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偶然,畢竟他不能綁架天子去許都,必須經得楊奉、董承、韓暹、張楊這四個一路護駕的將領同意才行。
議郎董昭看出曹操是個明主,就以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了一封信,說是他有糧草,可以為外援,楊奉有軍隊,可以在朝廷主持事務。
一封信就打消了楊奉的懷疑,但董承和韓暹這一關過不去啊,董承和韓暹率軍扼守住了險要關口,使得曹操派出來的中郎將曹洪的軍隊不能前行。
曹操的那封信獲得了楊奉的信任之後,楊奉帶頭,聯名上表,推薦曹操為鎮東將軍,並承襲他父親曹嵩的費亭侯爵位。
沒多久,曹操的機會就來了。
朝中就發生了一場變故,韓暹依仗護駕有功,專橫霸道,董承開始慢慢討厭他了,很快就無法容忍。
但韓暹的兵力遠在董承之上,董承奈何不得韓暹。
本來,最好的辦法,董承就是聯合楊奉一起,對付韓暹,可偏偏以前董承跟韓暹關係好,他二人跟楊奉關係不好。
就跟李郭一樣,他倆關係好,把持朝政,把張濟趕到弘農,韓暹和董承是把張楊趕迴河內,把楊奉排斥到梁縣。
於是,董承就辦了一件昔日大將軍何進做過的蠢事,就是私下派人請曹操進入洛陽。
曹操正愁無法進洛陽,自然是大喜之極,親率三萬精銳進入洛陽。
到達洛陽之後,曹操立即就對董承報恩了,向獻帝奏報韓暹、張楊的不法行為。
韓暹害怕被殺,單人匹馬投靠了楊奉,但天子認為韓暹、張楊護駕有功,下詔一切不予追究,命曹操兼任司隸校尉,主持尚書事務。
這時候,董昭又給曹操出謀,說天子在洛陽,各路將領都有自己的打算,不會聽從曹操的指揮,曹操在洛陽控製朝政,有諸多不利因素,將天子北遷到許縣是上策。
而曹操最擔心的,就是擁有兩萬大軍的楊奉。
董昭勸曹操派使者帶禮物感謝楊奉上奏封他鎮東將軍和費亭侯的事,並以洛陽無糧為理由,請天子移駕到魯陽,魯陽距離許縣近,運輸方便,可以免去糧食匱乏的憂慮。
果然如董昭所說,曹操的使者拜訪了楊奉之後,後者並沒有絲毫疑心,反倒是很讚賞曹操考慮得周到。
曹操的使者剛走不久,張濟就過來拜訪楊奉了。
以前楊奉是李榷的部下,張濟卻跟李榷一起都是董卓的四大近將,地位在楊奉之上。
現在楊奉雖然脫離李榷自立了,但在本心之中,依然還覺得張濟的地位在他之上,聽說張濟來訪,立即就主動出府迎接了。
楊奉接了張濟,客廳落座之後,笑著問:“不知仲益突然駕臨,有何見教啊?”
“嗬嗬。”楊奉問得直接,張濟迴答更加直接,“特為救獻之性命而來。”
楊奉登時吃了一驚:“此話何意?”
張濟微微一笑:“曹操欲將天子遷到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試問,一旦曹操成功之後,第一個要殺之人難道不是獻之嗎?”
楊奉不是雄主,也算不上梟雄,但他不是傻子啊,不然也不會脫離李榷自立了,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不好,本將上曹孟德的當了。”
二人一番商議之下,就聯袂進了宮,麵見天子劉協,將其中利弊關係相告。
劉協從小就聰明,被張濟一點就透,又驚又怕,哪裏還有一絲一毫要離開洛陽的意思啊。
張濟的目的達到,謝絕了天子劉協的封賞,就迴了自己的軍營。
果然,第二天曹操來見劉協,催促劉協抓緊啟程的時候,劉協突然變卦了,以洛陽乃是光武所定,劉協身為後世子孫,不得隨意擅離為由,不去魯陽了。
曹操自然是又驚又怒,卻也不敢強迫,畢竟他現在的勢力隻是一個兗州,還不足以能威震天下。
離開皇宮之後,曹操自然就打探昨天有誰來麵聖過,得到的消息是張濟和楊奉。
張濟和楊奉都是西涼軍閥,有勇無謀之人,怎麽能看破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呢?
迴到軍營之後,曹操收到了一個消息,張濟在新野生擒荊州名將文聘,全殲三萬荊州軍。
張濟,曹操立即就將目標鎖定在了張濟的身上,然後又鎖定了張濟身邊的賈詡,認定是賈詡鼓動張濟破了他的打算。
曹操命人請來董昭,向他問計:“如此情況,應該如何破解?”
董昭也沒想到會橫空殺出一個張濟來,皺了皺眉,輕輕搖了搖頭:“明公,若是天子意誌堅定,隻怕明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要泡湯啊。”
曹操當然不甘心,又問:“當真無計可破?”
“當真。”董昭歎了口氣,“天子不願,便無計可破了。”
曹操的眼神中閃爍著恨恨的神色,他心裏明白,強迫天子容易,但後果會很嚴重。
當年董卓就是脅迫劉協,導致了關東諸侯的共同討伐,而且,討董檄文是他曹操寫的,第一個跳出來大喊一聲。
如今,他這個昔日英雄若是行那董卓之舉,不說其餘諸侯還會不會聯合起來討伐他,就說這名聲,絕對會臭了,天下英才還有誰願意投靠於他。
北方的袁紹,占據冀州、並州和青州,正在跟幽州的公孫瓚開戰,一統四州之事已是早晚而已。
袁紹平定幽州,接下來肯定要南下,曹操首當其中,而他隻憑兗州這一州之力想要抗衡袁紹,簡直是癡人說夢。
董昭當然能看出曹操的不利,哪裏還有半點投效之心,隨便找了個理由,趕緊離開了曹操的軍營。
“張濟。”送走董昭之後,曹操怒氣難消,咬牙切齒著,“汝敢壞我大事,我曹操豈能善罷甘休,此仇必報。”
接下來的兩天,曹操每天都去皇宮覲見天子,想方設法勸天子北上,幾乎是絞盡了腦汁,說破了嘴皮子,但天子絲毫不為之心動,反倒是越發討厭曹操了。
百般努力之下,曹操終於放棄了,拜別劉協,率領三萬精銳退迴兗州去了。
張濟也南下了,帶走了徐晃。
黃忠昨天派人傳來消息,說是劉表答應了張濟的要求,將穰城、新野、湖陽、桐柏山以北之地借給張濟。
(本章完)
議郎董昭看出曹操是個明主,就以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了一封信,說是他有糧草,可以為外援,楊奉有軍隊,可以在朝廷主持事務。
一封信就打消了楊奉的懷疑,但董承和韓暹這一關過不去啊,董承和韓暹率軍扼守住了險要關口,使得曹操派出來的中郎將曹洪的軍隊不能前行。
曹操的那封信獲得了楊奉的信任之後,楊奉帶頭,聯名上表,推薦曹操為鎮東將軍,並承襲他父親曹嵩的費亭侯爵位。
沒多久,曹操的機會就來了。
朝中就發生了一場變故,韓暹依仗護駕有功,專橫霸道,董承開始慢慢討厭他了,很快就無法容忍。
但韓暹的兵力遠在董承之上,董承奈何不得韓暹。
本來,最好的辦法,董承就是聯合楊奉一起,對付韓暹,可偏偏以前董承跟韓暹關係好,他二人跟楊奉關係不好。
就跟李郭一樣,他倆關係好,把持朝政,把張濟趕到弘農,韓暹和董承是把張楊趕迴河內,把楊奉排斥到梁縣。
於是,董承就辦了一件昔日大將軍何進做過的蠢事,就是私下派人請曹操進入洛陽。
曹操正愁無法進洛陽,自然是大喜之極,親率三萬精銳進入洛陽。
到達洛陽之後,曹操立即就對董承報恩了,向獻帝奏報韓暹、張楊的不法行為。
韓暹害怕被殺,單人匹馬投靠了楊奉,但天子認為韓暹、張楊護駕有功,下詔一切不予追究,命曹操兼任司隸校尉,主持尚書事務。
這時候,董昭又給曹操出謀,說天子在洛陽,各路將領都有自己的打算,不會聽從曹操的指揮,曹操在洛陽控製朝政,有諸多不利因素,將天子北遷到許縣是上策。
而曹操最擔心的,就是擁有兩萬大軍的楊奉。
董昭勸曹操派使者帶禮物感謝楊奉上奏封他鎮東將軍和費亭侯的事,並以洛陽無糧為理由,請天子移駕到魯陽,魯陽距離許縣近,運輸方便,可以免去糧食匱乏的憂慮。
果然如董昭所說,曹操的使者拜訪了楊奉之後,後者並沒有絲毫疑心,反倒是很讚賞曹操考慮得周到。
曹操的使者剛走不久,張濟就過來拜訪楊奉了。
以前楊奉是李榷的部下,張濟卻跟李榷一起都是董卓的四大近將,地位在楊奉之上。
現在楊奉雖然脫離李榷自立了,但在本心之中,依然還覺得張濟的地位在他之上,聽說張濟來訪,立即就主動出府迎接了。
楊奉接了張濟,客廳落座之後,笑著問:“不知仲益突然駕臨,有何見教啊?”
“嗬嗬。”楊奉問得直接,張濟迴答更加直接,“特為救獻之性命而來。”
楊奉登時吃了一驚:“此話何意?”
張濟微微一笑:“曹操欲將天子遷到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試問,一旦曹操成功之後,第一個要殺之人難道不是獻之嗎?”
楊奉不是雄主,也算不上梟雄,但他不是傻子啊,不然也不會脫離李榷自立了,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不好,本將上曹孟德的當了。”
二人一番商議之下,就聯袂進了宮,麵見天子劉協,將其中利弊關係相告。
劉協從小就聰明,被張濟一點就透,又驚又怕,哪裏還有一絲一毫要離開洛陽的意思啊。
張濟的目的達到,謝絕了天子劉協的封賞,就迴了自己的軍營。
果然,第二天曹操來見劉協,催促劉協抓緊啟程的時候,劉協突然變卦了,以洛陽乃是光武所定,劉協身為後世子孫,不得隨意擅離為由,不去魯陽了。
曹操自然是又驚又怒,卻也不敢強迫,畢竟他現在的勢力隻是一個兗州,還不足以能威震天下。
離開皇宮之後,曹操自然就打探昨天有誰來麵聖過,得到的消息是張濟和楊奉。
張濟和楊奉都是西涼軍閥,有勇無謀之人,怎麽能看破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呢?
迴到軍營之後,曹操收到了一個消息,張濟在新野生擒荊州名將文聘,全殲三萬荊州軍。
張濟,曹操立即就將目標鎖定在了張濟的身上,然後又鎖定了張濟身邊的賈詡,認定是賈詡鼓動張濟破了他的打算。
曹操命人請來董昭,向他問計:“如此情況,應該如何破解?”
董昭也沒想到會橫空殺出一個張濟來,皺了皺眉,輕輕搖了搖頭:“明公,若是天子意誌堅定,隻怕明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要泡湯啊。”
曹操當然不甘心,又問:“當真無計可破?”
“當真。”董昭歎了口氣,“天子不願,便無計可破了。”
曹操的眼神中閃爍著恨恨的神色,他心裏明白,強迫天子容易,但後果會很嚴重。
當年董卓就是脅迫劉協,導致了關東諸侯的共同討伐,而且,討董檄文是他曹操寫的,第一個跳出來大喊一聲。
如今,他這個昔日英雄若是行那董卓之舉,不說其餘諸侯還會不會聯合起來討伐他,就說這名聲,絕對會臭了,天下英才還有誰願意投靠於他。
北方的袁紹,占據冀州、並州和青州,正在跟幽州的公孫瓚開戰,一統四州之事已是早晚而已。
袁紹平定幽州,接下來肯定要南下,曹操首當其中,而他隻憑兗州這一州之力想要抗衡袁紹,簡直是癡人說夢。
董昭當然能看出曹操的不利,哪裏還有半點投效之心,隨便找了個理由,趕緊離開了曹操的軍營。
“張濟。”送走董昭之後,曹操怒氣難消,咬牙切齒著,“汝敢壞我大事,我曹操豈能善罷甘休,此仇必報。”
接下來的兩天,曹操每天都去皇宮覲見天子,想方設法勸天子北上,幾乎是絞盡了腦汁,說破了嘴皮子,但天子絲毫不為之心動,反倒是越發討厭曹操了。
百般努力之下,曹操終於放棄了,拜別劉協,率領三萬精銳退迴兗州去了。
張濟也南下了,帶走了徐晃。
黃忠昨天派人傳來消息,說是劉表答應了張濟的要求,將穰城、新野、湖陽、桐柏山以北之地借給張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