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林家有女名青筠[紅樓]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
這日賈母又派人來接黛玉過府,黛玉已推過兩迴,這次隻得去了。本文由首發
“我便不與妹妹一道去了。”林青筠道。
黛玉了然,便是時隔多日仍有些不忿:“姐姐這樣好,偏二太太……”
作為晚輩不好議論長輩,黛玉雖不滿也隻得把話咽了迴去。實則在聽說了賈家來人給林青筠說親時她十分驚訝,得知是為賈環提的更是惱了,若賈環有探春那樣的才情還罷了,偏沒有,整日裏與趙姨娘都是在王夫人手底下討生活,便是她萬事不管也時常感慨,姨娘庶子生存實在艱難,然可憐人亦有可恨之處,讓人不知從何憐憫。
黛玉去了賈府,賈母見她獨自一人,便知林青筠因著先前提親的緣故在避嫌,不免歎氣。待黛玉走時,特地命鴛鴦送去一隻木匣子,裏麵是一整套的玉石頭麵,給林青筠的。
賈母又側麵試探著林青筠定的親事。
在那日踏春之後,林青筠迴府便將皇帝有指婚的意思告訴了黛玉,黛玉不似旁人聞之欣喜羨慕,而是與其父林如海一般滿腹擔憂。皇家本就不好待,更何況純親王雖看似與世無爭,卻有一副隨時可能病逝的身體,黛玉一想到李紈這麽些守寡過的日子,就越發的害怕。
林青筠也不好告訴她別的,隻是說皇命難違,看似坎坷,怎知不是另一片廣闊天空。
黛玉不懂她的意思,這種事情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也幫不上,隻能暫且罷了。
這會兒見賈母試探,黛玉自不能說出實情,隻笑說道:“姐姐確實說好了人家,我並不知是誰家,爹爹與我說了這件事,但不許我細問。爹爹說那家暫且有事,等事情完了就正式提親定下日子,應該就在今年。”
“那等著你姐姐的好日子到了,我定要親自去賀喜,給她添妝。”賈母見黛玉亦知情,料著林家先前並非推辭,隻疑惑誰家和林家結親,不知男方家世如何。依著林如海的為人秉性,賈母猜測對方可能是其同僚或下屬家的庶子,如此親事既體麵,林青筠又能做正妻,再添份厚厚的嫁妝,也算是父女一場的情分了。
“那我先替姐姐謝過外祖母!”
“行了,不必陪著我老婆子聒噪,去瞧瞧你姊妹們,他們都在寶玉屋子裏看畫兒呢。”
“玉兒喜歡陪著外祖母說話呢,隻怕是外祖母嫌棄玉兒聒噪了。玉兒先去看過姊妹們,晚些時候再來陪外祖母。”黛玉起身離去。
賈母斜倚在榻上,眯著眼想事情。因著提親一事,林家本就疏遠的態度越發有了隔閡,連黛玉都不大來走動了,得想個法子修補才是。
賈母很清楚,最好是從林青筠身上下手,可對方不來,她也無計可施。
寶玉就住在賈母院中,離的不遠,黛玉過來的時候卻見裏頭鬧哄哄的,眾姊妹們都站在外頭,唯有寶玉和房裏的丫頭們在翻箱倒櫃,忙的人仰馬翻。黛玉疑惑道:“三妹妹,這是做什麽呢?”
探春幾個已見著了黛玉,忙都迎上來:“林姐姐來了,都是二哥哥鬧的這一出,竟忘了去接林姐姐。”說著又好笑又好氣:“說來還是青筠姐姐的一幅畫兒鬧出來的。上迴青筠姐姐給晴雯畫了張像,寶玉見了喜歡的不得了,整日裏捧著看,竟連真人都丟在腦後,可不是把人笑死。偏生前些日子天氣不好,二姐姐四妹妹都著了涼,寶姐姐也病了,如今都已痊愈,人齊了,便想著過來瞧瞧那畫兒。怎知竟找不到畫兒哪兒去了。”
“必是寶玉粗心大意給混擱在哪兒,轉頭又忘了。”黛玉熟知寶玉秉性,以往沒少幹這樣的事,見屋子裏頭實在亂的很,便與幾人說:“讓他找去吧,咱們去老太太屋子裏坐會兒。”
寶釵笑道:“要我說什麽要緊,東西丟就丟了,一幅畫兒罷了,又不是稀世珍寶,哪裏值得如此勞師動眾。若一會兒老太太太太知道了問起來,知道是為一副丫頭的畫像鬧的如此,隻怕也不好。”
“寶姐姐說的固然在理,隻是在二哥哥眼裏,那畫就是稀世珍寶,這會兒尋不到指不定怎樣焦急呢,哪裏肯聽我們的勸。”探春何嚐沒勸,寶玉根本不理會,又不好多說,說的多了隻怕寶玉就惱了。
屋子裏一通翻找,真是連下腳的地兒都沒了。
襲人見寶玉急的滿頭大汗,心下又酸又疼,勸又勸不住,隻得細細問他:“二爺,你再細想想,前天看過畫兒隨手放在了哪裏?這麽沒頭蒼蠅似的找,若畫兒不在屋子裏,便是把地翻過來也沒用啊。”
寶玉不停的左右走動,嘴裏仍是說道:“那樣要緊的東西我哪裏會亂丟,每日看了都親自放好,隻昨天有些犯困,隨手擱在書桌上,事後也忘了。屋子裏都是你管著,那桌子是誰收拾的?怎麽其他東西都在,就隻畫兒沒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竟是疑了襲人。
襲人一愣,眼眶隨之紅了:“二爺這話竟是說我是賊了。好好兒我要一副晴雯的畫兒做什麽?不能吃又不能喝,我也沒門路去賣了換錢,便是能,我也不缺那幾個錢!我在二爺屋子裏這麽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麽沒得著好,今日竟被認成個賊了!”說著甩身去床上一躺,捂臉哭了起來。
寶玉也愣了:“好好兒的,我不過是隨口說了一句,哪裏就說你是賊了,好好兒的哭什麽?”
襲人最是個標榜賢惠的人,若在以往必定不會做這等輕狂之舉,可實在是這些日子寶玉為一幅畫著了魔,令襲人十分忌憚,又隱隱有些妒意。晴雯除了生的好些,哪裏比她強呢?寶玉竟如此看重,連她都越過去了,長此以往,寶玉眼裏豈不是沒了她了?
這才是襲人最擔心的地方。
寶玉屋子裏丫頭多,各有各的好處,寶玉又是個多情了,襲人努力多年,憑著小心謹慎細致周到又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親密,方才有了今日地位,自以為這便是一輩子的結果了,去因不曾過了明路,總是患得患失。寶玉最喜歡林姑娘,而晴雯有些兒林姑娘的品格兒,一直被她定為心腹大患,花了好些功夫才壓著晴雯,怎甘心晴雯就此起來。
一直因寶玉大意弄丟了自己的畫像而氣唿唿的晴雯掀了簾子進來,冷笑道:“二爺竟是別找什麽畫兒了,左不過我隻是個小丫鬟,哪個名牌上的人呢。二爺竟是快去哄哄襲人姐姐吧,若把襲人姐姐惹惱了,二爺該吃不下睡不著了。”
“你又何苦說這話。”寶玉兩頭受氣,急的臉都紅了。
麝月走上來悄悄扯了扯晴雯,低聲勸道:“你何苦跟二爺使氣,二爺也是著急著找畫兒呢。竟是快些讓二爺想起丟在哪裏了,若是丟在外麵被人撿了去可怎麽好?再這麽鬧下去,老太太那邊也瞞不住,二太太知道了寶玉這般鬧,也是要惱的。”
寶玉也聽見了這番話,也不敢讓屋子裏的丫頭們受牽連,又忙忙讓收拾屋子。
這時有個小丫頭突然說:“昨天襲人姐姐命我送了一包東西出去給茗煙,怪沉的,裏頭還像是幾本書。會不會那畫兒也夾在裏頭送出去了?”
襲人一直聽著呢,見小丫頭這麽說立時起來,臉上猶帶淚痕的責斥道:“難不成我竟是個瞎子,那樣一幅畫兒都看不見。那包袱裏的書都是早就裝好的,不過是二爺傳話讓我送出去,又不是我收拾的,何況當時怕二爺收拾的不仔細,我又親自查看過,確實是幾本書,哪裏有什麽畫兒。”
寶玉卻是抱著一線希望:“許是我大意混在裏頭了,你又看漏了眼,也未嚐沒有可能。我去問問!”
說完寶玉就跑了!
那幾本書他是從北靜王爺那裏借來的,昨日送了迴去,若畫兒真夾在裏頭倒不費事,隻問問王爺便知。寶玉出門不是那麽容易,好在北靜王爺的名頭好用,一聽是去北靜王府,王夫人即刻命人備車。
最後寶玉無功而返,北靜王爺並未在書中見到什麽畫像,反對他提到的畫像十分好奇,問了寶玉不少話。幸而寶玉還記著女子閨名不可輕易告訴給人,隻說那畫兒是一位親戚家的姐妹所做,多的便不肯提了。
至此,這幅失蹤的畫兒也成了一樁懸案。
黛玉迴去說給林青筠聽,林青筠也深感意外,至於賈母所送之物,既不能退迴去,也隻能收著。當晚臨水前,林青筠又在書案上發現了一張字兒:太上皇庇護,甄家事有變。
林青筠看後微微一歎,想著果然沒到時候,太上皇尚在,皇上想動四王八公老勳貴們確實不容易。
十八這天,聖旨降至林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聞戶部尚書林海之義女,聰慧敏捷、風姿雅悅,端莊淑睿,朕與皇後甚愛之,特指與純親王為正妃,於今年八月初九完婚。欽此!]
聖旨一經傳出,京城嘩然!
林家三人盡管早知婚事,可仍被聖旨內容驚住。
今年八月成婚?林青筠今年才十三歲,雖說並非沒有十二三歲成婚者,可那是極其特殊的例子,一般都是先定親,待女方及笄後才請期成婚。再者,尋常人家籌備婚事尚且要一年功夫,皇家從相看定準到成婚準備個兩三年是常事,因此這次婚事顯得很倉促。若非都知純親王聖眷仍濃,眾人都要以為純親王失了聖心,所以才被指了個草率婚事。畢竟外界提起林青筠冠的頭銜雖是林尚書義女,誰都清楚其父隻是秀才,毫無家世可言。
亦有知道內情多些的,例如諸皇子後妃等人,他們則認為是純親王的身體熬不住了,皇後這是為純親王娶親衝喜,至於王妃人選……前些時候皇後低調出宮去了觀音寺,便是再隱蔽仍有人知道了,林青筠必定是八字與純親王相合。古人成婚要合男女雙方八字,衝喜更是講究,尋常命格都不抵用。
不得不說,這些人無意間算是猜中了真相。
皇後最憂心的便是純親王的身體,太醫的診斷還時刻迴響在耳邊,因此妙玉的那番話無疑是救命稻草,皇後怎肯放棄。為了純親王能活著,皇後能同意他娶個小小秀才之女為王妃,能同意他憑著心意不再立側納妾,又還有什麽非議不能忍受?既然林青筠命中帶福惠及親近之人,那便令兩人早早成婚,每日裏同進同出夫妻親密無間,難不成純親王還不能好?
若不能好,可見林青筠是個沒福的,皇家病逝個王妃也算不得什麽。
林青筠對皇後的想法猜到一些,倒能理解,隻是想到即將離開林家十分不舍。她在林家統共過了兩年,除了最開始有些拘束,往後便過的越來越自在,這也是林家沒有女性長輩的緣故,後宅內隻她與黛玉兩個,一應大小事皆能做主。即將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哪怕平日裏再沉穩,也不免有些忐忑。
聖旨後,皇後從宮中賜下兩名嬤嬤,專為教導林青筠一切皇家禮儀規矩,提點諸多忌諱,宮中主要妃嬪、皇子公主情況,當然,講的最多還是純親王的病情以及日常注意事宜。
聖旨已下,婚期已定,林家就該準備嫁妝等物。
林如海是個大男人,大麵兒上的東西倒是好準備,就是細致處無法料理,黛玉又是個未出閣的女孩兒家,且比青筠年紀小,怎好插手嫁妝的事兒。按理林家最近的姻親便是賈家,賈母聞得林青筠竟有福分做純親王王妃,震驚後便想到了嫁妝此節,無奈邢夫人愚鈍不堪,王夫人又素來對林家有心病,李紈又是個寡婦,東府裏的尤氏更是不頂用,整個賈家竟拿不出個人來。賈母再度想到王熙鳳,若王熙鳳在府裏,這等事還需操心。林如海確實根本沒考慮賈家,直接備了禮物去了莊家,請莊家大太太幫著料理嫁妝之事。
莊家老夫人倒是爽快:“這算喜事,我替大太太應了。”說著對大太太說道:“府裏頭的事先放一放,或者讓二太太暫且幫把手,林家大姑娘的嫁妝要緊,你多費心,務必要辦好,也別給林大人省銀子。我是知道的,林大人疼女兒的很,必定不會吝嗇,林家也不缺那幾個錢。”說的屋子裏的人都笑了。
林如海立在屏風外也笑道:“老太太說的是,為兒女操辦婚事原該如此。”
“老太太放心,我必定用心辦理,若有不懂之處還來請教老太太。”大太太應承了。
莊老夫人問林如海:“黛玉怎麽沒來?要我說你就將黛玉送來住些天,如今大姑娘正學規矩忙的很,賜婚聖旨一下,等於婚事前麵的納采、問名、納吉都過了,婚期又在今年八月,隻怕過幾日禮部就要來下大聘,那日需要的迴禮也得預備起來,更是沒功夫。倒不如讓大姑娘專心忙她的,黛玉來陪陪我這個老人家,咱們家姊妹多,必是悶不著她。”
“那就多謝老太太體恤,明日我便將黛玉送來。”林如海想了想便同意了,主要是想到了賈家,若賈母提出接黛玉過去小住,太拒絕反傷親戚情麵,倒不如先送到莊家。
次日,林如海果然將黛玉送了來。黛玉在莊家跟著老太太住一個院子,每日裏姊妹們作伴,或讀書寫字,或吟詩作畫,也是極為自在,間或迴家看看父親與林青筠,還遇上賈母派人來接,黛玉去了一迴並未住下。黛玉心裏自然與賈母更親近,但賈母跟前總有個寶玉,莊家卻謹遵著規矩,男孩子大了極少出入內院,黛玉在那日住了幾天,莊黎等兄弟每日給老太太問安都是錯著時間,從不唐突。
寶玉倒也罷了,自小一處長大,寶玉的性子黛玉深知。隻賈家規矩疏漏,下人偷奸耍滑、欺上瞞下、嘴裏又沒個規矩,相比之下,莊家則清靜許多,令黛玉再一次深刻認識到書香世家與勳貴武將之家的區別。
林家祖上雖同是武將起家,可經曆幾代下來,已由武轉文,黛玉是自小在書香中長大,林如海也曾幾番暗示,將來要擇同是書香之家結親。
賈家是黛玉外祖家,賈家姊妹們個個出眾,黛玉嘴上不說,心裏卻明白賈家已日薄西山,卻仍是撐著國公府的架子,另有從上到下不將朝廷律法放在眼裏,做過的那些事若將來翻出來,隻怕賈家……
“妹妹怎麽愁眉苦臉的,莫不是舍不得你青筠姐姐了?”張詩雨笑著打趣。
黛玉坦然道:“確實舍不得,我才得了個好姐姐短短兩年,姐姐就要嫁人出門了。我恨不得跟姐姐相伴一輩子才好呢。”
“可是傻話了,姑娘大了都有出門子的一天,難道林姐姐將來不嫁人?”莊詩香嘻嘻哈哈的促狹,惱的黛玉伸手擰她的臉,莊詩香一麵躲一麵又笑:“我也舍不得林姐姐呢,不如林姐姐嫁到我家,給我做嫂嫂如何?”
“你這個促狹鬼,竟拿這個來胡說,看我不撕了你的嘴!”黛玉鬧紅了臉,不依不饒的追上莊詩香,一把按在椅子上撓的她眼淚都笑出來了。
偏生莊詩雨、莊詩晴、莊詩雅都在一旁起哄:“這個主意好,林妹妹做我們家的人,可是一輩子的姐妹。”
黛玉嗔怒道:“你們都不是好人!隻會拿我取笑,既說姑娘大了都要嫁人,難不成你們不嫁人?早晚都要各自散了呢。”
“哎呦呦,這是說什麽呢,這麽熱鬧。我恍惚聽見誰要嫁進咱們家做媳婦?是誰啊?快快領來讓我瞧瞧。”莊老太太不知何時從門外進來,偏一進來張口也是打趣,再度將黛玉鬧的臉紅,惱的顧不得老太太跟前,一跺腳用帕子捂著臉就跑了。
見狀一屋子人又笑了起來。
老太太與大太太交換個彼此心照不宣的眼神,而後便說起林如海為林青筠準備的嫁妝單子,著實豐厚。雖因著林青筠是要嫁入親王府做王妃,嫁妝不能寒嘇,即便如此,林如海所備也極為豐厚,哪怕至親女兒也不過如此了。
“若是禮部下的聘禮是按著宗室規矩,這些是盡夠匹配的。”大太太雖如此說,但想到純親王乃是帝後唯一嫡親,自小備受寵愛,隻怕聘禮比其他皇子們成婚時要豐厚。皇子們自成年起,禮部便會按規矩預備嫁妝等物,所以哪怕時間倉促,純親王成親的東西都是現成的,其他需現辦的也不費事。
“林大人的心思也好猜,林大姑娘到底是義女,除了林家,無甚親友,林大人多給她備些嫁妝,也是讓她去了親王府有些底氣的意思。可憐天下父母心。林大人待義女尚且如此,等黛玉成親時指不定如何呢。”說著老太太笑了,瞟了眼大太太道:“誰能得了黛玉做媳婦,也是好福氣。”
“老太太的話再沒有錯的。”大太太也笑,見著丫鬟們都不在跟前,這才低聲說:“我們老爺也有這個意思,想為明景求聘,隻是咱們家到底不是從前,已比不得林大人位高權重簡在帝心,所以隻言語試探,誰知林大人聽了含笑不語。”
“既沒迴絕,便是有幾分意思。我倒不是看重林家嫁妝,而是黛玉人品出眾,滿京城女兒少有及得上她的,與明景十分般配。再者,林家是書香之家,林如海自來隻做純臣,家風清正,又有諸多人脈,林家無嗣,將來自然會全力幫扶女婿。不是我功利,咱們家正在緊要關頭,結親也要慎重,林家門第雖高些,但憑借著老太爺的臉麵,或可高攀一迴。”老太太歎氣,又道:“關鍵是明景要爭氣,誰不希望女兒嫁個肯上進的青年才俊,隻等八月裏鄉試完了,明景得個好名次,才好有兩分底氣向林家提一提。”
大太太點頭:“老爺也這麽說。老爺說過兩個月便打發明景迴原籍,提前過去歇足精神,溫習功課,再拜訪拜訪原籍親友,便到鄉試時間了。老爺說,按照明景如今的文章,必是能中的,隻看名次罷了。”
老太太提到大孫子臉色柔和,也心疼:“也別太累著他,讀書不是一日之功,別為讀書累出病來。”
大太太笑道:“老太太放心吧,咱們家孩子從小練武,就是怕考場裏難熬。明景自小身體就好,這麽些年也少有病痛,況且他最是懂事,自己的事情料理的妥妥當當,少有讓人操心的。”
“我這大孫子是個難得的,咱們家就看他了。”老太太想著就交代:“和林家的事情不必告訴他知道,讓他安心準備考試,考完再說。”
這日賈母又派人來接黛玉過府,黛玉已推過兩迴,這次隻得去了。本文由首發
“我便不與妹妹一道去了。”林青筠道。
黛玉了然,便是時隔多日仍有些不忿:“姐姐這樣好,偏二太太……”
作為晚輩不好議論長輩,黛玉雖不滿也隻得把話咽了迴去。實則在聽說了賈家來人給林青筠說親時她十分驚訝,得知是為賈環提的更是惱了,若賈環有探春那樣的才情還罷了,偏沒有,整日裏與趙姨娘都是在王夫人手底下討生活,便是她萬事不管也時常感慨,姨娘庶子生存實在艱難,然可憐人亦有可恨之處,讓人不知從何憐憫。
黛玉去了賈府,賈母見她獨自一人,便知林青筠因著先前提親的緣故在避嫌,不免歎氣。待黛玉走時,特地命鴛鴦送去一隻木匣子,裏麵是一整套的玉石頭麵,給林青筠的。
賈母又側麵試探著林青筠定的親事。
在那日踏春之後,林青筠迴府便將皇帝有指婚的意思告訴了黛玉,黛玉不似旁人聞之欣喜羨慕,而是與其父林如海一般滿腹擔憂。皇家本就不好待,更何況純親王雖看似與世無爭,卻有一副隨時可能病逝的身體,黛玉一想到李紈這麽些守寡過的日子,就越發的害怕。
林青筠也不好告訴她別的,隻是說皇命難違,看似坎坷,怎知不是另一片廣闊天空。
黛玉不懂她的意思,這種事情她一個未出閣的姑娘也幫不上,隻能暫且罷了。
這會兒見賈母試探,黛玉自不能說出實情,隻笑說道:“姐姐確實說好了人家,我並不知是誰家,爹爹與我說了這件事,但不許我細問。爹爹說那家暫且有事,等事情完了就正式提親定下日子,應該就在今年。”
“那等著你姐姐的好日子到了,我定要親自去賀喜,給她添妝。”賈母見黛玉亦知情,料著林家先前並非推辭,隻疑惑誰家和林家結親,不知男方家世如何。依著林如海的為人秉性,賈母猜測對方可能是其同僚或下屬家的庶子,如此親事既體麵,林青筠又能做正妻,再添份厚厚的嫁妝,也算是父女一場的情分了。
“那我先替姐姐謝過外祖母!”
“行了,不必陪著我老婆子聒噪,去瞧瞧你姊妹們,他們都在寶玉屋子裏看畫兒呢。”
“玉兒喜歡陪著外祖母說話呢,隻怕是外祖母嫌棄玉兒聒噪了。玉兒先去看過姊妹們,晚些時候再來陪外祖母。”黛玉起身離去。
賈母斜倚在榻上,眯著眼想事情。因著提親一事,林家本就疏遠的態度越發有了隔閡,連黛玉都不大來走動了,得想個法子修補才是。
賈母很清楚,最好是從林青筠身上下手,可對方不來,她也無計可施。
寶玉就住在賈母院中,離的不遠,黛玉過來的時候卻見裏頭鬧哄哄的,眾姊妹們都站在外頭,唯有寶玉和房裏的丫頭們在翻箱倒櫃,忙的人仰馬翻。黛玉疑惑道:“三妹妹,這是做什麽呢?”
探春幾個已見著了黛玉,忙都迎上來:“林姐姐來了,都是二哥哥鬧的這一出,竟忘了去接林姐姐。”說著又好笑又好氣:“說來還是青筠姐姐的一幅畫兒鬧出來的。上迴青筠姐姐給晴雯畫了張像,寶玉見了喜歡的不得了,整日裏捧著看,竟連真人都丟在腦後,可不是把人笑死。偏生前些日子天氣不好,二姐姐四妹妹都著了涼,寶姐姐也病了,如今都已痊愈,人齊了,便想著過來瞧瞧那畫兒。怎知竟找不到畫兒哪兒去了。”
“必是寶玉粗心大意給混擱在哪兒,轉頭又忘了。”黛玉熟知寶玉秉性,以往沒少幹這樣的事,見屋子裏頭實在亂的很,便與幾人說:“讓他找去吧,咱們去老太太屋子裏坐會兒。”
寶釵笑道:“要我說什麽要緊,東西丟就丟了,一幅畫兒罷了,又不是稀世珍寶,哪裏值得如此勞師動眾。若一會兒老太太太太知道了問起來,知道是為一副丫頭的畫像鬧的如此,隻怕也不好。”
“寶姐姐說的固然在理,隻是在二哥哥眼裏,那畫就是稀世珍寶,這會兒尋不到指不定怎樣焦急呢,哪裏肯聽我們的勸。”探春何嚐沒勸,寶玉根本不理會,又不好多說,說的多了隻怕寶玉就惱了。
屋子裏一通翻找,真是連下腳的地兒都沒了。
襲人見寶玉急的滿頭大汗,心下又酸又疼,勸又勸不住,隻得細細問他:“二爺,你再細想想,前天看過畫兒隨手放在了哪裏?這麽沒頭蒼蠅似的找,若畫兒不在屋子裏,便是把地翻過來也沒用啊。”
寶玉不停的左右走動,嘴裏仍是說道:“那樣要緊的東西我哪裏會亂丟,每日看了都親自放好,隻昨天有些犯困,隨手擱在書桌上,事後也忘了。屋子裏都是你管著,那桌子是誰收拾的?怎麽其他東西都在,就隻畫兒沒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話竟是疑了襲人。
襲人一愣,眼眶隨之紅了:“二爺這話竟是說我是賊了。好好兒我要一副晴雯的畫兒做什麽?不能吃又不能喝,我也沒門路去賣了換錢,便是能,我也不缺那幾個錢!我在二爺屋子裏這麽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麽沒得著好,今日竟被認成個賊了!”說著甩身去床上一躺,捂臉哭了起來。
寶玉也愣了:“好好兒的,我不過是隨口說了一句,哪裏就說你是賊了,好好兒的哭什麽?”
襲人最是個標榜賢惠的人,若在以往必定不會做這等輕狂之舉,可實在是這些日子寶玉為一幅畫著了魔,令襲人十分忌憚,又隱隱有些妒意。晴雯除了生的好些,哪裏比她強呢?寶玉竟如此看重,連她都越過去了,長此以往,寶玉眼裏豈不是沒了她了?
這才是襲人最擔心的地方。
寶玉屋子裏丫頭多,各有各的好處,寶玉又是個多情了,襲人努力多年,憑著小心謹慎細致周到又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親密,方才有了今日地位,自以為這便是一輩子的結果了,去因不曾過了明路,總是患得患失。寶玉最喜歡林姑娘,而晴雯有些兒林姑娘的品格兒,一直被她定為心腹大患,花了好些功夫才壓著晴雯,怎甘心晴雯就此起來。
一直因寶玉大意弄丟了自己的畫像而氣唿唿的晴雯掀了簾子進來,冷笑道:“二爺竟是別找什麽畫兒了,左不過我隻是個小丫鬟,哪個名牌上的人呢。二爺竟是快去哄哄襲人姐姐吧,若把襲人姐姐惹惱了,二爺該吃不下睡不著了。”
“你又何苦說這話。”寶玉兩頭受氣,急的臉都紅了。
麝月走上來悄悄扯了扯晴雯,低聲勸道:“你何苦跟二爺使氣,二爺也是著急著找畫兒呢。竟是快些讓二爺想起丟在哪裏了,若是丟在外麵被人撿了去可怎麽好?再這麽鬧下去,老太太那邊也瞞不住,二太太知道了寶玉這般鬧,也是要惱的。”
寶玉也聽見了這番話,也不敢讓屋子裏的丫頭們受牽連,又忙忙讓收拾屋子。
這時有個小丫頭突然說:“昨天襲人姐姐命我送了一包東西出去給茗煙,怪沉的,裏頭還像是幾本書。會不會那畫兒也夾在裏頭送出去了?”
襲人一直聽著呢,見小丫頭這麽說立時起來,臉上猶帶淚痕的責斥道:“難不成我竟是個瞎子,那樣一幅畫兒都看不見。那包袱裏的書都是早就裝好的,不過是二爺傳話讓我送出去,又不是我收拾的,何況當時怕二爺收拾的不仔細,我又親自查看過,確實是幾本書,哪裏有什麽畫兒。”
寶玉卻是抱著一線希望:“許是我大意混在裏頭了,你又看漏了眼,也未嚐沒有可能。我去問問!”
說完寶玉就跑了!
那幾本書他是從北靜王爺那裏借來的,昨日送了迴去,若畫兒真夾在裏頭倒不費事,隻問問王爺便知。寶玉出門不是那麽容易,好在北靜王爺的名頭好用,一聽是去北靜王府,王夫人即刻命人備車。
最後寶玉無功而返,北靜王爺並未在書中見到什麽畫像,反對他提到的畫像十分好奇,問了寶玉不少話。幸而寶玉還記著女子閨名不可輕易告訴給人,隻說那畫兒是一位親戚家的姐妹所做,多的便不肯提了。
至此,這幅失蹤的畫兒也成了一樁懸案。
黛玉迴去說給林青筠聽,林青筠也深感意外,至於賈母所送之物,既不能退迴去,也隻能收著。當晚臨水前,林青筠又在書案上發現了一張字兒:太上皇庇護,甄家事有變。
林青筠看後微微一歎,想著果然沒到時候,太上皇尚在,皇上想動四王八公老勳貴們確實不容易。
十八這天,聖旨降至林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聞戶部尚書林海之義女,聰慧敏捷、風姿雅悅,端莊淑睿,朕與皇後甚愛之,特指與純親王為正妃,於今年八月初九完婚。欽此!]
聖旨一經傳出,京城嘩然!
林家三人盡管早知婚事,可仍被聖旨內容驚住。
今年八月成婚?林青筠今年才十三歲,雖說並非沒有十二三歲成婚者,可那是極其特殊的例子,一般都是先定親,待女方及笄後才請期成婚。再者,尋常人家籌備婚事尚且要一年功夫,皇家從相看定準到成婚準備個兩三年是常事,因此這次婚事顯得很倉促。若非都知純親王聖眷仍濃,眾人都要以為純親王失了聖心,所以才被指了個草率婚事。畢竟外界提起林青筠冠的頭銜雖是林尚書義女,誰都清楚其父隻是秀才,毫無家世可言。
亦有知道內情多些的,例如諸皇子後妃等人,他們則認為是純親王的身體熬不住了,皇後這是為純親王娶親衝喜,至於王妃人選……前些時候皇後低調出宮去了觀音寺,便是再隱蔽仍有人知道了,林青筠必定是八字與純親王相合。古人成婚要合男女雙方八字,衝喜更是講究,尋常命格都不抵用。
不得不說,這些人無意間算是猜中了真相。
皇後最憂心的便是純親王的身體,太醫的診斷還時刻迴響在耳邊,因此妙玉的那番話無疑是救命稻草,皇後怎肯放棄。為了純親王能活著,皇後能同意他娶個小小秀才之女為王妃,能同意他憑著心意不再立側納妾,又還有什麽非議不能忍受?既然林青筠命中帶福惠及親近之人,那便令兩人早早成婚,每日裏同進同出夫妻親密無間,難不成純親王還不能好?
若不能好,可見林青筠是個沒福的,皇家病逝個王妃也算不得什麽。
林青筠對皇後的想法猜到一些,倒能理解,隻是想到即將離開林家十分不舍。她在林家統共過了兩年,除了最開始有些拘束,往後便過的越來越自在,這也是林家沒有女性長輩的緣故,後宅內隻她與黛玉兩個,一應大小事皆能做主。即將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哪怕平日裏再沉穩,也不免有些忐忑。
聖旨後,皇後從宮中賜下兩名嬤嬤,專為教導林青筠一切皇家禮儀規矩,提點諸多忌諱,宮中主要妃嬪、皇子公主情況,當然,講的最多還是純親王的病情以及日常注意事宜。
聖旨已下,婚期已定,林家就該準備嫁妝等物。
林如海是個大男人,大麵兒上的東西倒是好準備,就是細致處無法料理,黛玉又是個未出閣的女孩兒家,且比青筠年紀小,怎好插手嫁妝的事兒。按理林家最近的姻親便是賈家,賈母聞得林青筠竟有福分做純親王王妃,震驚後便想到了嫁妝此節,無奈邢夫人愚鈍不堪,王夫人又素來對林家有心病,李紈又是個寡婦,東府裏的尤氏更是不頂用,整個賈家竟拿不出個人來。賈母再度想到王熙鳳,若王熙鳳在府裏,這等事還需操心。林如海確實根本沒考慮賈家,直接備了禮物去了莊家,請莊家大太太幫著料理嫁妝之事。
莊家老夫人倒是爽快:“這算喜事,我替大太太應了。”說著對大太太說道:“府裏頭的事先放一放,或者讓二太太暫且幫把手,林家大姑娘的嫁妝要緊,你多費心,務必要辦好,也別給林大人省銀子。我是知道的,林大人疼女兒的很,必定不會吝嗇,林家也不缺那幾個錢。”說的屋子裏的人都笑了。
林如海立在屏風外也笑道:“老太太說的是,為兒女操辦婚事原該如此。”
“老太太放心,我必定用心辦理,若有不懂之處還來請教老太太。”大太太應承了。
莊老夫人問林如海:“黛玉怎麽沒來?要我說你就將黛玉送來住些天,如今大姑娘正學規矩忙的很,賜婚聖旨一下,等於婚事前麵的納采、問名、納吉都過了,婚期又在今年八月,隻怕過幾日禮部就要來下大聘,那日需要的迴禮也得預備起來,更是沒功夫。倒不如讓大姑娘專心忙她的,黛玉來陪陪我這個老人家,咱們家姊妹多,必是悶不著她。”
“那就多謝老太太體恤,明日我便將黛玉送來。”林如海想了想便同意了,主要是想到了賈家,若賈母提出接黛玉過去小住,太拒絕反傷親戚情麵,倒不如先送到莊家。
次日,林如海果然將黛玉送了來。黛玉在莊家跟著老太太住一個院子,每日裏姊妹們作伴,或讀書寫字,或吟詩作畫,也是極為自在,間或迴家看看父親與林青筠,還遇上賈母派人來接,黛玉去了一迴並未住下。黛玉心裏自然與賈母更親近,但賈母跟前總有個寶玉,莊家卻謹遵著規矩,男孩子大了極少出入內院,黛玉在那日住了幾天,莊黎等兄弟每日給老太太問安都是錯著時間,從不唐突。
寶玉倒也罷了,自小一處長大,寶玉的性子黛玉深知。隻賈家規矩疏漏,下人偷奸耍滑、欺上瞞下、嘴裏又沒個規矩,相比之下,莊家則清靜許多,令黛玉再一次深刻認識到書香世家與勳貴武將之家的區別。
林家祖上雖同是武將起家,可經曆幾代下來,已由武轉文,黛玉是自小在書香中長大,林如海也曾幾番暗示,將來要擇同是書香之家結親。
賈家是黛玉外祖家,賈家姊妹們個個出眾,黛玉嘴上不說,心裏卻明白賈家已日薄西山,卻仍是撐著國公府的架子,另有從上到下不將朝廷律法放在眼裏,做過的那些事若將來翻出來,隻怕賈家……
“妹妹怎麽愁眉苦臉的,莫不是舍不得你青筠姐姐了?”張詩雨笑著打趣。
黛玉坦然道:“確實舍不得,我才得了個好姐姐短短兩年,姐姐就要嫁人出門了。我恨不得跟姐姐相伴一輩子才好呢。”
“可是傻話了,姑娘大了都有出門子的一天,難道林姐姐將來不嫁人?”莊詩香嘻嘻哈哈的促狹,惱的黛玉伸手擰她的臉,莊詩香一麵躲一麵又笑:“我也舍不得林姐姐呢,不如林姐姐嫁到我家,給我做嫂嫂如何?”
“你這個促狹鬼,竟拿這個來胡說,看我不撕了你的嘴!”黛玉鬧紅了臉,不依不饒的追上莊詩香,一把按在椅子上撓的她眼淚都笑出來了。
偏生莊詩雨、莊詩晴、莊詩雅都在一旁起哄:“這個主意好,林妹妹做我們家的人,可是一輩子的姐妹。”
黛玉嗔怒道:“你們都不是好人!隻會拿我取笑,既說姑娘大了都要嫁人,難不成你們不嫁人?早晚都要各自散了呢。”
“哎呦呦,這是說什麽呢,這麽熱鬧。我恍惚聽見誰要嫁進咱們家做媳婦?是誰啊?快快領來讓我瞧瞧。”莊老太太不知何時從門外進來,偏一進來張口也是打趣,再度將黛玉鬧的臉紅,惱的顧不得老太太跟前,一跺腳用帕子捂著臉就跑了。
見狀一屋子人又笑了起來。
老太太與大太太交換個彼此心照不宣的眼神,而後便說起林如海為林青筠準備的嫁妝單子,著實豐厚。雖因著林青筠是要嫁入親王府做王妃,嫁妝不能寒嘇,即便如此,林如海所備也極為豐厚,哪怕至親女兒也不過如此了。
“若是禮部下的聘禮是按著宗室規矩,這些是盡夠匹配的。”大太太雖如此說,但想到純親王乃是帝後唯一嫡親,自小備受寵愛,隻怕聘禮比其他皇子們成婚時要豐厚。皇子們自成年起,禮部便會按規矩預備嫁妝等物,所以哪怕時間倉促,純親王成親的東西都是現成的,其他需現辦的也不費事。
“林大人的心思也好猜,林大姑娘到底是義女,除了林家,無甚親友,林大人多給她備些嫁妝,也是讓她去了親王府有些底氣的意思。可憐天下父母心。林大人待義女尚且如此,等黛玉成親時指不定如何呢。”說著老太太笑了,瞟了眼大太太道:“誰能得了黛玉做媳婦,也是好福氣。”
“老太太的話再沒有錯的。”大太太也笑,見著丫鬟們都不在跟前,這才低聲說:“我們老爺也有這個意思,想為明景求聘,隻是咱們家到底不是從前,已比不得林大人位高權重簡在帝心,所以隻言語試探,誰知林大人聽了含笑不語。”
“既沒迴絕,便是有幾分意思。我倒不是看重林家嫁妝,而是黛玉人品出眾,滿京城女兒少有及得上她的,與明景十分般配。再者,林家是書香之家,林如海自來隻做純臣,家風清正,又有諸多人脈,林家無嗣,將來自然會全力幫扶女婿。不是我功利,咱們家正在緊要關頭,結親也要慎重,林家門第雖高些,但憑借著老太爺的臉麵,或可高攀一迴。”老太太歎氣,又道:“關鍵是明景要爭氣,誰不希望女兒嫁個肯上進的青年才俊,隻等八月裏鄉試完了,明景得個好名次,才好有兩分底氣向林家提一提。”
大太太點頭:“老爺也這麽說。老爺說過兩個月便打發明景迴原籍,提前過去歇足精神,溫習功課,再拜訪拜訪原籍親友,便到鄉試時間了。老爺說,按照明景如今的文章,必是能中的,隻看名次罷了。”
老太太提到大孫子臉色柔和,也心疼:“也別太累著他,讀書不是一日之功,別為讀書累出病來。”
大太太笑道:“老太太放心吧,咱們家孩子從小練武,就是怕考場裏難熬。明景自小身體就好,這麽些年也少有病痛,況且他最是懂事,自己的事情料理的妥妥當當,少有讓人操心的。”
“我這大孫子是個難得的,咱們家就看他了。”老太太想著就交代:“和林家的事情不必告訴他知道,讓他安心準備考試,考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