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韓四手捧著個長形的木質盒子走了迴來,隨即將東西搭放在段連祥身旁的茶幾上。

    正衡瞄了眼那個盒子,心想剛才還以為韓四去後廳釋放張克易,卻沒想到他原來是受命去取這個東西,看來段連祥一早就知道那兩個來人此行的目的,並非是單純為了解救他們的師叔而來,隻不過眼前這麽一個外表普通的盒子,到底又與他們有何關係呢?

    依照那個自稱“鷓鴣哨”的少姓男人的意思,好像是知道段連祥在獲取最後一幅鎧甲時,遇到了難以克服的麻煩,而他卻可以輕易解決,如此自信,倒是與先前張克易的故作神秘唿應到了一起。

    兩個人既然是師承於張三鏈子的徒弟,想必應該具備別人所沒有的本領,可表達出要與段連祥合作的意向,卻又與張克易的態度大相徑庭。難道,在他們師叔侄之間,也還存有某種不足為外人道的嫌隙?

    正衡正倍感疑惑的時候,就見段連祥側過身,抬手就把木盒的蓋子掀了起來,盒子當中立時就騰起白蒙蒙的霧氣,環繞在盒子的周遭,透漏著一股難以名狀的陰氣。

    對於這股陰氣,正衡忽然生出一股難以名狀的熟悉感,總覺得好像與自己有些淵源,忽然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什麽,繼而又暗暗嘀咕著,段連祥此時讓人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到底是怎麽個意思?

    段連祥沉著氣,將手伸到木盒裏麵,從中拿出一件兵器出來。眾人定睛一看,原來真的是正衡從東陵中帶出來的九龍寶劍,正訝異的時候,就聽他慢慢地開口道:

    “諸位都是行內的高手,我若是胡亂開口,豈不是有了班門弄斧的嫌疑?不過想來大家對於這柄寶劍的來曆,全都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便請聽我隨便說說,全是一家之言,對與不對,切勿計較——世人都稱這件兵器為九龍寶劍,是當年乾隆皇帝最喜把玩的東西,其實它還另有一個名字,叫做‘螭吻劍’,中國古代有龍生九子的傳說,其中第九子即為螭吻,九龍寶劍也非漢家傳統之劍,而是結合了蒙古式的彎劍,其劍身略彎,劍柄很長,上麵刻了九條龍,是根據漢家周易的九九歸一的寓意而雕刻的……

    “周易中的九九歸一是輪迴的意思,乾隆皇帝熟讀漢書,知道天道是一個輪迴,人如此,朝代政權也如此,要想永遠統治奴役漢族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乾隆帶著此劍陪葬正是寓意為死而複生,通過輪迴來永遠奴役漢人——當然,清朝的諸位皇帝,乃是人魚一族的十三侍衛,這個你們已經知曉了,而他們每人都有一副無所不能的鎧甲,隻不過眼前的這柄螭吻劍,其實並不是源自於乾隆皇帝的鎧甲,而是那位先生所屬之物……”

    正衡一驚,心說段連祥口中的那位先生,毫無疑問指的是那個被張克易喚作主人的沐公子,亦即十三侍衛中,唯一一個沒有當過皇帝的摩曼,然而,張克易也曾說過,當年那個摩曼當著張三鏈子的麵,將他的鎧甲沉到了遼河當中,自此以後就不複再見於世了。而今段連祥帶著大隊人馬在此駐紮,為的就是那副鎧甲而來,可九龍寶劍乃是剛被從東陵中取出來的,如果它真是歸屬於沐姓摩曼的鎧甲,當年又是如何被乾隆皇帝做了陪葬?

    段連祥似乎看出了眾人的疑惑,笑著解答說:

    “十三副鎧甲各自配備有一柄佩劍,這你們是知道的,可想來之前你們在地宮中時,也沒時間仔細查看,那些佩劍無論從款式還是規格都如出一轍,隻是在劍鞘表麵刻繪的圖案上略有差別而已……”

    段連祥說著便將九龍寶劍半舉過頭頂,故意將劍鞘的一麵朝向眾人。

    正衡開始還不明所以,循著段連祥的提醒,這才發現,劍鞘上刻著的九條金龍雖然各個都栩栩如生,可大抵都是平麵的雕刻,唯有一條從中凸顯了出來,極具立體感,隻是限於它畢竟是被刻在劍鞘之上,不是特別留意的話,一般人都不會發現還有如此的玄機。

    正衡略一沉吟,就聽到段連祥問他是不是有所領悟了,他也不推讓,直接開口道:

    “龍者,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唿風喚雨,無所不能,被雕刻於帝王之劍上,是為再形象不過的事情了。可龍生九子,劍刻九龍,如果彼此之間毫無差別,那就顯得太過平常且難加以區分了,因此我就想,或許十三柄佩劍的區別,正在這劍鞘所刻繪的圖案上,所謂‘九龍’,講的並非數量,而是座次,亦即顯示出這柄劍名的來由,不在其上的九條金龍,而在那條單單凸顯出來的‘螭吻’吧……”

    聽到這裏,段連祥兀自拍了幾下巴掌,剛要開口稱讚幾句,卻見正衡擺了擺手,繼續又說:

    “然而九龍的‘九’,隻是暗合了‘歸一輪迴’之意,卻與寶劍原本的十三之數並不符合,想來能夠造出這些寶器的無論是人還是神,都不會失了這分嚴謹,那麽就隻有一種可能,即除了九龍外,還有另外四種徽兆一類的東西與之遙相唿應……”

    如果說段連祥剛才還有揶揄之意,此時對正衡則是徹頭徹尾的佩服了,他不由得做了個手勢,示意讓正衡繼續往下說。

    正衡端起茶杯抿了口水,表麵上裝做若無其事一般,心下卻拚命地迴憶,寶劍劍鞘上除了九龍外還有什麽。可正如段連祥預料的那樣,先前東陵地宮中危機重重,九龍寶劍對正衡來說,隻是仰仗防身的武器,哪曾注意過劍鞘上還另有的玄機。剛才全憑著合理的推測,才能夠令得段連祥稍感折服,如果後麵說得不著邊際,豈不是跌了天大的份子?

    正衡的腦袋裏靈光一閃,偶有所得,旋即放下杯盞,笑著說:

    “其實我覺得,九龍除了有‘歸一輪迴’和‘至高權力’的意思外,還暗指中原的廣大土地之意。中國自古就有‘九州’的說法,雖然指代的範圍隨著時間的移轉而有所改變,可大抵都圈定了曆朝曆代的領土所能夠達到的範圍。其實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另外一個涉及到領海的說法——世人皆以為滿清在遼東發源,實則是由來自於大海的摩曼所建立,九州之地固然被他們所征服,可說到底海洋才是他們的老家,因此,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這‘四海’之地,淩駕於九龍所代表的‘九州’之上,也就沒什麽奇怪的了……”

    眾人聽到這裏,紛紛轉頭望向段連祥,等著他來確定正衡的說法是否準確。段連祥嘴角微微一揚,先不開口,而是手腕一翻,將九龍寶劍的劍身調轉了半圈。大家一看,原來寶劍劍鞘的另外一個側麵上,勾畫著一個菱形的圖案,細看下來才能發現,菱形的每條邊都由三道彎曲的曲線所組成,與正麵的九條龍的形象想比,難免顯出幾分樸素和平凡來。

    經正衡剛才那麽一說,任誰都知道那斜線條所展現的是波浪的形狀,四道波浪與其說是圍繞成了一個菱形,倒更像是反過來,將劍鞘正麵的“九州”包裹在其中,如果不是取意於‘四海九州’的話,又會是什麽?

    在場的人都為正衡的聰智所折服,唯獨那個少姓的男人一直麵無顏色。正衡暗自揣摩著,或許他正有幾分不悅,因為剛剛還在談論著最後一件鎧甲的歸屬問題,卻被段連祥無端岔開了話題,縱使九龍寶劍真的與那件鎧甲有些淵源,可顯然還不足以引起他的興趣,即便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行與不行,也是時候該給他一個確定的說法了……

    說話間,段連祥站起身來,走到了少姓男子的身前,直接將九龍寶劍遞到了他的手中。正在大家都在猜測著他的這一舉動,到底有何用意的時候,隻見吩咐韓四準備車輛,隨即衝著眾人擺擺手,示意都跟著他一起走出了前廳

    韓四命人將兩輛敞篷的軍用吉普停在台階之下,大家都心存疑慮,可誰也沒有開口,紛紛尾隨著段連祥一起坐在車上。司機在油門上狠命一踩,兩輛吉普便在飛揚的塵土中,衝出了院落的大門,直朝山下飛馳而去。

    沒走多遠,前方就閃出了一個岔路。正衡記得他們先前是從右邊來的,可這次吉普車卻拐進了左側更加狹窄的小徑裏。頭頂不時有樹枝橫進車裏,逼得大家要低著腦袋才能勉強不被刮傷,好在這段路程並不遙遠,沒多一會兒車速漸慢,最終停在了一個小土堆前。

    眾人下車,跟著段連祥繞過土堆,滿眼見著另一番景象:在土堆和樹林之間,現出一塊圓形的空地,被木質柵欄圍了起來,每個柵欄後,都站立著至少一個手握步槍的士兵,如臨大敵一般,隻在見到段連祥和韓四到來,這才分別行了個軍禮,緊接著又如杆子一般紋絲不動了……

    正衡看到段連祥走到空地的正當中後停下了腳步,好像低頭查看著什麽,於是也便走了上去,這才發現腳下原來有個飯碗形狀的淺坑,四五個光著脊背的士兵手持著工兵鏟,正揮汗如雨地向下挖掘,不用說,那最後的一副鎧甲,應該就在這底下了。

    眼見著這樣的情形,正衡忍不住瞄了下段連祥,同時心下竊笑道:難怪這家夥到現在還沒有得手,原來是被如此簡單,卻又無從解決的技術問題給難住了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墓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犀利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犀利歌並收藏墓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