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盾兵列陣可以有效的防禦弓騎兵的襲擊,但也僅僅能起到正麵防禦的作用,弓騎兵的攻擊範圍可不僅僅隻限於正麵,他們可以采用大角度的拋射,對司馬軍後隊的人馬進行攻擊,除非司馬軍可以做到人手一個盾牌,否則是很難抵達這種無孔不入的箭雨的。
弓騎兵萬箭齊發,那場麵自然是蔚為壯觀的,漫天的箭矢如飛蝗一般,鋪天蓋地,原本睛朗的天空都變得有些陰暗了,司馬軍不斷地有人倒了下去。
陳騫也沒有辦法,畢竟盾牌這玩意做不到人手一個,許多沒有盾牌的士兵是很容易中箭的,不過由刀盾兵組成的堅實盾陣,卻能有效地抵禦弓騎兵的攻擊,這讓陳騫很是興奮,用長槍陣來對抗輕騎兵,用盾牌陣來對付弓騎兵,這簡直就是完美的匹配,隻要司馬軍可以嫻熟的切換防禦陣型,便可以從根本上防住並州騎兵。
鄧艾一看司馬軍又排盾兵陣,弓騎兵的攻擊效果大打折扣,於是弓騎兵稍稍地後撤,將兩翼的位置給讓出來,讓輕騎兵再度發起衝擊。
盾兵陣雖然有以有效地防禦弓箭,但對於輕騎兵的衝擊,卻變得雞肋的很,輕騎兵馬快刀利,一刀劈下來,就可以將司馬軍木製的盾牌劈為兩半,沒有盾牌,刀盾兵手中隻剩下了一把環首刀。
別說環首刀不及並州馬刀長和鋒利,就算是同等的武器,並州騎兵依靠戰馬高速奔馳產生的慣性,就可以輕易地將司馬兵連人帶給劈成兩半。
輕騎兵衝上來之後,盾兵陣一下子就被衝了個七零八落,陳騫趕緊地下令盾兵撤下來,長槍兵再頂上去。
其實陣型的轉換必須要根據並州騎兵的攻擊方式而改變,長槍陣可以針對輕騎兵,而盾兵陣則那有效地對付弓騎兵,但如果顛倒過來,兩種陣型就會變得不堪一擊。
現在陳騫所在做到的,就是如何在兩種陣型之間,做出適當的切換。
但是並州騎兵的速度是遠遠超過步兵的,他們如旋風一般的衝鋒過來,到了近前,司馬軍才能識別出是那個兵種,而這個時候再切換陣型,就顯得有些匆忙和慌亂。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司馬軍缺乏陣型轉換方麵的操練,這兩種應敵的陣型,還是陳騫臨時想出來的,如何讓這兩種陣型嫻熟地進行轉換,來應對並州騎兵不同的攻擊方式,還真是讓陳騫比較頭疼。
上萬人來迴的穿插換位,這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指揮協調方麵必須一致之外,對布陣士兵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隻有整個陣型的全部人員都到齊之後,這個陣型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可現在並州的攻擊倒是如魚得水,他們的輕騎兵和弓騎兵輪番上陣,不斷地衝擊著司馬軍的陣地,遇到相克的陣型,立刻避而不戰,遇到可以克製的陣型,則衝上去一陣大砍大殺,亂箭狂射,殺得司馬軍難以抵擋。
司馬軍方麵,則是疲於奔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並州軍何支軍隊會發起進攻,隻能是根據情況再重新布陣,這樣滯後的防禦模式自然讓他們在並州軍的攻擊麵前損失慘重。
這一點陳騫也是無可奈何,雖然說兩種陣型在應敵方麵都有優勢,但劣勢也同樣明顯,如不能做到遊刃有餘的自如切換,並州軍的每一輪攻擊都會讓他們麵臨很大的損失。
別看每一次傷亡的人數都不太多,但是並州軍的進攻是不斷的,傷亡人數屢加起來,數量就十分的可觀了。
陳騫無奈,他沒辦法和並州軍硬抗衡,隻能是且戰且退,同時請求司馬師,再派一些援兵過來,加強後衛部隊的防禦能力。
司馬師現在也是很頭痛,並州軍的機動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他們不光攻擊斷後的部隊,對司馬軍左右兩翼也采用迂迴包抄,這樣一來,左右兩翼也麵臨著被襲擊的風險,讓司馬師不敢抽空兩翼的防守去增援後隊,一旦中軍直接暴露在並州軍的攻擊範圍之內的話,整個大軍都有可能會崩潰掉。
先前司馬師采用的收縮兵力的法子還是最為有效的,在這個群狼環伺的情況下,分散兵力就等於是自尋死路,而十萬人馬抱成一團,縱然外圍會遭到狼群的撕咬,但最起碼可以保證主力部隊不受太大的損失。
現在司馬師的目標,就是堅持到安邑,隻要能入得了城池,這種被並州軍追著打還沒有還手之力的窘迫狀況就能有所改觀。
隻不過並州軍不斷的攻擊,讓司馬軍是疲於應付,行軍的速度已經是大為地減低了,兩百多裏的路途,已經走了四天了還沒趕到,讓司馬師是心急不已。
這野戰每多拖一刻,就會有無數的司馬兵戰死,不斷的消耗,不光是兵員上的損失,而且讓司馬軍變得更為的疲憊。
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並州軍現在采用的攻擊方式顯然就是滋擾式的,他們的進攻並沒有采用那種全力以赴,一下子就要致人於死的方式,而是采用那種迂迴攻擊,每一次的進攻看似很隨意,咬一口就走,造成的損失也不太大,但是這一口口咬下去,司馬師也會痛啊。
並州軍這種進攻方式,自然是曹亮安排好的,以現在並州騎兵的攻擊能力,並不是不能展開大規模的總攻,一下子就摧垮司馬軍。
這樣的攻擊方式固然可以最快的結束戰鬥,但十萬司馬軍,也不是紙糊泥捏的,困獸猶鬥的話,那生死絕境之中爆發的戰鬥力,並州軍也將會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曹亮當然不希望自己軍隊在攻擊敵人的時候,遭受重大損失,所以他要求前線參戰的軍隊,不必一下子把司馬軍給打死了,一點點地消耗其實力,一點點地把他們給拖垮累垮,就像是貓捉老鼠一樣,嬉耍夠了,才會把它一口吃掉。
弓騎兵萬箭齊發,那場麵自然是蔚為壯觀的,漫天的箭矢如飛蝗一般,鋪天蓋地,原本睛朗的天空都變得有些陰暗了,司馬軍不斷地有人倒了下去。
陳騫也沒有辦法,畢竟盾牌這玩意做不到人手一個,許多沒有盾牌的士兵是很容易中箭的,不過由刀盾兵組成的堅實盾陣,卻能有效地抵禦弓騎兵的攻擊,這讓陳騫很是興奮,用長槍陣來對抗輕騎兵,用盾牌陣來對付弓騎兵,這簡直就是完美的匹配,隻要司馬軍可以嫻熟的切換防禦陣型,便可以從根本上防住並州騎兵。
鄧艾一看司馬軍又排盾兵陣,弓騎兵的攻擊效果大打折扣,於是弓騎兵稍稍地後撤,將兩翼的位置給讓出來,讓輕騎兵再度發起衝擊。
盾兵陣雖然有以有效地防禦弓箭,但對於輕騎兵的衝擊,卻變得雞肋的很,輕騎兵馬快刀利,一刀劈下來,就可以將司馬軍木製的盾牌劈為兩半,沒有盾牌,刀盾兵手中隻剩下了一把環首刀。
別說環首刀不及並州馬刀長和鋒利,就算是同等的武器,並州騎兵依靠戰馬高速奔馳產生的慣性,就可以輕易地將司馬兵連人帶給劈成兩半。
輕騎兵衝上來之後,盾兵陣一下子就被衝了個七零八落,陳騫趕緊地下令盾兵撤下來,長槍兵再頂上去。
其實陣型的轉換必須要根據並州騎兵的攻擊方式而改變,長槍陣可以針對輕騎兵,而盾兵陣則那有效地對付弓騎兵,但如果顛倒過來,兩種陣型就會變得不堪一擊。
現在陳騫所在做到的,就是如何在兩種陣型之間,做出適當的切換。
但是並州騎兵的速度是遠遠超過步兵的,他們如旋風一般的衝鋒過來,到了近前,司馬軍才能識別出是那個兵種,而這個時候再切換陣型,就顯得有些匆忙和慌亂。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司馬軍缺乏陣型轉換方麵的操練,這兩種應敵的陣型,還是陳騫臨時想出來的,如何讓這兩種陣型嫻熟地進行轉換,來應對並州騎兵不同的攻擊方式,還真是讓陳騫比較頭疼。
上萬人來迴的穿插換位,這本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指揮協調方麵必須一致之外,對布陣士兵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隻有整個陣型的全部人員都到齊之後,這個陣型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可現在並州的攻擊倒是如魚得水,他們的輕騎兵和弓騎兵輪番上陣,不斷地衝擊著司馬軍的陣地,遇到相克的陣型,立刻避而不戰,遇到可以克製的陣型,則衝上去一陣大砍大殺,亂箭狂射,殺得司馬軍難以抵擋。
司馬軍方麵,則是疲於奔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並州軍何支軍隊會發起進攻,隻能是根據情況再重新布陣,這樣滯後的防禦模式自然讓他們在並州軍的攻擊麵前損失慘重。
這一點陳騫也是無可奈何,雖然說兩種陣型在應敵方麵都有優勢,但劣勢也同樣明顯,如不能做到遊刃有餘的自如切換,並州軍的每一輪攻擊都會讓他們麵臨很大的損失。
別看每一次傷亡的人數都不太多,但是並州軍的進攻是不斷的,傷亡人數屢加起來,數量就十分的可觀了。
陳騫無奈,他沒辦法和並州軍硬抗衡,隻能是且戰且退,同時請求司馬師,再派一些援兵過來,加強後衛部隊的防禦能力。
司馬師現在也是很頭痛,並州軍的機動能力實在是太強了,他們不光攻擊斷後的部隊,對司馬軍左右兩翼也采用迂迴包抄,這樣一來,左右兩翼也麵臨著被襲擊的風險,讓司馬師不敢抽空兩翼的防守去增援後隊,一旦中軍直接暴露在並州軍的攻擊範圍之內的話,整個大軍都有可能會崩潰掉。
先前司馬師采用的收縮兵力的法子還是最為有效的,在這個群狼環伺的情況下,分散兵力就等於是自尋死路,而十萬人馬抱成一團,縱然外圍會遭到狼群的撕咬,但最起碼可以保證主力部隊不受太大的損失。
現在司馬師的目標,就是堅持到安邑,隻要能入得了城池,這種被並州軍追著打還沒有還手之力的窘迫狀況就能有所改觀。
隻不過並州軍不斷的攻擊,讓司馬軍是疲於應付,行軍的速度已經是大為地減低了,兩百多裏的路途,已經走了四天了還沒趕到,讓司馬師是心急不已。
這野戰每多拖一刻,就會有無數的司馬兵戰死,不斷的消耗,不光是兵員上的損失,而且讓司馬軍變得更為的疲憊。
這顯然不是什麽好事,並州軍現在采用的攻擊方式顯然就是滋擾式的,他們的進攻並沒有采用那種全力以赴,一下子就要致人於死的方式,而是采用那種迂迴攻擊,每一次的進攻看似很隨意,咬一口就走,造成的損失也不太大,但是這一口口咬下去,司馬師也會痛啊。
並州軍這種進攻方式,自然是曹亮安排好的,以現在並州騎兵的攻擊能力,並不是不能展開大規模的總攻,一下子就摧垮司馬軍。
這樣的攻擊方式固然可以最快的結束戰鬥,但十萬司馬軍,也不是紙糊泥捏的,困獸猶鬥的話,那生死絕境之中爆發的戰鬥力,並州軍也將會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曹亮當然不希望自己軍隊在攻擊敵人的時候,遭受重大損失,所以他要求前線參戰的軍隊,不必一下子把司馬軍給打死了,一點點地消耗其實力,一點點地把他們給拖垮累垮,就像是貓捉老鼠一樣,嬉耍夠了,才會把它一口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