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正如蘇啟所料,暴露之後,其他勢力並未派高手過來找麻煩,一個二個穩如老狗,仿佛沒瞧到盤踞在汝陰郡的人教一般,其實都暗裏都關注著呢。
楊廣做出的應對,也和蘇啟所想一樣,未派兵直接過來攻打,而是遣了使者到汝陰郡探查情況,準備削弱汝陰郡實力。
蘇啟自然是把派來的使者安排得“舒舒服服”,快樂得連楊廣同誌交代的任務都拋到了腦後,反倒幫著蘇啟欺瞞楊廣同誌,當真是“此間樂,不思蜀也”!
但蘇啟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他主動上交了不少糧食,用這種方式來安楊廣的心:大佬,你看,我把糧食都送你了,證明我們是沒有反意的,我們隻想做一群安靜的良民。當然,人是不可能給你的。
也許是見蘇啟比較的“乖順”,楊廣同誌也沒再深究,隻要汝陰郡現在沒明目張膽的反了,他暫時能忍受。
可蘇啟這一通操作,卻深受一群圍觀“群眾”鄙視,這特麽跟他們想看的劇本不一樣啊!
楊廣,那是一個暴君,他是在剝削你,是在壓迫你,你丫應該跳起來主動反抗他,扇他臉啊,怎麽能這麽慫?做人的骨氣呢?
蘇啟當然懂這些人的想法,可是……笑話,老子豈能如你們的願?
兩個月,就這般被蘇啟成功拖了過去,還真給蘇啟等到了王薄起義,看來他這隻蝴蝶扇的風還沒將這段曆史扇飛。
十月,王薄於sd長白山起義,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問世,引得天下震動,眾多本聚在汝陰郡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過去。
起義第一人啊,肯定比蘇啟這“慫包”更受關注。
這讓蘇啟內心十分感激王薄,真是個吸引火力的好同誌啊,這起義來的真特麽太是時候了。
蘇啟甚至想當麵給王薄送上一麵錦旗,上書親筆寫的四個大字——“起義先鋒”!
要是沒王薄主動先跳出來起義,蘇啟隻得安排人教人員在其他地方發起起義了,可用自家人吸引火力,哪有別人去吸引好啊?
王薄這既幫蘇啟吸引了火力,又擔起了首義的大任,蘇啟怎能對他不感激呢?
蘇啟都準備以後在編寫曆史書,將這段曆史寫進去時,把“起義先鋒”這個外號給王薄同誌坐實了。
這是王薄同誌的功勞,容不得抹黑。
王薄起義了,影響巨大,可讓天下人感到古怪的卻是——楊廣的反應!
按理講,對任何一個君王來說,這種起義都是絕不允許的,這是在造反,是給王朝挖墳,必須要嚴打,要即刻派遣軍隊進行剿滅,不誅滅起義者九族,決不罷休。
尤其是這種首義者,不將之挫骨揚灰,怎能震懾住其他人?
可楊廣居然沒什麽大的反應,繼續該運糧運糧,該調軍隊調軍隊,該征發民夫征發民夫,雖然也下達了剿滅命令,卻隻是命當地駐軍圍剿,明眼人都能看出,楊廣是沒把心思真正放在這場起義上。
有了王薄第一個跳出來造反,什麽劉霸道、高士達、張金稱、翟讓……都先後發動了起義,大大小小的起義如星火般在大隋的土地上燃燒了起來。
然而,楊廣依舊似乎沒看見,固執地調兵運糧,準備明年初對高句麗的大戰。
其實,若楊廣將囤在涿郡的大軍分一部分出來鎮壓起義,大隋即使要完,估計也得還要好幾十年。
但楊廣的思維,是先攻下高句麗,再迴頭收拾國內。
到時,攜著平滅一國的大勝之勢,楊廣麵前的一切敵人都會被撕碎,什麽世家門閥、什麽農民起義、什麽盤踞在汝陰郡的勢力,都將被他楊廣碾壓成灰!
在這風起雲湧、時代大幕開啟的時候,人教內部也討論過,是否要馬上起義?
少部分激進的人表示,這是起義高潮來臨的時刻,人教應抓緊時間,早點打出自己的旗幟,方能占據先機。
可多數人還保持著頭腦冷靜,認為大隋實力並未削弱,人教實力薄弱,這不是一個好的起義時機,應該趁大家目光移開的這段時間,努力搞發展才是正道。
開會時,兩派爭論不休,各陳己見。
起義派認為,先打出旗幟,也可以搞發展啊,占據了起義大義,還能吸引更多人投奔。
發展派則認為,這不行,有起義大義,雖然能吸引人過來投奔,但能吸引來多少人是個問題?而且會招來隋軍攻擊,現在就表明態度與大隋對抗,對發展很不利。
在爭論中,起義派的觀點一個個被駁倒,大家都認識到,人教不能夠現在打出旗幟起義!
人教這幾年都是在培養人才,研究能夠在這時代能夠使用的機械設備,現在已頗有成果,又接收了災民需要消化,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蛻變時期,不能搞大動作。
何況,人教的兵力、物資等都不足,特別是糧食儲備,支撐不起。
蘇啟將糧食送給楊廣的原因,也正在此。
這時代,軍隊的組成單位是人,當兵打仗也是要吃飯的,蘇啟把糧食送給楊廣的潛台詞就是:我們都沒糧食了,一時之間,也造反不起來。
楊廣也秒懂,很有默契地對汝陰郡“視而不見”,連讓汝陰郡提供民夫也沒提。
於是,在四處起義的時候,原本被認為會是第一個跳出來的汝陰郡勢力居然安靜地蟄伏了下來,悶頭似乎不知郡外事,一心隻搞著自己的發展。
對人教來說,各處起義雖然吸引走了許多勢力的注意力,但問題還是沒徹底解決,窺伺的目光隻是少了,不代表沒有,想利用人教做文章的,大有人在。
蘇啟覺得是時候該出去活動了,得找個人殺一殺,用別人的血,鑄自己的威,讓周圍那些窺探的目光收斂一下,讓他們在考慮向汝陰動手前,多思考一下究竟值不值得。
“我要出去殺人了!”蘇啟站在一處屋簷下,此時天正下著雪,院中一株寒梅正放。
蘇啟看著盛開的梅花,在四周白雪映襯下,梅花點點如血,他負著雙手,悠然自問道:“可是……該殺什麽人才好呢?”
楊廣做出的應對,也和蘇啟所想一樣,未派兵直接過來攻打,而是遣了使者到汝陰郡探查情況,準備削弱汝陰郡實力。
蘇啟自然是把派來的使者安排得“舒舒服服”,快樂得連楊廣同誌交代的任務都拋到了腦後,反倒幫著蘇啟欺瞞楊廣同誌,當真是“此間樂,不思蜀也”!
但蘇啟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他主動上交了不少糧食,用這種方式來安楊廣的心:大佬,你看,我把糧食都送你了,證明我們是沒有反意的,我們隻想做一群安靜的良民。當然,人是不可能給你的。
也許是見蘇啟比較的“乖順”,楊廣同誌也沒再深究,隻要汝陰郡現在沒明目張膽的反了,他暫時能忍受。
可蘇啟這一通操作,卻深受一群圍觀“群眾”鄙視,這特麽跟他們想看的劇本不一樣啊!
楊廣,那是一個暴君,他是在剝削你,是在壓迫你,你丫應該跳起來主動反抗他,扇他臉啊,怎麽能這麽慫?做人的骨氣呢?
蘇啟當然懂這些人的想法,可是……笑話,老子豈能如你們的願?
兩個月,就這般被蘇啟成功拖了過去,還真給蘇啟等到了王薄起義,看來他這隻蝴蝶扇的風還沒將這段曆史扇飛。
十月,王薄於sd長白山起義,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問世,引得天下震動,眾多本聚在汝陰郡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了過去。
起義第一人啊,肯定比蘇啟這“慫包”更受關注。
這讓蘇啟內心十分感激王薄,真是個吸引火力的好同誌啊,這起義來的真特麽太是時候了。
蘇啟甚至想當麵給王薄送上一麵錦旗,上書親筆寫的四個大字——“起義先鋒”!
要是沒王薄主動先跳出來起義,蘇啟隻得安排人教人員在其他地方發起起義了,可用自家人吸引火力,哪有別人去吸引好啊?
王薄這既幫蘇啟吸引了火力,又擔起了首義的大任,蘇啟怎能對他不感激呢?
蘇啟都準備以後在編寫曆史書,將這段曆史寫進去時,把“起義先鋒”這個外號給王薄同誌坐實了。
這是王薄同誌的功勞,容不得抹黑。
王薄起義了,影響巨大,可讓天下人感到古怪的卻是——楊廣的反應!
按理講,對任何一個君王來說,這種起義都是絕不允許的,這是在造反,是給王朝挖墳,必須要嚴打,要即刻派遣軍隊進行剿滅,不誅滅起義者九族,決不罷休。
尤其是這種首義者,不將之挫骨揚灰,怎能震懾住其他人?
可楊廣居然沒什麽大的反應,繼續該運糧運糧,該調軍隊調軍隊,該征發民夫征發民夫,雖然也下達了剿滅命令,卻隻是命當地駐軍圍剿,明眼人都能看出,楊廣是沒把心思真正放在這場起義上。
有了王薄第一個跳出來造反,什麽劉霸道、高士達、張金稱、翟讓……都先後發動了起義,大大小小的起義如星火般在大隋的土地上燃燒了起來。
然而,楊廣依舊似乎沒看見,固執地調兵運糧,準備明年初對高句麗的大戰。
其實,若楊廣將囤在涿郡的大軍分一部分出來鎮壓起義,大隋即使要完,估計也得還要好幾十年。
但楊廣的思維,是先攻下高句麗,再迴頭收拾國內。
到時,攜著平滅一國的大勝之勢,楊廣麵前的一切敵人都會被撕碎,什麽世家門閥、什麽農民起義、什麽盤踞在汝陰郡的勢力,都將被他楊廣碾壓成灰!
在這風起雲湧、時代大幕開啟的時候,人教內部也討論過,是否要馬上起義?
少部分激進的人表示,這是起義高潮來臨的時刻,人教應抓緊時間,早點打出自己的旗幟,方能占據先機。
可多數人還保持著頭腦冷靜,認為大隋實力並未削弱,人教實力薄弱,這不是一個好的起義時機,應該趁大家目光移開的這段時間,努力搞發展才是正道。
開會時,兩派爭論不休,各陳己見。
起義派認為,先打出旗幟,也可以搞發展啊,占據了起義大義,還能吸引更多人投奔。
發展派則認為,這不行,有起義大義,雖然能吸引人過來投奔,但能吸引來多少人是個問題?而且會招來隋軍攻擊,現在就表明態度與大隋對抗,對發展很不利。
在爭論中,起義派的觀點一個個被駁倒,大家都認識到,人教不能夠現在打出旗幟起義!
人教這幾年都是在培養人才,研究能夠在這時代能夠使用的機械設備,現在已頗有成果,又接收了災民需要消化,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蛻變時期,不能搞大動作。
何況,人教的兵力、物資等都不足,特別是糧食儲備,支撐不起。
蘇啟將糧食送給楊廣的原因,也正在此。
這時代,軍隊的組成單位是人,當兵打仗也是要吃飯的,蘇啟把糧食送給楊廣的潛台詞就是:我們都沒糧食了,一時之間,也造反不起來。
楊廣也秒懂,很有默契地對汝陰郡“視而不見”,連讓汝陰郡提供民夫也沒提。
於是,在四處起義的時候,原本被認為會是第一個跳出來的汝陰郡勢力居然安靜地蟄伏了下來,悶頭似乎不知郡外事,一心隻搞著自己的發展。
對人教來說,各處起義雖然吸引走了許多勢力的注意力,但問題還是沒徹底解決,窺伺的目光隻是少了,不代表沒有,想利用人教做文章的,大有人在。
蘇啟覺得是時候該出去活動了,得找個人殺一殺,用別人的血,鑄自己的威,讓周圍那些窺探的目光收斂一下,讓他們在考慮向汝陰動手前,多思考一下究竟值不值得。
“我要出去殺人了!”蘇啟站在一處屋簷下,此時天正下著雪,院中一株寒梅正放。
蘇啟看著盛開的梅花,在四周白雪映襯下,梅花點點如血,他負著雙手,悠然自問道:“可是……該殺什麽人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