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夜叩潼關
潼關
這座自古以來就是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南有秦嶺,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
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所謂“狹窄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便是杜子美以險峻謂之的詞句。
漢末以前,潼關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漢末以後,直到大夏朝來說,這座雄關又成了叩進中原的一道大門!
依托關隘之險峻,總兵鄒世龍手裏雖隻有一萬餘精兵,但無論對內封鎖德王,還是對外攔截西北大軍,都將會是一座不可逾越到以至於令人絕望的高牆。
高聳的城樓直插進濃稠的夜色中,讓城下不斷聚集著的西北流民甚至看不到飛簷上的四隻兇獸,但是借助著城上一排排守軍的火把之光,卻能將那守將鄒總兵蒼白的麵龐看的個清楚。
“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
比起白天的時候,城下的喊聲已然已經是消弱了太多,不過仍就是有幾個體力不錯的青壯小夥,不斷地往城上重複著自己徒勞無力的請求。
“且讓他們去喊,喊個夠,沒有我的命令,一隻鳥都不準給我放進來。”鄒世龍冷冷的瞥了一眼城下,對著聲旁的兵士吩咐道。
濃墨一般的夜色調和著臉前彤紅的火光,都沒能遮掩住鄒世龍臉上的那種白的有些滲人的膚色,
他這種白和淮王高慈祥的那種“大煙鬼”式的灰白還不一樣,應該是不知道塗抹的什麽,就像是誰家辦白喪之事時紮的那種紙人的臉色,
對,慘白色!
“將軍,城下來了幾個男子,為首的那個說是長江水師鄭將軍的人,說是之前跟您商議好的,帶家人過關。”
聽著身後從城下急匆匆趕上來親兵的稟報,鄒世龍方才從城下的流民之中收迴了目光,轉頭問道:“來的可是水師千總柳燦?”
親兵點點頭,“是的,自稱確是柳姓。”
“嗯,知道了,走,帶我過去。”
說著,鄒世龍跟著親兵兩個人一前一後轉身走去,
隻不過兩人並沒有下城往城門處走,而是順著城牆往南快步走去。
這邊柳燦帶著幾個精挑細選的精壯軍士,後麵跟著喬裝打扮成家丁模樣的安逸和高慈懿,一行幾人跟著柳燦也是沒有直接去城門下麵,一樣是來到了南城牆這邊,
“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對!就是這兒。”柳燦接著城牆上的火把,嘴裏念念叨叨的數著城牆垛子。
“你們約好的就在這兒?這潼關就前麵這一個大門吧?咱們到這南邊兒來,要怎麽上去?”
安逸一身青色短打皂衣家仆模樣打扮,看了看北麵城門前烏泱泱的流民,又看了看眼前這高聳入雲的城牆,不禁疑惑道。
柳燦倒是胸有成竹的衝他做了個放心的手勢,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兒,左起四十齒的位置,他們城中有絞繩梯,可以把我們拉上去的。”
“絞繩梯?”
高慈懿跟安逸一樣,也是一副家丁樣,隻不過天生那股子貴胄之氣使然,感覺這家丁站過來比柳燦這老爺的譜都大,
“可就是那種幾個柵板大小的東西,兩頭用繩索拉著,能放下來吊人上去的那種?”
說起來高慈懿是在王京之中見過的,憑著印象簡單地描述了下,引得柳燦連連點頭:“沒錯沒錯,就是那種,西安城裏麵之前也是有的。”
倒是因為蘭州城裏沒有這種東西,所以安逸可是從來沒見過的,
“還能放下來?把人拉上去?那得多大的勁兒?”
“上麵有絞盤的呀。”
作為長江水師千總,柳燦對這玩意兒一點都不陌生,隻要絞盤夠大,別說是人了,小船都能拉上去。
他正比手畫腳的跟安逸解釋著,就聽到頭頂傳來一陣“吱呀”聲,聽起來就像是有人用一把又老又鏽的鋸子,在鋸一根枯朽的老木。
柳燦把手往上一指,“看,就是那個!”
到底是雄關一座,絞繩梯都比一般地方要大了很多,加上安逸高慈懿一共七個人,站在這柵板之上居然闊闊有餘,看起來再上來三五個都沒有問題。
柳燦抬起手裏的火把,很是熟練的朝著城牆上揮了三下,
城牆之上的守軍會意,開始操縱絞盤,將這七個大漢一點點兒的往城上拉去,若不是夜色濃厚看不清周圍的景象,安逸覺得這一眼望向西北的風景定然是不錯的。
沒一會兒,絞繩梯就帶著這幾個人從城下上了城牆,總兵鄒世龍儼然已經是等候於此了,
他看著柳燦笑了笑一拱手:“柳千總,咱們又見麵了。”
柳燦也很是客氣的迴了迴禮道:“此番事情,真是多多勞煩將軍了。”然後從胸甲之中掏出事先準備好的一遝銀票,笑眯眯的遞了過去,
“將軍,這是之前咱們商量好的價格,您點點。”
鄒世龍點點頭卻並沒有點,而是接過來直接轉手遞到了身旁親兵的手裏,“柳將軍既然是鄭將軍介紹來的人,鄒某自然信得過。”
“這樣聽來,鄒總兵的這潼關,現在這光景倒是棵頂好的搖錢樹了啊?”站在柳燦身後的高慈懿,忽然有些調侃的開口道。
鄒世龍剛剛還笑盈盈的臉上,聽完這話忽然就變的狠厲了起來,死死的往高慈懿這邊盯了過來,
“這位是?”
安逸知道鄒世龍肯定是不認識他的,本來就是個新上來的潼關總兵,怎麽會認識從小在川中長大的自己,
但是這王京裏來的人,哪知道認不認識淮王高慈懿?
倒是柳燦趕忙想著把鄒世龍的注意力岔開,便故作嗔怒的責道:“放肆!我跟鄒總兵說話,哪有你們插嘴的份兒?”
然後轉麵又很是歉然的朝鄒世龍笑了笑,“總兵莫怪,這是我府上的家奴,家中老太太一貫縱容,慣壞了。”
鄒世龍興許真的不認識高慈懿,或者說還是沒想起來,總之隻是仔細上下打量了一下,便把目光收了迴來,臉上仍舊是剛才那副盈盈笑著的模樣,擺手道:“無妨無妨,嗬嗬嗬,俗話說的好,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我也總要掙些個外快養家糊口的嘛。若是柳將軍認識西安城裏的富戶,但凡介紹給我,到時候拿到銀票,我也不會忘了仁兄的。”
柳燦趕忙擺手道:“罷了,在下隻管顧好自己府上,旁的也管不了那許多。”
這話說著,鄒世龍朝著他身後看了看,疑惑道:“柳將軍,之前不是說柳府全家一起過關嗎?如何隻帶了這幾個侍衛家奴上來?”
“不瞞你說。”
柳燦顯得有些慌張並帶著些許神秘的朝鄒世龍的身前湊了湊,按照之前安逸交代他的,附耳低聲的言語了幾句,
這幾句話一說不打緊,駭的鄒世龍臉上也變了顏色,眉頭緊緊的皺了半晌方才開口說道:“這......這可不是個小事兒啊?柳將軍說的可是真的?”
柳燦則是一副你還不信我的樣子,狠點了幾下頭,然後向著自己左手袖甲裏一指:“千真萬確,王爺的旨意還在我手中,將軍可要看看?”
“慢來。”
鄒世龍看柳燦這架勢就要把袖子裏的東西掏出來,趕忙一手按住了他,然後伸手朝著背後一指,“走,柳將軍且跟我屋裏說。”
“好,總兵先請。”
身後的高慈懿和安逸會意的相視一笑,跟上柳燦,由鄒世龍帶著,往城門樓裏走去。
潼關這城門樓確實可夠大的,裏麵光小隔間就三四個,
這鄒世龍屏退了自己的親兵,帶著柳燦一行三人,七繞八拐的尋的一處僻靜處,然後將房門掩上,指了指柳燦身後的安逸和高慈懿道:“柳將軍,這二位就是你說的雍王特使?”
“沒錯。”
柳燦點點頭,“雍王已知鄭遠素有反心,這次來便是要鄒將軍配合,拿他的項上人頭!”
雍王爺的意思,鄒世龍自然是一百二十個服從,但是他跟鄭遠雖然算不上交好,總歸還是要比柳燦相熟一些,而且又是個水師都督,要動手自然得有雍王爺的手令才行,
且他也知道事出機密,所以連自己的親兵都沒帶進來。
“柳將軍,能否將王爺的諭令拿給我看看?”
“沒問題。”
可是柳燦嘴上說著沒問題,手上把袖甲中的那一卷黃綢掏出來之後,卻並沒有遞給麵前正一臉期待著的鄒世龍,而是轉手遞給了身後的安逸,
“逸將軍來念吧。”
這動作弄得鄒世龍倒有些糊塗了,感覺這個柳燦一個千總,譜擺的還挺大,弄得跟王爺似的諭令還得讓人來念,而且......
那個雍王的特使,聽起來柳燦還叫他什麽.......逸將軍?
他正想著,安逸已經是接過黃綢,展開來朗聲念了起來,
“雍王有令......!”
安逸念到這兒頓了頓,抬起眼眸看了看麵前的鄒世龍,鄒世龍也剛好抬起頭看向安逸,目光對碰之中,他就感覺到安逸眼裏已然填滿了森然的殺意!射的他後脊梁骨都沒來由的打了個冷顫。
“......奉詔殺賊!”
殺賊?!
還沒等鄒世龍反應過來這賊在哪兒的時候,安逸手裏的一卷黃綢已經是朝著他的麵龐擲了過來,裏麵還裹挾著一個仿佛地府之中傳來的字,
“殺!”
“鏘!”
幾乎是電光石火之間,安逸身旁原本靜靜而立的高慈懿一把抽出腰間的胯刀,飛起一步站上桌沿,雙手緊攥著刀柄似乎凝聚好了千鈞之力,頂著寒意十足的刀芒劃破虛空,照著鄒世龍的胸膛猛刺而去,
鄒世龍剛剛還一臉的納悶,看到一團黃綢飛過來,下意識的就用手去遮擋,但是這血肉之軀擋得住諭詔,擋得住鋼刀嗎?
“噗!”
高慈懿手上的力道跟郭木爾硬碰硬都不帶半點兒含糊,哪裏是鄒世龍這根胳膊和胸前這薄薄的護心鏡兒能夠抵擋?
瞬息之間挾勢頭刺出的刀鋒沒帶半點遲滯,就一舉貫穿了鄒世龍脆弱的胸腔,殷紅而帶著一絲甜膩的鮮血很快就倒流而出,湧進了他的嘴裏。
“呃......你們......”
高慈懿手裏的刀身近乎全部推進了鄒世龍的身軀,以至於生命流逝速度之快,讓他連最後一句話都沒能說完,就命喪當場!
旁邊的柳燦看到這一幕,也是暗暗的有些心驚,看著倒在血泊中的總是龍,不自然的咽了一口唾沫,
“這......這就是死了?”
安逸挑著眼眸冷冷地看了柳燦一眼,“怎麽?聽起來柳將軍對著反賊還有些惋惜啊。”
“逸將軍說的這是哪裏話,在下一向就覺得這廝不是個好東西。”柳燦嚇得趕緊為自己辯駁道,眼睛還下意識的往高慈懿那兒瞟了瞟,
“嗬嗬,柳將軍自是國之忠勇,這可是王爺之前稱讚過的,我開個玩笑而已,將軍可不許往心裏去。”
安逸臉倒是變得快,轉而又是笑盈盈的了,
“豈敢豈敢。”柳燦捏了把汗,
“好,鄒世龍既然已經伏法,那剩下的事情,就要看柳將軍的了。老夫人和柳府家眷在營中我會著人重點保護,柳將軍大可放心,到時候,我和王爺會帶著他們一起去武昌,跟將軍會和。”
“是,末將明白!末將現在就去做些準備,今夜便出發上路,定不負使命。”
柳燦當然也是無不應允著,之後便轉身而走,準備連夜而去。
倒是高慈懿看著柳燦的背影,有些擔憂的問安逸道:“哥,他這一去,要是直接就地取鄭遠而代之,然後倒戈雍王,咱們該怎麽辦?”
安逸卻很是淡然的笑了笑,“這你大可放心,就算是全府上下他都可以不要,也得掉迴頭來接他家的老太太的,沒有他們家大夫人,就憑他自己,怕不是長江水師三天就又要改弦易幟了。”
潼關
這座自古以來就是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南有秦嶺,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
周圍山連山,峰連峰,穀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所謂“狹窄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便是杜子美以險峻謂之的詞句。
漢末以前,潼關是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漢末以後,直到大夏朝來說,這座雄關又成了叩進中原的一道大門!
依托關隘之險峻,總兵鄒世龍手裏雖隻有一萬餘精兵,但無論對內封鎖德王,還是對外攔截西北大軍,都將會是一座不可逾越到以至於令人絕望的高牆。
高聳的城樓直插進濃稠的夜色中,讓城下不斷聚集著的西北流民甚至看不到飛簷上的四隻兇獸,但是借助著城上一排排守軍的火把之光,卻能將那守將鄒總兵蒼白的麵龐看的個清楚。
“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
比起白天的時候,城下的喊聲已然已經是消弱了太多,不過仍就是有幾個體力不錯的青壯小夥,不斷地往城上重複著自己徒勞無力的請求。
“且讓他們去喊,喊個夠,沒有我的命令,一隻鳥都不準給我放進來。”鄒世龍冷冷的瞥了一眼城下,對著聲旁的兵士吩咐道。
濃墨一般的夜色調和著臉前彤紅的火光,都沒能遮掩住鄒世龍臉上的那種白的有些滲人的膚色,
他這種白和淮王高慈祥的那種“大煙鬼”式的灰白還不一樣,應該是不知道塗抹的什麽,就像是誰家辦白喪之事時紮的那種紙人的臉色,
對,慘白色!
“將軍,城下來了幾個男子,為首的那個說是長江水師鄭將軍的人,說是之前跟您商議好的,帶家人過關。”
聽著身後從城下急匆匆趕上來親兵的稟報,鄒世龍方才從城下的流民之中收迴了目光,轉頭問道:“來的可是水師千總柳燦?”
親兵點點頭,“是的,自稱確是柳姓。”
“嗯,知道了,走,帶我過去。”
說著,鄒世龍跟著親兵兩個人一前一後轉身走去,
隻不過兩人並沒有下城往城門處走,而是順著城牆往南快步走去。
這邊柳燦帶著幾個精挑細選的精壯軍士,後麵跟著喬裝打扮成家丁模樣的安逸和高慈懿,一行幾人跟著柳燦也是沒有直接去城門下麵,一樣是來到了南城牆這邊,
“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對!就是這兒。”柳燦接著城牆上的火把,嘴裏念念叨叨的數著城牆垛子。
“你們約好的就在這兒?這潼關就前麵這一個大門吧?咱們到這南邊兒來,要怎麽上去?”
安逸一身青色短打皂衣家仆模樣打扮,看了看北麵城門前烏泱泱的流民,又看了看眼前這高聳入雲的城牆,不禁疑惑道。
柳燦倒是胸有成竹的衝他做了個放心的手勢,點頭道:“沒錯,就是這兒,左起四十齒的位置,他們城中有絞繩梯,可以把我們拉上去的。”
“絞繩梯?”
高慈懿跟安逸一樣,也是一副家丁樣,隻不過天生那股子貴胄之氣使然,感覺這家丁站過來比柳燦這老爺的譜都大,
“可就是那種幾個柵板大小的東西,兩頭用繩索拉著,能放下來吊人上去的那種?”
說起來高慈懿是在王京之中見過的,憑著印象簡單地描述了下,引得柳燦連連點頭:“沒錯沒錯,就是那種,西安城裏麵之前也是有的。”
倒是因為蘭州城裏沒有這種東西,所以安逸可是從來沒見過的,
“還能放下來?把人拉上去?那得多大的勁兒?”
“上麵有絞盤的呀。”
作為長江水師千總,柳燦對這玩意兒一點都不陌生,隻要絞盤夠大,別說是人了,小船都能拉上去。
他正比手畫腳的跟安逸解釋著,就聽到頭頂傳來一陣“吱呀”聲,聽起來就像是有人用一把又老又鏽的鋸子,在鋸一根枯朽的老木。
柳燦把手往上一指,“看,就是那個!”
到底是雄關一座,絞繩梯都比一般地方要大了很多,加上安逸高慈懿一共七個人,站在這柵板之上居然闊闊有餘,看起來再上來三五個都沒有問題。
柳燦抬起手裏的火把,很是熟練的朝著城牆上揮了三下,
城牆之上的守軍會意,開始操縱絞盤,將這七個大漢一點點兒的往城上拉去,若不是夜色濃厚看不清周圍的景象,安逸覺得這一眼望向西北的風景定然是不錯的。
沒一會兒,絞繩梯就帶著這幾個人從城下上了城牆,總兵鄒世龍儼然已經是等候於此了,
他看著柳燦笑了笑一拱手:“柳千總,咱們又見麵了。”
柳燦也很是客氣的迴了迴禮道:“此番事情,真是多多勞煩將軍了。”然後從胸甲之中掏出事先準備好的一遝銀票,笑眯眯的遞了過去,
“將軍,這是之前咱們商量好的價格,您點點。”
鄒世龍點點頭卻並沒有點,而是接過來直接轉手遞到了身旁親兵的手裏,“柳將軍既然是鄭將軍介紹來的人,鄒某自然信得過。”
“這樣聽來,鄒總兵的這潼關,現在這光景倒是棵頂好的搖錢樹了啊?”站在柳燦身後的高慈懿,忽然有些調侃的開口道。
鄒世龍剛剛還笑盈盈的臉上,聽完這話忽然就變的狠厲了起來,死死的往高慈懿這邊盯了過來,
“這位是?”
安逸知道鄒世龍肯定是不認識他的,本來就是個新上來的潼關總兵,怎麽會認識從小在川中長大的自己,
但是這王京裏來的人,哪知道認不認識淮王高慈懿?
倒是柳燦趕忙想著把鄒世龍的注意力岔開,便故作嗔怒的責道:“放肆!我跟鄒總兵說話,哪有你們插嘴的份兒?”
然後轉麵又很是歉然的朝鄒世龍笑了笑,“總兵莫怪,這是我府上的家奴,家中老太太一貫縱容,慣壞了。”
鄒世龍興許真的不認識高慈懿,或者說還是沒想起來,總之隻是仔細上下打量了一下,便把目光收了迴來,臉上仍舊是剛才那副盈盈笑著的模樣,擺手道:“無妨無妨,嗬嗬嗬,俗話說的好,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我也總要掙些個外快養家糊口的嘛。若是柳將軍認識西安城裏的富戶,但凡介紹給我,到時候拿到銀票,我也不會忘了仁兄的。”
柳燦趕忙擺手道:“罷了,在下隻管顧好自己府上,旁的也管不了那許多。”
這話說著,鄒世龍朝著他身後看了看,疑惑道:“柳將軍,之前不是說柳府全家一起過關嗎?如何隻帶了這幾個侍衛家奴上來?”
“不瞞你說。”
柳燦顯得有些慌張並帶著些許神秘的朝鄒世龍的身前湊了湊,按照之前安逸交代他的,附耳低聲的言語了幾句,
這幾句話一說不打緊,駭的鄒世龍臉上也變了顏色,眉頭緊緊的皺了半晌方才開口說道:“這......這可不是個小事兒啊?柳將軍說的可是真的?”
柳燦則是一副你還不信我的樣子,狠點了幾下頭,然後向著自己左手袖甲裏一指:“千真萬確,王爺的旨意還在我手中,將軍可要看看?”
“慢來。”
鄒世龍看柳燦這架勢就要把袖子裏的東西掏出來,趕忙一手按住了他,然後伸手朝著背後一指,“走,柳將軍且跟我屋裏說。”
“好,總兵先請。”
身後的高慈懿和安逸會意的相視一笑,跟上柳燦,由鄒世龍帶著,往城門樓裏走去。
潼關這城門樓確實可夠大的,裏麵光小隔間就三四個,
這鄒世龍屏退了自己的親兵,帶著柳燦一行三人,七繞八拐的尋的一處僻靜處,然後將房門掩上,指了指柳燦身後的安逸和高慈懿道:“柳將軍,這二位就是你說的雍王特使?”
“沒錯。”
柳燦點點頭,“雍王已知鄭遠素有反心,這次來便是要鄒將軍配合,拿他的項上人頭!”
雍王爺的意思,鄒世龍自然是一百二十個服從,但是他跟鄭遠雖然算不上交好,總歸還是要比柳燦相熟一些,而且又是個水師都督,要動手自然得有雍王爺的手令才行,
且他也知道事出機密,所以連自己的親兵都沒帶進來。
“柳將軍,能否將王爺的諭令拿給我看看?”
“沒問題。”
可是柳燦嘴上說著沒問題,手上把袖甲中的那一卷黃綢掏出來之後,卻並沒有遞給麵前正一臉期待著的鄒世龍,而是轉手遞給了身後的安逸,
“逸將軍來念吧。”
這動作弄得鄒世龍倒有些糊塗了,感覺這個柳燦一個千總,譜擺的還挺大,弄得跟王爺似的諭令還得讓人來念,而且......
那個雍王的特使,聽起來柳燦還叫他什麽.......逸將軍?
他正想著,安逸已經是接過黃綢,展開來朗聲念了起來,
“雍王有令......!”
安逸念到這兒頓了頓,抬起眼眸看了看麵前的鄒世龍,鄒世龍也剛好抬起頭看向安逸,目光對碰之中,他就感覺到安逸眼裏已然填滿了森然的殺意!射的他後脊梁骨都沒來由的打了個冷顫。
“......奉詔殺賊!”
殺賊?!
還沒等鄒世龍反應過來這賊在哪兒的時候,安逸手裏的一卷黃綢已經是朝著他的麵龐擲了過來,裏麵還裹挾著一個仿佛地府之中傳來的字,
“殺!”
“鏘!”
幾乎是電光石火之間,安逸身旁原本靜靜而立的高慈懿一把抽出腰間的胯刀,飛起一步站上桌沿,雙手緊攥著刀柄似乎凝聚好了千鈞之力,頂著寒意十足的刀芒劃破虛空,照著鄒世龍的胸膛猛刺而去,
鄒世龍剛剛還一臉的納悶,看到一團黃綢飛過來,下意識的就用手去遮擋,但是這血肉之軀擋得住諭詔,擋得住鋼刀嗎?
“噗!”
高慈懿手上的力道跟郭木爾硬碰硬都不帶半點兒含糊,哪裏是鄒世龍這根胳膊和胸前這薄薄的護心鏡兒能夠抵擋?
瞬息之間挾勢頭刺出的刀鋒沒帶半點遲滯,就一舉貫穿了鄒世龍脆弱的胸腔,殷紅而帶著一絲甜膩的鮮血很快就倒流而出,湧進了他的嘴裏。
“呃......你們......”
高慈懿手裏的刀身近乎全部推進了鄒世龍的身軀,以至於生命流逝速度之快,讓他連最後一句話都沒能說完,就命喪當場!
旁邊的柳燦看到這一幕,也是暗暗的有些心驚,看著倒在血泊中的總是龍,不自然的咽了一口唾沫,
“這......這就是死了?”
安逸挑著眼眸冷冷地看了柳燦一眼,“怎麽?聽起來柳將軍對著反賊還有些惋惜啊。”
“逸將軍說的這是哪裏話,在下一向就覺得這廝不是個好東西。”柳燦嚇得趕緊為自己辯駁道,眼睛還下意識的往高慈懿那兒瞟了瞟,
“嗬嗬,柳將軍自是國之忠勇,這可是王爺之前稱讚過的,我開個玩笑而已,將軍可不許往心裏去。”
安逸臉倒是變得快,轉而又是笑盈盈的了,
“豈敢豈敢。”柳燦捏了把汗,
“好,鄒世龍既然已經伏法,那剩下的事情,就要看柳將軍的了。老夫人和柳府家眷在營中我會著人重點保護,柳將軍大可放心,到時候,我和王爺會帶著他們一起去武昌,跟將軍會和。”
“是,末將明白!末將現在就去做些準備,今夜便出發上路,定不負使命。”
柳燦當然也是無不應允著,之後便轉身而走,準備連夜而去。
倒是高慈懿看著柳燦的背影,有些擔憂的問安逸道:“哥,他這一去,要是直接就地取鄭遠而代之,然後倒戈雍王,咱們該怎麽辦?”
安逸卻很是淡然的笑了笑,“這你大可放心,就算是全府上下他都可以不要,也得掉迴頭來接他家的老太太的,沒有他們家大夫人,就憑他自己,怕不是長江水師三天就又要改弦易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