭,自己好漁翁得利。
反之亦然。
總之,吳蜀兩國形不成鐵板一塊的聯盟,對魏國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這樣就給了魏軍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
曹亮就是抓住了這麽一個機會,利用高人一籌的武器裝備,一舉突破了吳國的長江天險,攻克了建業,滅亡了吳國。
雖然說吳國還有地方的殘餘勢力在不斷地進行著抵抗,但就整體而已,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被完全的打破了。
吳國滅亡之後,蜀國連這麽一個貌合神離的盟友都沒有了,而且魏國吞吳之後,疆域和實力更是倍增,當初魏國就可以獨占天下五成之勢,如今再得吳國的三成之勢,天下已經是十占其八,在實力上,形成了對蜀國的碾壓之勢。
如是放在以前,蜀國對魏國一直是攻多守少的,長年以來,蜀國一直處於一種積極進攻的狀態,現在隨著天下形勢的改變,蜀軍必須要對自己的戰略決策進行調整了,不能再以進攻為主,甚至都沒有力量再組織進攻了。
從此之後,蜀國將全麵地轉入到戰略防禦階段之中來,為了避免吳國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蜀國上下必須要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認真地做好防禦準備。
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是需要蜀國人好好地適應的,他們喊了幾十年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現在也該是放棄了,隻有走務實的道路,堅定守土保國的信念,蜀國才有希望堅持下去。
這對薑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荊州原本就是蜀漢的地盤,是他們的發跡之地,比起關隴來,蜀人更希望收複荊州,迴歸故土。
而陸抗的歸降,無疑讓蜀國上下的做了多年的夢成真了,他們終於有機會收複荊州。
不過有機遇也必定有挑戰,這世上沒有白摘的果子,如果不能擊退緊追而來的魏軍,那蜀人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做一場黃梁美夢。
薑維是想要竭心盡力地打好這一戰的,畢竟西陵的得失將會決定蜀軍能不能在荊州立足。
他精心地部署了西陵的防線,知道此次魏軍進攻西陵的隊伍是杜預所率的右軍團時,薑維還特意地做出針對性的部署。
杜預為人博學多才,曉暢兵法,有杜武庫的雅號,不過正因為如此,杜預少行奇險之策,打仗多循規蹈矩,深諳兵法之道。薑維據此在猇亭設下重兵構築防線以拒敵,以為萬全之計。
但最後薑維卻輸在了西陵城上麵,魏軍以水師奇襲西陵,一下子打亂了蜀軍的所有部署,令薑維是飲恨完敗。
薑維當時對魏軍這種手段亦是驚訝不已,在他看來,以杜預的才能,未必能想出如此的妙招來,現在得知是出自曹亮的手筆,也就沒什麽可驚訝的了,曹亮的手段,比這厲害的多了去了,偷襲西陵,不過是小兒科罷了。
薑維撤軍迴到了永安,痛定思痛,積極地備戰,準備迎擊魏軍的來犯。
一直以來,薑維都是一個向前看的人,因為他清楚,這世上,可沒有賣後悔藥的,懊悔和遺憾那不過是懦夫的行為,人永遠也不可能活在過去之中,患得患失,跌倒了不要緊,重要的是能爬起來,能重拾信心,將過往的一切都忘掉,從新開始,從零開始,這才是最重要的。
西陵之戰結束了,不管結局如何,都沒有必要再去糾結了,失去的終究是失去了,再也無法挽得迴來,與其痛苦地活在悔恨之中,倒不如忘掉一切,重新開始。
而且就算你不想重新開始也不成,魏軍隨時都可能會向永安發起進攻,蜀魏之間的形勢從此也將由攻轉守,被迫進入到防禦模式,現在薑維已經不可能再考慮進攻了,如何抵禦地住魏軍的攻勢,避免蜀國步吳國的後塵,才是最為重要的。
自從曹丕篡漢立魏以來,三國鼎立的局麵已經維持了四十餘年,這四十年間,三國雖然是互有攻伐,但基本的疆域卻沒有多少改變,一直維持著當初立國時的模樣。
無論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薑維的九伐中原,無論是淮南之戰還是荊州之戰,三國之間大大小小規模的戰鬥幾乎從未停歇過,但三國之間的疆域卻異乎尋常的穩定,最多也就是你家丟一個郡,我家奪一個縣,如此拉鋸而已,三國之間真正的邊界,四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麽太大的改變。
但曹亮的強勢崛起徹底地改變了三國的版圖,曹亮不僅在魏國內部消滅了權臣司馬家,而且大舉興兵,一口氣吞掉了吳國。
三國之間一直維持著一種極為微妙的平衡,如果將天下之勢劃為了十成話,魏國可以獨占五成,吳蜀共占五成,再細分的話,吳可占三成,蜀可占兩成。
也就是說,大體上來說,吳蜀如果聯手的話,是可以和魏軍打成平手的,這也是三國一直以來能維持平衡的一個關鍵所在,如果魏國太強,吳蜀聯合起來都不是對手的話,那麽吳蜀遲早會亡於魏國之手。
但這也僅僅隻是一種對三方實力的大體劃分,決定三國鼎立的因素還有許多,比如地利的因素,蜀國占據山川之險,吳國有長江天塹,這些因素對穩定三國的疆域也起著特殊的作用。
不過吳蜀的聯盟也並非是那種鐵杆的聯盟,他們之間依然存在著怨隙和猜疑,甚至有互相利用的嫌疑,這樣的情況下,是很難形成合力的,比如諸葛亮北伐關隴,要求吳國出兵淮南,形成對魏國的兩麵夾擊之勢,而吳國倒是出兵了,但基本上是一種觀望的態度,反倒是希望魏蜀兩家鶴蚌相爭,自己好漁翁得利。
反之亦然。
總之,吳蜀兩國形不成鐵板一塊的聯盟,對魏國來說,是一件利好的事情,這樣就給了魏軍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
曹亮就是抓住了這麽一個機會,利用高人一籌的武器裝備,一舉突破了吳國的長江天險,攻克了建業,滅亡了吳國。
雖然說吳國還有地方的殘餘勢力在不斷地進行著抵抗,但就整體而已,三國鼎立的格局已經被完全的打破了。
吳國滅亡之後,蜀國連這麽一個貌合神離的盟友都沒有了,而且魏國吞吳之後,疆域和實力更是倍增,當初魏國就可以獨占天下五成之勢,如今再得吳國的三成之勢,天下已經是十占其八,在實力上,形成了對蜀國的碾壓之勢。
如是放在以前,蜀國對魏國一直是攻多守少的,長年以來,蜀國一直處於一種積極進攻的狀態,現在隨著天下形勢的改變,蜀軍必須要對自己的戰略決策進行調整了,不能再以進攻為主,甚至都沒有力量再組織進攻了。
從此之後,蜀國將全麵地轉入到戰略防禦階段之中來,為了避免吳國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蜀國上下必須要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認真地做好防禦準備。
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是需要蜀國人好好地適應的,他們喊了幾十年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現在也該是放棄了,隻有走務實的道路,堅定守土保國的信念,蜀國才有希望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