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峪口地名其名,就宛如一個張著血盆大口的虎頭,虎口位置朝南,呈喇叭口形狀,兩邊聳立的山峰,好象虎牙一般尖銳。
一條並不寬闊的馳道,從虎峪口一直向北延伸,蜿蜒曲折。
山上的植被相當的茂盛,高大的櫟樹象撐開的傘蓋,連綿不絕,整座的山頭都是一片的鬱鬱蔥蔥,在這驕陽似火的炎炎夏日,呆在虎峪口的山頂,絲毫體會不到那種炎熱,有的隻是沁人心脾的清涼。
不過王濬卻不是到這兒消暑納涼的,他一身戎裝地站在一棵高大的櫟樹下,手搭涼棚向南麵眺望,神情嚴肅。
南麵正是高都方向,那兒是一片平川,王濬站得高,自然也就看得遠,不過那條筆直的馳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午後的灼熱陽光,似乎能把那條黃土鋪就的馳道給烤化了,這個時候,自然沒有人肯頂著烈陽趕路。
確定短時間內不會有人通過之後,王濬收迴了目光,四下地打量了一下,長水營的士兵正三三兩兩地站在樹蔭下休息,他們是今天早晨才趕到這裏來的,因為一直沒有戰事發生,長水營的士兵表情顯得輕鬆得多,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人閉目養神,不苟言笑。
王濬皺了皺了眉頭,雖然說用兵講究張馳有道,但大戰在即,這麽鬆懈的話肯定不是什麽好事,他沉聲地喝道:“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敵軍隨時可至,傳令諸部,時刻保持戒備,隨時投入戰鬥!”
一聲令下,長水營的士兵齊刷刷地站了起來,立刻進入了準備戰鬥狀態。
王濬統領這支軍隊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雖然平時王濬待人溫和,敦厚和藹,但到了戰時的時候,卻是言出法隨,令行禁止,熟悉王濬脾氣的人都知道,在平時和王濬說話,可以比較隨意,就算偶爾開個玩笑,也沒有什麽關係,王濬這個人很隨和,沒有架子。
但是一到戰時,王濬的話就是鐵令,容不得任何人來違抗,那些試圖挑戰王濬底線的人現在墳頭草至少也有三尺高了,所以王濬一聲令下,軍紀肅然,無有違者。
長水營是剛剛接到曹亮的命令,一夜急行軍之後,才抵達的虎峪口,對於長水營的士兵而言,他們知道的也僅僅隻是一個正常的軍事調動而已,至於他們將要麵對什麽樣的對手,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王濬則比較清楚,曹亮一下子將並州軍六個營全部調到虎峪口來,那肯定是有大動作的,也就是說曹亮將會和司馬軍在此決戰。
長水營擔負的是阻援的任務,他們駐守在虎峪口的東山之上,與他們遙遙相對的是西山上的射聲營。
東山和西山之間是一條峽穀,從高都前往壺關的官道便座落在其間,其實東西和西山很近,如果從山腳下算的話,兩者相隔隻有半裏的距離,站在東山上,甚至可以看清楚西山上的草木。
不過盡管如此,王濬還是看不到對麵山上有半個人影,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射聲營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了西山,王濬甚至都懷疑杜預是不是遲到了。
可見射聲營那邊隱蔽做得很好,半點的痕跡都沒有顯露出來,這也是曹亮對他們的要求,打伏擊,首要的就是埋伏好,如果埋伏的地點被敵人給識破了,這場仗還沒打就已經是失敗了。
虎峪口茂盛的植被給他們提供了絕佳的隱蔽場所,幾乎都不用偽裝,這兩萬人馬藏身其間,就連一點蛛絲馬跡都看不出來。
不過盡管如此,王濬還是下令長水營做好隱蔽,禁止任何人高聲喧嘩,隨意走動,禁止使用煙火,任何不利於埋伏的事,都不準做。
好在長水營訓練有素,貫徹執行王濬的命令相當的堅決,長水營一萬多人藏身於山林之間,悄無聲息。
王濬一直密切地關注著高都方向的動靜,按照曹亮提供的情報,司馬懿親率大軍已經從高都出發,一路疾行,直奔壺關而去,而虎峪口做為高都到壺關的必經要隘,司馬軍肯定是繞不過去的。
按理說,這個時候的中午,是烈日灸烤的時候,一般行人商旅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段休息,然後等日落西山之時天氣涼爽再行動。
但王濬知道,這不過是常人的想法,做為統率三軍的司馬懿來說,他的眼裏,隻有目標,根本就不會考慮天氣的因素,烈日灸烤,也絕不會動搖他急速行軍的打算。
如果按路程和速度推算,司馬軍應該最遲不會低於日落時分到達虎峪口,不過聯想到這是經常會倍道而行的戰爭狂人司馬懿領軍,所以王濬認為,日落時分是最低的估計,很可能司馬軍會提前到達,所以長水營就不能有任何的鬆懈,他們到達虎峪口之後,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進入臨戰狀態,時刻準備迎戰戰鬥的到來。
果然沒有出乎王濬的預料,未時剛到,日頭才剛剛往西偏移,遠遠的就看到馳道之上激蕩起了無數的塵煙,隱然可見旆旗招展,人頭攢動。
由於王濬站在高處,現在天氣又格外的晴好,一眼就可以看到幾十裏之外情形,遠遠望去,那小小的黑點就如同是螞蟻一樣,在筆直的馳道上爬行著。
處於隊伍最前列的是騎兵,騎兵的速度的是極快的,不過他們為了配合步兵的行進,騎兵並沒處於一個全速奔馳的狀態,而是收著跑,保持著中速前進的態勢。
饒是如此,幾十裏的路程轉瞬即至,那些小黑點越來越變得清晰起來,司馬軍的騎兵排成了八路縱隊,沿著馳道快速地奔行著,很快便接近了虎峪口。
王濬一臉的冷沉之色,光看看司馬軍那形如長龍見首不見尾的隊伍,就知道這將會是一場惡戰,不過他絲毫沒畏懼之意,下令長水營全體將士在隱藏好的同時,全部進入戰鬥狀態,隨時準備發起進攻。
一條並不寬闊的馳道,從虎峪口一直向北延伸,蜿蜒曲折。
山上的植被相當的茂盛,高大的櫟樹象撐開的傘蓋,連綿不絕,整座的山頭都是一片的鬱鬱蔥蔥,在這驕陽似火的炎炎夏日,呆在虎峪口的山頂,絲毫體會不到那種炎熱,有的隻是沁人心脾的清涼。
不過王濬卻不是到這兒消暑納涼的,他一身戎裝地站在一棵高大的櫟樹下,手搭涼棚向南麵眺望,神情嚴肅。
南麵正是高都方向,那兒是一片平川,王濬站得高,自然也就看得遠,不過那條筆直的馳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午後的灼熱陽光,似乎能把那條黃土鋪就的馳道給烤化了,這個時候,自然沒有人肯頂著烈陽趕路。
確定短時間內不會有人通過之後,王濬收迴了目光,四下地打量了一下,長水營的士兵正三三兩兩地站在樹蔭下休息,他們是今天早晨才趕到這裏來的,因為一直沒有戰事發生,長水營的士兵表情顯得輕鬆得多,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人閉目養神,不苟言笑。
王濬皺了皺了眉頭,雖然說用兵講究張馳有道,但大戰在即,這麽鬆懈的話肯定不是什麽好事,他沉聲地喝道:“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敵軍隨時可至,傳令諸部,時刻保持戒備,隨時投入戰鬥!”
一聲令下,長水營的士兵齊刷刷地站了起來,立刻進入了準備戰鬥狀態。
王濬統領這支軍隊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雖然平時王濬待人溫和,敦厚和藹,但到了戰時的時候,卻是言出法隨,令行禁止,熟悉王濬脾氣的人都知道,在平時和王濬說話,可以比較隨意,就算偶爾開個玩笑,也沒有什麽關係,王濬這個人很隨和,沒有架子。
但是一到戰時,王濬的話就是鐵令,容不得任何人來違抗,那些試圖挑戰王濬底線的人現在墳頭草至少也有三尺高了,所以王濬一聲令下,軍紀肅然,無有違者。
長水營是剛剛接到曹亮的命令,一夜急行軍之後,才抵達的虎峪口,對於長水營的士兵而言,他們知道的也僅僅隻是一個正常的軍事調動而已,至於他們將要麵對什麽樣的對手,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的。
而王濬則比較清楚,曹亮一下子將並州軍六個營全部調到虎峪口來,那肯定是有大動作的,也就是說曹亮將會和司馬軍在此決戰。
長水營擔負的是阻援的任務,他們駐守在虎峪口的東山之上,與他們遙遙相對的是西山上的射聲營。
東山和西山之間是一條峽穀,從高都前往壺關的官道便座落在其間,其實東西和西山很近,如果從山腳下算的話,兩者相隔隻有半裏的距離,站在東山上,甚至可以看清楚西山上的草木。
不過盡管如此,王濬還是看不到對麵山上有半個人影,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射聲營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了西山,王濬甚至都懷疑杜預是不是遲到了。
可見射聲營那邊隱蔽做得很好,半點的痕跡都沒有顯露出來,這也是曹亮對他們的要求,打伏擊,首要的就是埋伏好,如果埋伏的地點被敵人給識破了,這場仗還沒打就已經是失敗了。
虎峪口茂盛的植被給他們提供了絕佳的隱蔽場所,幾乎都不用偽裝,這兩萬人馬藏身其間,就連一點蛛絲馬跡都看不出來。
不過盡管如此,王濬還是下令長水營做好隱蔽,禁止任何人高聲喧嘩,隨意走動,禁止使用煙火,任何不利於埋伏的事,都不準做。
好在長水營訓練有素,貫徹執行王濬的命令相當的堅決,長水營一萬多人藏身於山林之間,悄無聲息。
王濬一直密切地關注著高都方向的動靜,按照曹亮提供的情報,司馬懿親率大軍已經從高都出發,一路疾行,直奔壺關而去,而虎峪口做為高都到壺關的必經要隘,司馬軍肯定是繞不過去的。
按理說,這個時候的中午,是烈日灸烤的時候,一般行人商旅都會選擇在這個時段休息,然後等日落西山之時天氣涼爽再行動。
但王濬知道,這不過是常人的想法,做為統率三軍的司馬懿來說,他的眼裏,隻有目標,根本就不會考慮天氣的因素,烈日灸烤,也絕不會動搖他急速行軍的打算。
如果按路程和速度推算,司馬軍應該最遲不會低於日落時分到達虎峪口,不過聯想到這是經常會倍道而行的戰爭狂人司馬懿領軍,所以王濬認為,日落時分是最低的估計,很可能司馬軍會提前到達,所以長水營就不能有任何的鬆懈,他們到達虎峪口之後,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進入臨戰狀態,時刻準備迎戰戰鬥的到來。
果然沒有出乎王濬的預料,未時剛到,日頭才剛剛往西偏移,遠遠的就看到馳道之上激蕩起了無數的塵煙,隱然可見旆旗招展,人頭攢動。
由於王濬站在高處,現在天氣又格外的晴好,一眼就可以看到幾十裏之外情形,遠遠望去,那小小的黑點就如同是螞蟻一樣,在筆直的馳道上爬行著。
處於隊伍最前列的是騎兵,騎兵的速度的是極快的,不過他們為了配合步兵的行進,騎兵並沒處於一個全速奔馳的狀態,而是收著跑,保持著中速前進的態勢。
饒是如此,幾十裏的路程轉瞬即至,那些小黑點越來越變得清晰起來,司馬軍的騎兵排成了八路縱隊,沿著馳道快速地奔行著,很快便接近了虎峪口。
王濬一臉的冷沉之色,光看看司馬軍那形如長龍見首不見尾的隊伍,就知道這將會是一場惡戰,不過他絲毫沒畏懼之意,下令長水營全體將士在隱藏好的同時,全部進入戰鬥狀態,隨時準備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