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的時候,戰鬥進入到了尾聲,先登營和左衛營加入戰團之後,這場戰鬥就再也變得沒有任何的懸念了,這還是在越騎營和銳騎營作壁上觀的情況下,如果兩大騎兵營加入戰團的話,隻怕晉軍崩潰的更快。
鄧艾之所以沒有調動騎兵部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需要,光是三大步兵營就足以解決戰鬥了,又何須動用王牌騎兵呢?
更何況,黑暗之中亂戰一通,騎兵的殺傷力太過霸道,難免會敵我不分,造成許多的誤傷,這樣反倒是得不償失了,所以,那怕是文鴦急得主動來請戰,鄧艾都沒有讓他出兵,越騎營隻能是按兵不動,隔岸觀火。
盡管王牌的騎兵未出,但三大步兵營的戰鬥也是十分可怕的,首先是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陷陣營攔腰截斷了晉軍的退路,緊接著先登營和左衛營對包圍圈之中的晉軍實施前後的夾擊,晉軍的敗亡,從他們離開潼關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注定了。
兩萬出擊的晉軍,幾乎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一個人能逃迴潼關,就算陷陣營攔截的時候,有一部分的晉軍被隔阻在了伏擊圈外,這些人倒是看到形勢不妙,掉頭就跑,想要逃迴潼關去,但魏軍緊緊追擊,這些晉軍逃到了潼關城下的時候,魏軍也接踵而至,結果守城的晉軍摸不清城外的狀況,光是聽得喊殺聲四起,驚魂未定之際,也不敢輕易地打開城門。
所以逃到潼關城下的晉兵本來以為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但沒想到卻被拒之門外,反倒是無路可逃了,大部分人死在了潼關城下,隻有少部分的人投降後得以免死,撿一條性命迴去。
這場戰鬥,投降的晉軍並不太多,並不是說他們不想投降,而是黑暗之中,就算他們投降了,也不定能被魏軍看得到,隻要是答不上來口令的,大多數都被魏軍無情地斬殺了。
天亮的時候,整個麒麟山下,屍枕相籍,血流成河,那些屍體,幾乎是密密麻麻地堆砌在一起,其中絕大部分是晉軍士兵的屍體,兩萬餘人,全軍覆滅,不是戰死,就是被俘,更有許多的傷者,斷手的,斷腿的,唿天搶地,哀號不止,其狀甚慘。
盡管司馬亮不願意投降,但他卻也缺少自殺的勇氣,窮途末路之下,司馬亮幾次揮劍欲自刎,但卻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劍,做為一個錦衣玉食,生活在溫柔富貴鄉之中的公子哥,他還真沒有那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毅力和氣魄。
最後還是司馬亮身邊的親信給他出主意,讓司馬亮換上普通小兵的衣甲,這樣的話,就算被俘,也不一定會暴露他的真實身份,按照魏軍一貫的優待俘虜的政策,被俘之後的司馬亮也不會受到迫害,甚至可能會被遣返原籍,這樣的話,司馬亮還是有希望逃迴長安去的,就算逃不迴長安或者說大晉覆滅了,司馬亮也可以一直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不用做斷頭之鬼。
司馬亮一聽,這個主意不錯,現在他已經不求再做什麽汝南王了,隻要能活下去,讓他做什麽都行。
身邊的親信立刻從戰場之上尋了兩套小兵的衣甲過來,現在這些衣甲簡直就是太好尋了,因為遍地都是晉軍的屍體,隨便扒上兩套一點難度也沒有。
親信將一套衣甲給了司馬亮,另一套則自己換上,給司馬亮換好之後,還順手地在他的臉上給摸了幾道子的血汙,又將司馬亮的頭發給弄散了,遮住了半個臉龐,以免被別人給認出來。
然後他便和司馬亮一道,盡量地往人少的地方鑽,找個機會,向魏軍投降了。
這個時候,天光已經微亮了,可以看得清人影了,隻要晉軍肯投降的,魏軍倒也不會濫殺,而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一律地將戰俘接收過來,統一進行管理。
由於每次戰役俘虜的人數相當的多,所以魏軍在各營之中,專門設立有管理戰俘的機構,專人負責去處理戰俘的事情,嚴格地按照魏軍的戰俘政策對待俘虜。
司馬亮被俘之後,也著實地感受了一把優待戰俘的政策,魏軍對待戰俘那都是相當的和善,別看他們在戰場上殺敵極為的兇殘,但這些晉軍一旦放下了武器,他們就不再是敵人了,魏軍將士給他們的是一種春天的溫暖,不打不罵,更不會加以虐待,唯一喪失的,也就是自由了。
不過這也是暫時的,按照以前並州軍的政策,所有的戰俘都不會成為囚犯,除非是已經被列為了戰犯級別的戰俘,一般是指司馬家的人或者司馬家的嫡係親信,劣跡斑斑,這樣的人一般魏軍是不會輕赦的。
普通的戰俘通常會進行分門別類的對待,有願意加入魏軍序列並且符合魏軍錄用條件的,便可以參軍入伍,成為魏軍的一員。
當然,大部分的兵員會成為各州郡的郡國兵,野戰軍團的戰鬥序列相當來說有著穩定的兵源,並且編製是固定的,而各州的郡國兵相對來說缺口比較大,所以需求比較多,許多的降兵歸降之後,都會被編入到守備軍的序列之中。
至於那些被淘汰下來的降兵,根據本人的意願,可以劃歸到屯田兵的序列,也可以發放路費,遣返迴鄉。
相對來說,願意被遣返迴鄉的降兵是比較少的,因為這些降兵大多來自於戰亂之地,有的還是來自黃泛區,許多人的親人都在歿於戰亂了,就算他們迴到家,也是家徒四壁,無衣無食,倒不如留在軍中,最起碼還有一口吃的,不至於餓死。
所以能夠加入魏軍守備部隊,是大多數降兵的願望,實在不行,成為屯田兵也不錯,屯田兵雖然得賣苦力種地,但不用打仗,也不怕丟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可以混口飯吃。
隻有極少數的人,願意迴鄉,司馬亮和親信王戰已經暗暗盤算好了,他們詐稱是弘農郡人,先返鄉再說。
鄧艾之所以沒有調動騎兵部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需要,光是三大步兵營就足以解決戰鬥了,又何須動用王牌騎兵呢?
更何況,黑暗之中亂戰一通,騎兵的殺傷力太過霸道,難免會敵我不分,造成許多的誤傷,這樣反倒是得不償失了,所以,那怕是文鴦急得主動來請戰,鄧艾都沒有讓他出兵,越騎營隻能是按兵不動,隔岸觀火。
盡管王牌的騎兵未出,但三大步兵營的戰鬥也是十分可怕的,首先是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陷陣營攔腰截斷了晉軍的退路,緊接著先登營和左衛營對包圍圈之中的晉軍實施前後的夾擊,晉軍的敗亡,從他們離開潼關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注定了。
兩萬出擊的晉軍,幾乎是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一個人能逃迴潼關,就算陷陣營攔截的時候,有一部分的晉軍被隔阻在了伏擊圈外,這些人倒是看到形勢不妙,掉頭就跑,想要逃迴潼關去,但魏軍緊緊追擊,這些晉軍逃到了潼關城下的時候,魏軍也接踵而至,結果守城的晉軍摸不清城外的狀況,光是聽得喊殺聲四起,驚魂未定之際,也不敢輕易地打開城門。
所以逃到潼關城下的晉兵本來以為是可以逃出生天的,但沒想到卻被拒之門外,反倒是無路可逃了,大部分人死在了潼關城下,隻有少部分的人投降後得以免死,撿一條性命迴去。
這場戰鬥,投降的晉軍並不太多,並不是說他們不想投降,而是黑暗之中,就算他們投降了,也不定能被魏軍看得到,隻要是答不上來口令的,大多數都被魏軍無情地斬殺了。
天亮的時候,整個麒麟山下,屍枕相籍,血流成河,那些屍體,幾乎是密密麻麻地堆砌在一起,其中絕大部分是晉軍士兵的屍體,兩萬餘人,全軍覆滅,不是戰死,就是被俘,更有許多的傷者,斷手的,斷腿的,唿天搶地,哀號不止,其狀甚慘。
盡管司馬亮不願意投降,但他卻也缺少自殺的勇氣,窮途末路之下,司馬亮幾次揮劍欲自刎,但卻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劍,做為一個錦衣玉食,生活在溫柔富貴鄉之中的公子哥,他還真沒有那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毅力和氣魄。
最後還是司馬亮身邊的親信給他出主意,讓司馬亮換上普通小兵的衣甲,這樣的話,就算被俘,也不一定會暴露他的真實身份,按照魏軍一貫的優待俘虜的政策,被俘之後的司馬亮也不會受到迫害,甚至可能會被遣返原籍,這樣的話,司馬亮還是有希望逃迴長安去的,就算逃不迴長安或者說大晉覆滅了,司馬亮也可以一直隱姓埋名地生活下去,不用做斷頭之鬼。
司馬亮一聽,這個主意不錯,現在他已經不求再做什麽汝南王了,隻要能活下去,讓他做什麽都行。
身邊的親信立刻從戰場之上尋了兩套小兵的衣甲過來,現在這些衣甲簡直就是太好尋了,因為遍地都是晉軍的屍體,隨便扒上兩套一點難度也沒有。
親信將一套衣甲給了司馬亮,另一套則自己換上,給司馬亮換好之後,還順手地在他的臉上給摸了幾道子的血汙,又將司馬亮的頭發給弄散了,遮住了半個臉龐,以免被別人給認出來。
然後他便和司馬亮一道,盡量地往人少的地方鑽,找個機會,向魏軍投降了。
這個時候,天光已經微亮了,可以看得清人影了,隻要晉軍肯投降的,魏軍倒也不會濫殺,而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一律地將戰俘接收過來,統一進行管理。
由於每次戰役俘虜的人數相當的多,所以魏軍在各營之中,專門設立有管理戰俘的機構,專人負責去處理戰俘的事情,嚴格地按照魏軍的戰俘政策對待俘虜。
司馬亮被俘之後,也著實地感受了一把優待戰俘的政策,魏軍對待戰俘那都是相當的和善,別看他們在戰場上殺敵極為的兇殘,但這些晉軍一旦放下了武器,他們就不再是敵人了,魏軍將士給他們的是一種春天的溫暖,不打不罵,更不會加以虐待,唯一喪失的,也就是自由了。
不過這也是暫時的,按照以前並州軍的政策,所有的戰俘都不會成為囚犯,除非是已經被列為了戰犯級別的戰俘,一般是指司馬家的人或者司馬家的嫡係親信,劣跡斑斑,這樣的人一般魏軍是不會輕赦的。
普通的戰俘通常會進行分門別類的對待,有願意加入魏軍序列並且符合魏軍錄用條件的,便可以參軍入伍,成為魏軍的一員。
當然,大部分的兵員會成為各州郡的郡國兵,野戰軍團的戰鬥序列相當來說有著穩定的兵源,並且編製是固定的,而各州的郡國兵相對來說缺口比較大,所以需求比較多,許多的降兵歸降之後,都會被編入到守備軍的序列之中。
至於那些被淘汰下來的降兵,根據本人的意願,可以劃歸到屯田兵的序列,也可以發放路費,遣返迴鄉。
相對來說,願意被遣返迴鄉的降兵是比較少的,因為這些降兵大多來自於戰亂之地,有的還是來自黃泛區,許多人的親人都在歿於戰亂了,就算他們迴到家,也是家徒四壁,無衣無食,倒不如留在軍中,最起碼還有一口吃的,不至於餓死。
所以能夠加入魏軍守備部隊,是大多數降兵的願望,實在不行,成為屯田兵也不錯,屯田兵雖然得賣苦力種地,但不用打仗,也不怕丟了性命,更重要的是可以混口飯吃。
隻有極少數的人,願意迴鄉,司馬亮和親信王戰已經暗暗盤算好了,他們詐稱是弘農郡人,先返鄉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