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綝的本意,是讓司馬伷去指點一二的,因為孫綝也看出,自己的人這邊實在是不給力,和司馬軍那邊的戰鬥力比起來,明顯是差了一截的,如果司馬伷能將他的經驗傳授一些的話,也可以整體上提升吳軍的戰鬥力,對拿下壽春是很有幫助的。
但司馬伷去了之後才會發現,人家愛搭不理的,顯然孫幹這些人對司馬伷的到來並不怎麽歡迎,皆是冷眼相對,司馬伷一看,也就閉嘴不說了,否則的話,純粹是自討沒趣。
可就憑吳軍這無頭蒼蠅似的打法,別說是短時間了,就算是打上一年,也未必能夠攻克壽春,除非是壽春外無援兵,城裏糧食又耗盡的情況,這樣或許才有可能。
但司馬伷就算是用屁股去想想,也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曹亮的軍隊實力何其強大,如何能坐視淮南受到攻擊而不理,一旦西北事畢,曹亮即刻就會揮師南下,到是吳軍受困於壽春城下,內外是敵,根本就不可能是曹亮的對手。
隻有拿下壽春,才會扭轉吳軍麵臨的困境,可按目前吳軍的狀況來看,想要拿下壽春又何其之難。
司馬伷雖然沒有能夠拿下壽春,但他的軍隊,卻是吳軍體係之中打得最好的一支,同時也是最能威脅到壽春城防的一支軍隊,其他的吳軍各路人馬,純粹是給魏軍撓癢癢,偏偏吳軍的將領,依仗著和孫綝的裙帶關係,傲氣滿滿,不行還不虛心,讓司馬伷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口。
但讓司馬伷為難的是,他又沒法迴去如實地稟明孫綝,如果實話實說的的話,那豈不是把這些吳將都給得罪光了,隻怕以後司馬伷在吳國的日子再難熬了。
所以司馬伷隻能是另想辦法,見到孫綝之後,司馬伷閉口不談吳軍的問題,而是向孫綝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攻城方案,地麵上強攻不行,那就挖地道,一次性多挖幾條,直通壽春城內。
孫綝眼前一亮,這個辦法也不錯啊,如果吳軍真能將地道挖到城內,然後發起突襲,必然可以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孫綝連連稱讚好辦法,下令給司馬伷,讓他全權來負責挖地道的事,吳軍的所有人力物力,皆可由他來調動。
司馬伷苦笑一聲,這哪裏算什麽好辦法,純粹是一個笨辦法而已民,一個沒有辦法之後的辦法。
挖地道攻城的辦法古以有之,但由於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挖地道成功的例子也不太多。
挖地道最怕就是遇到地下水,一旦地道被水淹沒,甭管地道內有多少人,甭管會不會水性,一律統統都會被淹死,無一幸免。
其次,挖地道最怕遭遇到大塊的岩石,辛辛苦苦掘進了數裏之遙,最後才發現前麵有一大片的岩石擋道,繞也繞不過去,結果隻能是白費力氣,半途而廢。
還有就是挖地道最容易遇到塌方,尤其是土質鬆軟的地方,塌方時有發生,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塌方,不僅地道工程半途而廢,而且挖地道的人也會被活埋。
最後還有最為重要一點,挖地道在城外容易控製方向和掌握距離,可一旦越過城牆之後,進入城內之後,對城內的情況就一無所知了,地道的出口留在何處才是最為安全的,這全憑運氣二字了,運氣好點,挖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才能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但如果挖到敵人的軍營之中或者是大街等顯要之處,恐怕前去偷襲的人是自投羅網,出去一個被活捉一個。
如果司馬伷真得有別的辦法的話,那他肯定不會采用這種費力又不討好的辦法,然而現實是,依靠蟻附攻城搞人海戰術,絲毫看不到破城的希望,所以司馬伷不得不鋌而走險,才想到了這個最原始最愚笨的辦法來。
但挖地道的方法真得能有效嗎?司馬伷也不得而知,隻能是姑且一試,畢竟留給他的時間,真心不多了。
得到了孫綝的命令之後,司馬伷立刻迴營,去著手安排挖地道的事。
挖地道的辦法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是異常的麻煩,首先挖地道必須要在最為隱秘的狀態下進行,千萬不能讓守城的魏軍察覺,一旦被魏軍察覺而進行破壞的話,所有的努力可就打了水漂了。
所以想不被魏軍發現異常,那麽目前進行的攻城行動就不能停止,攻城的力度也不能減弱,必須要維持原狀才行。
而且地道口也不能挖在離城太近的地方,至少得從吳軍目前駐紮的營地挖起,用帳蓬來做掩護,而且挖出來的土也必須要在夜裏才能運走。
目測一下距離,光是城外的地道,就需要挖三裏多長,而且進城之後,還需挖比較長的一段距離,盡可能地選擇離城牆比較遠的位置,這樣的出口才會安全一些。
如此看來,這個工程是極為浩大的,而且極為的耗時耗力,由於所挖的地道不可能太寬,差不多能容納一個人通過即可,所以地道的掘進麵上,最多也隻能是同時容納兩三個人進行挖掘,再多的人進去,就連站都站不開了。
司馬伷同時開挖了五條地道,每條地道都安排了上百人輪班挖掘,本身這挖地道的活計就是一個重體力活,司馬伷所挑選的兵,全是身強力壯的大漢,他們輪班幹活,晝夜不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地道給挖好。
一開始進展還比較順利,但越往後挖,困難便越大,地道內空氣稀薄,唿吸都比較困難,那怕是身強力蠻的壯漢,在這種條件下,揮幾下鎬,鏟幾筐土,就渾身虛脫無力了。
為了解決通風的辦法,司馬伷讓這些士兵每隔百丈,就挖一條向上的通道,將粗大的竹子插入到地麵上,這樣空心的竹筒就能將新鮮的空氣送到地道之中,解決地道內的通風問題。
解決了通風問題之後,地道的進展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順利,各種困難依然是接踵而至。
但司馬伷去了之後才會發現,人家愛搭不理的,顯然孫幹這些人對司馬伷的到來並不怎麽歡迎,皆是冷眼相對,司馬伷一看,也就閉嘴不說了,否則的話,純粹是自討沒趣。
可就憑吳軍這無頭蒼蠅似的打法,別說是短時間了,就算是打上一年,也未必能夠攻克壽春,除非是壽春外無援兵,城裏糧食又耗盡的情況,這樣或許才有可能。
但司馬伷就算是用屁股去想想,也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曹亮的軍隊實力何其強大,如何能坐視淮南受到攻擊而不理,一旦西北事畢,曹亮即刻就會揮師南下,到是吳軍受困於壽春城下,內外是敵,根本就不可能是曹亮的對手。
隻有拿下壽春,才會扭轉吳軍麵臨的困境,可按目前吳軍的狀況來看,想要拿下壽春又何其之難。
司馬伷雖然沒有能夠拿下壽春,但他的軍隊,卻是吳軍體係之中打得最好的一支,同時也是最能威脅到壽春城防的一支軍隊,其他的吳軍各路人馬,純粹是給魏軍撓癢癢,偏偏吳軍的將領,依仗著和孫綝的裙帶關係,傲氣滿滿,不行還不虛心,讓司馬伷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口。
但讓司馬伷為難的是,他又沒法迴去如實地稟明孫綝,如果實話實說的的話,那豈不是把這些吳將都給得罪光了,隻怕以後司馬伷在吳國的日子再難熬了。
所以司馬伷隻能是另想辦法,見到孫綝之後,司馬伷閉口不談吳軍的問題,而是向孫綝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攻城方案,地麵上強攻不行,那就挖地道,一次性多挖幾條,直通壽春城內。
孫綝眼前一亮,這個辦法也不錯啊,如果吳軍真能將地道挖到城內,然後發起突襲,必然可以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孫綝連連稱讚好辦法,下令給司馬伷,讓他全權來負責挖地道的事,吳軍的所有人力物力,皆可由他來調動。
司馬伷苦笑一聲,這哪裏算什麽好辦法,純粹是一個笨辦法而已民,一個沒有辦法之後的辦法。
挖地道攻城的辦法古以有之,但由於不確定的因素太多,挖地道成功的例子也不太多。
挖地道最怕就是遇到地下水,一旦地道被水淹沒,甭管地道內有多少人,甭管會不會水性,一律統統都會被淹死,無一幸免。
其次,挖地道最怕遭遇到大塊的岩石,辛辛苦苦掘進了數裏之遙,最後才發現前麵有一大片的岩石擋道,繞也繞不過去,結果隻能是白費力氣,半途而廢。
還有就是挖地道最容易遇到塌方,尤其是土質鬆軟的地方,塌方時有發生,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塌方,不僅地道工程半途而廢,而且挖地道的人也會被活埋。
最後還有最為重要一點,挖地道在城外容易控製方向和掌握距離,可一旦越過城牆之後,進入城內之後,對城內的情況就一無所知了,地道的出口留在何處才是最為安全的,這全憑運氣二字了,運氣好點,挖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才能達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但如果挖到敵人的軍營之中或者是大街等顯要之處,恐怕前去偷襲的人是自投羅網,出去一個被活捉一個。
如果司馬伷真得有別的辦法的話,那他肯定不會采用這種費力又不討好的辦法,然而現實是,依靠蟻附攻城搞人海戰術,絲毫看不到破城的希望,所以司馬伷不得不鋌而走險,才想到了這個最原始最愚笨的辦法來。
但挖地道的方法真得能有效嗎?司馬伷也不得而知,隻能是姑且一試,畢竟留給他的時間,真心不多了。
得到了孫綝的命令之後,司馬伷立刻迴營,去著手安排挖地道的事。
挖地道的辦法看似簡單,但實施起來卻是異常的麻煩,首先挖地道必須要在最為隱秘的狀態下進行,千萬不能讓守城的魏軍察覺,一旦被魏軍察覺而進行破壞的話,所有的努力可就打了水漂了。
所以想不被魏軍發現異常,那麽目前進行的攻城行動就不能停止,攻城的力度也不能減弱,必須要維持原狀才行。
而且地道口也不能挖在離城太近的地方,至少得從吳軍目前駐紮的營地挖起,用帳蓬來做掩護,而且挖出來的土也必須要在夜裏才能運走。
目測一下距離,光是城外的地道,就需要挖三裏多長,而且進城之後,還需挖比較長的一段距離,盡可能地選擇離城牆比較遠的位置,這樣的出口才會安全一些。
如此看來,這個工程是極為浩大的,而且極為的耗時耗力,由於所挖的地道不可能太寬,差不多能容納一個人通過即可,所以地道的掘進麵上,最多也隻能是同時容納兩三個人進行挖掘,再多的人進去,就連站都站不開了。
司馬伷同時開挖了五條地道,每條地道都安排了上百人輪班挖掘,本身這挖地道的活計就是一個重體力活,司馬伷所挑選的兵,全是身強力壯的大漢,他們輪班幹活,晝夜不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地道給挖好。
一開始進展還比較順利,但越往後挖,困難便越大,地道內空氣稀薄,唿吸都比較困難,那怕是身強力蠻的壯漢,在這種條件下,揮幾下鎬,鏟幾筐土,就渾身虛脫無力了。
為了解決通風的辦法,司馬伷讓這些士兵每隔百丈,就挖一條向上的通道,將粗大的竹子插入到地麵上,這樣空心的竹筒就能將新鮮的空氣送到地道之中,解決地道內的通風問題。
解決了通風問題之後,地道的進展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順利,各種困難依然是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