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同,這些商賈要經商,自然要走出交州,他們會到揚州和荊州,甚至中原,所以這些商賈大多是見多識廣,知曉天下大事的。
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輩子都沒有離開交州,甚至有的人一輩子子都沒有離開過番禺,離開過南海郡,消息的閉塞讓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大事。
許多人甚至隻知有吳,不知道天下還有魏國和蜀國這兩個國家,如今魏軍突然地兵臨城下,這在交州百姓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以當有人刻意地散播魏軍屠城和食人的謠言之時,許多的人居然會信以為真,不用官府再動用別的手段,逃亡的平民百姓就達到了七成以上。
但對於那些見過世麵的商人們來說,這些謠言那是不攻自破的,他們許多人去過揚州荊州甚至是中原,從來也沒有聽說過魏軍屠城的傳言,至於食人之說,那更是無稽之談。
有人刻意地在市井之中散播謠言,那完全是別有居心的,毫無疑問是給朝廷官府的遷移令造勢的,明白了這一點,那究竟是誰在散播謠言,目的又何在,豈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所以許多的商賈富戶是拒絕搬遷的,他們的產業他們的生意都在番禺,如果現在離開番禺,那麽如此之大的損失就會由他們自己來承擔,官府那邊是不會給予任何的補償的。
反正在他們的認知之中,魏軍不會屠城,更不會吃人,那怕魏軍真得入了番禺城,他們也是照樣來做生意,根本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那他們又何必搬遷呢?
所以這些商賈的態度也是比較堅決的,那就是拒不應命,不肯搬遷,對朝廷頒布的法令,完全是置若罔聞。
盡管這些人所占據的比例很少,也就是二至三成吧,但對於陶基來說,卻是比較惱火的。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是社會的最低層,被稱之為賤民,盡管此次賣官鬻爵,這些商人都是有機會花錢躋身官吏的行列,可陶基並沒有把他們當迴事,在陶基的眼裏,賤民終究還是賤民,那怕披了一層官員的外皮,依然不會改變他們的本質。
而現在,這些賤民居然敢公然地和他唱反調,這還得了,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給他們三分顏色,居然就敢開染房了,真是豈有此理!
陶基此番真是動了真火,他在交州主政多年,交州又不同於別的州郡,這裏天高皇帝遠,以前朝廷的旨令,傳達到交州來,都需要數月的時間,陶基在交州一手遮天,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派頭,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任何人都不敢觸犯他的逆鱗。
而現在那些商賈富戶居然敢抗命不遵,和他對著幹,視交州牧的命令為兒戲,這還了得,這不是挑釁是什麽?
莫非是這些商賈聽到魏軍要來的消息,暗地裏和魏軍有所勾結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陶基是絕不會輕恕的。
這次陶基和施績是分工明確的,由施績來負責建造浮橋和新城,而由陶基來負責遷民。
從表麵上來看,施績的任務要比較繁重一些,幾乎都是重體力活計,而陶基的任務則比較輕鬆,隻是負責監督平民百姓的撤離。
但事實上,施績是很清楚的,遷民任務看起來簡單,但如果遇到一些釘子戶,卻是不好處理,自己初到交州,在百姓之中並沒有什麽威信,如果讓施績來負責遷民事務,那肯定是幹不好的,甚至會引發大規模的騷亂和暴動,所以施績才會主動將苦髒累的基建差事攬了下來,將比較棘手的搬遷差事交給了陶基來處理。
陶基原本是信心滿滿的,認為以他在交州的地位和威望,辦成這件事簡直不要太輕鬆了,如果再配合一些輿論傳言的話,搬遷事宜可以很快就完成了。
可沒有想到居然會遇到了如此之多的釘子戶,而且大多數人還都是剛剛穿上了官服配上了印授的,這些人拒不搬遷,豈不是狠狠地打了陶基的臉麽?
於是陶基手下的別駕從事簡捷給他出主意,要陶基以皇帝的旨意下令番禺城內的大小官員一律遷往新城,如果誰膽敢拒絕征辟,便以抗旨不遵,蔑視聖上治罪。
陶基一聽這個辦法不錯,便讓人寫好了聖旨,到新城孫奉那麽拿玉璽蓋了章,分別傳送到各個官吏那兒。
這些商賈買來的官職,大多都是閑職,也就是有名無實的,名義上是朝廷的官員,但實則根本就沒有官署去辦公,隻是掛著官職的名號,平時該幹嘛還是幹嘛。
此時他們突然接到朝廷的聖旨,讓他們全部到新城去麵聖,毫無疑問,這是朝廷官府逼迫他們搬遷的伎倆。
俗話說無商不奸,比起平民百姓來,這些商賈自然是最難糊弄的一群人了,朝廷想用聖旨來逼他們就範,他們自然不肯應命,於是紛紛向朝廷遞上辭呈,有的稱病,有的要守孝,總之是五花八門的理由,總而言之不幹了。
本身他們買官,也就是為了充充場麵的,好擺脫商人賤民的地位,但現在朝廷居然要他們以官員的名義搬遷到新城去,放棄番禺的產業,這些人當然是不幹了。
盡管購買官職也是花費不菲的,但和他們在番禺的產業生意相比,那不過是九牛一毛,所以這種官職,也就是一個雞肋而已,丟就丟了唄,也沒什麽可惜的。
但番禺的產業和生意,才是他們真正的立身安命之本,如何肯輕易地舍去,兩害相較去其輕,所以這些人當然不會在乎這些官職了,辭職的奏章如雪片一般地遞往了陶基那兒。
連陶基都有些愣了,他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這些商賈居然為了守住這些產業,連剛剛穿著上的官服都舍棄掉了。
這些人的行為,更讓陶基是惱火不已,敬酒不吃吃罰酒,看來老虎不發威,你們當我是病貓啊!
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輩子都沒有離開交州,甚至有的人一輩子子都沒有離開過番禺,離開過南海郡,消息的閉塞讓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天下的大事。
許多人甚至隻知有吳,不知道天下還有魏國和蜀國這兩個國家,如今魏軍突然地兵臨城下,這在交州百姓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惶,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所以當有人刻意地散播魏軍屠城和食人的謠言之時,許多的人居然會信以為真,不用官府再動用別的手段,逃亡的平民百姓就達到了七成以上。
但對於那些見過世麵的商人們來說,這些謠言那是不攻自破的,他們許多人去過揚州荊州甚至是中原,從來也沒有聽說過魏軍屠城的傳言,至於食人之說,那更是無稽之談。
有人刻意地在市井之中散播謠言,那完全是別有居心的,毫無疑問是給朝廷官府的遷移令造勢的,明白了這一點,那究竟是誰在散播謠言,目的又何在,豈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所以許多的商賈富戶是拒絕搬遷的,他們的產業他們的生意都在番禺,如果現在離開番禺,那麽如此之大的損失就會由他們自己來承擔,官府那邊是不會給予任何的補償的。
反正在他們的認知之中,魏軍不會屠城,更不會吃人,那怕魏軍真得入了番禺城,他們也是照樣來做生意,根本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那他們又何必搬遷呢?
所以這些商賈的態度也是比較堅決的,那就是拒不應命,不肯搬遷,對朝廷頒布的法令,完全是置若罔聞。
盡管這些人所占據的比例很少,也就是二至三成吧,但對於陶基來說,卻是比較惱火的。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人是社會的最低層,被稱之為賤民,盡管此次賣官鬻爵,這些商人都是有機會花錢躋身官吏的行列,可陶基並沒有把他們當迴事,在陶基的眼裏,賤民終究還是賤民,那怕披了一層官員的外皮,依然不會改變他們的本質。
而現在,這些賤民居然敢公然地和他唱反調,這還得了,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給他們三分顏色,居然就敢開染房了,真是豈有此理!
陶基此番真是動了真火,他在交州主政多年,交州又不同於別的州郡,這裏天高皇帝遠,以前朝廷的旨令,傳達到交州來,都需要數月的時間,陶基在交州一手遮天,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派頭,生殺予奪,大權在握,任何人都不敢觸犯他的逆鱗。
而現在那些商賈富戶居然敢抗命不遵,和他對著幹,視交州牧的命令為兒戲,這還了得,這不是挑釁是什麽?
莫非是這些商賈聽到魏軍要來的消息,暗地裏和魏軍有所勾結嗎?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陶基是絕不會輕恕的。
這次陶基和施績是分工明確的,由施績來負責建造浮橋和新城,而由陶基來負責遷民。
從表麵上來看,施績的任務要比較繁重一些,幾乎都是重體力活計,而陶基的任務則比較輕鬆,隻是負責監督平民百姓的撤離。
但事實上,施績是很清楚的,遷民任務看起來簡單,但如果遇到一些釘子戶,卻是不好處理,自己初到交州,在百姓之中並沒有什麽威信,如果讓施績來負責遷民事務,那肯定是幹不好的,甚至會引發大規模的騷亂和暴動,所以施績才會主動將苦髒累的基建差事攬了下來,將比較棘手的搬遷差事交給了陶基來處理。
陶基原本是信心滿滿的,認為以他在交州的地位和威望,辦成這件事簡直不要太輕鬆了,如果再配合一些輿論傳言的話,搬遷事宜可以很快就完成了。
可沒有想到居然會遇到了如此之多的釘子戶,而且大多數人還都是剛剛穿上了官服配上了印授的,這些人拒不搬遷,豈不是狠狠地打了陶基的臉麽?
於是陶基手下的別駕從事簡捷給他出主意,要陶基以皇帝的旨意下令番禺城內的大小官員一律遷往新城,如果誰膽敢拒絕征辟,便以抗旨不遵,蔑視聖上治罪。
陶基一聽這個辦法不錯,便讓人寫好了聖旨,到新城孫奉那麽拿玉璽蓋了章,分別傳送到各個官吏那兒。
這些商賈買來的官職,大多都是閑職,也就是有名無實的,名義上是朝廷的官員,但實則根本就沒有官署去辦公,隻是掛著官職的名號,平時該幹嘛還是幹嘛。
此時他們突然接到朝廷的聖旨,讓他們全部到新城去麵聖,毫無疑問,這是朝廷官府逼迫他們搬遷的伎倆。
俗話說無商不奸,比起平民百姓來,這些商賈自然是最難糊弄的一群人了,朝廷想用聖旨來逼他們就範,他們自然不肯應命,於是紛紛向朝廷遞上辭呈,有的稱病,有的要守孝,總之是五花八門的理由,總而言之不幹了。
本身他們買官,也就是為了充充場麵的,好擺脫商人賤民的地位,但現在朝廷居然要他們以官員的名義搬遷到新城去,放棄番禺的產業,這些人當然是不幹了。
盡管購買官職也是花費不菲的,但和他們在番禺的產業生意相比,那不過是九牛一毛,所以這種官職,也就是一個雞肋而已,丟就丟了唄,也沒什麽可惜的。
但番禺的產業和生意,才是他們真正的立身安命之本,如何肯輕易地舍去,兩害相較去其輕,所以這些人當然不會在乎這些官職了,辭職的奏章如雪片一般地遞往了陶基那兒。
連陶基都有些愣了,他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這些商賈居然為了守住這些產業,連剛剛穿著上的官服都舍棄掉了。
這些人的行為,更讓陶基是惱火不已,敬酒不吃吃罰酒,看來老虎不發威,你們當我是病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