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跋陀羅的話,眾人皆是反對。※
袁天罡說道:“道友小心有詐,直接將其轟殺便是!”
雖然他算出此人對陸離已經沒有了危險性,但難免會有後手,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將其擊殺為好。
陸離想了想說道:“不必,我先去看看!”
到了他這個境界,對自身是否危險已有很敏銳的察覺,對方是不是對他有圖謀還是能知道的。
說完,陸離脫離造化之舟,來到跋陀羅麵前:“有什麽趕緊說吧,你最終還是得死的!”
害死這麽多人的性命,陸離怎麽可能讓其免於責罰。
跋陀羅搖頭一笑,說道:“當然,我造的孽自然由我來償還。”
他直到現在才知道,他已在不知不覺中入魔了。
菩薩是大覺大悟的有情眾生,不是簡簡單單的修煉便能證得菩薩道果。
從他有這個念頭開始,便已經墜入了魔道。
虧他還以為自己是佛法高人,到頭來連自己的徒弟玄奘都不如。
“可惜了玄奘,他確實是個有慧根之人,倒是我耽誤了他!”跋陀羅悲苦一笑,隨即從懷中掏出一枚金色珠子。
珠子散發著神聖的光芒,其上隱隱傳來梵音。
“此物乃是玄奘的舍利子,日後施主若是見到佛祖,將此物交給佛祖,可與我佛結得善緣。”跋陀羅說道。
陸離沒有說話,隻是將珠子拿在手中。
“你修的佛門神通其實是一種心火,下一步便是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跋陀羅說道,“心者君火,亦稱神火,其名曰上昧;腎者臣火,亦稱精火,其名曰中昧;臍下氣海民火,亦稱氣火,其名曰下昧。”
三昧是佛家名詞,真火則是道家的火,此神通可謂是佛道結合的典範,誰也說不清是誰先創立的。
陸離聽完之後,對跋陀羅說道:“就這些了嗎?”
“差不多了!”跋陀羅雙掌合十,閉上眼睛。
陸離沒有說話,而是一指點在跋陀羅的額頭之上。
嗤!
一道猩紅劍氣飛出,瞬間將跋陀羅神魂和肉身撕成碎片。原地隻留下一枚金燦燦的舍利子,以及一本純金大日如來真經。
陸離將舍利子和真經收起來,這便是此躺最大的收獲,這羅漢怎麽說也是神仙級別的高手。
雖然體係不同,但也有借鑒的意義。
玄奘的舍利子暫時就收好別動,交不交給佛祖將來再說,以後或許有大用不一定。
現在陸離還不確定佛祖會不會找自己麻煩呢,畢竟自己可是殺了一個羅漢。
不過,以陸離對佛家的了解,佛祖大概率不會親自來找自己麻煩。
佛家講究因果業報,或許佛祖早知道此人命中有一劫也不一定。
大神通者的思想不是他們這種凡人所揣測的,諸天萬界多得是毀佛滅道之人,陸離殺死一個羅漢的戰績還真排不上號。
當然,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陸離該提防的是佛家其他人對自己的報複,而不是佛祖。
所以以後少和佛家打交道為好。
見到陸離將這和尚擊殺之後,眾人一陣歡唿。
袁天罡從造化之舟上下來,語氣帶著一絲欣喜:“五百年了!!佛門終於被滅了。總算報了當初的仇!!”
袁天罡數百年來躲躲藏藏,目的就是為了幹掉眼前這個家夥。
現在通過陸離的幫忙,道門今日得以獲得大勝利。
想到這裏,袁天罡對陸離深深一鞠躬:“多謝道友相助!”
沒有陸離的幫忙,說不定佛家早已在此地興盛了。
見到袁天罡的舉動,造化之舟上的士兵和弟子紛紛下跪。
“多謝國師!”
數千年來,當上國師之位的道士無一不是臭名昭著,陸離還是唯一一個獲得正麵名聲之人。
這一場曠古爍今的大戰注定要在史書上留下濃濃的一筆,作為這一場大戰最重要的人物,陸離自然是獲得了萬民的愛戴。
大戰過後,一部分人留下來收尾,剩下一部分自然是趕迴京城複命。
陸離和袁天罡等人再次進入蟠龍山中。
這一次陸離打算閉關,直到參悟羅漢的舍利子為止。
佛家和道家修煉體係不同,但最後還是殊途同歸的,修煉到一定程度便是感悟大道本源。
陸離現在還沒有頭緒進入金丹之境,現在最關鍵的是參悟羅漢{神仙}的奧妙,成就地仙道果。
陸離運氣還算不錯,要不是跋陀羅境界被打落至地仙,再加上有道門神器的幫助,說不定還得不到如此機緣。
此後,陸離便一直在蟠龍山閉關修煉。
外界現在一片熱火朝天,大唐的勝利震動了天下。
唐皇更是興奮地整夜睡不著,要不是陸離給他服用了仙丹,身體迴歸二十多歲時的巔峰,說不定直接高興得當場去世不可。
要知道這場戰爭過後,西域、吐蕃到天竺這一帶已經變成一個勢力空曠的地帶。
大量的人手被他派往西域和天竺那邊,以求最快速度掌控此地。
這片和大唐領土一半差不多的肥肉就在自己的嘴邊,這如何不令人發狂。
以前的皇帝隻能令這些地方的人稱臣,而現在不一樣,他想直接按照大唐的製度,劃進大唐領土之中。
隻要將這塊領土整個吞掉,那麽他就是大唐有史以來功績最高的皇帝,開國皇帝比起他來都略有不如。
其他朝代沒有一個皇帝像他一樣,把中土的勢力延伸如此之長。
唐皇甚至還想趁著士氣正盛的時候,將北方草原都納入版圖之中。
他不要什麽‘天可汗’的名頭,這些蠻夷之民怎麽配給神州皇帝安頭銜?自己給他們還差不多。
以後哪個國家敢叫自己‘天可汗’,那麽就派兵把他們的腦袋擰下來。
不過現在也隻是想想而已,到嘴的肥肉還沒有消化,這些等以後再說。
現在自己手中兵馬充足,錢糧多的用不完,這些地方已經是大唐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這裏,唐皇對身旁的太監說道:“傳朕口諭,去白雲觀把國師以及袁監正請來,一同探討一下泰山封禪的事宜。”5
袁天罡說道:“道友小心有詐,直接將其轟殺便是!”
雖然他算出此人對陸離已經沒有了危險性,但難免會有後手,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將其擊殺為好。
陸離想了想說道:“不必,我先去看看!”
到了他這個境界,對自身是否危險已有很敏銳的察覺,對方是不是對他有圖謀還是能知道的。
說完,陸離脫離造化之舟,來到跋陀羅麵前:“有什麽趕緊說吧,你最終還是得死的!”
害死這麽多人的性命,陸離怎麽可能讓其免於責罰。
跋陀羅搖頭一笑,說道:“當然,我造的孽自然由我來償還。”
他直到現在才知道,他已在不知不覺中入魔了。
菩薩是大覺大悟的有情眾生,不是簡簡單單的修煉便能證得菩薩道果。
從他有這個念頭開始,便已經墜入了魔道。
虧他還以為自己是佛法高人,到頭來連自己的徒弟玄奘都不如。
“可惜了玄奘,他確實是個有慧根之人,倒是我耽誤了他!”跋陀羅悲苦一笑,隨即從懷中掏出一枚金色珠子。
珠子散發著神聖的光芒,其上隱隱傳來梵音。
“此物乃是玄奘的舍利子,日後施主若是見到佛祖,將此物交給佛祖,可與我佛結得善緣。”跋陀羅說道。
陸離沒有說話,隻是將珠子拿在手中。
“你修的佛門神通其實是一種心火,下一步便是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跋陀羅說道,“心者君火,亦稱神火,其名曰上昧;腎者臣火,亦稱精火,其名曰中昧;臍下氣海民火,亦稱氣火,其名曰下昧。”
三昧是佛家名詞,真火則是道家的火,此神通可謂是佛道結合的典範,誰也說不清是誰先創立的。
陸離聽完之後,對跋陀羅說道:“就這些了嗎?”
“差不多了!”跋陀羅雙掌合十,閉上眼睛。
陸離沒有說話,而是一指點在跋陀羅的額頭之上。
嗤!
一道猩紅劍氣飛出,瞬間將跋陀羅神魂和肉身撕成碎片。原地隻留下一枚金燦燦的舍利子,以及一本純金大日如來真經。
陸離將舍利子和真經收起來,這便是此躺最大的收獲,這羅漢怎麽說也是神仙級別的高手。
雖然體係不同,但也有借鑒的意義。
玄奘的舍利子暫時就收好別動,交不交給佛祖將來再說,以後或許有大用不一定。
現在陸離還不確定佛祖會不會找自己麻煩呢,畢竟自己可是殺了一個羅漢。
不過,以陸離對佛家的了解,佛祖大概率不會親自來找自己麻煩。
佛家講究因果業報,或許佛祖早知道此人命中有一劫也不一定。
大神通者的思想不是他們這種凡人所揣測的,諸天萬界多得是毀佛滅道之人,陸離殺死一個羅漢的戰績還真排不上號。
當然,閻王好過,小鬼難纏。
陸離該提防的是佛家其他人對自己的報複,而不是佛祖。
所以以後少和佛家打交道為好。
見到陸離將這和尚擊殺之後,眾人一陣歡唿。
袁天罡從造化之舟上下來,語氣帶著一絲欣喜:“五百年了!!佛門終於被滅了。總算報了當初的仇!!”
袁天罡數百年來躲躲藏藏,目的就是為了幹掉眼前這個家夥。
現在通過陸離的幫忙,道門今日得以獲得大勝利。
想到這裏,袁天罡對陸離深深一鞠躬:“多謝道友相助!”
沒有陸離的幫忙,說不定佛家早已在此地興盛了。
見到袁天罡的舉動,造化之舟上的士兵和弟子紛紛下跪。
“多謝國師!”
數千年來,當上國師之位的道士無一不是臭名昭著,陸離還是唯一一個獲得正麵名聲之人。
這一場曠古爍今的大戰注定要在史書上留下濃濃的一筆,作為這一場大戰最重要的人物,陸離自然是獲得了萬民的愛戴。
大戰過後,一部分人留下來收尾,剩下一部分自然是趕迴京城複命。
陸離和袁天罡等人再次進入蟠龍山中。
這一次陸離打算閉關,直到參悟羅漢的舍利子為止。
佛家和道家修煉體係不同,但最後還是殊途同歸的,修煉到一定程度便是感悟大道本源。
陸離現在還沒有頭緒進入金丹之境,現在最關鍵的是參悟羅漢{神仙}的奧妙,成就地仙道果。
陸離運氣還算不錯,要不是跋陀羅境界被打落至地仙,再加上有道門神器的幫助,說不定還得不到如此機緣。
此後,陸離便一直在蟠龍山閉關修煉。
外界現在一片熱火朝天,大唐的勝利震動了天下。
唐皇更是興奮地整夜睡不著,要不是陸離給他服用了仙丹,身體迴歸二十多歲時的巔峰,說不定直接高興得當場去世不可。
要知道這場戰爭過後,西域、吐蕃到天竺這一帶已經變成一個勢力空曠的地帶。
大量的人手被他派往西域和天竺那邊,以求最快速度掌控此地。
這片和大唐領土一半差不多的肥肉就在自己的嘴邊,這如何不令人發狂。
以前的皇帝隻能令這些地方的人稱臣,而現在不一樣,他想直接按照大唐的製度,劃進大唐領土之中。
隻要將這塊領土整個吞掉,那麽他就是大唐有史以來功績最高的皇帝,開國皇帝比起他來都略有不如。
其他朝代沒有一個皇帝像他一樣,把中土的勢力延伸如此之長。
唐皇甚至還想趁著士氣正盛的時候,將北方草原都納入版圖之中。
他不要什麽‘天可汗’的名頭,這些蠻夷之民怎麽配給神州皇帝安頭銜?自己給他們還差不多。
以後哪個國家敢叫自己‘天可汗’,那麽就派兵把他們的腦袋擰下來。
不過現在也隻是想想而已,到嘴的肥肉還沒有消化,這些等以後再說。
現在自己手中兵馬充足,錢糧多的用不完,這些地方已經是大唐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這裏,唐皇對身旁的太監說道:“傳朕口諭,去白雲觀把國師以及袁監正請來,一同探討一下泰山封禪的事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