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臣子見到皇帝,必須叩拜,高聲叫道:“臣張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封建時代的最基本的綱常,也是君臣見麵的大禮。


    不過對於林昭來說,下跪是不可能下跪的。


    也不過施展一個符篆就能化解的事。


    所有人都會對林昭的施禮見了隻覺得慣常,和他人無二,然後迅速遺忘。


    當年老聃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見到所有上司都得行禮,別人要磕頭的事,他隻是拱手而已,無論是誰都覺得正常。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竟然也無一人衝他發火,隻是將他守藏室史一職罷免了而已。


    所以林昭腰杆筆直,微微拱手:“臣林昭拜見陛下!”


    “林昭你是昨天到的京城?免禮迴話吧!”


    孝德帝的聲音十分平淡,聽不出什麽喜怒哀樂,林昭趁機掃視了周圍一圈,這還是他進入這個世界以來,第一次參加這個場合。


    其他世界參加這個場合的時候,他一般坐在對麵皇帝的禦座上,如今站著,倒是有幾分新鮮感。


    孝德皇帝端坐在禦座上,臉色不怎麽好看,戴權等幾個太監站在皇帝的右後側,和木塑人似的。


    一名身穿錦衣衛都指揮使袍服的中年人站在孝德皇帝右下首,左下首則有三個人坐在繡墩上,其餘的人則都是三品上的服色,臉色都頗為陰沉。


    皇帝不用人介紹,看位置就知道,


    那個錦衣衛都指揮使自然是他的頂頭上司崔秋山了,左下首排第一的身穿蟒袍那位,自然是今上胞弟忠順親王。


    另外兩個坐著的,想必是內閣首輔張廷玉、內閣次輔田從典。


    這些都不用介紹,看位置就能看出來的。


    至於其餘大臣,林昭當然不認識了。


    皇帝勉勵寒暄了幾句,便問道:“這林昭乃是朕提拔信重,擔任這錦衣衛指揮同知,諸位愛卿可有什麽話說?”


    群臣一聽,頓時心中一淩,看向林昭的目光有所不同了。


    本來林昭是林如海之子,是他最得意的幫手,為皇帝,為朝廷治理鹽務,使得內務府和朝廷錢財寬裕,眾人對他因功進京,並無異議,也沒有幾個人因為他年輕就敢小看他——能把鹽商們治理的服服帖帖的人物,豈能是善茬?


    但依舊有許多人想著打壓他。


    不過不會是現在。


    如今孝德帝在朝政上威權日盛,他都親口說林昭是他信重提拔的了,哪個不長眼的敢給他沒臉?


    “臣等無異議。


    “臣附議。”


    “臣唯陛下聖裁。”


    許多人紛紛說道。


    但在此時,吏部尚書徐元夢幹咳了一聲,出列施禮說道:


    “陛下,林昭出任錦衣衛指揮同知,不知分管何職啊?”


    吏部尚書有權決定五品以下京官以及四品以下地方官的任命升遷,而品級更高的官員雖然由皇帝和內閣商議,但是也得由吏部推出人選才行,這是程序。


    所以一般情況下,禮部尚書必然入閣,因此身為禮部尚書,徐元夢在朝中的實力很強,地位極高。


    吏部尚書管的就是人事,雖說錦衣衛指揮同知不在他管轄之內,可身為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詢問這個也是清理之中。


    便是孝德帝也不會有別的想法。


    但是卻有幾人目光一閃。


    林昭是皇帝發話入京,誰也阻擋不了,但是某些人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不願意皇帝的信臣有什麽作為,所以他們會想辦法限製林昭在京城做什麽管什麽。


    孝德皇帝點點頭,笑著轉頭問道:


    “崔秋山,你是林昭的本管,你怎麽安排的?”


    眾人的目光都是聚在了崔秋山的身上,崔秋山滿臉的忠厚謙和模樣,衝著孝德皇帝躬身迴話道:


    “迴稟陛下,臣還未做安排,林昭和其他人也有不同,他是前科探花之子,文采必定不凡,得皇上信重,做了錦衣衛指揮同知,實在是錦衣衛的之大喜,其實其實臣準備今曰下午去見林昭,問問他想來錦衣衛這邊管什麽。”


    孝德皇帝一愣,屋中的諸位大臣臉色卻都是變了,尤其是禮部尚書徐元夢,更是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雖說他吏部管不到錦衣衛頭上,可是這崔秋山的表現,實在太跌份了,等若是把頭重重給林昭磕在了地上,崔秋山說完這句話之後,滿臉都是笑容的轉身問道:


    “不知道林大人想管些什麽!?”


    “荒唐,錦衣衛指揮同知實職兩人,指揮僉事實職兩人,各有分管,怎麽可以壞了規矩,想管什麽就管什麽!”


    這邊話音未落,那邊就有人喝問,一個白須白發的老者已經站了起來,他也是屋中少有幾個有座位的大臣,按照事先所知,應該是禮部尚書徐天宏。


    對這禮部尚書的質問,崔秋山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隻是滿臉笑容的看著林昭,這討好親近之意,隻要不是瞎子,誰都能看得出來。


    林昭眼神一凜,知道眼前這個崔秋山著實是一個人物。


    他哪裏是在討好自己,分明是在討好皇帝。


    這番作為,乃是向皇帝遞交的投名狀。


    君不見上座的孝德皇帝臉上已經浮現出了笑容了嗎?


    便知道崔秋山這條路是走對了。


    屋中忠順親王兩神在在,內閣首輔張廷玉神色淡淡,次輔田從典眼神閃了閃,仿佛成了泥塑之人。


    孝德皇帝微微點頭,朗聲說道:


    “林昭,既然崔秋山這麽問,你想管什麽說出來就是。”


    一般情況下,君前奏對,皇帝安排差事的時候,總要問一問的。


    林昭大致能猜出,皇帝會給他安排什麽職務。


    無非是去千戶所、南北鎮撫司、經曆司等位置,熟悉和曆練錦衣衛的機構,為將來掌握大權,為皇帝效力。


    但林昭的心思,豈是一個區區皇帝所能左右的?


    他做首富、做皇帝,做佛祖道宗的時候,都是自己培養人才,自己栽培勢力,極少願意做空降兵。


    無他,當空降兵固然一上來位高權重,卻也容易和下麵的那幫人妥協。


    自己的實際權力,永遠會打折扣。


    在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隻能委以虛蛇。


    與其如此,不如打造自己的嫡係部隊為好。


    林昭向前一步,先衝著孝德皇帝拱手,又給崔秋山點了點頭,開口朗聲說道:


    “迴稟陛下,既然崔大人這麽問,臣就說了,臣揚州的時候,仗著父親支持,收拾了一些逃稅漏稅的商賈,蒙陛下看重,提拔我與千裏之外,其實實在是才疏學淺,也沒什麽經驗,但自問在練兵和軍紀上頗有心得,還在揚州碼頭上操練過,臣願為錦衣衛練兵,願糾察錦衣衛軍紀,願負責巡街緝捕之事。”


    這邊朗聲迴答,孝德皇帝不由得一愣。


    這孩子,怎麽有點不識好歹?


    竟然去做那種奮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林如海的兒子,不會是個一根軸吧?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徐元夢則是躬身拜下,開口說道:


    “陛下,林昭一番赤誠報國之心,不願安享富貴,卻願意操持實事,臣以為此等忠義之心當宣揚褒獎,以激勵後來之人。”


    “陛下,臣以為徐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林昭所為實令臣等羞慚”


    “臣附議!”


    “臣附議!”


    另有幾個大臣也跟著起身拜下。


    這等場麵,連做泥塑的戴權和坐著的不說話的三位都驚動了。


    兩位閣老道士沒怎麽著。


    那忠順親王卻是眼角一閃,迴頭看了孝德帝一眼,扶了一下頭頂的帽子。


    孝德帝掃了他一眼,也輕輕的點了點頭。


    顯然,這兄弟倆已經明白了那幾個大臣的意思。


    無非是戴高帽。


    讓林昭答應下來,想要不幹都不行,就是讓他無法收迴前言。


    看來這幾個大臣,應該不是和林昭有仇,而是想壓製皇帝日漸蓬勃的權力。


    以為朕看不出你們的小伎倆?


    放心,朕定然讓你們——


    得償所願!


    “既然如此,崔秋山,你就安排吧!!”皇帝淡淡的道。


    “臣遵旨!”


    “臣遵旨!”


    崔秋山和林昭先後迴答。


    “萬歲爺留忠順親王、林昭,其餘退出……”


    隨著戴權一聲大喝,群臣緩緩退出文淵閣。


    “林昭,你是朕的善財童子,林如海也多次寫信舉薦你,所以朕召你進京,是想讓你大展宏圖,卻沒想到,你竟然選擇了吃力不討好的職位。”


    皇帝淡淡的道。


    “是啊,陛下對你栽培之心,可是沒錯的,錦衣衛那邊南鎮撫司管軍,北鎮撫司管民,經曆司管稽核文書記檔,這三處你要哪一處不好,非得弄什麽訓練新人,糾察軍紀,巡街緝捕,你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少年郎,這些辛苦繁瑣又是得罪人的活計,你弄來作甚!”忠順親王也道。


    林昭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臣的所為,就是替陛下重新牢牢掌握錦衣衛!而不是僅僅掌握一個都指揮使,全憑他的忠心行事。”


    “哦?此話怎講?”孝德皇帝眉毛一揚,頗有點吃驚的鄂問道。


    不過他雖然這麽問,心裏卻是如同捅開了窗戶紙,似乎想到了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舟行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少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少江南並收藏舟行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