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林家有女名青筠[紅樓]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
林青筠縱然有滿腹疑惑,一時間也顧不得問,以最快的速度換了身衣裳,便與黛玉坐車前往皇宮。
直到上車才從林如海口中得知事情緣故,還是與上元節那天的賞燈宴有關,諸人心知肚明那天燈節的真正目的。打個比方,賞燈宴是海選,那麽今天就是複選,皇後會親自逐一見這麽姑娘們。至於為什麽召見林青筠,不過是順帶而已,別家因生病或各種其他問題未能參加賞燈宴的姑娘們,也都與自家姐妹們一起入了宮,這是宮裏給的恩典。
原來自己是陪客。
林青筠稍稍放下心,見黛玉緊張起來,便故意打趣她:“妹妹今年剛十一歲,怕什麽,要怕也該是莊家的三姑娘。”
黛玉聽了心下一鬆,又嗔怪的瞪她一眼,自己撐不住也笑了:“姐姐真是愛打趣人!不過姐姐卻說錯了,詩雨姐姐才不擔心,她的親事一年前便已說定了,說的是禮部郎中楊大人家的三公子,比詩雨姐姐大三歲,如今正在國子監攻讀,兩家議定,等明年的鄉試結束後便成親。”
林青筠在心裏一算,莊詩雨十五,那位楊三公子便是十八。再看門第,莊家根基猶在,隻外邊兒看著大不如前,莊家老太爺又不在了,莊家雖未分家,可論起來其父隻是正七品翰林院編修,禮部郎中卻是正五品呢。
想著,林青筠便問:“那楊家早早兒的便與莊家訂了親,兩家早有來往?三姑娘到底是二房的姑娘,其父官職到底不如楊家,那楊家怎麽就瞧中了三姑娘?何況,去年臘月之前莊家都還在滇南呢。”
“我也問過父親呢。”黛玉是從莊詩香口中無意聽到的消息,迴來後因著疑惑問了林如海才明白,此時見林青筠問起,自然明白她的疑慮。“他們兩個竟是幼時便有婚約。當年莊家還在京城,莊家二老爺與楊郎中還一起在翰林院當值,恰逢詩雨姐姐出生,兩人一時酒後戲言提起了這件親事。當時楊三公子才三歲,是嫡出,很得楊郎中疼愛,但在當時這門親事卻是楊家高攀的。時隔多年,莊家也沒想到楊家突然派人去商議兩家親事,何況楊三公子年輕上進,莊家卻大不如前,甚至那時還未得進京的旨意,因此可見楊家誠意與家風,詩雨姐姐去了楊家也不會受大委屈。後來莊家進了京,這門親事更好了。”
“下迴見了三姑娘一定得道聲恭喜。”古人一般都不分家,既然楊公子行三,莊詩雨嫁過去必定不管家,若在旁人或許心有不平,但莊詩雨性情恬靜,若是給她的,她必能做好,不給她的,她也能淡然處之,所以倒不必擔心她去了楊家的生活。
何況,楊家如此重諾,規矩必定嚴謹,楊三公子又是讀書人,說不定真能夫妻相合呢。
入宮之後,林如海交代了一些規矩,便由兩位嬤嬤陪著她們去了鳳儀宮。在鳳儀宮的宮門口,正好見有宮女送兩位麵生的官家小姐出來,彼此頷首示意,青筠兩人經通傳,被領了進去。
偌大的宮室寂靜無聲,隻聽得到她們自己的腳步聲,無形中便令人緊張。
“迴稟皇後娘娘,林尚書家的兩位姑娘到了。”
“臣女叩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福金安。”關於宮中禮儀嬤嬤們教導過,林青筠與黛玉二人行了大禮參拜,禮畢也不敢起身,隻等上頭的皇後娘娘發話。
“免禮。”皇後一早起見了不少官家小姐,早有些乏了,這會兒正主終於出現,不由得端眼去看。
青筠與黛玉起身,在皇後娘娘的賜座聲後,落座於早就準備在一側的兩個雕花圓凳。兩人坐姿端正優雅,哪怕並未與皇後對麵而坐,仍是微微垂下視線,以示規矩。青筠比黛玉大兩歲,高上大半個頭,加上身量纖細,氣度沉穩,倒似有十四五歲,容貌雖不如黛玉有傾人之姿,卻也不俗,恍如竹林寒月,雪中冷梅,那份氣質令人讚賞。
皇後心下讚歎:這林青筠果然不凡,怪不得能令林如海認為義女疼愛有加,隻可惜在出生。
皇後心中已有計較,與兩人的對話並無特別,和之前一樣例行公事般問完,給了賞賜,便令宮人送二人出去。
當晚皇帝過來了,帝後兩人遣退宮人私下裏說話。
皇帝問起林青筠。
皇後笑著稱讚:“若非親眼所見,臣妾定是不信的。那林青筠當真是出自鄉野?她到林家才幾年,最多不過兩年吧,竟比許多大家子千金更有氣度。雖未免惹人眼不好多說,但臣妾也問了她幾句,對答得體也是難的,怪讓人喜歡的。”
“皇後當真這般喜歡她?”皇帝很少聽皇後這麽誇讚人,一時間便有猜測。
皇後也沒藏掖,神色落寞的歎道:“臣妾的心事不說陛下也知道,我隻為佑安操心罷了。我瞧著林姑娘倒也好,難得與佑安有緣,便想著將她指給佑安。陛下以為如何?”
皇帝微微蹙眉,似想著什麽,半晌反問道:“皇後想給個什麽名分?”
皇後本有所決定,可看著他剛才那反常的舉動,幾十年夫妻相處使得皇後臨時改了口:“若非她出生實在太低,以那般人品,做側妃也使得。臣妾還不曾問過佑安,想先討陛下一個主意。”
“你先問問佑安的意思,反正這麽多年了,總得挑個合他心意的。”皇帝並未給明確的意思,又說:“林青筠明麵上是林如海義女,實則與養女無異,這事兒朕也得問問林如海的意思。”
“陛下所言有理。”盡管麵上含笑,可皇後心下著實吃驚,想不到一個林青筠令皇帝這般重視。到底是因著林如海的關係,還是林青筠當真有什麽秘密?
實際上,皇帝的確顧慮到林如海,林如海是功臣,也是個能臣,皇帝是要重用的。再一個,林青筠因著甄家而家破人亡,而甄家早就在皇帝的待宰名單上,到時候林家的慘案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當然,皇帝也考慮到徒晏的性情,若不先得了徒晏同意,賜婚一下,指不定會出什麽狀況。徒晏是皇帝唯一的嫡子,又因當年中毒之事,便對徒晏疼寵有加,哪怕後來宮中又有了年紀小的皇子,仍舊無法與之相比。
想到徒晏的身子,皇帝驀地說:“你覺得佑安的事與那林青筠是否有關?”
“這、臣妾不知。”皇後認真迴想了一遍,坦言道:“臣妾實在看不出那林家姑娘有那般能耐,再者,到底是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真救了純親王能這般沉得住氣?便是不知佑安身份,也不可能如此沉默,臣妾瞧著實在不像。”
皇帝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推說有折子要批,起身去了禦書房。
皇帝在書房內來迴踱步,盡管他心中與皇後所思一樣,可無意中發現的一件事令他震驚。猶記得五年前林如海嫡妻仙逝,曾將唯一的女兒送往榮國府托賈老太君撫養,顯見得有托孤之意。那時他派給林如海的任務的確危險,也曾不止一次得知林如海身體耗損的厲害,幾番請醫診治,然而在林青筠到了林家沒多久,林如海竟好了,如今瞧著不僅毫無病相,且麵色紅潤精神健朗,比之常人還要強上許多。林如海的嫡女據說自出生起便有先天不足,一直病歪歪的不見好,常年吃藥養著,在榮國府住著的時候還傳出了些不太好聽的名聲,皆和身子弱有關,可在其迴到林家沒多久,多年頑疾竟漸漸痊愈,宛如從未得病的健康小姑娘。
皇帝眼神陡然銳利,食指輕敲桌麵,喚來戴權吩咐:“去一趟鳳儀宮告訴皇後,了塵大師唯一的徒弟將在幾日後到達京城,就在城外的觀音寺掛單。據說了塵大師極擅長推演先天神數,她的徒弟想必盡得真傳,正好請她為純親王算一算姻緣。”
皇帝隻是想看看,林青筠到底是天生帶福,還是真有隱秘,或許這位盛名已久的了塵大師的女徒弟能為他解惑。
戴權將皇帝的話一字不漏的轉述給皇後。
皇後聽了心中犯疑,但了塵大師的名頭的確令她心下一動,倒不是為佑安求姻緣,而是……壽數!皇後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真的隻有短短二十五的壽命。雖說不是了塵大師本人,但大師早在兩年前圓寂,唯有一個女徒弟一貫閉門禮佛,好不容易對方來了京城,不見上一麵實在不甘心。
命人時刻關注著觀音寺的動向,果然在五天後得了準確消息。
雖說大可傳旨令對方入宮,但多方權衡,皇後請了出宮進香的旨意,並未大張旗鼓,反而是輕車簡從從宮中出來,除了宮女太監和侍衛,隻多了一輛車跟著,車內坐著的便是徒晏。
盡管皇後說是去上香祈福,但徒晏卻心知肚明,畢竟他也知道了塵大師女徒弟抵達觀音寺的消息。徒晏佯作無察,心中也是波瀾不驚,便是有,也不過是一絲悲涼。
徒晏自出宮建府起便在外遊曆,哪怕因身體緣故行程極慢,但四五年下來也遊走了不少地方。當年他遊至姑蘇一帶,曾去過蟠香寺,不僅見過那位女徒弟,更是見過了塵大師本人,甚至求對方為自己算過壽數。當時了塵大師算過之後許久不曾言語,直至他懇求的狠了,方才歎息:一生病體纏身,無妻無子,活不過弱冠之年。
他今年正好是弱冠之年,上元節的晚上便險些死了,誰知下迴能否好運。
皇後雖未大肆張揚,卻早一步派人去觀音寺通知了主持,將歇息之處清掃了出來。皇後不願張揚,因此並未驚動其他香客,所幸今日並非初一十五,寺中香客並不多,皇後等人改裝前來,瞧著似大戶人家女眷,香客們瞧了不過議論兩句。
“貧尼有禮了,施主裏麵請。”觀音寺的主持玄靜師太在寺門口迎接。
皇後扶著紋心的手一麵往裏走一麵問道:“我要見的人可在?”
“妙玉正在淨室等候,隻是……”玄靜師太麵露為難:“這妙玉說隻與了塵師太學習佛法,並不懂得推演先天神數,怕是要讓施主失望了。”
“我對了塵大師仰慕已久,可惜大師已圓寂,無緣得見,她是大師唯一弟子,便是能聽聽大師生前之事,此行也算圓滿。”皇後並未因玄靜之言而動搖。
徒晏跟在後麵,對於玄靜的話倒沒什麽反應,隻是想起那妙玉的秉性……
“母後,我一個外男便不進去了。”這裏並無外人,徒晏倒不怕如此稱唿被人聽去,再說,他實在不願去見妙玉那冷傲的臉,仿佛天下人物皆不在她眼中,那種性子遇到心氣平和的倒罷了,但凡有點兒脾氣的,隻怕都得惱了。
此番妙玉孤身上京,恐怕也是在蟠香寺待不下去了,畢竟“過潔世同嫌”。
“出家人的地方哪有那麽多的講究,再者你不必進去,隻在門外等著我便是。”然而皇後怎會放過他,本就是為他才來的。
徒晏隻得跟著。
主持早將一處清靜的小院兒收拾了出來,侍衛打扮的護院們裏裏外外守的嚴密,宮人們將屋子重新布置過。此時正中一間房門敞開著,一身水田衣神色冷傲的妙玉立在門前,手持拂塵行了個出家禮。
皇後閱人無數,自然一眼瞧出妙玉此人性情,但仍是讚了一聲,好個模樣,便是過於冷傲,也符合出家人的性情,因此倒並沒有不悅。
妙玉也瞥見了徒晏,微一愣,這才了然來者身份。
早先主持隻說了宮中貴人,便是猜測也不敢斷言,可看到徒晏便明了。三年前她見過徒晏,師父還為其算過,在徒晏走後,師父與她說了徒晏的身份。實在沒想到會再次見到,若依著師父臨終之言,確實是不會再見的。
皇後一落座,也沒心思去周旋,直言道:“了塵大師最擅長推演先天神數,妙玉師父是大師唯一弟子,哪怕未曾盡得真傳,也知道一二,還望妙玉師父能為我兒算一算姻緣。”
妙玉眼睛動了動,張口說道:“皇後娘娘難道不知,三年前我師父親自為純親王推演過一迴。”
皇後一驚,對於被猜破身份倒罷了,隻是不曾想到的是其話中內容。皇後忙轉頭望向門外求證:“佑安?!”
林青筠縱然有滿腹疑惑,一時間也顧不得問,以最快的速度換了身衣裳,便與黛玉坐車前往皇宮。
直到上車才從林如海口中得知事情緣故,還是與上元節那天的賞燈宴有關,諸人心知肚明那天燈節的真正目的。打個比方,賞燈宴是海選,那麽今天就是複選,皇後會親自逐一見這麽姑娘們。至於為什麽召見林青筠,不過是順帶而已,別家因生病或各種其他問題未能參加賞燈宴的姑娘們,也都與自家姐妹們一起入了宮,這是宮裏給的恩典。
原來自己是陪客。
林青筠稍稍放下心,見黛玉緊張起來,便故意打趣她:“妹妹今年剛十一歲,怕什麽,要怕也該是莊家的三姑娘。”
黛玉聽了心下一鬆,又嗔怪的瞪她一眼,自己撐不住也笑了:“姐姐真是愛打趣人!不過姐姐卻說錯了,詩雨姐姐才不擔心,她的親事一年前便已說定了,說的是禮部郎中楊大人家的三公子,比詩雨姐姐大三歲,如今正在國子監攻讀,兩家議定,等明年的鄉試結束後便成親。”
林青筠在心裏一算,莊詩雨十五,那位楊三公子便是十八。再看門第,莊家根基猶在,隻外邊兒看著大不如前,莊家老太爺又不在了,莊家雖未分家,可論起來其父隻是正七品翰林院編修,禮部郎中卻是正五品呢。
想著,林青筠便問:“那楊家早早兒的便與莊家訂了親,兩家早有來往?三姑娘到底是二房的姑娘,其父官職到底不如楊家,那楊家怎麽就瞧中了三姑娘?何況,去年臘月之前莊家都還在滇南呢。”
“我也問過父親呢。”黛玉是從莊詩香口中無意聽到的消息,迴來後因著疑惑問了林如海才明白,此時見林青筠問起,自然明白她的疑慮。“他們兩個竟是幼時便有婚約。當年莊家還在京城,莊家二老爺與楊郎中還一起在翰林院當值,恰逢詩雨姐姐出生,兩人一時酒後戲言提起了這件親事。當時楊三公子才三歲,是嫡出,很得楊郎中疼愛,但在當時這門親事卻是楊家高攀的。時隔多年,莊家也沒想到楊家突然派人去商議兩家親事,何況楊三公子年輕上進,莊家卻大不如前,甚至那時還未得進京的旨意,因此可見楊家誠意與家風,詩雨姐姐去了楊家也不會受大委屈。後來莊家進了京,這門親事更好了。”
“下迴見了三姑娘一定得道聲恭喜。”古人一般都不分家,既然楊公子行三,莊詩雨嫁過去必定不管家,若在旁人或許心有不平,但莊詩雨性情恬靜,若是給她的,她必能做好,不給她的,她也能淡然處之,所以倒不必擔心她去了楊家的生活。
何況,楊家如此重諾,規矩必定嚴謹,楊三公子又是讀書人,說不定真能夫妻相合呢。
入宮之後,林如海交代了一些規矩,便由兩位嬤嬤陪著她們去了鳳儀宮。在鳳儀宮的宮門口,正好見有宮女送兩位麵生的官家小姐出來,彼此頷首示意,青筠兩人經通傳,被領了進去。
偌大的宮室寂靜無聲,隻聽得到她們自己的腳步聲,無形中便令人緊張。
“迴稟皇後娘娘,林尚書家的兩位姑娘到了。”
“臣女叩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福金安。”關於宮中禮儀嬤嬤們教導過,林青筠與黛玉二人行了大禮參拜,禮畢也不敢起身,隻等上頭的皇後娘娘發話。
“免禮。”皇後一早起見了不少官家小姐,早有些乏了,這會兒正主終於出現,不由得端眼去看。
青筠與黛玉起身,在皇後娘娘的賜座聲後,落座於早就準備在一側的兩個雕花圓凳。兩人坐姿端正優雅,哪怕並未與皇後對麵而坐,仍是微微垂下視線,以示規矩。青筠比黛玉大兩歲,高上大半個頭,加上身量纖細,氣度沉穩,倒似有十四五歲,容貌雖不如黛玉有傾人之姿,卻也不俗,恍如竹林寒月,雪中冷梅,那份氣質令人讚賞。
皇後心下讚歎:這林青筠果然不凡,怪不得能令林如海認為義女疼愛有加,隻可惜在出生。
皇後心中已有計較,與兩人的對話並無特別,和之前一樣例行公事般問完,給了賞賜,便令宮人送二人出去。
當晚皇帝過來了,帝後兩人遣退宮人私下裏說話。
皇帝問起林青筠。
皇後笑著稱讚:“若非親眼所見,臣妾定是不信的。那林青筠當真是出自鄉野?她到林家才幾年,最多不過兩年吧,竟比許多大家子千金更有氣度。雖未免惹人眼不好多說,但臣妾也問了她幾句,對答得體也是難的,怪讓人喜歡的。”
“皇後當真這般喜歡她?”皇帝很少聽皇後這麽誇讚人,一時間便有猜測。
皇後也沒藏掖,神色落寞的歎道:“臣妾的心事不說陛下也知道,我隻為佑安操心罷了。我瞧著林姑娘倒也好,難得與佑安有緣,便想著將她指給佑安。陛下以為如何?”
皇帝微微蹙眉,似想著什麽,半晌反問道:“皇後想給個什麽名分?”
皇後本有所決定,可看著他剛才那反常的舉動,幾十年夫妻相處使得皇後臨時改了口:“若非她出生實在太低,以那般人品,做側妃也使得。臣妾還不曾問過佑安,想先討陛下一個主意。”
“你先問問佑安的意思,反正這麽多年了,總得挑個合他心意的。”皇帝並未給明確的意思,又說:“林青筠明麵上是林如海義女,實則與養女無異,這事兒朕也得問問林如海的意思。”
“陛下所言有理。”盡管麵上含笑,可皇後心下著實吃驚,想不到一個林青筠令皇帝這般重視。到底是因著林如海的關係,還是林青筠當真有什麽秘密?
實際上,皇帝的確顧慮到林如海,林如海是功臣,也是個能臣,皇帝是要重用的。再一個,林青筠因著甄家而家破人亡,而甄家早就在皇帝的待宰名單上,到時候林家的慘案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當然,皇帝也考慮到徒晏的性情,若不先得了徒晏同意,賜婚一下,指不定會出什麽狀況。徒晏是皇帝唯一的嫡子,又因當年中毒之事,便對徒晏疼寵有加,哪怕後來宮中又有了年紀小的皇子,仍舊無法與之相比。
想到徒晏的身子,皇帝驀地說:“你覺得佑安的事與那林青筠是否有關?”
“這、臣妾不知。”皇後認真迴想了一遍,坦言道:“臣妾實在看不出那林家姑娘有那般能耐,再者,到底是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真救了純親王能這般沉得住氣?便是不知佑安身份,也不可能如此沉默,臣妾瞧著實在不像。”
皇帝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推說有折子要批,起身去了禦書房。
皇帝在書房內來迴踱步,盡管他心中與皇後所思一樣,可無意中發現的一件事令他震驚。猶記得五年前林如海嫡妻仙逝,曾將唯一的女兒送往榮國府托賈老太君撫養,顯見得有托孤之意。那時他派給林如海的任務的確危險,也曾不止一次得知林如海身體耗損的厲害,幾番請醫診治,然而在林青筠到了林家沒多久,林如海竟好了,如今瞧著不僅毫無病相,且麵色紅潤精神健朗,比之常人還要強上許多。林如海的嫡女據說自出生起便有先天不足,一直病歪歪的不見好,常年吃藥養著,在榮國府住著的時候還傳出了些不太好聽的名聲,皆和身子弱有關,可在其迴到林家沒多久,多年頑疾竟漸漸痊愈,宛如從未得病的健康小姑娘。
皇帝眼神陡然銳利,食指輕敲桌麵,喚來戴權吩咐:“去一趟鳳儀宮告訴皇後,了塵大師唯一的徒弟將在幾日後到達京城,就在城外的觀音寺掛單。據說了塵大師極擅長推演先天神數,她的徒弟想必盡得真傳,正好請她為純親王算一算姻緣。”
皇帝隻是想看看,林青筠到底是天生帶福,還是真有隱秘,或許這位盛名已久的了塵大師的女徒弟能為他解惑。
戴權將皇帝的話一字不漏的轉述給皇後。
皇後聽了心中犯疑,但了塵大師的名頭的確令她心下一動,倒不是為佑安求姻緣,而是……壽數!皇後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真的隻有短短二十五的壽命。雖說不是了塵大師本人,但大師早在兩年前圓寂,唯有一個女徒弟一貫閉門禮佛,好不容易對方來了京城,不見上一麵實在不甘心。
命人時刻關注著觀音寺的動向,果然在五天後得了準確消息。
雖說大可傳旨令對方入宮,但多方權衡,皇後請了出宮進香的旨意,並未大張旗鼓,反而是輕車簡從從宮中出來,除了宮女太監和侍衛,隻多了一輛車跟著,車內坐著的便是徒晏。
盡管皇後說是去上香祈福,但徒晏卻心知肚明,畢竟他也知道了塵大師女徒弟抵達觀音寺的消息。徒晏佯作無察,心中也是波瀾不驚,便是有,也不過是一絲悲涼。
徒晏自出宮建府起便在外遊曆,哪怕因身體緣故行程極慢,但四五年下來也遊走了不少地方。當年他遊至姑蘇一帶,曾去過蟠香寺,不僅見過那位女徒弟,更是見過了塵大師本人,甚至求對方為自己算過壽數。當時了塵大師算過之後許久不曾言語,直至他懇求的狠了,方才歎息:一生病體纏身,無妻無子,活不過弱冠之年。
他今年正好是弱冠之年,上元節的晚上便險些死了,誰知下迴能否好運。
皇後雖未大肆張揚,卻早一步派人去觀音寺通知了主持,將歇息之處清掃了出來。皇後不願張揚,因此並未驚動其他香客,所幸今日並非初一十五,寺中香客並不多,皇後等人改裝前來,瞧著似大戶人家女眷,香客們瞧了不過議論兩句。
“貧尼有禮了,施主裏麵請。”觀音寺的主持玄靜師太在寺門口迎接。
皇後扶著紋心的手一麵往裏走一麵問道:“我要見的人可在?”
“妙玉正在淨室等候,隻是……”玄靜師太麵露為難:“這妙玉說隻與了塵師太學習佛法,並不懂得推演先天神數,怕是要讓施主失望了。”
“我對了塵大師仰慕已久,可惜大師已圓寂,無緣得見,她是大師唯一弟子,便是能聽聽大師生前之事,此行也算圓滿。”皇後並未因玄靜之言而動搖。
徒晏跟在後麵,對於玄靜的話倒沒什麽反應,隻是想起那妙玉的秉性……
“母後,我一個外男便不進去了。”這裏並無外人,徒晏倒不怕如此稱唿被人聽去,再說,他實在不願去見妙玉那冷傲的臉,仿佛天下人物皆不在她眼中,那種性子遇到心氣平和的倒罷了,但凡有點兒脾氣的,隻怕都得惱了。
此番妙玉孤身上京,恐怕也是在蟠香寺待不下去了,畢竟“過潔世同嫌”。
“出家人的地方哪有那麽多的講究,再者你不必進去,隻在門外等著我便是。”然而皇後怎會放過他,本就是為他才來的。
徒晏隻得跟著。
主持早將一處清靜的小院兒收拾了出來,侍衛打扮的護院們裏裏外外守的嚴密,宮人們將屋子重新布置過。此時正中一間房門敞開著,一身水田衣神色冷傲的妙玉立在門前,手持拂塵行了個出家禮。
皇後閱人無數,自然一眼瞧出妙玉此人性情,但仍是讚了一聲,好個模樣,便是過於冷傲,也符合出家人的性情,因此倒並沒有不悅。
妙玉也瞥見了徒晏,微一愣,這才了然來者身份。
早先主持隻說了宮中貴人,便是猜測也不敢斷言,可看到徒晏便明了。三年前她見過徒晏,師父還為其算過,在徒晏走後,師父與她說了徒晏的身份。實在沒想到會再次見到,若依著師父臨終之言,確實是不會再見的。
皇後一落座,也沒心思去周旋,直言道:“了塵大師最擅長推演先天神數,妙玉師父是大師唯一弟子,哪怕未曾盡得真傳,也知道一二,還望妙玉師父能為我兒算一算姻緣。”
妙玉眼睛動了動,張口說道:“皇後娘娘難道不知,三年前我師父親自為純親王推演過一迴。”
皇後一驚,對於被猜破身份倒罷了,隻是不曾想到的是其話中內容。皇後忙轉頭望向門外求證:“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