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後續的進攻卻未必能再有這麽的順利,吳軍的主力盤距在雞籠山的山頂,他們居高臨下,占據著明顯的地利優勢。
而且陶璜到達雞籠山之後,也進行了積極的備戰,伐木采石,儲備了大量的滾木擂石,這樣的木石資源,簡直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陶璜又下令焚燒了雞籠山山前的叢林,這樣就在雞籠山的前麵,形成了一大片的開闊地,沒有了叢林的掩護,魏軍的任何行動,都會被山頂上的吳軍瞧得清清楚楚仔仔細細,魏軍再想要發起突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這無形之中加大了魏軍的進攻難度,畢竟任何軍事行動,都是有虛有實的,當敵人摸不清你的意圖之中,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但現在魏軍的所有進攻都暴露在吳軍的眼皮子底下,任何的調遣和變動,吳軍都看得一清二楚,也就說是魏軍的行動沒有了任何的隱蔽性,吳軍完全可以根據魏軍的進攻方式來從容地調動兵力應對之。
文欽指揮魏軍連續多次地向著雞籠山以及附屬的兩個陣地發起了進攻,但由於魏軍的每次進攻都無法做到掩人耳目,吳軍的防禦都能及時的到位,再加上地利的優勢過於明顯,魏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也一直未能拿下雞籠山。
戰事拖得越久,形勢對魏軍越是不利,再加上天氣越來越熱了,酷暑難耐,瘴氣彌漫,魏軍的陣亡和非戰鬥減員都十分的厲害,士氣明顯的低落了許多,後續的進攻也是難以為繼。
羊祜在得到了文欽進攻雞籠山不利的消息之後,便下令讓魏軍撤退了。
進入到了夏天之後,十萬大山之中又熱又潮的環境讓北方的魏兵很是不適應,而吳軍在雞籠山也打得很頑強,魏軍多次進攻未果,如果繼續強攻的話,隻能是徒增傷亡而已。
所以撤軍已經成為了必然之事,以現在的這種情況,也隻能等到了秋冬之際天氣轉涼之後,再圖進攻了。
首度進攻十萬大山失利之後,魏軍的士氣顯然是倍受打擊,所有的軍隊駐紮在合浦郡進行休整,士氣低落。
不過魏軍並沒有消極到絕望的地步,而是多有不忿與憋屈,從一個個士兵臉上,流露出的是不甘的神色,人人都憋著一口氣,等待著羊祜再次下令,準備二度攻打雞籠山。
但羊祜顯然沒有急著進軍,他總結了第一次進攻雞籠山失利的經驗,最主要的問題是魏軍太過於自信,對困難準備不足,對十萬大山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適應,所以這一仗打得很糟糕,是曆年來魏軍打得最差的一次戰鬥。
打敗仗其實不怕,這世上哪有常勝將軍?隻有從敗仗之中汲取教訓,才不會在下一次的戰鬥之中重蹈覆轍。
這幾年來魏軍的發展實在是太順了,所有的大戰小戰,皆是一路橫掃,所以披靡,這也給魏軍將士造成一種錯覺,感覺到他們就是天下無敵的,隻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
這種情緒其實也是不健康的,仗打羸了,就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仗打輸了,就怨天尤人,惱羞成怒。
羊祜認為,打仗不論在何時,都是有輸羸的,勝不驕,敗不餒,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最為重要的,隻有在冷靜下來之後,你才能思考到這次戰鬥為什麽會失敗,從中又可以學到什麽樣的經驗教訓。
而光是埋怨和不甘,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隻會讓自己情緒更加地激動,做事更為的盲目,遭受到更大的失敗。
所以這次撤軍休整以來,羊祜將所有都伯以上的軍官將領都集中了起來,讓他們共同探討這次戰役的得失,集思廣益,找出破敵的方法來。
羊祜並沒有將自己置於一個指揮者的位置上,隻管發號施令,那怕羊祜本身有著不俗的才幹,但隻有親身經曆過戰場上的人,才最有發言權,在這一點上,羊祜的態度十分的民主,他就是想要聽聽一線的將士們的真正心聲。
戰爭是注重細節的,往往一個細節,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這次進攻雞籠山,魏軍在準備方麵,確實是存在著嚴重的不足,所以接下來魏軍就在做針對性的準備。
羊祜計劃著最早魏軍也會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後發起進攻,這就意味著魏軍至少有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如果能利用好這段時間的話,魏軍就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再次向雞籠山發起進攻的時候,就不會再那樣的被動了。
經過了第一次的戰鬥,魏軍已經是大致摸清了雞籠山附近的地形和吳軍的布防情況,這對魏軍下一步的行動,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第一次進攻失利並不代表什麽,這也不是羊祜人生之中的第一次敗仗,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隻要魏軍能從中汲取教訓,在下一次的進攻之中,拿下雞籠山,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結束了一天的議事之後,魏軍都伯以上的軍官紛紛退出大帳,一百多人擠在一個帳蓬之中,在這炎熱的夏天,也確實是一種煎熬。
但羊祜不開口,這些軍官那怕是汗流浹背,也不敢出聲,要知道,這麽大熱的天,他們一個個可全是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
但這就是魏軍的軍紀,不管行軍還是宿營,在戰時,永遠都是馬不離鞍,人不卸甲,時刻做好著戰鬥準備的。
同樣的,羊祜也是一身的戎裝,在牛皮大帳之中悶了一天,他也難受啊。
可這和征戰在十萬大山原始叢林之中的魏軍相比,又算得了什麽,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鍛煉出人的品格和意誌來。
散會之後,羊祜也是輕舒了一口氣,他在幾名親兵的陪同下,來到了海邊。
此刻夕陽西下,海風徐徐,讓人頓感清涼與舒適,心中的煩悶之氣也一掃而空,羊祜漫步於沙灘之上,望著平靜的海麵,頓時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而且陶璜到達雞籠山之後,也進行了積極的備戰,伐木采石,儲備了大量的滾木擂石,這樣的木石資源,簡直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陶璜又下令焚燒了雞籠山山前的叢林,這樣就在雞籠山的前麵,形成了一大片的開闊地,沒有了叢林的掩護,魏軍的任何行動,都會被山頂上的吳軍瞧得清清楚楚仔仔細細,魏軍再想要發起突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這無形之中加大了魏軍的進攻難度,畢竟任何軍事行動,都是有虛有實的,當敵人摸不清你的意圖之中,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但現在魏軍的所有進攻都暴露在吳軍的眼皮子底下,任何的調遣和變動,吳軍都看得一清二楚,也就說是魏軍的行動沒有了任何的隱蔽性,吳軍完全可以根據魏軍的進攻方式來從容地調動兵力應對之。
文欽指揮魏軍連續多次地向著雞籠山以及附屬的兩個陣地發起了進攻,但由於魏軍的每次進攻都無法做到掩人耳目,吳軍的防禦都能及時的到位,再加上地利的優勢過於明顯,魏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也一直未能拿下雞籠山。
戰事拖得越久,形勢對魏軍越是不利,再加上天氣越來越熱了,酷暑難耐,瘴氣彌漫,魏軍的陣亡和非戰鬥減員都十分的厲害,士氣明顯的低落了許多,後續的進攻也是難以為繼。
羊祜在得到了文欽進攻雞籠山不利的消息之後,便下令讓魏軍撤退了。
進入到了夏天之後,十萬大山之中又熱又潮的環境讓北方的魏兵很是不適應,而吳軍在雞籠山也打得很頑強,魏軍多次進攻未果,如果繼續強攻的話,隻能是徒增傷亡而已。
所以撤軍已經成為了必然之事,以現在的這種情況,也隻能等到了秋冬之際天氣轉涼之後,再圖進攻了。
首度進攻十萬大山失利之後,魏軍的士氣顯然是倍受打擊,所有的軍隊駐紮在合浦郡進行休整,士氣低落。
不過魏軍並沒有消極到絕望的地步,而是多有不忿與憋屈,從一個個士兵臉上,流露出的是不甘的神色,人人都憋著一口氣,等待著羊祜再次下令,準備二度攻打雞籠山。
但羊祜顯然沒有急著進軍,他總結了第一次進攻雞籠山失利的經驗,最主要的問題是魏軍太過於自信,對困難準備不足,對十萬大山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適應,所以這一仗打得很糟糕,是曆年來魏軍打得最差的一次戰鬥。
打敗仗其實不怕,這世上哪有常勝將軍?隻有從敗仗之中汲取教訓,才不會在下一次的戰鬥之中重蹈覆轍。
這幾年來魏軍的發展實在是太順了,所有的大戰小戰,皆是一路橫掃,所以披靡,這也給魏軍將士造成一種錯覺,感覺到他們就是天下無敵的,隻能打勝仗,不能打敗仗。
這種情緒其實也是不健康的,仗打羸了,就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仗打輸了,就怨天尤人,惱羞成怒。
羊祜認為,打仗不論在何時,都是有輸羸的,勝不驕,敗不餒,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最為重要的,隻有在冷靜下來之後,你才能思考到這次戰鬥為什麽會失敗,從中又可以學到什麽樣的經驗教訓。
而光是埋怨和不甘,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隻會讓自己情緒更加地激動,做事更為的盲目,遭受到更大的失敗。
所以這次撤軍休整以來,羊祜將所有都伯以上的軍官將領都集中了起來,讓他們共同探討這次戰役的得失,集思廣益,找出破敵的方法來。
羊祜並沒有將自己置於一個指揮者的位置上,隻管發號施令,那怕羊祜本身有著不俗的才幹,但隻有親身經曆過戰場上的人,才最有發言權,在這一點上,羊祜的態度十分的民主,他就是想要聽聽一線的將士們的真正心聲。
戰爭是注重細節的,往往一個細節,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成敗,這次進攻雞籠山,魏軍在準備方麵,確實是存在著嚴重的不足,所以接下來魏軍就在做針對性的準備。
羊祜計劃著最早魏軍也會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後發起進攻,這就意味著魏軍至少有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如果能利用好這段時間的話,魏軍就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再次向雞籠山發起進攻的時候,就不會再那樣的被動了。
經過了第一次的戰鬥,魏軍已經是大致摸清了雞籠山附近的地形和吳軍的布防情況,這對魏軍下一步的行動,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第一次進攻失利並不代表什麽,這也不是羊祜人生之中的第一次敗仗,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隻要魏軍能從中汲取教訓,在下一次的進攻之中,拿下雞籠山,還是有很大機會的。
結束了一天的議事之後,魏軍都伯以上的軍官紛紛退出大帳,一百多人擠在一個帳蓬之中,在這炎熱的夏天,也確實是一種煎熬。
但羊祜不開口,這些軍官那怕是汗流浹背,也不敢出聲,要知道,這麽大熱的天,他們一個個可全是頂盔貫甲,全副武裝的。
但這就是魏軍的軍紀,不管行軍還是宿營,在戰時,永遠都是馬不離鞍,人不卸甲,時刻做好著戰鬥準備的。
同樣的,羊祜也是一身的戎裝,在牛皮大帳之中悶了一天,他也難受啊。
可這和征戰在十萬大山原始叢林之中的魏軍相比,又算得了什麽,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鍛煉出人的品格和意誌來。
散會之後,羊祜也是輕舒了一口氣,他在幾名親兵的陪同下,來到了海邊。
此刻夕陽西下,海風徐徐,讓人頓感清涼與舒適,心中的煩悶之氣也一掃而空,羊祜漫步於沙灘之上,望著平靜的海麵,頓時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