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和談開啟
“陛下,這......”
安逸剛想要開口婉言推辭,卻已經被崇正搶在了前麵,就看到他竟是一臉慈意的看向自己,緩緩點頭道:“是朕老眼昏花了,明明有個大才還看不到,倒不如小亮子慧眼識珠了。”
徐亮趕緊躬身謙了謙:“皇上可折煞小臣了,小臣不過是說了皇上的心裏話而已。”
這兩個人一白一黑二人轉這麽一唱,安逸還怎麽接?能怎麽接?也就隻能硬著頭皮朝著崇正一拱手:“陛下抬愛了,臣領旨便是。”
崇正見到安逸已是答應,轉過頭不著痕跡的和身旁的徐亮互相看了看,眼中滿是欣喜之意,然後朝著安逸伸出手,將他虛托而起,
“安卿快快輕起,快快輕起。朕早就說卿乃國家棟梁,如今看來果真沒錯,這為國出使關乎大夏顏麵,安卿有什麽要求,現在盡管跟朕提!”
要求什麽的倒還談不上,安逸最想搞清楚的事情還是要問個清楚的,遂開口問崇正:“有關和談的我方條陳臣之前已經擬定了七七八八了,大多是一些細枝末節,臣主要是向問皇上現在您是什麽意思。”
崇正明白他的意思,剛剛帶著欣喜的麵龐驟然凝滯,正色道:“安卿,朕的底線隻有一個,不割地!其餘的銀錢糧草,就算是按照遼人現在這上麵提出來的,朕也拿的出,但是這臨洮府的土地,朕一寸都不讓!”
這崇正自己倒是一副寸土不讓的模樣,還不是怕自己日後掛到奉先殿裏見不得祖宗見不得子孫,倒是這銀錢糧食的髒水大可往安逸身上潑了,惹得安逸心中又是一通咒罵。
“還有就是這時間的問題,朕琢磨著這事兒耽擱不得,就明日吧,明日啟程,赴韓林和談。”
“臣領旨,定不辱使命!”
此事敲定以後,崇正便讓安逸和孫德璋早早都迴去歇息了,明日該去和談的去和談,該練兵的繼續練兵,
說來崇正倒是不糊塗,還特別交代孫德璋和談期間蘭州城防備尤為重要,要更加警惕才是。
兩個人應聲答應之後便齊齊的退出行宮的正殿,
等到繞出宅院的時候,倒是走在前麵的孫德璋轉過頭來笑著朝安逸拱了拱手:“安伯忠君為國、救大夏於水火,實乃朝廷官吏典範啊。”
從剛才殿裏的表現來看,要說孫德璋是跟崇正事先謀劃好的安逸肯定是不會信的,不過這孫德璋雖然不是竹宗臣那種老狐狸,說三句話兩句都是算計你的,但這顆朝堂常青樹也不是白白叫來的,至少崇正的心思是被他吃了個透,他自是拿準了已經決議立儲的崇正是不會派他去和談的,便推波助瀾了一把自薦請纓,
剛才崇正開來的這條船,就算他老都督不是個掌舵的,劃槳肯定是沒跑了。
安逸忙謙道:“大都督這話言重了啊,我不去也自會有旁人,救於水火之事,是萬不敢當的。”
孫德璋依舊麵上帶笑,然後用手輕輕的拍了拍安逸的胳膊,故作提醒道:“朝堂上你我同殿為臣,朝堂下麵我就叫你一聲賢侄。賢侄,可不要說我這做長輩的沒提醒你,此次和談若成,那你可就是皇上眼前的熾手可熱的新貴了,有些事情要先考慮到才是。”
安逸知道孫德璋要說什麽,卻還裝作一臉不解的看著他,
孫德璋見安逸沒反應過來,眼神下意思的四下瞅了瞅,然後附在安逸的嘀咕了一句,
安逸聽完十分誇張的在臉上塗滿了驚訝,“什麽?老大人,皇上春秋鼎盛,現在說立儲之事太為之過早了吧?”
孫德璋卻做出一副你還是年輕的表情,對他道:“賢侄,話不能這麽說,太子者,國之根本也,國不可無本。並不是因為皇上春秋鼎盛,討論儲君之事就有違禮法。而是咱們早早替皇上考慮國本之事,為大夏計。”
安逸悠長的“哦”了一聲,深以為然道:“這麽說來,確實如此了,隻是不知道皇上心裏可有計較?”
“德王殿下曆來素有戰功,聲望頗賢,此次皇上親征又奉命監國,賢侄如此通透之人,還看不出皇上的心思嗎?”
“老都督是說,皇上中意的是德王殿下?”
“豈不是明了?”
這事兒安逸已經是從蜀王那裏知道的,所以沒有太過於驚訝,倒是這孫德璋這不避嫌的直接說出來,讓安逸感覺有那麽點......太過明顯了吧?
所以安逸故意似剛想起來一樣,開口問道:“對了大都督,我方才記起,這德王殿下是貴妃娘娘之子,那不就是您的......親外甥?”
也不知道安逸這話早在孫德璋的預料之內,安逸竟然沒有從他不滿歲月痕跡的臉龐上看出一絲異樣,反而像是準備好了一樣順勢說道:“所以我才向你提及此事,德王殿下是我從小看著長到大的,小時候最是喜愛古往今來這些驍將名帥,長大之後自己也成了皇上的鎮南將軍,就愛和這些個沙場將軍們討論戰陣兵法。這不,前些時日跟我的家書裏對賢侄你那可是神交已久啊,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上一麵,秉燭長談,便是心願已足了。”
安逸忙附和道:“大都督這說的哪裏話,若是有機會能得見德王殿下,那自是在下的幸事了。”
孫德璋聽完之後盯著安逸的眼睛,然後往他麵前湊了湊,沉聲道:“我是老了,大夏朝的未來都是留給你們這些年輕人的,賢侄人中龍鳳,可要好好把握。”
說完,似若無意的抬頭瞧了瞧,又朝著安逸展顏一笑,“看吧,倒是投機,聊著聊著咱們都走到哪兒去了。這天色也暗了,明兒你還得趕著赴談,咱們就在此別過了吧。”
安逸也是笑著朝他一拱手,“大都督今晚之言,安逸必牢記在心,就此別過。”
孫德璋也是朝著他搭了搭手,便轉身而去。
知道他的身影漸漸的走遠了,站在原地的安逸才將躬著的身體漸漸直起,嘴角淡淡的笑了笑,
“真是個老戲骨。”
說罷,也轉身朝著府宅的方向走去。
作為朝中的老臣,孫德璋這番說辭雖然自己嘴裏是在為大夏的國本社稷著想,但明顯就是在為德王拉攏人脈,在安逸看來這番行為確實有點兒急不可耐的味道,
所以安逸不明白這位大都督到底在著急什麽?
崇正既然已經跟蜀王和老都督這一幹心腹重臣表達出了立儲的意願,那麽等著就是了?崇正自會慢慢的幫他這個二兒子剪出一切潛在的威脅,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大家甚至都心知肚明,任何違背此意願的朝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那都是亂臣賊子!大部分明眼人都會不約而同的倒想德王的旗下,何須如此堂而皇之的拉攏?
更何況這種事本就是帝王家的大忌,你讓崇正知道了這麽想?我還沒死,兒子已經等不及了?
安逸仔細琢磨了琢磨,他覺得唯一能夠解釋孫德璋這種有些反常行為的理由隻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雖然知道崇正“心有所屬”,但是潛在的威脅是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早作準備,那麽就有可能導致即使登上了皇位也會被人扒拉下來;
第二個就是......崇正在還沒來及完全幫德王鋪好路之前,就已經......駕崩了!
不過想來崇正雖然老邁,但看起來精氣神兒都是有的,除非有人動手讓崇正駕崩......
想到這兒安逸自己都把自己嚇了一跳,不會是真有人在打崇正的主意吧?
德王肯定是不可能的,自己青春正茂五年十年等不了嗎?沒來由的去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打自己父皇的主意,
倒是不排除其他皇子不排除有這種想法,
還有可能就是其他幾位皇子已經被孫德璋察覺到他們正在有所動作了,所以他等不了崇正了,必須盡快為德王豐滿羽翼,以防有變。
但是這兩種原因不管是出於其中哪一種,安逸都能得到一個明確的信息,德王,他們還沒有準備好,還需要時間!
而且他的皇子們,手裏攥著的實力,可能並不會比德王差,甚至可以說,他們其中有人的勢力已經強大到可以無視崇正的遺旨!
對於安逸來說,這卻是個好消息,朝中越亂,高慈懿的機會有越多,如果真是滿朝上下眾誌成城的擁立德王,反而不好插手了,
但同時也開始提醒催促著安逸,也是要著手豐碩自己的翅膀了。
安逸這一邊騎著馬一邊低頭想著,不知不覺得已經是到了府門前,
現在已經到了入夜的光景兒,隔著府門都能聞到裏麵飄出來的飯菜香味兒,
自己這迴府的時間還能趕到飯點兒,也真是難得。
不過,安逸順著這香味來到正廳裏的時候,飯桌上卻隻有高慈懿、安欣和金銘尹三個人,
“哥!你迴來啦!”
妹妹也是難得的見到哥哥這麽早早的就迴府了,一手拈著筷子,一手抓著半塊饅頭歡脫的小鳥一般就撲了過來,
“怎麽隻有你們仨?思意呢?”
安欣烏溜溜的小眼珠子朝著內宅的方向挑了挑,輕輕的掩唇一笑,然後迅速的把嘴裏的飯菜嚼了嚼囫圇的吞下了肚子,湊到安逸的麵前低聲道:“思意姐生你氣呢,還在內宅裏不願意出來,說是你把她鎖裏麵的,要出來也得你去給她開鎖。”
“她還生氣,我還沒生氣呢!”
安欣看他哥提到柳思意少有的臉拉的老長,腦海裏天生的八卦因子迅速就活躍了起來,一臉神秘的問安逸:“怎麽?你跟思意姐吵架啦?”
安逸沒好氣的朝著她小鼻頭一指,“少問,去弄個空碟子給我弄點飯來。”
“就知道你迴來就得叫餓。”
安欣跟變戲法似的,從那大理石小圓桌子的次層端出來了兩碟事先留好的飯菜,有肉有飯,還熱氣騰騰的,
“你有口福啦,阿懿親手做的。”
小丫頭還一臉驕傲的樣子。
她不提安逸倒還忘了,他接過那兩碟飯菜,然後朝著高慈懿和安欣挑了挑眉,“你們倆晚些時候來房中找我,我有話和你們說。”
說完便轉身走出了正廳。
安欣還沒反應過來呢,就看到他哥怎麽端著碟子出去了,她忙往外追了兩步喊他道:“哥!你不在這兒吃你去哪兒啊?”
“給翹氣包送去。”
安逸頭也沒迴的奔內宅而去了......
“陛下,這......”
安逸剛想要開口婉言推辭,卻已經被崇正搶在了前麵,就看到他竟是一臉慈意的看向自己,緩緩點頭道:“是朕老眼昏花了,明明有個大才還看不到,倒不如小亮子慧眼識珠了。”
徐亮趕緊躬身謙了謙:“皇上可折煞小臣了,小臣不過是說了皇上的心裏話而已。”
這兩個人一白一黑二人轉這麽一唱,安逸還怎麽接?能怎麽接?也就隻能硬著頭皮朝著崇正一拱手:“陛下抬愛了,臣領旨便是。”
崇正見到安逸已是答應,轉過頭不著痕跡的和身旁的徐亮互相看了看,眼中滿是欣喜之意,然後朝著安逸伸出手,將他虛托而起,
“安卿快快輕起,快快輕起。朕早就說卿乃國家棟梁,如今看來果真沒錯,這為國出使關乎大夏顏麵,安卿有什麽要求,現在盡管跟朕提!”
要求什麽的倒還談不上,安逸最想搞清楚的事情還是要問個清楚的,遂開口問崇正:“有關和談的我方條陳臣之前已經擬定了七七八八了,大多是一些細枝末節,臣主要是向問皇上現在您是什麽意思。”
崇正明白他的意思,剛剛帶著欣喜的麵龐驟然凝滯,正色道:“安卿,朕的底線隻有一個,不割地!其餘的銀錢糧草,就算是按照遼人現在這上麵提出來的,朕也拿的出,但是這臨洮府的土地,朕一寸都不讓!”
這崇正自己倒是一副寸土不讓的模樣,還不是怕自己日後掛到奉先殿裏見不得祖宗見不得子孫,倒是這銀錢糧食的髒水大可往安逸身上潑了,惹得安逸心中又是一通咒罵。
“還有就是這時間的問題,朕琢磨著這事兒耽擱不得,就明日吧,明日啟程,赴韓林和談。”
“臣領旨,定不辱使命!”
此事敲定以後,崇正便讓安逸和孫德璋早早都迴去歇息了,明日該去和談的去和談,該練兵的繼續練兵,
說來崇正倒是不糊塗,還特別交代孫德璋和談期間蘭州城防備尤為重要,要更加警惕才是。
兩個人應聲答應之後便齊齊的退出行宮的正殿,
等到繞出宅院的時候,倒是走在前麵的孫德璋轉過頭來笑著朝安逸拱了拱手:“安伯忠君為國、救大夏於水火,實乃朝廷官吏典範啊。”
從剛才殿裏的表現來看,要說孫德璋是跟崇正事先謀劃好的安逸肯定是不會信的,不過這孫德璋雖然不是竹宗臣那種老狐狸,說三句話兩句都是算計你的,但這顆朝堂常青樹也不是白白叫來的,至少崇正的心思是被他吃了個透,他自是拿準了已經決議立儲的崇正是不會派他去和談的,便推波助瀾了一把自薦請纓,
剛才崇正開來的這條船,就算他老都督不是個掌舵的,劃槳肯定是沒跑了。
安逸忙謙道:“大都督這話言重了啊,我不去也自會有旁人,救於水火之事,是萬不敢當的。”
孫德璋依舊麵上帶笑,然後用手輕輕的拍了拍安逸的胳膊,故作提醒道:“朝堂上你我同殿為臣,朝堂下麵我就叫你一聲賢侄。賢侄,可不要說我這做長輩的沒提醒你,此次和談若成,那你可就是皇上眼前的熾手可熱的新貴了,有些事情要先考慮到才是。”
安逸知道孫德璋要說什麽,卻還裝作一臉不解的看著他,
孫德璋見安逸沒反應過來,眼神下意思的四下瞅了瞅,然後附在安逸的嘀咕了一句,
安逸聽完十分誇張的在臉上塗滿了驚訝,“什麽?老大人,皇上春秋鼎盛,現在說立儲之事太為之過早了吧?”
孫德璋卻做出一副你還是年輕的表情,對他道:“賢侄,話不能這麽說,太子者,國之根本也,國不可無本。並不是因為皇上春秋鼎盛,討論儲君之事就有違禮法。而是咱們早早替皇上考慮國本之事,為大夏計。”
安逸悠長的“哦”了一聲,深以為然道:“這麽說來,確實如此了,隻是不知道皇上心裏可有計較?”
“德王殿下曆來素有戰功,聲望頗賢,此次皇上親征又奉命監國,賢侄如此通透之人,還看不出皇上的心思嗎?”
“老都督是說,皇上中意的是德王殿下?”
“豈不是明了?”
這事兒安逸已經是從蜀王那裏知道的,所以沒有太過於驚訝,倒是這孫德璋這不避嫌的直接說出來,讓安逸感覺有那麽點......太過明顯了吧?
所以安逸故意似剛想起來一樣,開口問道:“對了大都督,我方才記起,這德王殿下是貴妃娘娘之子,那不就是您的......親外甥?”
也不知道安逸這話早在孫德璋的預料之內,安逸竟然沒有從他不滿歲月痕跡的臉龐上看出一絲異樣,反而像是準備好了一樣順勢說道:“所以我才向你提及此事,德王殿下是我從小看著長到大的,小時候最是喜愛古往今來這些驍將名帥,長大之後自己也成了皇上的鎮南將軍,就愛和這些個沙場將軍們討論戰陣兵法。這不,前些時日跟我的家書裏對賢侄你那可是神交已久啊,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見上一麵,秉燭長談,便是心願已足了。”
安逸忙附和道:“大都督這說的哪裏話,若是有機會能得見德王殿下,那自是在下的幸事了。”
孫德璋聽完之後盯著安逸的眼睛,然後往他麵前湊了湊,沉聲道:“我是老了,大夏朝的未來都是留給你們這些年輕人的,賢侄人中龍鳳,可要好好把握。”
說完,似若無意的抬頭瞧了瞧,又朝著安逸展顏一笑,“看吧,倒是投機,聊著聊著咱們都走到哪兒去了。這天色也暗了,明兒你還得趕著赴談,咱們就在此別過了吧。”
安逸也是笑著朝他一拱手,“大都督今晚之言,安逸必牢記在心,就此別過。”
孫德璋也是朝著他搭了搭手,便轉身而去。
知道他的身影漸漸的走遠了,站在原地的安逸才將躬著的身體漸漸直起,嘴角淡淡的笑了笑,
“真是個老戲骨。”
說罷,也轉身朝著府宅的方向走去。
作為朝中的老臣,孫德璋這番說辭雖然自己嘴裏是在為大夏的國本社稷著想,但明顯就是在為德王拉攏人脈,在安逸看來這番行為確實有點兒急不可耐的味道,
所以安逸不明白這位大都督到底在著急什麽?
崇正既然已經跟蜀王和老都督這一幹心腹重臣表達出了立儲的意願,那麽等著就是了?崇正自會慢慢的幫他這個二兒子剪出一切潛在的威脅,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候大家甚至都心知肚明,任何違背此意願的朝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那都是亂臣賊子!大部分明眼人都會不約而同的倒想德王的旗下,何須如此堂而皇之的拉攏?
更何況這種事本就是帝王家的大忌,你讓崇正知道了這麽想?我還沒死,兒子已經等不及了?
安逸仔細琢磨了琢磨,他覺得唯一能夠解釋孫德璋這種有些反常行為的理由隻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雖然知道崇正“心有所屬”,但是潛在的威脅是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早作準備,那麽就有可能導致即使登上了皇位也會被人扒拉下來;
第二個就是......崇正在還沒來及完全幫德王鋪好路之前,就已經......駕崩了!
不過想來崇正雖然老邁,但看起來精氣神兒都是有的,除非有人動手讓崇正駕崩......
想到這兒安逸自己都把自己嚇了一跳,不會是真有人在打崇正的主意吧?
德王肯定是不可能的,自己青春正茂五年十年等不了嗎?沒來由的去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打自己父皇的主意,
倒是不排除其他皇子不排除有這種想法,
還有可能就是其他幾位皇子已經被孫德璋察覺到他們正在有所動作了,所以他等不了崇正了,必須盡快為德王豐滿羽翼,以防有變。
但是這兩種原因不管是出於其中哪一種,安逸都能得到一個明確的信息,德王,他們還沒有準備好,還需要時間!
而且他的皇子們,手裏攥著的實力,可能並不會比德王差,甚至可以說,他們其中有人的勢力已經強大到可以無視崇正的遺旨!
對於安逸來說,這卻是個好消息,朝中越亂,高慈懿的機會有越多,如果真是滿朝上下眾誌成城的擁立德王,反而不好插手了,
但同時也開始提醒催促著安逸,也是要著手豐碩自己的翅膀了。
安逸這一邊騎著馬一邊低頭想著,不知不覺得已經是到了府門前,
現在已經到了入夜的光景兒,隔著府門都能聞到裏麵飄出來的飯菜香味兒,
自己這迴府的時間還能趕到飯點兒,也真是難得。
不過,安逸順著這香味來到正廳裏的時候,飯桌上卻隻有高慈懿、安欣和金銘尹三個人,
“哥!你迴來啦!”
妹妹也是難得的見到哥哥這麽早早的就迴府了,一手拈著筷子,一手抓著半塊饅頭歡脫的小鳥一般就撲了過來,
“怎麽隻有你們仨?思意呢?”
安欣烏溜溜的小眼珠子朝著內宅的方向挑了挑,輕輕的掩唇一笑,然後迅速的把嘴裏的飯菜嚼了嚼囫圇的吞下了肚子,湊到安逸的麵前低聲道:“思意姐生你氣呢,還在內宅裏不願意出來,說是你把她鎖裏麵的,要出來也得你去給她開鎖。”
“她還生氣,我還沒生氣呢!”
安欣看他哥提到柳思意少有的臉拉的老長,腦海裏天生的八卦因子迅速就活躍了起來,一臉神秘的問安逸:“怎麽?你跟思意姐吵架啦?”
安逸沒好氣的朝著她小鼻頭一指,“少問,去弄個空碟子給我弄點飯來。”
“就知道你迴來就得叫餓。”
安欣跟變戲法似的,從那大理石小圓桌子的次層端出來了兩碟事先留好的飯菜,有肉有飯,還熱氣騰騰的,
“你有口福啦,阿懿親手做的。”
小丫頭還一臉驕傲的樣子。
她不提安逸倒還忘了,他接過那兩碟飯菜,然後朝著高慈懿和安欣挑了挑眉,“你們倆晚些時候來房中找我,我有話和你們說。”
說完便轉身走出了正廳。
安欣還沒反應過來呢,就看到他哥怎麽端著碟子出去了,她忙往外追了兩步喊他道:“哥!你不在這兒吃你去哪兒啊?”
“給翹氣包送去。”
安逸頭也沒迴的奔內宅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