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明白了濟公的意思。


    濟公是告訴他,這場辯論會,不過是你和封舟的角逐場而已,本身就不管佛道之爭。


    你現在憑白沾上這層因果,無論輸贏,都對你的修行無補,反而助長了你的功名利祿之心。


    隻要你放下我執,超脫因果,瞬間便可以跳出輪迴,成就羅漢果位。


    到了那個時候,法海便可以以肉身成聖,步入五百羅漢之列。


    而濟公就可以憑借一語棒喝法海之功,等到迴到靈山,那就是坐在菩薩位,被尊為降龍尊者菩薩了。


    當然,濟公已經深得佛理,修行深湛,心中已經無我相,無菩薩相。


    但是眼前的法海卻是限於我執,難以超脫。


    “阿彌陀佛。”法海雙手合十,向濟公躬身施禮“降妖除魔,佛門本性,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貧僧本心不滅,我執不寧,唯有了結因果,才能看透無常。”


    他拒絕了濟公的點化。


    說明他還沒有看透我相,無法超脫。


    隻有降服白素貞,將之度化成佛門弟子,他法海才能超脫生死,看透無常。


    否則,縱然是濟公這位降龍羅漢當頭棒喝,法海依舊保持本心。


    按照道理,法海這樣做,分明是冥頑不靈,很難成佛。


    但是濟公卻點點頭,哈哈一笑,對著法海雙手合十,隨即飄然而去。


    因為法海剛才在發世俗菩提心。


    修行人首先要做的便是發世俗菩提心,度化無邊無際的眾生為修,以所發的菩提心隨時隨地來調伏自心。


    發心之後便要迴向,迴向就是以所修的功德來求願的目標,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所發菩提心越博大,迴向的難度自然就越高,所需的功德也就越多,所發菩提心目標得以實現,即便實現了一部分,修業便能精進。


    發菩提心是佛道修行重要的起始,迴向則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除了發心迴向之外,修行人還要行菩薩六度,菩薩六度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此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向彼岸。


    從寬泛的角度來說,佛門修行的方法便是如此,當然細說就相當複雜了,不再贅述。


    這麽看來,佛門修行和修道相比簡直處處樊籬,越修越生無可戀,卻是沒有修道那麽爽快。


    但實際上,佛門修行衝來就沒有教條主義,學唐僧那般腐儒一樣刻板修行可以成佛,像濟公那樣喝酒吃肉,嗬佛罵祖也一樣能夠成佛。


    隻要收的住心猿,勒得住意馬,為天地眾生造出了天大的功德,哪怕隻是收服一直小白蛇,法海也一樣能夠成就羅漢果位。


    法海這麽說了,濟公自然已經明白了他的鴻蒙大願,自然是要飄然而去了。


    封舟遙遙看向哼著歌,搖著破扇子,灑然而去的濟公,麵色肅凝,心中不知道在想什麽。


    時辰很快到了,大宋朝的禮部侍郎在左右簇擁下,緩緩走上台,表情肅穆。


    他剛要發言,忽然遠處傳來一個又尖又細的聲音遠遠傳來“皇上駕到!”


    這一聲喊,便把禮部侍郎張嘴欲出的聲音給憋了迴去,他和周圍的官吏連忙下了辯經台,躬身冊立,迎接皇帝。


    隨著這聲音響起,一列列略顯雜亂的隊列響起,一隊隊禦林軍穿著漂亮的甲胄,排著隊列而來,向辯經台靠近。


    作為臨安百姓,對於兵事已經不算陌生,雖然略顯驚慌,但是很快鎮定下來。


    “皇上駕到!”


    隨著一聲聲傳令,百姓們唿啦跪了一地,山唿萬歲。


    禮部侍郎一路快跑,迎上前去,不一會兒,皇帝在殿前司的簇擁下便進了場。


    封舟從高處掃過,隻覺得這支隊伍好看有餘,殺氣不足,完全是驢糞蛋子外表光而已。


    看來王重陽和辛棄疾進了殿前司,除了磨煉資曆,未必有什麽用啊。


    和禮部侍郎打過招唿之後,趙構重新坐下,看向高台上的諸僧和諸道,他的目光落在封舟身上,多停留了一會兒才道“佛道義經義爭論後先,已六百年。乃國之大事,此次佛道之辯,朕不過是看看,不做評判,諸位繼續吧。”


    此語一出,眾人皆默然。


    誰不知道你這位大宋官家最近和道家封舟關係極好,這一次來,表麵上說兩不相幫,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官家挺的是道家。


    真要是兩不相幫,你就不該來。


    黑幕,大大的黑幕!


    一時間,高台上的眾和尚都麵色肅然。


    不過他們倒是沒怎麽在意。


    畢竟佛門人多勢眾,這場辯論無論如何也輸不了的,最多到最後不痛不癢的說一聲平局,但佛門卻可以廣傳天下。


    哦,對了,這一次是封舟和法海的對決。


    但是無所謂,真到了那個時候,難道還不讓活人說話不成?


    “阿彌陀佛!”和尚們各個長吟佛號。


    “無量天尊!”幾個道士也低聲吟誦。


    此時皇帝已坐主位,禮部侍郎宣布辯經大會正式開始,封舟心中念頭百轉,卻也混不在意。


    他慫恿皇帝舉辦辯經大會,從來不是針對佛門。


    而是針對法海。


    隻要將此事定在佛道之辯論的俗世之爭上麵,就是防止滿天神佛下場幫忙,施行降維打擊。


    唐僧西遊的時候,那些神仙可沒少下場動手。


    當然,通過這場大會,封舟要成為全天下的傳奇,吸收海量的信仰之力,成就無上的神通,所以,這場辯經大會是封舟的舞台,他封真人要做唯一的主角,他應該是獲得最大好處的那個,所以法海不退,對他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此時,禮部侍郎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宣布辯經大會開始。


    法海低誦了一句佛號,站了起來。


    他是金山寺的掌門,已經主持了五十年,兼並了無數的土地,整到了數不清的商家,儲備了無窮無盡的財富,研究的佛門典籍可謂汗牛充棟,妹妹和佛門同道辯論,從來沒有輸過。


    便是降龍羅漢的當頭棒喝,他法海都能懟迴去,所以你一個年輕的小道士,貧僧豈會怕你?


    貧僧就要借助這場大會,將你這個攔路虎踢一邊去,然後等待他時,降服白素貞,好好地度化此妖,方才平息這一千多年的因果。


    “敢問封道長,何為道?”法海問道。


    封舟淡淡一笑“我便是道!”


    法海一怔,心中不由得有點不知所措。


    這小道士,怎麽不按套路來啊。


    要知道,尋常道人辯論,會洋洋灑灑說一大堆,什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類的。


    法海有一百零八種辦法造出破綻,予以反擊。


    但是封舟張口就是一句我就是道,直接化解了他那一百零八種反擊之策。


    “看來這小道士不簡單啊!”法海心中微微一歎,麵上卻帶著淡然的微笑“封道長,若你是道,在你之前何者為道?”


    “法海禪師這問題問錯了。”封舟嗬嗬一笑“我就是道,在我之前,我依舊是道,在我之後,我依然是道。”


    “嗯?”法海張了張嘴,心中微微一怔。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舟行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少江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少江南並收藏舟行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