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了番禺的百姓之後,羊祜便上表朝廷,請求任命新的交州刺史和各郡太守,現在魏軍已經拿下了交州的州城番禺以及南海、蒼梧、鬱林等幾個郡,而且吳軍已經遠遁到了交趾郡一帶,所以鬱水以南的高涼、合浦和朱崖也已經成為了空城,魏軍隨時可以完成接收。
尋常的情況下,刺史和太守的任命都需要來自朝廷,羊祜當然不敢擅行其事,以落別人的口實。
盡管說曹亮對羊祜那是絕對的信任,但再高度的信任也不可能任由羊祜隨心所欲,如果羊祜擁兵自重,違反朝廷法度擅立官吏的,保不住被哪個禦史給參上一本,到時候還真就是麻煩了。
所以一直以來羊祜處理地方官位這個事情還是比較謹慎的,甚至他從也不提出人選供朝廷方麵參考,反倒是朝廷派來的官員,羊祜會積極地進行對接,將手中的事務全部交卸出去。
羊祜此次南征,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平定揚交二州,每攻略一帶,為了維護當地的秩序,羊祜都會派人臨時進行監管,一旦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員到任之後,即刻交割。
……………………………………………………………………
施績和陶基一路顛沛,終於是抵達了交趾郡的龍編。
幸虧這一路之上沒有魏軍的追兵,否則的話他們有命沒命活著到龍編來,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就算如此,這一路上跨越了近三千裏的行程,也足以讓他們疲憊不堪了,他們所攜帶的糧草,行在半路之上就已經消耗一空了,最後的幾百裏路程,他們也隻能靠打獵,吃野菜野果來充饑。
因為饑餓和疾病的緣故,當初從番禺撤離的時候,吳軍大約有五六萬的人馬,抵達龍編之後,也隻剩下了不到四萬,非戰鬥減員讓吳軍也是損失慘重。
好在交趾郡也算是交州的一個大郡,人口有十幾萬,抵達交趾之後,施績和陶基首先就是商量著先招募一些人馬,將軍隊的缺額給補上。
雖然說一路上損失了不少的人,但鎧甲兵器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重新招募軍隊應該沒有什麽壓力的。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雖然魏軍並沒有追過來,但遲早他們是會打來的,以現在吳軍的實力,那怕再多招募一些軍隊,也未必是魏軍的對手,一旦魏軍再次的兵臨城下,那麽他們怎麽辦,繼續跑嗎?
再往南,就是九真郡和日南郡了,這也是吳國所管轄的最南邊的地域,由於九真郡和日南郡都處於熱帶雨林,那兒全是一望無際的原始叢林,人跡罕至,但野獸和毒蛇卻是時常出沒。
所以吳軍所控製的九真郡和日南郡,都是兩個比較狹長的地帶,靠近海邊,再往西走,就出了吳國的控製地域,那是一片未知而神秘的區域。
當然那些區域也並非完全沒有人,據說居住著一些原始的部落,茹毛飲血,還保留著吃人的餘風,著實讓人感到恐懼。
所以交趾郡已經成為了他們最終的落腳點,接下來所需要的做的,就是認真考慮一下交趾郡的防禦問題。
好在交趾郡和合浦郡之間,還隔著一座十萬大山,在沒有追兵的情況下,吳軍翻越十萬大山都辛苦至極,走了差不多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走出了大山。
走出大山的時候,吳軍諸將士一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已經完全沒有了軍隊的模樣,就好象是一支乞丐的隊伍,破破爛爛,慘不忍睹。
如果吳軍能利用十萬大山險要的地勢,對魏軍進行阻擊的話,還是有機會將他們擋住的。
施績和陶基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將原有的軍隊和新招募軍隊共計六萬人分為兩個部分,一部進駐十萬大山,在十萬大山的險要之處紮營安寨,設下關卡,對魏軍進行阻擊。
另一部留守交趾郡,並且在沿海地帶進行防禦,以防止魏軍從海路突襲交趾。
交趾郡已經成為了吳國最後的一片疆土,想要讓吳國的旗幟不倒,施績和陶基就必須要齊心協力地來守住交趾,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盡管說在番禺新城的問題上麵,陶基和施績有一點小的分歧和意見,難免會讓雙方心裏存在一些疙瘩,再加上部下的一些流言蜚語,以至於在整個的西撤過程之中,荊州軍和交州軍一直處於一種不太和諧的態度,雙方甚至出現惡語相加,相互指責謾罵,最後發展成小規模的械鬥事件。
雖然這些事件很少也很小,但影響到了交州軍和荊州軍的團結,也不得不引起陶基和施績的警覺。
旋即陶基和施績立刻聯合發布聲明,禁止在吳軍之中搞派係對立,無論是交州籍的還是荊州籍的士兵,都是統一的吳國士兵,相互之間不相應存在隔閡和對立,如今正逢國難之時,大家理應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共禦外侮才是,以後若出現相互攻訐相互敵視的情況,將一律嚴懲不貸。
不得不就這個聲明的發布,及進挽迴了吳軍的軍心,否則對立事件愈演愈烈,內卷的厲害,那麽就會無形之中削弱自己的力量,沒有等到魏軍打來,吳軍自己就自亂陣腳了。
陶基和施績的同時出現,也自然而然地粉碎了他們不和的一些流言,讓吳軍的情緒歸於平靜,鬧事的人也逐漸少了。
這件事也確實讓陶基和施績暗暗心驚,其實兩個人之間雖然有一些不愉快,但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或者敵視的情況,可手下的人卻過份的解讀了他們的情緒,甚至是發生了如此惡劣的對抗事件。
這不禁讓陶基和施績警覺起來,身為上位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地會影響到手下的這些人,所以他們必須要做出表率作用才行。
現在團結是壓倒一切的任務,隻有將所有的力量凝聚起來,才有和魏軍抗衡的資本,他們絕不容許內卷的出現,絕不容許分崩離析。
尋常的情況下,刺史和太守的任命都需要來自朝廷,羊祜當然不敢擅行其事,以落別人的口實。
盡管說曹亮對羊祜那是絕對的信任,但再高度的信任也不可能任由羊祜隨心所欲,如果羊祜擁兵自重,違反朝廷法度擅立官吏的,保不住被哪個禦史給參上一本,到時候還真就是麻煩了。
所以一直以來羊祜處理地方官位這個事情還是比較謹慎的,甚至他從也不提出人選供朝廷方麵參考,反倒是朝廷派來的官員,羊祜會積極地進行對接,將手中的事務全部交卸出去。
羊祜此次南征,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平定揚交二州,每攻略一帶,為了維護當地的秩序,羊祜都會派人臨時進行監管,一旦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員到任之後,即刻交割。
……………………………………………………………………
施績和陶基一路顛沛,終於是抵達了交趾郡的龍編。
幸虧這一路之上沒有魏軍的追兵,否則的話他們有命沒命活著到龍編來,還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就算如此,這一路上跨越了近三千裏的行程,也足以讓他們疲憊不堪了,他們所攜帶的糧草,行在半路之上就已經消耗一空了,最後的幾百裏路程,他們也隻能靠打獵,吃野菜野果來充饑。
因為饑餓和疾病的緣故,當初從番禺撤離的時候,吳軍大約有五六萬的人馬,抵達龍編之後,也隻剩下了不到四萬,非戰鬥減員讓吳軍也是損失慘重。
好在交趾郡也算是交州的一個大郡,人口有十幾萬,抵達交趾之後,施績和陶基首先就是商量著先招募一些人馬,將軍隊的缺額給補上。
雖然說一路上損失了不少的人,但鎧甲兵器都完好地保留了下來,重新招募軍隊應該沒有什麽壓力的。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雖然魏軍並沒有追過來,但遲早他們是會打來的,以現在吳軍的實力,那怕再多招募一些軍隊,也未必是魏軍的對手,一旦魏軍再次的兵臨城下,那麽他們怎麽辦,繼續跑嗎?
再往南,就是九真郡和日南郡了,這也是吳國所管轄的最南邊的地域,由於九真郡和日南郡都處於熱帶雨林,那兒全是一望無際的原始叢林,人跡罕至,但野獸和毒蛇卻是時常出沒。
所以吳軍所控製的九真郡和日南郡,都是兩個比較狹長的地帶,靠近海邊,再往西走,就出了吳國的控製地域,那是一片未知而神秘的區域。
當然那些區域也並非完全沒有人,據說居住著一些原始的部落,茹毛飲血,還保留著吃人的餘風,著實讓人感到恐懼。
所以交趾郡已經成為了他們最終的落腳點,接下來所需要的做的,就是認真考慮一下交趾郡的防禦問題。
好在交趾郡和合浦郡之間,還隔著一座十萬大山,在沒有追兵的情況下,吳軍翻越十萬大山都辛苦至極,走了差不多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走出了大山。
走出大山的時候,吳軍諸將士一個個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已經完全沒有了軍隊的模樣,就好象是一支乞丐的隊伍,破破爛爛,慘不忍睹。
如果吳軍能利用十萬大山險要的地勢,對魏軍進行阻擊的話,還是有機會將他們擋住的。
施績和陶基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將原有的軍隊和新招募軍隊共計六萬人分為兩個部分,一部進駐十萬大山,在十萬大山的險要之處紮營安寨,設下關卡,對魏軍進行阻擊。
另一部留守交趾郡,並且在沿海地帶進行防禦,以防止魏軍從海路突襲交趾。
交趾郡已經成為了吳國最後的一片疆土,想要讓吳國的旗幟不倒,施績和陶基就必須要齊心協力地來守住交趾,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盡管說在番禺新城的問題上麵,陶基和施績有一點小的分歧和意見,難免會讓雙方心裏存在一些疙瘩,再加上部下的一些流言蜚語,以至於在整個的西撤過程之中,荊州軍和交州軍一直處於一種不太和諧的態度,雙方甚至出現惡語相加,相互指責謾罵,最後發展成小規模的械鬥事件。
雖然這些事件很少也很小,但影響到了交州軍和荊州軍的團結,也不得不引起陶基和施績的警覺。
旋即陶基和施績立刻聯合發布聲明,禁止在吳軍之中搞派係對立,無論是交州籍的還是荊州籍的士兵,都是統一的吳國士兵,相互之間不相應存在隔閡和對立,如今正逢國難之時,大家理應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共禦外侮才是,以後若出現相互攻訐相互敵視的情況,將一律嚴懲不貸。
不得不就這個聲明的發布,及進挽迴了吳軍的軍心,否則對立事件愈演愈烈,內卷的厲害,那麽就會無形之中削弱自己的力量,沒有等到魏軍打來,吳軍自己就自亂陣腳了。
陶基和施績的同時出現,也自然而然地粉碎了他們不和的一些流言,讓吳軍的情緒歸於平靜,鬧事的人也逐漸少了。
這件事也確實讓陶基和施績暗暗心驚,其實兩個人之間雖然有一些不愉快,但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或者敵視的情況,可手下的人卻過份的解讀了他們的情緒,甚至是發生了如此惡劣的對抗事件。
這不禁讓陶基和施績警覺起來,身為上位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地會影響到手下的這些人,所以他們必須要做出表率作用才行。
現在團結是壓倒一切的任務,隻有將所有的力量凝聚起來,才有和魏軍抗衡的資本,他們絕不容許內卷的出現,絕不容許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