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五行之論,火能克木,水能克火,想要阻止敵人的火攻手段,馬隆便想方設法地在扁箱車上安裝了多個貯水的裝置。
在每一輛扁箱車的上麵,都安裝著一個木頭水箱,裏麵存著大量的水,這些水平時可以提供給先登營的將士們使用,那怕他們在幹旱的沙漠之中行進,這些扁箱車上的水,也能保證他們十天之內的飲水供應。
如果遭遇到敵人火攻之時,打開車頂部的開關,就可以將水箱裏麵的水流淌下來,將整個的扁箱車都給淋濕,潮濕的木頭是無法點燃的。
如果敵人使用大量的引火之物,馬隆也並非沒有破解的招數,這個時候就需要先登營的士兵上手了,他們會利用水和沙土盡可能地將火源給撲滅,阻止火勢向扁箱車的蔓延。
水能滅火,沙土一樣也可能,甚至在某些時候,效果更佳。
馬隆在選擇戰場的時候,就已經提前做好了滅火的準備,那就是準備了大量的水和沙土,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情況下,馬隆在宿營的時候,都會選擇在臨近水源的地方宿營,畢竟扁箱車上雖然存貯著大量的水,但那水是防備不時之需的,再沒有受到敵人火攻之時,一般是不會輕易動用的。
所以在應對火攻上麵,馬隆是想盡了一切辦法的,隻有這樣,扁箱車才有可能揚威於天下,否則一把火被人家給燒個精光,所謂的無敵神話,最終也隻能是落個笑話。
其實扁箱車有一個無解的死穴,那就是投石車的攻擊,扁箱車移動緩慢,對於投石車的攻擊,確實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不過現在馬隆可沒什麽要擔心的,畢竟投石車對於鮮卑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的東西,以他們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是很難製造出來的。
而且投石車笨重無比,與魏卑人的機動靈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這樣的武器,基本上是不可能裝備到鮮卑軍中的。
沒有投石車,馬隆也就沒有什麽可擔心的,至於其他的手段,馬隆都有破解的辦法,自然絲毫不懼。
鮮卑軍停止進攻之後,魏軍這邊也可以短暫地休息一下,當鮮卑人再次發起進攻的時候,魏軍的箭雨則又一次地覆蓋過來。
騎兵所使用的盾牌終究沒有步兵使用的盾牌那麽大,而且既要保護人,又要保護馬,這防護的麵積確實是增加了不少,兩麵盾牌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但一個人隻有兩隻手,盾牌倒是不缺,可實在是騰不出手來拿啊,就連燃著的火把,都是插在後背上的,這些敢死隊,都是從鮮卑各部之中挑選出來的悍猛之士,無懼生死,麵對魏軍的箭雨,他們依然拚命地向前衝去。
不斷的有人從馬上中箭倒了下去,背上燃著的火把正好把滾落馬背的鮮卑兵給點著了,全身著火,原本隻是負傷的鮮卑痛苦地嚎叫起來。
可他們再怎麽嚎叫,也是無人上前去救援的,這段距離,完全處於魏軍弓箭的射程之內,落馬的就算不被燒死,也會被亂箭給射死,誰去救他們無非是多搭上幾條性命而已。
鮮卑人隻能是派出大量的弓箭兵進行反擊,來試圖壓製魏軍弓箭兵的箭雨。
馬隆在設地扁箱車陣的時候,就充分地考慮到了應對敵人弓箭的問題,因為你射得著別人,別人肯定也能射得著你,所以如何對扁箱車陣內的人員目標再行防護,是一個最為首要的問題。
首先在兵種的配置上,先登營也是和其他步兵營一樣,有著長槍兵,刀盾兵和弓弩兵以及其他的輔助兵種,隻不過比起其他的部隊來,先登營在弓弩兵的比例上,要稍高一些,盾兵的數量也是不少的,而且另行還配備了不少的盾牌,也可以供其他的兵種使用。
魏軍步兵的那種盾牌,都是方型的大盾牌,舉起盾牌之後,底下可以站三個人都綽綽有餘,所以,那怕敵人采用覆蓋似的攻擊手段,也難以對先登營靠成實質性的傷害。
而且采用盾牌防護的,也僅僅隻是扁箱車陣中心的那些士兵,至於參與反擊的弓弩兵,基本上都處於扁箱車的後麵,由於鮮卑人的弓箭射進來,隻能是拋物線的方式,所以在扁箱車後一丈左右的距離之內,都是弓箭的死角,那怕不采用任何的保護措施,射進來的箭矢也無法傷害到他們。
這也從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先登營的反擊力度,不會因為鮮卑人的弓箭攻擊就嚴重衰減了,魏軍則是專門瞄著鮮卑人的弓箭手進行攻擊,他們可沒有什麽防護能力,想要把箭射到車陣中,就必須靠得近才行,這樣就又成為了魏軍弓弩兵的活靶子。
好在那些敢死隊還是很頑強的,他們一路衝刺,許多人堪堪地避開了箭雨,衝到了扁箱車陣的前麵,紛紛地將火把給扔了出去。
這些火把都是用鬆油獾油等製成的,燃燒起來不但火勢猛烈,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若羅撥能看到敢死隊得手之後,忐忑的心情終於是可以平複了一些,鮮卑人也都翹首以待,等著大火將扁箱車給吞噬掉。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那激動人心的一幕並沒有出現,無數的火把扔到扁箱車上之後,沒有引起任何的大火,反倒是那些火把漸漸地熄滅了。
這怎麽可能呢?若羅撥能不禁有些懵了,這些火把至少也有數百支,堆在一起的話,也可以燃起一大堆的熊熊烈火,可扔到扁箱車上,卻如同是扔到了水裏,連個火星都沒有濺出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難道說這些扁箱車不是木頭做的?可許多逃迴來的鮮卑士兵做證,那絕對是木頭做的,因為他們用刀試著砍過,木屑橫飛,隻不過那木板實在是太厚了,上麵還釘著許多的圓帽大鐵釘子,鮮卑人的刀槍最多也隻是砍下幾塊木頭碎片來,絲毫破壞不了扁箱車的車體。
在每一輛扁箱車的上麵,都安裝著一個木頭水箱,裏麵存著大量的水,這些水平時可以提供給先登營的將士們使用,那怕他們在幹旱的沙漠之中行進,這些扁箱車上的水,也能保證他們十天之內的飲水供應。
如果遭遇到敵人火攻之時,打開車頂部的開關,就可以將水箱裏麵的水流淌下來,將整個的扁箱車都給淋濕,潮濕的木頭是無法點燃的。
如果敵人使用大量的引火之物,馬隆也並非沒有破解的招數,這個時候就需要先登營的士兵上手了,他們會利用水和沙土盡可能地將火源給撲滅,阻止火勢向扁箱車的蔓延。
水能滅火,沙土一樣也可能,甚至在某些時候,效果更佳。
馬隆在選擇戰場的時候,就已經提前做好了滅火的準備,那就是準備了大量的水和沙土,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情況下,馬隆在宿營的時候,都會選擇在臨近水源的地方宿營,畢竟扁箱車上雖然存貯著大量的水,但那水是防備不時之需的,再沒有受到敵人火攻之時,一般是不會輕易動用的。
所以在應對火攻上麵,馬隆是想盡了一切辦法的,隻有這樣,扁箱車才有可能揚威於天下,否則一把火被人家給燒個精光,所謂的無敵神話,最終也隻能是落個笑話。
其實扁箱車有一個無解的死穴,那就是投石車的攻擊,扁箱車移動緩慢,對於投石車的攻擊,確實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不過現在馬隆可沒什麽要擔心的,畢竟投石車對於鮮卑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的東西,以他們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是很難製造出來的。
而且投石車笨重無比,與魏卑人的機動靈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這樣的武器,基本上是不可能裝備到鮮卑軍中的。
沒有投石車,馬隆也就沒有什麽可擔心的,至於其他的手段,馬隆都有破解的辦法,自然絲毫不懼。
鮮卑軍停止進攻之後,魏軍這邊也可以短暫地休息一下,當鮮卑人再次發起進攻的時候,魏軍的箭雨則又一次地覆蓋過來。
騎兵所使用的盾牌終究沒有步兵使用的盾牌那麽大,而且既要保護人,又要保護馬,這防護的麵積確實是增加了不少,兩麵盾牌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但一個人隻有兩隻手,盾牌倒是不缺,可實在是騰不出手來拿啊,就連燃著的火把,都是插在後背上的,這些敢死隊,都是從鮮卑各部之中挑選出來的悍猛之士,無懼生死,麵對魏軍的箭雨,他們依然拚命地向前衝去。
不斷的有人從馬上中箭倒了下去,背上燃著的火把正好把滾落馬背的鮮卑兵給點著了,全身著火,原本隻是負傷的鮮卑痛苦地嚎叫起來。
可他們再怎麽嚎叫,也是無人上前去救援的,這段距離,完全處於魏軍弓箭的射程之內,落馬的就算不被燒死,也會被亂箭給射死,誰去救他們無非是多搭上幾條性命而已。
鮮卑人隻能是派出大量的弓箭兵進行反擊,來試圖壓製魏軍弓箭兵的箭雨。
馬隆在設地扁箱車陣的時候,就充分地考慮到了應對敵人弓箭的問題,因為你射得著別人,別人肯定也能射得著你,所以如何對扁箱車陣內的人員目標再行防護,是一個最為首要的問題。
首先在兵種的配置上,先登營也是和其他步兵營一樣,有著長槍兵,刀盾兵和弓弩兵以及其他的輔助兵種,隻不過比起其他的部隊來,先登營在弓弩兵的比例上,要稍高一些,盾兵的數量也是不少的,而且另行還配備了不少的盾牌,也可以供其他的兵種使用。
魏軍步兵的那種盾牌,都是方型的大盾牌,舉起盾牌之後,底下可以站三個人都綽綽有餘,所以,那怕敵人采用覆蓋似的攻擊手段,也難以對先登營靠成實質性的傷害。
而且采用盾牌防護的,也僅僅隻是扁箱車陣中心的那些士兵,至於參與反擊的弓弩兵,基本上都處於扁箱車的後麵,由於鮮卑人的弓箭射進來,隻能是拋物線的方式,所以在扁箱車後一丈左右的距離之內,都是弓箭的死角,那怕不采用任何的保護措施,射進來的箭矢也無法傷害到他們。
這也從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先登營的反擊力度,不會因為鮮卑人的弓箭攻擊就嚴重衰減了,魏軍則是專門瞄著鮮卑人的弓箭手進行攻擊,他們可沒有什麽防護能力,想要把箭射到車陣中,就必須靠得近才行,這樣就又成為了魏軍弓弩兵的活靶子。
好在那些敢死隊還是很頑強的,他們一路衝刺,許多人堪堪地避開了箭雨,衝到了扁箱車陣的前麵,紛紛地將火把給扔了出去。
這些火把都是用鬆油獾油等製成的,燃燒起來不但火勢猛烈,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若羅撥能看到敢死隊得手之後,忐忑的心情終於是可以平複了一些,鮮卑人也都翹首以待,等著大火將扁箱車給吞噬掉。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那激動人心的一幕並沒有出現,無數的火把扔到扁箱車上之後,沒有引起任何的大火,反倒是那些火把漸漸地熄滅了。
這怎麽可能呢?若羅撥能不禁有些懵了,這些火把至少也有數百支,堆在一起的話,也可以燃起一大堆的熊熊烈火,可扔到扁箱車上,卻如同是扔到了水裏,連個火星都沒有濺出來,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難道說這些扁箱車不是木頭做的?可許多逃迴來的鮮卑士兵做證,那絕對是木頭做的,因為他們用刀試著砍過,木屑橫飛,隻不過那木板實在是太厚了,上麵還釘著許多的圓帽大鐵釘子,鮮卑人的刀槍最多也隻是砍下幾塊木頭碎片來,絲毫破壞不了扁箱車的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