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張三鏈子,竟然是別人的家奴,這種說法也實在是太不靠譜了吧,可它偏偏出自張克易之口,不禁讓正衡暗忖到,到底是什麽樣的大人物,才有如此高超的禦人之術?
張克易雖然提出的問話,可顯然並不指望正衡知道內情,隻是將話題從《河圖》轉移到此事上來。
正衡卻想,《河圖》的來龍去脈雖然已經有了答案,但對於它與《連山》《歸藏》之間存在的關聯,張克易雖然推說並不知情,可言語中似有未盡之意,如此急於將話題岔開,或者是他存心隱瞞,根本就不想將所有實情都傾囊告知;又或者是為了解釋得更加清楚,這才引入另外一件事來從旁加以佐證……
依著張克易此時的情形,完全沒有必要欲言又止,因此後者的可能性更大,隻是正衡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到底《河圖》和張三鏈子的身世之間,又有什麽聯係?
張克易似乎看出了正衡的疑惑,可這事實在太過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個清楚,必須要從他的父親張三鏈子,當初進入東陵時的遭遇開始,環環入扣、娓娓道來才行……
他說:
在摸金倒鬥的行當裏,有個不成文的共識,就是越是古老的墓穴,其中埋藏的寶貝就越是珍貴,商周崇鼎,秦漢惜玉,唐宋重彩,及至明清,陪葬之物就像是同時期的墓葬製度一樣,毫無特點可言,隻有外行遊盜才會打它們的主意。
當然,明清兩朝的帝陵,仍舊還是極具吸引力的,隻不過這一時期的帝陵葬製有別於前朝,全都是地麵建樓、地下築宮,並且兼有全副武裝的守陵衛士日夜保護,一般人想要靠近都不可能,更別提進入其中加以盜掘了。
然而世事無常,隨著一個舊王朝的傾覆,那些一直被奉如禁地的所在,也隨之城門洞開夜不設防了。張三鏈子是盜墓界裏的翹楚,對於此事自然是最為敏感,早在太平天國作亂,清廷將全部兵力都南調圍剿的時候,他就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隻身摸金了東陵的地宮。
那時張三鏈子雖然已經聲名遠播,可還遠沒有達到他所希望的程度,如果能借助對東陵的盜掘,從此奠定他在行內泰山北鬥般的地位,至於地宮當中的金銀古董之物,他根本就就沒看在眼裏,隻是打算隨便撿兩件非比尋常的古物後就從中出來,卻沒想到東陵的地宮竟然如此玄妙,進去萬分容易,可想要出來就難如登天了。
張三鏈子當時已是佩戴有三枚摸金符,什麽場麵沒有見識過?雖然東陵的機關讓他感到有些撓頭,可還遠不至於手足無措。他循著諸多線索,慢慢走遍了所有的墓室,最終才在孝陵當中發現了玄機,找尋到了一處通往地下的通道。
通道連接著另外一處地宮,地宮中央有一處高台,對麵墓壁上則是兩個山洞。張三鏈子用燭火分別做了測試,最後發現左邊的一個似有微風吹拂,應該可以通向地麵,隻不過洞內異常的晦暗和潮濕,並且還滿是腥臭之氣,怎麽看都不像是一條吉路,正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舍命一搏的時候,他忽然注意到了高台上的那些鎧甲,好像都不是尋常的物件……
聽張克易說到這裏,正衡已然心中有數,信心滿滿地接著他的話茬繼續道:“然後你父親就穿上了鎧甲當中的一副,借著漲落的潮水,從東陵中逃了出來,是吧?”
出乎正衡意料的是,張克易立刻搖了搖頭,否定了他的說法。他不由得心下奇怪,聯想起先前在地宮中時,就曾聽人魚小婉說過此事,對於張三鏈子在東陵的經曆,也基本上與張克易所說的別無二致,怎麽到了結尾處卻又有所不同了呢?
按照人魚的說法,他們當時隻是遠遠地觀察張三鏈子的行動,如此說來,並未窺探到某些細節也在情理之中了,不過之前高台上確實曾有六副鎧甲,而後卻隻剩下了五副,缺少了的那副鎧甲如果不是被張三鏈子帶出了地宮,那又會跑到哪裏去了?
張克易“嗬嗬”笑道:“你也見過了人魚了?她們告訴你我我父親穿走了一副鎧甲?”
正衡點點頭:“雖然沒有明說,不過這應該是最為合乎情理的猜測吧!”
張克易搖搖頭:“有時候眼見還未必如實,更別提隻是猜測了。沒錯,我的父親的確是在鎧甲的幫助下離開了東陵,隻不過與你們的猜測有所不同,他是被人救出來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他是借助一個身著鎧甲的人魚的幫助,這才順利地通過山洞,從東陵地宮重又迴到了人間……”
人魚?這怎麽可能,她們對鎧甲如此懼怕,甚至都不敢靠近高台,又怎麽會將它穿在身上?更別提如果她們有幫助張三鏈子離開的本事,也不會被困在地宮中而不得脫了。
張三鏈子既然知道人魚的存在,也該了解到鎧甲是她們天大的忌諱,至於後來為何要在對張克易的講述中,特別摻雜了關於“穿著著鎧甲的人魚”不實描述,個中原委或許就隻有他自己才知曉答案了。
無論如何,這本發生在近百年前,怎麽看都不是什麽事關重大的出入,隻不過正衡忽然覺得,張克易既然如此執著於糾正他的說法,或許正是因為他接下來將要道出的事情,與此有著某種因果聯係。隻是很難想象,如果前提條件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後續,又有多少可信度而言呢?
正衡心中剛剛產生了這點疑問,就聽張克易立即有所針對地解釋說:“高台上共有六副鎧甲,其中五副都是空殼,唯有第六副一直都是被人穿在身上的——你也知道,東陵地宮裏並不存在時間的局限,那人在高台上站立了數百年,可對他而言,與瞬間本無太大的區別,隻不過他雖是人魚,卻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眼見著我的父親受困於此,這才會出手相助,裹挾著他從左側的山洞離開了地宮,自那以後,高台上才隻剩下了五副鎧甲的……”
正衡的腦袋裏亂成一團,忍不住問道:“你是說,鎧甲裏的那個人,跟被困在地宮中那群人魚,不是一起的?”
見張克易點頭稱對,正衡這才恍然大悟,心想在清朝的皇家陵寢裏,不但困有三百多個女性人魚,亦即所謂的“摩美德”,更加還有一個被稱為“摩曼”的男性人魚,並且這個摩曼本領非凡,比起莫美德來,不但有鎧甲加身,甚至還能在陸地上行動自如,怎麽看,都好像與“人魚”的身份大相徑庭,如果不是張克易一口咬定,他甚至要當那人是一個墓室中不死的僵屍了。
正衡忽然想起,他們初到下層地宮的時候,曾經遭到一個人俑的襲擊。那個人傭,在一開始的時候曾被人魚小婉認作是她的哥哥,事後才證明,他不過是某人借助“虛無變實有”的玄機,用意念製造出來的幻覺而已。當時,大家一致都認定,製造這個幻覺的人,無論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十有八九是人魚自己所為,可現在看來,這事好像並不那麽簡單,如果先將小婉等人的嫌疑排除的話,唯一能夠製造出容貌如此逼真的人俑,除了他自己外,哪還會有別人?
正衡重又理了理頭緒,繼而分析到:救走了張三鏈子的那個摩曼,應該就是人魚小婉的哥哥,亦即幾百年前跟隨他們的哈赤族長,敗逃到了陸地上的十三個近衛士卒當中的一個。不知他因何緣由被安排守在東陵地宮當中,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之下,遇見了張三鏈子的話,恐怕還會一直蹲守下去了。
問題是他這一走,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般毫無保留,反而遺下了一個在經年累月之下,產生於他的意念的東西。就好像在鏡子的對麵,映照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影子,隻不過在東陵這種特殊的環境下,那個影子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反而又繼續存在了上百年之久,直到後來又重被夏侯水動用意念,將其歸為了虛無……如此說來,那個摩曼的身份也就清楚了,隻是要作出這些推測,勢必要先承認一個事實,即清朝最初的確是由人魚建立起來的,東陵裏的鎧甲,也應該就是傳聞中,幫助努爾哈赤奪取天下的十三副鎧甲中的一部分。至於那個摩曼到底在其間充當的是什麽角色,就有待於張克易來加以解釋了……
此時正衡憑著直覺,認定張克易必定還知道更多天大的秘密,並且,他也應該是唯一一個能把所有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全都聯係在一起的人。正衡一開始並沒想到,跟張克易的談話進展至此,自己竟然還處於無知的境地上。隻不過經曆如此,在心理上他自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麵無論張克易再說出什麽,他都不會再像先前那樣萬分驚詫了……
然而,張克易似乎是想故意打擊正衡,就在他心緒稍感鎮定的關口,再次拋出一塊猛料道:“那個救出父親出來的人魚名叫愛新覺羅。沐邪,是大清朝的第十三位皇帝……”
張克易雖然提出的問話,可顯然並不指望正衡知道內情,隻是將話題從《河圖》轉移到此事上來。
正衡卻想,《河圖》的來龍去脈雖然已經有了答案,但對於它與《連山》《歸藏》之間存在的關聯,張克易雖然推說並不知情,可言語中似有未盡之意,如此急於將話題岔開,或者是他存心隱瞞,根本就不想將所有實情都傾囊告知;又或者是為了解釋得更加清楚,這才引入另外一件事來從旁加以佐證……
依著張克易此時的情形,完全沒有必要欲言又止,因此後者的可能性更大,隻是正衡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到底《河圖》和張三鏈子的身世之間,又有什麽聯係?
張克易似乎看出了正衡的疑惑,可這事實在太過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個清楚,必須要從他的父親張三鏈子,當初進入東陵時的遭遇開始,環環入扣、娓娓道來才行……
他說:
在摸金倒鬥的行當裏,有個不成文的共識,就是越是古老的墓穴,其中埋藏的寶貝就越是珍貴,商周崇鼎,秦漢惜玉,唐宋重彩,及至明清,陪葬之物就像是同時期的墓葬製度一樣,毫無特點可言,隻有外行遊盜才會打它們的主意。
當然,明清兩朝的帝陵,仍舊還是極具吸引力的,隻不過這一時期的帝陵葬製有別於前朝,全都是地麵建樓、地下築宮,並且兼有全副武裝的守陵衛士日夜保護,一般人想要靠近都不可能,更別提進入其中加以盜掘了。
然而世事無常,隨著一個舊王朝的傾覆,那些一直被奉如禁地的所在,也隨之城門洞開夜不設防了。張三鏈子是盜墓界裏的翹楚,對於此事自然是最為敏感,早在太平天國作亂,清廷將全部兵力都南調圍剿的時候,他就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隻身摸金了東陵的地宮。
那時張三鏈子雖然已經聲名遠播,可還遠沒有達到他所希望的程度,如果能借助對東陵的盜掘,從此奠定他在行內泰山北鬥般的地位,至於地宮當中的金銀古董之物,他根本就就沒看在眼裏,隻是打算隨便撿兩件非比尋常的古物後就從中出來,卻沒想到東陵的地宮竟然如此玄妙,進去萬分容易,可想要出來就難如登天了。
張三鏈子當時已是佩戴有三枚摸金符,什麽場麵沒有見識過?雖然東陵的機關讓他感到有些撓頭,可還遠不至於手足無措。他循著諸多線索,慢慢走遍了所有的墓室,最終才在孝陵當中發現了玄機,找尋到了一處通往地下的通道。
通道連接著另外一處地宮,地宮中央有一處高台,對麵墓壁上則是兩個山洞。張三鏈子用燭火分別做了測試,最後發現左邊的一個似有微風吹拂,應該可以通向地麵,隻不過洞內異常的晦暗和潮濕,並且還滿是腥臭之氣,怎麽看都不像是一條吉路,正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舍命一搏的時候,他忽然注意到了高台上的那些鎧甲,好像都不是尋常的物件……
聽張克易說到這裏,正衡已然心中有數,信心滿滿地接著他的話茬繼續道:“然後你父親就穿上了鎧甲當中的一副,借著漲落的潮水,從東陵中逃了出來,是吧?”
出乎正衡意料的是,張克易立刻搖了搖頭,否定了他的說法。他不由得心下奇怪,聯想起先前在地宮中時,就曾聽人魚小婉說過此事,對於張三鏈子在東陵的經曆,也基本上與張克易所說的別無二致,怎麽到了結尾處卻又有所不同了呢?
按照人魚的說法,他們當時隻是遠遠地觀察張三鏈子的行動,如此說來,並未窺探到某些細節也在情理之中了,不過之前高台上確實曾有六副鎧甲,而後卻隻剩下了五副,缺少了的那副鎧甲如果不是被張三鏈子帶出了地宮,那又會跑到哪裏去了?
張克易“嗬嗬”笑道:“你也見過了人魚了?她們告訴你我我父親穿走了一副鎧甲?”
正衡點點頭:“雖然沒有明說,不過這應該是最為合乎情理的猜測吧!”
張克易搖搖頭:“有時候眼見還未必如實,更別提隻是猜測了。沒錯,我的父親的確是在鎧甲的幫助下離開了東陵,隻不過與你們的猜測有所不同,他是被人救出來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法是,他是借助一個身著鎧甲的人魚的幫助,這才順利地通過山洞,從東陵地宮重又迴到了人間……”
人魚?這怎麽可能,她們對鎧甲如此懼怕,甚至都不敢靠近高台,又怎麽會將它穿在身上?更別提如果她們有幫助張三鏈子離開的本事,也不會被困在地宮中而不得脫了。
張三鏈子既然知道人魚的存在,也該了解到鎧甲是她們天大的忌諱,至於後來為何要在對張克易的講述中,特別摻雜了關於“穿著著鎧甲的人魚”不實描述,個中原委或許就隻有他自己才知曉答案了。
無論如何,這本發生在近百年前,怎麽看都不是什麽事關重大的出入,隻不過正衡忽然覺得,張克易既然如此執著於糾正他的說法,或許正是因為他接下來將要道出的事情,與此有著某種因果聯係。隻是很難想象,如果前提條件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後續,又有多少可信度而言呢?
正衡心中剛剛產生了這點疑問,就聽張克易立即有所針對地解釋說:“高台上共有六副鎧甲,其中五副都是空殼,唯有第六副一直都是被人穿在身上的——你也知道,東陵地宮裏並不存在時間的局限,那人在高台上站立了數百年,可對他而言,與瞬間本無太大的區別,隻不過他雖是人魚,卻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眼見著我的父親受困於此,這才會出手相助,裹挾著他從左側的山洞離開了地宮,自那以後,高台上才隻剩下了五副鎧甲的……”
正衡的腦袋裏亂成一團,忍不住問道:“你是說,鎧甲裏的那個人,跟被困在地宮中那群人魚,不是一起的?”
見張克易點頭稱對,正衡這才恍然大悟,心想在清朝的皇家陵寢裏,不但困有三百多個女性人魚,亦即所謂的“摩美德”,更加還有一個被稱為“摩曼”的男性人魚,並且這個摩曼本領非凡,比起莫美德來,不但有鎧甲加身,甚至還能在陸地上行動自如,怎麽看,都好像與“人魚”的身份大相徑庭,如果不是張克易一口咬定,他甚至要當那人是一個墓室中不死的僵屍了。
正衡忽然想起,他們初到下層地宮的時候,曾經遭到一個人俑的襲擊。那個人傭,在一開始的時候曾被人魚小婉認作是她的哥哥,事後才證明,他不過是某人借助“虛無變實有”的玄機,用意念製造出來的幻覺而已。當時,大家一致都認定,製造這個幻覺的人,無論是出於有心還是無意,十有八九是人魚自己所為,可現在看來,這事好像並不那麽簡單,如果先將小婉等人的嫌疑排除的話,唯一能夠製造出容貌如此逼真的人俑,除了他自己外,哪還會有別人?
正衡重又理了理頭緒,繼而分析到:救走了張三鏈子的那個摩曼,應該就是人魚小婉的哥哥,亦即幾百年前跟隨他們的哈赤族長,敗逃到了陸地上的十三個近衛士卒當中的一個。不知他因何緣由被安排守在東陵地宮當中,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之下,遇見了張三鏈子的話,恐怕還會一直蹲守下去了。
問題是他這一走,並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般毫無保留,反而遺下了一個在經年累月之下,產生於他的意念的東西。就好像在鏡子的對麵,映照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影子,隻不過在東陵這種特殊的環境下,那個影子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反而又繼續存在了上百年之久,直到後來又重被夏侯水動用意念,將其歸為了虛無……如此說來,那個摩曼的身份也就清楚了,隻是要作出這些推測,勢必要先承認一個事實,即清朝最初的確是由人魚建立起來的,東陵裏的鎧甲,也應該就是傳聞中,幫助努爾哈赤奪取天下的十三副鎧甲中的一部分。至於那個摩曼到底在其間充當的是什麽角色,就有待於張克易來加以解釋了……
此時正衡憑著直覺,認定張克易必定還知道更多天大的秘密,並且,他也應該是唯一一個能把所有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全都聯係在一起的人。正衡一開始並沒想到,跟張克易的談話進展至此,自己竟然還處於無知的境地上。隻不過經曆如此,在心理上他自覺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後麵無論張克易再說出什麽,他都不會再像先前那樣萬分驚詫了……
然而,張克易似乎是想故意打擊正衡,就在他心緒稍感鎮定的關口,再次拋出一塊猛料道:“那個救出父親出來的人魚名叫愛新覺羅。沐邪,是大清朝的第十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