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站在一處山巔之上,手搭涼棚,打量著司馬軍蜂擁登山的場景,微微地露出了一絲的笑意,這個請君入甕,果然是不錯的妙計!
白鹿山是井陘關東麵的一座斷山,有三座山峰,但卻不與周圍的山脈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沒有水源,司馬軍五萬多人登山之後,喝不到水,最多也堅持了不了三天的時間。
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專門登山去考察過了,別看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卻是一個無水之地,山上就連一個泉眼也沒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所以在並州軍發起進攻之前,羊祜已經特意地選擇好了在白鹿山一帶設伏,隻要並州軍四麵的伏兵一出,慌不擇路的陳泰,肯定會選擇先搶占白鹿山這個製高點。
由於時間的關係,陳泰已經是顧不上去考慮白鹿山有沒有水的問題了,恕不知,他已經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無水,陳泰的五萬人馬根本就堅不了多久的時間,並州軍根本就無需去攻山,隻要在山下進行圍困,陳泰遲早會突圍的,到那時,自然是手到擒來。
並州軍的這個反擊計劃,是和偷襲鄴城是息息相關的,曹亮在穩守井陘關的同時,就已經布署好了反擊的手段。
其實以現在並州軍的實力,就算是和司馬軍正麵的較量,也是占有極高的勝率的,畢竟並州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戰鬥經驗極其豐富,尤是並州軍的三大騎兵,經驗老道,驍勇善戰,就算司馬軍現在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也不過是東施效顰而已,曹亮還真沒把他們視作是真正的對手。
一支騎兵隊伍的戰鬥力,遠不止是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認新式的馬具和武器對騎兵的影響程度,但這絕不是決定性的條件,一支騎兵隊伍的成長,戰鬥經驗才是關鍵所在。
並州騎兵在這數年間,經曆過無數次的大戰,經過這不斷地鍾煉,才成為真正的百戰雄師,天下無人可以與之爭鋒。
司馬軍的騎兵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操練,也完整的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但在作戰經驗的上麵,卻是一個大大的零字,沒有經過殘酷的戰場洗禮,完全就是一群戰場菜鳥,根本就不可能是並州軍的對手。
曹亮之所以沒有輕易地調動軍隊直接來和司馬軍開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並州軍處於數量上的劣勢,這樣的戰鬥,就算是可以達到獲勝的目標,但殺敵千人,自損八百同樣也是無可避免的,如果僅僅為了打贏這場戰役而不計損耗,曹亮自然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和司馬師拚消耗的。
所以並州軍最初的避而不戰,讓許多的人為之質疑,認為曹亮膽小如鼠,就連和司馬師正麵懟的勇氣都沒有。
對此,曹亮也隻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最大的勝利,才是他追求的極致目標,上兵伐謀,能用計策來取勝,又何須逞武力?
上黨的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時,就已經暗藏著那兒了,為了暴露行蹤,長水營和右衛營進入上黨之後,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於太行山的深山峽穀之中,不為人所知。
為了偵察並州軍的動向,司馬軍肯定沒少往並州派間諜進行軍情刺探,但由於上黨的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司馬軍間諜根本就沒有發現在太行山的峽穀之中,還潛藏著這麽一支隊伍。
錯誤的信息自然會導致錯誤的結果,不管是司馬師還是鍾會呂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關注著可能來自幽州和井陘方麵的進攻,而忽視了上黨方向。
所以從一開始,曹亮就將長水營和右衛營定位於攻擊鄴城,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戰況進行得如何,隻要並州軍能攻克鄴城,就會徹底地打亂司馬軍的戰略布署,從而在戰略上贏得主動。
不過長水營和右衛營選擇出擊的時機必須要適當,隻有在司馬軍防守鬆懈兵力薄弱的時候出擊,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則出兵去攻打敵人重兵防守的鄴城,完全是以卵擊石的。
所以在鍾會坐鎮鄴城之時,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動的方式,隱而不發,這也讓司馬軍所有的高層都認為,並州軍的主攻方向是來自北麵的,所以絲毫沒有擔心鄴城會出問題。
司馬師率軍進入冀州之後,整個冀州的形勢也由守轉攻,鍾會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職務而轉任先鋒官,這無疑釋放出一個戰略大反攻的信號,司馬師頻頻地調兵遣將,揮師冀北,無形之中削弱了鄴城的防禦。
王濬巧為其謀,設計輕取了鄴城,也徹底地扭轉了整個冀州的形勢,曹亮運籌帷幄,謀劃全局,在王濬攻取鄴城之後,曹亮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就已經浮出水麵了。
司馬師強攻井陘關,在真定設下伏擊圈,等著曹亮來鑽,曹亮自然不會上當,隻要井陘關能堅守得住,司馬師所有的計劃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鄴城失守之後,司馬軍的後勤補給線完全給掐斷了,對於這個致命的影響,司馬師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軍已經成為了必然。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曹亮當然不會讓司馬師輕易地脫身,而從井陘關撤下來的陳泰部,自然成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標。
司馬師想要圍點打援,曹亮沒有上他的當,現在卻是風水輪流轉,隻要並州軍截擊司馬軍這一支撤退的軍隊,司馬師肯定是會派兵來救援的。
一口氣吃掉司馬師的七萬騎兵和五萬步兵,曹亮現在還沒有那麽大的胃口,所以這次的目標,還是以之被圍困在白鹿山的陳泰部為主,對付司馬師的援兵,曹亮隻是進行阻援,而不是打援。
白鹿山是井陘關東麵的一座斷山,有三座山峰,但卻不與周圍的山脈相接,最要命的是山上沒有水源,司馬軍五萬多人登山之後,喝不到水,最多也堅持了不了三天的時間。
這白鹿山的地形,羊祜一早就專門登山去考察過了,別看這白鹿山上山林茂密,但卻是一個無水之地,山上就連一個泉眼也沒有,想要水,那就得看老天爺的臉色了。
所以在並州軍發起進攻之前,羊祜已經特意地選擇好了在白鹿山一帶設伏,隻要並州軍四麵的伏兵一出,慌不擇路的陳泰,肯定會選擇先搶占白鹿山這個製高點。
由於時間的關係,陳泰已經是顧不上去考慮白鹿山有沒有水的問題了,恕不知,他已經完全掉入到了羊祜的圈套之中。
白鹿山上無水,陳泰的五萬人馬根本就堅不了多久的時間,並州軍根本就無需去攻山,隻要在山下進行圍困,陳泰遲早會突圍的,到那時,自然是手到擒來。
並州軍的這個反擊計劃,是和偷襲鄴城是息息相關的,曹亮在穩守井陘關的同時,就已經布署好了反擊的手段。
其實以現在並州軍的實力,就算是和司馬軍正麵的較量,也是占有極高的勝率的,畢竟並州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戰鬥經驗極其豐富,尤是並州軍的三大騎兵,經驗老道,驍勇善戰,就算司馬軍現在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也不過是東施效顰而已,曹亮還真沒把他們視作是真正的對手。
一支騎兵隊伍的戰鬥力,遠不止是馬具和武器更新一下就能提高的,不可否認新式的馬具和武器對騎兵的影響程度,但這絕不是決定性的條件,一支騎兵隊伍的成長,戰鬥經驗才是關鍵所在。
並州騎兵在這數年間,經曆過無數次的大戰,經過這不斷地鍾煉,才成為真正的百戰雄師,天下無人可以與之爭鋒。
司馬軍的騎兵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操練,也完整的裝備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但在作戰經驗的上麵,卻是一個大大的零字,沒有經過殘酷的戰場洗禮,完全就是一群戰場菜鳥,根本就不可能是並州軍的對手。
曹亮之所以沒有輕易地調動軍隊直接來和司馬軍開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並州軍處於數量上的劣勢,這樣的戰鬥,就算是可以達到獲勝的目標,但殺敵千人,自損八百同樣也是無可避免的,如果僅僅為了打贏這場戰役而不計損耗,曹亮自然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來和司馬師拚消耗的。
所以並州軍最初的避而不戰,讓許多的人為之質疑,認為曹亮膽小如鼠,就連和司馬師正麵懟的勇氣都沒有。
對此,曹亮也隻是付之一笑,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最大的勝利,才是他追求的極致目標,上兵伐謀,能用計策來取勝,又何須逞武力?
上黨的這枚棋子,早在曹亮布局冀州之時,就已經暗藏著那兒了,為了暴露行蹤,長水營和右衛營進入上黨之後,一直是偃旗息鼓,藏匿於太行山的深山峽穀之中,不為人所知。
為了偵察並州軍的動向,司馬軍肯定沒少往並州派間諜進行軍情刺探,但由於上黨的這支伏兵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司馬軍間諜根本就沒有發現在太行山的峽穀之中,還潛藏著這麽一支隊伍。
錯誤的信息自然會導致錯誤的結果,不管是司馬師還是鍾會呂昭,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冀州北部,密切的關注著可能來自幽州和井陘方麵的進攻,而忽視了上黨方向。
所以從一開始,曹亮就將長水營和右衛營定位於攻擊鄴城,這完全是一步釜底抽薪的狠招,不管冀州北部的戰況進行得如何,隻要並州軍能攻克鄴城,就會徹底地打亂司馬軍的戰略布署,從而在戰略上贏得主動。
不過長水營和右衛營選擇出擊的時機必須要適當,隻有在司馬軍防守鬆懈兵力薄弱的時候出擊,才可以收到奇效,否則出兵去攻打敵人重兵防守的鄴城,完全是以卵擊石的。
所以在鍾會坐鎮鄴城之時,曹亮一直采用按兵不動的方式,隱而不發,這也讓司馬軍所有的高層都認為,並州軍的主攻方向是來自北麵的,所以絲毫沒有擔心鄴城會出問題。
司馬師率軍進入冀州之後,整個冀州的形勢也由守轉攻,鍾會被撤去了河北都督的職務而轉任先鋒官,這無疑釋放出一個戰略大反攻的信號,司馬師頻頻地調兵遣將,揮師冀北,無形之中削弱了鄴城的防禦。
王濬巧為其謀,設計輕取了鄴城,也徹底地扭轉了整個冀州的形勢,曹亮運籌帷幄,謀劃全局,在王濬攻取鄴城之後,曹亮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就已經浮出水麵了。
司馬師強攻井陘關,在真定設下伏擊圈,等著曹亮來鑽,曹亮自然不會上當,隻要井陘關能堅守得住,司馬師所有的計劃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鄴城失守之後,司馬軍的後勤補給線完全給掐斷了,對於這個致命的影響,司馬師肯定也是坐不住的,撤軍已經成為了必然。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天下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曹亮當然不會讓司馬師輕易地脫身,而從井陘關撤下來的陳泰部,自然成為了曹亮首先要吃掉的目標。
司馬師想要圍點打援,曹亮沒有上他的當,現在卻是風水輪流轉,隻要並州軍截擊司馬軍這一支撤退的軍隊,司馬師肯定是會派兵來救援的。
一口氣吃掉司馬師的七萬騎兵和五萬步兵,曹亮現在還沒有那麽大的胃口,所以這次的目標,還是以之被圍困在白鹿山的陳泰部為主,對付司馬師的援兵,曹亮隻是進行阻援,而不是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