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將中軍帳紮在了麒麟山下,最苦的莫過於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那支軍隊,他們無法紮營安寨,無法生火做飯,隻能是風餐露宿,山上蚊蟲多,每到晚上,都會被叮得滿頭滿手的包。
由於山前的道路根本就不敢走,給他們運送幹糧的輜重兵隻能是繞行後山,至少也繞幾十裏的山路,而且需要翻山越嶺,很是辛苦。
一開始的時候,誰都沒有怨言,為了打勝仗嘛,這一點小困難大家都可以克服,為了配合鄧艾的伏擊計劃,各路人馬都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但時間一長,誰也扛不住了,畢竟駐守在潼關的晉軍完全是毫無動靜啊,他們這麽辛苦地潛伏在麒麟山上,完全是做無用之功。
所以有的將領便向鄧艾建言,請求撤出山上埋伏的兵馬,將中軍帳後撤到遠望溝外,畢竟這麽耗著,著實沒有什麽意義。
但鄧艾卻沒有同意,打仗有的時候是需要一些耐心的,簡單地設個圈套,就能讓敵人鑽進來,那除非是遇到蠢得不能再蠢的敵將了,隻要是有點腦子的將領,都不會輕易的上當的。
當時,鄧艾把誘餌就擺在了這兒,每天中軍帳裏的人進進出出,可都是魏軍的高層將領,而且就在晉軍的眼皮子底下,不讓他們眼饞才怪。
鄧艾知道,晉軍那邊也會有人一直日夜地觀察著他們這邊的情況,來判斷是不是有伏兵在麒麟山上,隻要他們露出些許的破綻,就會被晉軍的人所察覺,那麽他們先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所以,成大事之人,就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意誌,鄧艾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就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他設下了這個計謀,就一定會堅持到底,那怕再多的困難,也必須要克服掉。
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魏軍將士確實是比較的困難,他們已經是連續地幾個月的時間露宿於荒山野嶺之上了,而且麒麟山上本來就沒有多少的植被,想要隱藏上萬的人馬,就必須分散在各個山背之後,藏頭縮尾,不能隨意地走動,更不能高聲喧嘩,這樣的潛伏方式,確實是枯燥無比,沒有很大的毅力真得是難以堅持下去。
盡管晉軍始終沒有出城,但鄧艾卻也不是一個輕易就能改變心意的人,他非常地執拗,認準的事情,八匹馬也拉不迴來,就算晉軍始終都沒有出城,對魏軍而言,也沒有任何的傷亡損失,最多也就是吃點苦罷了,這些將士,死都不怕,還會怕苦嗎?
胡奮為人謹慎不假,但也晉軍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就算胡奮不出戰,但不會保證其他的人不動心,隻要魏軍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下去,還是很有機會逮到一條大魚的。
所以,那怕是諸多的將領都認為鄧艾在做無用功之時,鄧艾還是堅持己見,沒有放棄自己的計劃,那怕是副都督馬隆和牽弘都認為這個計劃難以實現的時候,鄧艾依然表現的十分頑固,死活也不下達撤退的命令。
眾將也是無奈,畢竟鄧艾是左軍都督,他的命令其他人都得無條件遵守,其他人隻能是提提建議,采不采納那就是鄧艾的事了。
不過鄧艾的固執還是在軍中引起了不小的非議,許多的人認為,鄧艾之所以死活不撤退,完全是麵子關係,鄧艾在魏軍之中,那可是有著常勝將軍的美譽,大大小小的戰役打過不下幾十仗,鮮有敗績,這自然讓鄧艾有些驕縱了。
此番在麒麟山設伏,本來誘敵的希望就不太大,而且又遇到了擅長防守甘當縮頭烏龜的胡奮,所以,這次伏擊基本上確定是沒戲了,但鄧艾似乎有些拉不下顏麵來,所以才會出現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麵。
但畢竟鄧艾是主將,他不同意撤離誰也不敢撤離,所以負責在麒麟山上埋伏的陷陣營隻能是繼續老老實實地呆在山上,老好夏天很快就過去了,蚊蟲叮咬的問題倒是解決了,可是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
到了秋天,風寒露重的,陷陣營露宿山頭,又不能生火取暖,到了半夜和淩晨,許多士兵都會被凍得簌簌發抖,許多人更是染了風寒之症,被迫撤離了山頂。
但即便是這樣,鄧艾也沒有放棄他伏擊的計劃,為了應對風寒露重的問題,鄧艾特意地調來了一批冬衣,提前給陷陣營裝備上,這樣就可以避免呆在山頂上的士兵受風寒的問題。
可這也僅僅隻是一個權宜之計,畢竟天氣一天天地涼了下去,就算魏軍士兵身著冬衣,也無法在寒冷的夜晚入眠,這還僅僅隻是秋天,如果埋伏持續到冬天的話,那肯定是難以為繼的。
所以,眾將認為鄧艾這個計劃的極限也就是冬天了,如果到了冬天,晉軍還不來偷襲的話,鄧艾的計劃最終也隻能是宣告流產了。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隻怕初打臉的,還是鄧艾。
可鄧艾似乎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反倒是給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陷陣營下令,要他們加強隱蔽,隨著秋季的來臨,山頂上的樹木和灌木叢大量落葉,可供魏軍隱藏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少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更加地注重隱蔽性,一旦被潼關上的晉軍發現了蹤跡,真的是會前功盡棄。
所有運送的給養和糧草,都必須要繞行到東麵的那一條山路上去,就算多走幾十裏的路也在所不惜,畢竟中軍營地距離潼關隻有數裏的距離,那怕是到了晚上,隻要有月光,魏軍上山下山依舊可以看得很清楚。
細節決定成敗,鄧艾在這方麵自然是十分的注重,一個微小的疏忽很可能就會導致幾個月的心血付之東流,越到了這個時候,越得要倍加小心,因為晉軍也很有可能在窺探,他們也在計劃著偷襲的成功率,如果成功的機會大的話,估計是沒有人會抵禦得了這種誘惑的。
由於山前的道路根本就不敢走,給他們運送幹糧的輜重兵隻能是繞行後山,至少也繞幾十裏的山路,而且需要翻山越嶺,很是辛苦。
一開始的時候,誰都沒有怨言,為了打勝仗嘛,這一點小困難大家都可以克服,為了配合鄧艾的伏擊計劃,各路人馬都恪盡職守,任勞任怨。
但時間一長,誰也扛不住了,畢竟駐守在潼關的晉軍完全是毫無動靜啊,他們這麽辛苦地潛伏在麒麟山上,完全是做無用之功。
所以有的將領便向鄧艾建言,請求撤出山上埋伏的兵馬,將中軍帳後撤到遠望溝外,畢竟這麽耗著,著實沒有什麽意義。
但鄧艾卻沒有同意,打仗有的時候是需要一些耐心的,簡單地設個圈套,就能讓敵人鑽進來,那除非是遇到蠢得不能再蠢的敵將了,隻要是有點腦子的將領,都不會輕易的上當的。
當時,鄧艾把誘餌就擺在了這兒,每天中軍帳裏的人進進出出,可都是魏軍的高層將領,而且就在晉軍的眼皮子底下,不讓他們眼饞才怪。
鄧艾知道,晉軍那邊也會有人一直日夜地觀察著他們這邊的情況,來判斷是不是有伏兵在麒麟山上,隻要他們露出些許的破綻,就會被晉軍的人所察覺,那麽他們先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會付之東流。
所以,成大事之人,就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意誌,鄧艾可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就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他設下了這個計謀,就一定會堅持到底,那怕再多的困難,也必須要克服掉。
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魏軍將士確實是比較的困難,他們已經是連續地幾個月的時間露宿於荒山野嶺之上了,而且麒麟山上本來就沒有多少的植被,想要隱藏上萬的人馬,就必須分散在各個山背之後,藏頭縮尾,不能隨意地走動,更不能高聲喧嘩,這樣的潛伏方式,確實是枯燥無比,沒有很大的毅力真得是難以堅持下去。
盡管晉軍始終沒有出城,但鄧艾卻也不是一個輕易就能改變心意的人,他非常地執拗,認準的事情,八匹馬也拉不迴來,就算晉軍始終都沒有出城,對魏軍而言,也沒有任何的傷亡損失,最多也就是吃點苦罷了,這些將士,死都不怕,還會怕苦嗎?
胡奮為人謹慎不假,但也晉軍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就算胡奮不出戰,但不會保證其他的人不動心,隻要魏軍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下去,還是很有機會逮到一條大魚的。
所以,那怕是諸多的將領都認為鄧艾在做無用功之時,鄧艾還是堅持己見,沒有放棄自己的計劃,那怕是副都督馬隆和牽弘都認為這個計劃難以實現的時候,鄧艾依然表現的十分頑固,死活也不下達撤退的命令。
眾將也是無奈,畢竟鄧艾是左軍都督,他的命令其他人都得無條件遵守,其他人隻能是提提建議,采不采納那就是鄧艾的事了。
不過鄧艾的固執還是在軍中引起了不小的非議,許多的人認為,鄧艾之所以死活不撤退,完全是麵子關係,鄧艾在魏軍之中,那可是有著常勝將軍的美譽,大大小小的戰役打過不下幾十仗,鮮有敗績,這自然讓鄧艾有些驕縱了。
此番在麒麟山設伏,本來誘敵的希望就不太大,而且又遇到了擅長防守甘當縮頭烏龜的胡奮,所以,這次伏擊基本上確定是沒戲了,但鄧艾似乎有些拉不下顏麵來,所以才會出現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麵。
但畢竟鄧艾是主將,他不同意撤離誰也不敢撤離,所以負責在麒麟山上埋伏的陷陣營隻能是繼續老老實實地呆在山上,老好夏天很快就過去了,蚊蟲叮咬的問題倒是解決了,可是新的問題卻接踵而至。
到了秋天,風寒露重的,陷陣營露宿山頭,又不能生火取暖,到了半夜和淩晨,許多士兵都會被凍得簌簌發抖,許多人更是染了風寒之症,被迫撤離了山頂。
但即便是這樣,鄧艾也沒有放棄他伏擊的計劃,為了應對風寒露重的問題,鄧艾特意地調來了一批冬衣,提前給陷陣營裝備上,這樣就可以避免呆在山頂上的士兵受風寒的問題。
可這也僅僅隻是一個權宜之計,畢竟天氣一天天地涼了下去,就算魏軍士兵身著冬衣,也無法在寒冷的夜晚入眠,這還僅僅隻是秋天,如果埋伏持續到冬天的話,那肯定是難以為繼的。
所以,眾將認為鄧艾這個計劃的極限也就是冬天了,如果到了冬天,晉軍還不來偷襲的話,鄧艾的計劃最終也隻能是宣告流產了。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隻怕初打臉的,還是鄧艾。
可鄧艾似乎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反倒是給埋伏在麒麟山上的陷陣營下令,要他們加強隱蔽,隨著秋季的來臨,山頂上的樹木和灌木叢大量落葉,可供魏軍隱藏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少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更加地注重隱蔽性,一旦被潼關上的晉軍發現了蹤跡,真的是會前功盡棄。
所有運送的給養和糧草,都必須要繞行到東麵的那一條山路上去,就算多走幾十裏的路也在所不惜,畢竟中軍營地距離潼關隻有數裏的距離,那怕是到了晚上,隻要有月光,魏軍上山下山依舊可以看得很清楚。
細節決定成敗,鄧艾在這方麵自然是十分的注重,一個微小的疏忽很可能就會導致幾個月的心血付之東流,越到了這個時候,越得要倍加小心,因為晉軍也很有可能在窺探,他們也在計劃著偷襲的成功率,如果成功的機會大的話,估計是沒有人會抵禦得了這種誘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