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與北漢本為一國,因爭皇位,才分為南北兩漢。北漢一直是依附朱雀國抗擊南漢的,待南漢兵敗後,勢力越來越弱,而北漢逐漸強大起來,慢慢的就不甘稱臣了,於是派使者向朱雀國提出兩道難題,若解出來,則繼續稱臣,否則的話,就擺脫朱雀國,自立為王。
這兩道題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一是將綾緞穿過九曲明珠。二是一百根頭尾粗細一樣的木頭,要認出其根梢來。
木旭連日來鬱悶的很,想自己腆下臉來討好林家,林家對自己卻一直是不冷不熱,搞的自己就如身在死胡同,前無進路,後無退路。
這天,在朝堂上聽到那兩道難題,他不由的一驚,怎麽竟與昨夜孟子卿所說的不謀而合。想那孟子卿究竟是如何得到消息的?是脅迫而來,還是本為同夥,這他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他還是明白的,孟子卿如此幫自己,不過是為妹妹找個後台,也好保護她。想到這裏,他不禁上前邁了一腳,正欲開口解答。可轉念又一想,不行,還是思量好了再說。於是他又退了迴去,不動聲色的環顧四周,見有的冥思苦想,有的竊竊私語,也有的默默出神,什麽樣的都有。
晚上,他合計了一下,才偷偷來到林府。隻見這時的林府一片寂靜。兩座石獅屹立在門前,烏黑堅固的大門緊閉,銅環沉重無比,如一座大山,拒人千裏之外。
在家丁的帶領下,穿過月門來到西花園,撲鼻而來的微薰薄醉的香味,沿著遊廊折過一帶假山池塘,遠遠望去,依稀可見的一座歇山式的小殿矗立在那裏。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前庭,家丁讓他稍等,便去通稟了。
木旭坐在椅子上,細細打量著廳堂。抬頭迎麵是金絲鑲框的匾額,上寫:“皇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靠北牆放大紫檀架幾案,設著三尺來高的古銅鼎。上方是一副《山路鬆聲圖》,兩側是灑金對聯,上寫:“八百裏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案前是金銀參鏤的八仙桌,上刻著蝙蝠、梅花鹿、怪獸與喜鵲,取其諧音即為“福、祿、壽、喜”之意。兩旁是同樣的太師椅。地麵正中鋪著紅氈,兩旁各一排椅子,椅子之間是低低的茶幾,擺著紫砂茶具。
不知等了多少時辰,才見林朝奉走了進來。他踱著步從容的走到太師椅前,坐下,慢悠悠的拿起茶杯,撩了一下,才抿了一口,似笑非笑的看著眼前躬身拜見的木旭,問道:“不知木大人這麽晚到此找本王,有何貴幹?”
木旭忙陪笑說道:“微臣冒然前來,是為解北漢使者提出的難題的。”
“奧。”林朝奉把玩著手中的茶杯,說道:“難道木大人想到了解法?那可是大功一件啊。”接著,放下茶杯,臉色平淡的如一弘秋池似的,“木大人真是為朝廷鞠躬盡瘁,費心費力。倘若滿朝文武都如大人這般,本王也就省心多了。隻是木大人為何今日不在朝堂之中說呢?”
“王爺有所不知,微臣也是在下朝時才想到了,這才前來王府稟告王爺。”木旭幹笑一聲,又說道:“這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能為王爺效勞,是微臣的榮幸。”
“哈哈,”林朝奉突然狂笑不止,半晌才平靜下來,陰笑的看著他,一語不發。
木旭見他笑而不語,眼中波光閃閃,心中不由千百迴轉,卻終究一句話也不敢說。這時,聽到林朝奉說道:“木大人這話還真是有趣,不過本王愛聽。”
“王爺,那解法是。。。。。。”
“慢。”林朝奉沒等他說完,便打斷說道:“本王對這解法並無興趣,木大人也無須說明,待明日早朝木大人可向皇上奏明,至於這功勞嗎?本王不會忘記的。”說完,端起茶杯,說了聲:“送客。”便起身向外走去。
幾天後,太後突然讓杜姑姑去明瑟居喚婉儀過來。婉儀聽後,立即讓碧月給自己簡單梳妝,這才跟著杜姑姑去了永壽宮。
待她走進殿內,正見太後侍弄著幾盆花,花正緩緩盛放,紫色花瓣長的奇特,呈喇叭狀,鮮豔而詭異。婉儀連忙跪拜:“嬪妾參見太後,太後金安。”
她將手中的噴壺遞給身後的紅淚,拭淨手上的水,才轉身笑著說:“木充媛來了,還不賜座。”
待婉儀坐定,她又說道:“你可知今日哀家喚你來是為了何事?”
“嬪妾不知,還請太後明示。”婉儀如坐針氈,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北漢國真是狼子野心,竟恩將仇報,提出兩道難題,愁煞這滿朝文武。”這事婉儀也聽說過,聽說皇上當日是愁眉鎖眼,苦惱的很,可第二天卻又喜笑顏開,隻是不知是何人所解。
這時,太後又說道:“沒想到木大人才華橫溢,心思靈動,想出了解法,可是這朱雀國一大功臣啊。哀家思量再三,決定將你父擢為樞密使,與上官飛同朝為官。”
婉儀聽後,先是一愣,過後漸漸明白一切。她沒想到木旭竟想出辦法解答那兩道難題,看來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隻是不知高人是誰?是木清風,還是哥哥。想那太後要提木旭為樞密使,而樞密使的權力與丞相相當。好一個狡猾的老狐狸,她隻是找了個能牽製上官飛的棋子,而最終操縱的還是她和林朝奉。
“你父之所以提升,不但因為他有功於朱雀國。還因他識時務,明事理。不過,以後還須更加勉勵,也算不辜負那重用之人啊。”太後目光火花一閃,又變的深不可測,“至於你嗎?哀家很喜歡你的繡品,憐你一片孝心,決定冊封你為昭容,擇日搬到昭陽宮吧。”
昭陽宮?那不是羅裳曾住過的地方嗎?為什麽要自己搬過去,要知這宮裏隻有妃位才能獨居一宮,可為何她要做出如此不妥的決定呢?婉儀想了想,便清楚了她的用心,好吧,既然你想那樣,我倒願成全你。
1、我借用了唐太宗五難吐蕃使者的題目。
2、古代官職不是很熟,其中肯定有所不符,還請不要見笑。
這兩道題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一是將綾緞穿過九曲明珠。二是一百根頭尾粗細一樣的木頭,要認出其根梢來。
木旭連日來鬱悶的很,想自己腆下臉來討好林家,林家對自己卻一直是不冷不熱,搞的自己就如身在死胡同,前無進路,後無退路。
這天,在朝堂上聽到那兩道難題,他不由的一驚,怎麽竟與昨夜孟子卿所說的不謀而合。想那孟子卿究竟是如何得到消息的?是脅迫而來,還是本為同夥,這他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他還是明白的,孟子卿如此幫自己,不過是為妹妹找個後台,也好保護她。想到這裏,他不禁上前邁了一腳,正欲開口解答。可轉念又一想,不行,還是思量好了再說。於是他又退了迴去,不動聲色的環顧四周,見有的冥思苦想,有的竊竊私語,也有的默默出神,什麽樣的都有。
晚上,他合計了一下,才偷偷來到林府。隻見這時的林府一片寂靜。兩座石獅屹立在門前,烏黑堅固的大門緊閉,銅環沉重無比,如一座大山,拒人千裏之外。
在家丁的帶領下,穿過月門來到西花園,撲鼻而來的微薰薄醉的香味,沿著遊廊折過一帶假山池塘,遠遠望去,依稀可見的一座歇山式的小殿矗立在那裏。又走了一段路,才到了前庭,家丁讓他稍等,便去通稟了。
木旭坐在椅子上,細細打量著廳堂。抬頭迎麵是金絲鑲框的匾額,上寫:“皇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靠北牆放大紫檀架幾案,設著三尺來高的古銅鼎。上方是一副《山路鬆聲圖》,兩側是灑金對聯,上寫:“八百裏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煙火,盡歸此處樓台”。案前是金銀參鏤的八仙桌,上刻著蝙蝠、梅花鹿、怪獸與喜鵲,取其諧音即為“福、祿、壽、喜”之意。兩旁是同樣的太師椅。地麵正中鋪著紅氈,兩旁各一排椅子,椅子之間是低低的茶幾,擺著紫砂茶具。
不知等了多少時辰,才見林朝奉走了進來。他踱著步從容的走到太師椅前,坐下,慢悠悠的拿起茶杯,撩了一下,才抿了一口,似笑非笑的看著眼前躬身拜見的木旭,問道:“不知木大人這麽晚到此找本王,有何貴幹?”
木旭忙陪笑說道:“微臣冒然前來,是為解北漢使者提出的難題的。”
“奧。”林朝奉把玩著手中的茶杯,說道:“難道木大人想到了解法?那可是大功一件啊。”接著,放下茶杯,臉色平淡的如一弘秋池似的,“木大人真是為朝廷鞠躬盡瘁,費心費力。倘若滿朝文武都如大人這般,本王也就省心多了。隻是木大人為何今日不在朝堂之中說呢?”
“王爺有所不知,微臣也是在下朝時才想到了,這才前來王府稟告王爺。”木旭幹笑一聲,又說道:“這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能為王爺效勞,是微臣的榮幸。”
“哈哈,”林朝奉突然狂笑不止,半晌才平靜下來,陰笑的看著他,一語不發。
木旭見他笑而不語,眼中波光閃閃,心中不由千百迴轉,卻終究一句話也不敢說。這時,聽到林朝奉說道:“木大人這話還真是有趣,不過本王愛聽。”
“王爺,那解法是。。。。。。”
“慢。”林朝奉沒等他說完,便打斷說道:“本王對這解法並無興趣,木大人也無須說明,待明日早朝木大人可向皇上奏明,至於這功勞嗎?本王不會忘記的。”說完,端起茶杯,說了聲:“送客。”便起身向外走去。
幾天後,太後突然讓杜姑姑去明瑟居喚婉儀過來。婉儀聽後,立即讓碧月給自己簡單梳妝,這才跟著杜姑姑去了永壽宮。
待她走進殿內,正見太後侍弄著幾盆花,花正緩緩盛放,紫色花瓣長的奇特,呈喇叭狀,鮮豔而詭異。婉儀連忙跪拜:“嬪妾參見太後,太後金安。”
她將手中的噴壺遞給身後的紅淚,拭淨手上的水,才轉身笑著說:“木充媛來了,還不賜座。”
待婉儀坐定,她又說道:“你可知今日哀家喚你來是為了何事?”
“嬪妾不知,還請太後明示。”婉儀如坐針氈,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北漢國真是狼子野心,竟恩將仇報,提出兩道難題,愁煞這滿朝文武。”這事婉儀也聽說過,聽說皇上當日是愁眉鎖眼,苦惱的很,可第二天卻又喜笑顏開,隻是不知是何人所解。
這時,太後又說道:“沒想到木大人才華橫溢,心思靈動,想出了解法,可是這朱雀國一大功臣啊。哀家思量再三,決定將你父擢為樞密使,與上官飛同朝為官。”
婉儀聽後,先是一愣,過後漸漸明白一切。她沒想到木旭竟想出辦法解答那兩道難題,看來背後一定有高人指點,隻是不知高人是誰?是木清風,還是哥哥。想那太後要提木旭為樞密使,而樞密使的權力與丞相相當。好一個狡猾的老狐狸,她隻是找了個能牽製上官飛的棋子,而最終操縱的還是她和林朝奉。
“你父之所以提升,不但因為他有功於朱雀國。還因他識時務,明事理。不過,以後還須更加勉勵,也算不辜負那重用之人啊。”太後目光火花一閃,又變的深不可測,“至於你嗎?哀家很喜歡你的繡品,憐你一片孝心,決定冊封你為昭容,擇日搬到昭陽宮吧。”
昭陽宮?那不是羅裳曾住過的地方嗎?為什麽要自己搬過去,要知這宮裏隻有妃位才能獨居一宮,可為何她要做出如此不妥的決定呢?婉儀想了想,便清楚了她的用心,好吧,既然你想那樣,我倒願成全你。
1、我借用了唐太宗五難吐蕃使者的題目。
2、古代官職不是很熟,其中肯定有所不符,還請不要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