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就是,高覽一軍敗了,而且是敗得很慘,七萬大軍損失大半,隻逃出去不足兩萬人馬,其餘人馬或死或降。
這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袁譚被俘虜了。
袁譚被俘虜了,就是天大的問題了,因為袁譚是袁紹的長子啊。
因為張濟的原因,蝴蝶的翅膀煽動下,統一的腳步被提前了至少十年。
袁紹沒有占據幽州,隻有並州、冀州和青州三地。
青州,袁紹依然是讓袁譚統領,而並州呢,則是交給了次子袁熙,三子袁尚留在了冀州,而外甥高幹呢,自然就沒他啥事了。
這個時候,袁紹的基業還不算太穩固,幽州一直拿不下來,袁家兄弟的爭鬥還沒有拉開序幕。
於是,袁譚的被俘,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畢竟是袁紹的長子,更牽涉到袁紹大軍的士氣。
“砰……”
從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袁紹先是殺了這個報信的斥候,然後就是開始摔東西,不知道已經摔了多少東西了。
袁紹號稱儒將,出征在外,不但帶了很多的書籍,就連瓶瓶罐罐的,也帶了足足好幾大車,所以啊,生氣的時候,袁紹就有東西摔了。
摔了東西之後,袁紹的心情才算是略略好受了一些,立即命人將等在外麵的沮授等人喊了進來。
看到沮授,袁紹忍不住老臉一紅,之前沮授已經料到高覽一軍此戰必敗,隻可惜袁紹不這樣認為,就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
斥候來報,將高覽一軍戰敗的原因也一並匯報了。
原來,高覽和郭圖率軍南下,跟袁譚的兩萬人馬會合之後,實力大增,已經超過了臧霸軍的數量。
按說,以袁軍的數量,隻要據城而守,死不出戰,縱然司馬懿有通天之能,也是隻能望城興歎。
就像曆史上,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自己不是他的對手,寧願當個縮頭烏龜,也不願出戰。
可是,司馬懿能沉得住氣,高覽能顧全大局,郭圖也能淡定自如,但袁譚就不行了。
這也要起源於袁紹對袁尚的寵愛,使得袁譚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將會有所不保,所以,袁譚就希望能夠在袁尚長大之前,建功立業,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於是,司馬懿就利用了這一點,派出士兵,百般叫罵,侮辱袁紹,終於使得袁譚沉不住氣,不聽高覽和郭圖的勸告,冒然率軍出戰,中了司馬懿的埋伏。
袁譚中計被圍,高覽就坐不住了,不顧郭圖的勸告,領軍前往營救袁譚,自然也中了司馬懿的埋伏。
這麽一來,袁譚一軍的主力就或死或降,徹底崩潰了。
郭圖眼見不妙啊,城內守軍隻有不足三千,根本無法守城,隻得將城池放棄,退守下一座城,派人向袁紹求救。
臉紅也得麵對啊,待一眾文武坐好之後,袁紹就將袁譚一軍的情況對眾人講了一遍,然後問道:“我軍新敗,當如何應對眼下局麵?”
雖然,袁紹是對所有人問的,但目光卻是盯在沮授的臉上。
沮授心中一歎,七萬大軍啊,不單單是對袁紹的兵力影響很大,使得袁紹必須還得分兵抗拒臧霸的大軍。
更關鍵的是,士氣,這一戰對袁軍的士氣將會影響很大。
原本,袁紹對劉備之戰,是占據著上風的,可袁軍的這麽一次實力,一下子就使得占據發生了轉變,袁軍必須要放棄徹底的進攻,跟劉備相持。
在戰前分析的時候,跟劉備相持,是最不容樂觀的局麵,沮授曾力薦袁紹以強有力的進攻,快速結束戰鬥,以避免相持的局麵。
事實證明,沮授的想法是對的,袁軍也通過猛烈的進攻的確將劉備徹底壓製住,踏平幽州隻是時間問題。
可現在,沮授心中微微歎了口氣,麵對袁紹的目光,他也隻能采取沉默,現在已經沒什麽好辦法了。
見沮授默然不語,袁紹心中暗叫一聲不妙,急忙問道:“公與可有妙策?”
被袁紹點名了,沮授就不能不開口了,一拱手道:“主公,眼下局麵,唯有撤兵一途也。”
“什麽?撤兵?”袁紹登時驚呆了,竟然要退兵,“公與,此…此言何解?”
沮授微微一歎:“主公,劉備占據幽州,乃是如瘡在背,不足以致命。然張濟一統中原地區和西北,近來又南下荊州,捷報連連,吞並荊州隻是時間問題。”
“一旦張濟拿下荊州,或許會休養生息,坐觀主公與劉備之戰,同時暗中支持劉備。或者張濟會直接兵鋒北上,與劉備南下夾擊主公。”
“無論是前一種可能,還是後一種可能,主公早晚必被其所克也。是故,眼下之計,唯有與劉備罷戰。”
“天下局勢,張濟一家獨大,無論是主公,劉備,還是孫權,或者劉璋,皆非張濟之敵手。”
“是故,若敵張濟,唯有模仿昔日曹孟德之計,幾家諸侯聯合一起。若是不然,早晚必被其各個擊破也。”
“這……”袁紹聽了沮授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話,立即就目瞪口呆了。
袁紹聽得出來,沮授這話的意思,當前的局勢已經很嚴重了,若是一個不慎,就會步上曹操的後塵。
聯合劉備,聯合孫權,聯合劉璋,袁紹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念頭,這使得他一時還不能適應過來。
呆了一會兒,袁紹穩了穩神,立即就向許攸等人問道:“子遠,汝等以為如何?”
許攸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啟稟主公,攸認為公與所言是否正確,須得等一個消息才行。”
頓了頓,許攸繼續說道:“若是張濟能輕易拿下荊州,則天下之大,再也無人是其對手,主公須得按照公與之極,五路諸侯共敵張濟。”
當今天下,除了張濟之外,隻剩下五路諸侯了,分別是袁紹、劉備、孫權、劉璋和張魯,其他如曹操、呂布、韓遂、馬騰已經被滅掉了。
袁紹立即問:“若是張濟未能輕易拿下荊州呢?”
許攸微微一笑:“荊州之地,一共七郡,張濟若想盡占,未必簡單。更何況,江東孫權,豈能坐實張濟全占荊州而不出兵呢?”
這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袁譚被俘虜了。
袁譚被俘虜了,就是天大的問題了,因為袁譚是袁紹的長子啊。
因為張濟的原因,蝴蝶的翅膀煽動下,統一的腳步被提前了至少十年。
袁紹沒有占據幽州,隻有並州、冀州和青州三地。
青州,袁紹依然是讓袁譚統領,而並州呢,則是交給了次子袁熙,三子袁尚留在了冀州,而外甥高幹呢,自然就沒他啥事了。
這個時候,袁紹的基業還不算太穩固,幽州一直拿不下來,袁家兄弟的爭鬥還沒有拉開序幕。
於是,袁譚的被俘,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畢竟是袁紹的長子,更牽涉到袁紹大軍的士氣。
“砰……”
從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袁紹先是殺了這個報信的斥候,然後就是開始摔東西,不知道已經摔了多少東西了。
袁紹號稱儒將,出征在外,不但帶了很多的書籍,就連瓶瓶罐罐的,也帶了足足好幾大車,所以啊,生氣的時候,袁紹就有東西摔了。
摔了東西之後,袁紹的心情才算是略略好受了一些,立即命人將等在外麵的沮授等人喊了進來。
看到沮授,袁紹忍不住老臉一紅,之前沮授已經料到高覽一軍此戰必敗,隻可惜袁紹不這樣認為,就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
斥候來報,將高覽一軍戰敗的原因也一並匯報了。
原來,高覽和郭圖率軍南下,跟袁譚的兩萬人馬會合之後,實力大增,已經超過了臧霸軍的數量。
按說,以袁軍的數量,隻要據城而守,死不出戰,縱然司馬懿有通天之能,也是隻能望城興歎。
就像曆史上,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自己不是他的對手,寧願當個縮頭烏龜,也不願出戰。
可是,司馬懿能沉得住氣,高覽能顧全大局,郭圖也能淡定自如,但袁譚就不行了。
這也要起源於袁紹對袁尚的寵愛,使得袁譚越發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將會有所不保,所以,袁譚就希望能夠在袁尚長大之前,建功立業,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於是,司馬懿就利用了這一點,派出士兵,百般叫罵,侮辱袁紹,終於使得袁譚沉不住氣,不聽高覽和郭圖的勸告,冒然率軍出戰,中了司馬懿的埋伏。
袁譚中計被圍,高覽就坐不住了,不顧郭圖的勸告,領軍前往營救袁譚,自然也中了司馬懿的埋伏。
這麽一來,袁譚一軍的主力就或死或降,徹底崩潰了。
郭圖眼見不妙啊,城內守軍隻有不足三千,根本無法守城,隻得將城池放棄,退守下一座城,派人向袁紹求救。
臉紅也得麵對啊,待一眾文武坐好之後,袁紹就將袁譚一軍的情況對眾人講了一遍,然後問道:“我軍新敗,當如何應對眼下局麵?”
雖然,袁紹是對所有人問的,但目光卻是盯在沮授的臉上。
沮授心中一歎,七萬大軍啊,不單單是對袁紹的兵力影響很大,使得袁紹必須還得分兵抗拒臧霸的大軍。
更關鍵的是,士氣,這一戰對袁軍的士氣將會影響很大。
原本,袁紹對劉備之戰,是占據著上風的,可袁軍的這麽一次實力,一下子就使得占據發生了轉變,袁軍必須要放棄徹底的進攻,跟劉備相持。
在戰前分析的時候,跟劉備相持,是最不容樂觀的局麵,沮授曾力薦袁紹以強有力的進攻,快速結束戰鬥,以避免相持的局麵。
事實證明,沮授的想法是對的,袁軍也通過猛烈的進攻的確將劉備徹底壓製住,踏平幽州隻是時間問題。
可現在,沮授心中微微歎了口氣,麵對袁紹的目光,他也隻能采取沉默,現在已經沒什麽好辦法了。
見沮授默然不語,袁紹心中暗叫一聲不妙,急忙問道:“公與可有妙策?”
被袁紹點名了,沮授就不能不開口了,一拱手道:“主公,眼下局麵,唯有撤兵一途也。”
“什麽?撤兵?”袁紹登時驚呆了,竟然要退兵,“公與,此…此言何解?”
沮授微微一歎:“主公,劉備占據幽州,乃是如瘡在背,不足以致命。然張濟一統中原地區和西北,近來又南下荊州,捷報連連,吞並荊州隻是時間問題。”
“一旦張濟拿下荊州,或許會休養生息,坐觀主公與劉備之戰,同時暗中支持劉備。或者張濟會直接兵鋒北上,與劉備南下夾擊主公。”
“無論是前一種可能,還是後一種可能,主公早晚必被其所克也。是故,眼下之計,唯有與劉備罷戰。”
“天下局勢,張濟一家獨大,無論是主公,劉備,還是孫權,或者劉璋,皆非張濟之敵手。”
“是故,若敵張濟,唯有模仿昔日曹孟德之計,幾家諸侯聯合一起。若是不然,早晚必被其各個擊破也。”
“這……”袁紹聽了沮授洋洋灑灑的一大篇話,立即就目瞪口呆了。
袁紹聽得出來,沮授這話的意思,當前的局勢已經很嚴重了,若是一個不慎,就會步上曹操的後塵。
聯合劉備,聯合孫權,聯合劉璋,袁紹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念頭,這使得他一時還不能適應過來。
呆了一會兒,袁紹穩了穩神,立即就向許攸等人問道:“子遠,汝等以為如何?”
許攸皺著眉頭,想了想說道:“啟稟主公,攸認為公與所言是否正確,須得等一個消息才行。”
頓了頓,許攸繼續說道:“若是張濟能輕易拿下荊州,則天下之大,再也無人是其對手,主公須得按照公與之極,五路諸侯共敵張濟。”
當今天下,除了張濟之外,隻剩下五路諸侯了,分別是袁紹、劉備、孫權、劉璋和張魯,其他如曹操、呂布、韓遂、馬騰已經被滅掉了。
袁紹立即問:“若是張濟未能輕易拿下荊州呢?”
許攸微微一笑:“荊州之地,一共七郡,張濟若想盡占,未必簡單。更何況,江東孫權,豈能坐實張濟全占荊州而不出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