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南跌落到了洞穴當中原本以為並無任何危險,卻不想經青山提醒後轉身看到一個兩米多的黑影掄起斧子就朝他砍來。事發突然,他又是手無寸鐵,冷不丁地遭此變故哪裏還能做出更多反應?隻好直愣愣地站在原地,下意識的抬起兩隻手臂擋在腦袋上,滿以為自己的性命就要交代在這裏了。
然而過了那麽一兩秒的時間正南還是沒感覺到周圍有任何變化,這才把手臂放下,隻看到眼前的黑影並不是個活物,而是一尊惟妙惟肖的石像罷了。他輕舒了口氣,迴身告訴青山不要緊張,然後讓他把備用的物品都帶下來,說他所在的或許就是包可圖說起的那個古墓了。
青山背著裝滿食物和物品的旅行包順著繩子動作麻利地滑了下來,然後將一支手電筒扔給正南,自己則是扭亮另外一隻,兩束光同時打在了石像上。
石像比他們整整高出兩頭,下半部分是塊打磨成方正的石塊,上麵才是一個男人模樣的上半身身體,他赤膊著上身,麵露兇光,右手舉著一把石斧,好像隨時都要揮手砍下一樣。雖然雕刻手藝說不上有多細致,乍看上去卻有種不怒自威的淩人盛氣,在強光的照射下更顯出了幾分詭異和恐怖。
正南又將手電光在洞穴內掃視了一圈,發現這裏跟先前包可圖的描述非常吻合。整個石室麵積不大,從頂至底都是用三尺見方的石塊壘砌起來,除了剛才他掉下來的那個破洞之外其它地方還算是嚴絲合縫,隻不過裏麵潮氣很重,腳下踩著的粘糊糊的東西上濕滑異常,不用看就知道是布滿了苔蘚,聞上去還略有水草的那種腥臭之氣,看來是自從破裂開了一個洞口後時常有雨水灌入的緣故。
正南正想著如果這是個古墓的話為什麽沒有棺槨,一直研究石像的青山似乎有了什麽新的發現,叫他快點過去看看。
正南走過去與青山一同蹲下,隻見青山指著石像底座的位置上似乎雕刻有些文字和圖案,他用手掌一點點抹掉了上麵附著的苔蘚,待到把整麵的石碑清理幹淨後細細研究起來。
石碑上幾乎都是蒙族文字,正南和青山都無法讀懂,索性就一一掠過了,好在下麵幾幅刻圖還算清晰易懂。
第一幅圖上刻著數個平民打扮的人在大樹旁跪拜,貌似虔誠地祈禱著什麽;第二幅是在朝堂之上,正堂當中正襟危坐的應該是個元朝的地方官員,前圖的那幾個百姓正在堂下聆聽著官員的教誨;第三幅上半部是白茫茫的一片,幾條水波橫在當中暗示這是一汪湖水,下半部翠草叢生,隻不過中間突起個石塊,可不就是他們所見的這個石像嘛……
在三幅簡圖的下麵貼近地麵的位置還有四個楷體大字:得水為上!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除了看不懂的蒙文之外大概大概明白了石碑上記錄的事情。他們依照三幅圖猜測在元朝治下的某年在這附近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事件,或許是某個深受百姓敬畏的人死了,人們為他焚香祭拜不說還將此事上奏給朝廷,請求在這裏營造了一個墓穴,並雕刻了這個石像以為紀念。
青山說他猜想這個古墓裏埋葬的這個人應該是薩滿教中類似於巫師一類的角色。薩滿教雖然是蒙古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不過自從黃金家族興起後逐漸被蒙傳佛教所取代,以至於後來逐漸淪落在蒙族下層百姓間流傳。薩滿教的教義崇尚自然的力量,這與封建專製中的君權神授觀念相違背,不被統治階級所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過它畢竟是蒙古族的原始教派,在某些人心中還有不小的地位,尤其是在天高皇帝遠的草原上,得道的巫師可是比地方官吏還要受人尊敬的上賓。因此,人們為這樣一個人建造陵墓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南卻並不讚同,他說:據我所知蒙古族自古流行天葬,將屍體放置在固定地點,讓禿鷲或者狼群分而食之,這樣靈魂就可以迴歸騰格裏亦即他們所說的長生天了。薩滿巫師既然是騰格裏的使者,又怎麽會公然違背教義地去實行土葬呢?除非是那些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們才會突破這一禁忌,因為他們的行事才不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製……
青山道:依你的意思,這裏埋的還是官宦或者巨賈?
正南還是搖搖頭,指著那四個漢字說:你看這四個字被刻在石碑的最下邊,雕刻深度和比劃比起上麵的蒙文和圖畫都不盡相同,依我看應該並非是一開始就有的。元朝的官方文字是蒙文,漢字隻是在身處下層的南人百姓當中使用。如果這個墓穴和石像都是元朝地方政府負責修建打造的話,按理說他們是沒有畫蛇添足的必要,除非石像被安放在這裏後,負責承建陵墓的漢族工匠不知出於什麽目的私下裏添加上去的。那這一舉動的動機究竟是什麽呢?應該不是單純的對上麵的蒙文的解釋那麽簡單吧——難不成是額外的提醒和警示?青山,你對風水點擊研究的透徹,可知道這四個字的出處?
青山點頭道:這四個字出自晉人郭璞傳古本的《葬經》,正所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幾句是對風水一詞的簡單解釋而已,可要說出現在這裏代表什麽意思我還真是一時說不上來了……
正南又絞盡腦汁地琢磨了一番卻始終不得要領,索性不再費神了,他忽然想起包可圖自從剛才失蹤後還一直沒有找到,自他跌落到這裏後就隻顧著查看這塊石碑,倒把這麽重要的正事給忘了。
青山說外麵他都找遍了,估計那個老蒙古十有八九也是掉進了洞裏,隻是這個墓穴就這麽大而已,放眼望去鬼影都看不到一個,誰知道他躲到哪個角落裏去了。
正南說這樣可不行,先不說他們還要靠他找到短刀,即便是萍水相逢也沒有不顧他死活的道理。這個空間怎麽看都不像是墓穴的主室,難不成還另有其它的通道通向別處?
說著正南和青山從石像處沿著牆壁各自向兩邊搜尋起來,轉了半圈後重又匯合到了一處,別說是通向別處的門了,就連耗子洞都沒有發現一個。
兩個人正躊躇間忽然感覺腳下傳來了震動,隨後滿屋子充斥著轟響之聲,正南大叫不好,拖起青山便朝頭頂洞口垂下的繩子跑去。
還沒等他們抓到繩子,頭頂四周的牆壁上忽然湧出幾股水柱來,水勢如此強大,直把兩個人撞翻在地,一眨眼的功夫石室內的積水就有一米多高了。
四周四股水柱成一定角度注入石室,匯聚在一起後在石室的正當中形成了一個漩渦,好在正南和青山水性不差,拚命的擊水才避開旋渦的引力,勉強靠在在石室周圍的牆壁上。不過眼看著繩子和出口都在旋渦的範圍之內,想要從那裏逃出去看來是不可能了。
好在慌亂中兩個人手上的手電都沒有遺落,他們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後扭開開關抬起手照向四周,希望還能找到別的什麽出路。
兩束光同時匯聚在了他們頭頂的牆壁上,那裏竟有個一米見方的口子——如果不是忽然湧入的水把他們的身體抬高了的話,估計誰也不會注意到還有這麽個出口了。現在眼看著無法從來路返迴,即便不知道那個口子通向何處也隻能壯著膽子一探究竟了。
水位越來越高,把兩個人托舉到剛好可以伸手夠到出口,青山臂力強勁,一隻手發力一扳身體便從水中騰起,一骨碌鑽了進去,隨即在裏麵蜷縮著身體轉過身來,再一把將正南也拉了進去。
形勢危急,眼看著水就要往他們容身的通道裏麵灌進來了,兩個人別無出路,硬著頭皮繼續向前摸索著爬行。手電的光線一直延伸到前方很遠處,最終還是消失在一片漆黑當中,估摸著這條通道應該不下幾十米長,僅僅是這樣爬的話可什麽時候是個盡頭?
身後的水一下子湧進了通道,兩個人在浸沒在水中之前的一瞬間都發狠地吸了口氣,隨後身體隻能被動地被水流推動著向前流去,好幾次頭都撞在堅硬的石壁上,隻是憑著毅力咬緊牙根才沒有泄露了這口氣息,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張嘴讓水嗆進了肺中,短時間內沒有外力施救的話就很難活命了。
痛苦的時間總是感覺如此漫長,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兩個人終於被水流推擠出了通道,一下子拋向了空中,隨後“撲通”兩聲掉進了一個深潭了。
兩個人自深潭中露出了腦袋,貪婪地唿吸著空氣。手電這下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不過待到他們喘勻了氣後驚奇的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水潭裏波光閃閃,一縷縷銀光自頭頂射下,碰到水麵後再折射到每個角落,使得滿眼望去盡是白茫茫的一片。
青山感歎道:南哥你曾說王寶寶的墓穴裏麵金山銀海奢華至極,這下我可是看到銀海了,那金山又在哪裏呢?
然而過了那麽一兩秒的時間正南還是沒感覺到周圍有任何變化,這才把手臂放下,隻看到眼前的黑影並不是個活物,而是一尊惟妙惟肖的石像罷了。他輕舒了口氣,迴身告訴青山不要緊張,然後讓他把備用的物品都帶下來,說他所在的或許就是包可圖說起的那個古墓了。
青山背著裝滿食物和物品的旅行包順著繩子動作麻利地滑了下來,然後將一支手電筒扔給正南,自己則是扭亮另外一隻,兩束光同時打在了石像上。
石像比他們整整高出兩頭,下半部分是塊打磨成方正的石塊,上麵才是一個男人模樣的上半身身體,他赤膊著上身,麵露兇光,右手舉著一把石斧,好像隨時都要揮手砍下一樣。雖然雕刻手藝說不上有多細致,乍看上去卻有種不怒自威的淩人盛氣,在強光的照射下更顯出了幾分詭異和恐怖。
正南又將手電光在洞穴內掃視了一圈,發現這裏跟先前包可圖的描述非常吻合。整個石室麵積不大,從頂至底都是用三尺見方的石塊壘砌起來,除了剛才他掉下來的那個破洞之外其它地方還算是嚴絲合縫,隻不過裏麵潮氣很重,腳下踩著的粘糊糊的東西上濕滑異常,不用看就知道是布滿了苔蘚,聞上去還略有水草的那種腥臭之氣,看來是自從破裂開了一個洞口後時常有雨水灌入的緣故。
正南正想著如果這是個古墓的話為什麽沒有棺槨,一直研究石像的青山似乎有了什麽新的發現,叫他快點過去看看。
正南走過去與青山一同蹲下,隻見青山指著石像底座的位置上似乎雕刻有些文字和圖案,他用手掌一點點抹掉了上麵附著的苔蘚,待到把整麵的石碑清理幹淨後細細研究起來。
石碑上幾乎都是蒙族文字,正南和青山都無法讀懂,索性就一一掠過了,好在下麵幾幅刻圖還算清晰易懂。
第一幅圖上刻著數個平民打扮的人在大樹旁跪拜,貌似虔誠地祈禱著什麽;第二幅是在朝堂之上,正堂當中正襟危坐的應該是個元朝的地方官員,前圖的那幾個百姓正在堂下聆聽著官員的教誨;第三幅上半部是白茫茫的一片,幾條水波橫在當中暗示這是一汪湖水,下半部翠草叢生,隻不過中間突起個石塊,可不就是他們所見的這個石像嘛……
在三幅簡圖的下麵貼近地麵的位置還有四個楷體大字:得水為上!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除了看不懂的蒙文之外大概大概明白了石碑上記錄的事情。他們依照三幅圖猜測在元朝治下的某年在這附近發生了一個比較大的事件,或許是某個深受百姓敬畏的人死了,人們為他焚香祭拜不說還將此事上奏給朝廷,請求在這裏營造了一個墓穴,並雕刻了這個石像以為紀念。
青山說他猜想這個古墓裏埋葬的這個人應該是薩滿教中類似於巫師一類的角色。薩滿教雖然是蒙古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不過自從黃金家族興起後逐漸被蒙傳佛教所取代,以至於後來逐漸淪落在蒙族下層百姓間流傳。薩滿教的教義崇尚自然的力量,這與封建專製中的君權神授觀念相違背,不被統治階級所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過它畢竟是蒙古族的原始教派,在某些人心中還有不小的地位,尤其是在天高皇帝遠的草原上,得道的巫師可是比地方官吏還要受人尊敬的上賓。因此,人們為這樣一個人建造陵墓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南卻並不讚同,他說:據我所知蒙古族自古流行天葬,將屍體放置在固定地點,讓禿鷲或者狼群分而食之,這樣靈魂就可以迴歸騰格裏亦即他們所說的長生天了。薩滿巫師既然是騰格裏的使者,又怎麽會公然違背教義地去實行土葬呢?除非是那些王公貴族達官顯貴們才會突破這一禁忌,因為他們的行事才不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製……
青山道:依你的意思,這裏埋的還是官宦或者巨賈?
正南還是搖搖頭,指著那四個漢字說:你看這四個字被刻在石碑的最下邊,雕刻深度和比劃比起上麵的蒙文和圖畫都不盡相同,依我看應該並非是一開始就有的。元朝的官方文字是蒙文,漢字隻是在身處下層的南人百姓當中使用。如果這個墓穴和石像都是元朝地方政府負責修建打造的話,按理說他們是沒有畫蛇添足的必要,除非石像被安放在這裏後,負責承建陵墓的漢族工匠不知出於什麽目的私下裏添加上去的。那這一舉動的動機究竟是什麽呢?應該不是單純的對上麵的蒙文的解釋那麽簡單吧——難不成是額外的提醒和警示?青山,你對風水點擊研究的透徹,可知道這四個字的出處?
青山點頭道:這四個字出自晉人郭璞傳古本的《葬經》,正所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幾句是對風水一詞的簡單解釋而已,可要說出現在這裏代表什麽意思我還真是一時說不上來了……
正南又絞盡腦汁地琢磨了一番卻始終不得要領,索性不再費神了,他忽然想起包可圖自從剛才失蹤後還一直沒有找到,自他跌落到這裏後就隻顧著查看這塊石碑,倒把這麽重要的正事給忘了。
青山說外麵他都找遍了,估計那個老蒙古十有八九也是掉進了洞裏,隻是這個墓穴就這麽大而已,放眼望去鬼影都看不到一個,誰知道他躲到哪個角落裏去了。
正南說這樣可不行,先不說他們還要靠他找到短刀,即便是萍水相逢也沒有不顧他死活的道理。這個空間怎麽看都不像是墓穴的主室,難不成還另有其它的通道通向別處?
說著正南和青山從石像處沿著牆壁各自向兩邊搜尋起來,轉了半圈後重又匯合到了一處,別說是通向別處的門了,就連耗子洞都沒有發現一個。
兩個人正躊躇間忽然感覺腳下傳來了震動,隨後滿屋子充斥著轟響之聲,正南大叫不好,拖起青山便朝頭頂洞口垂下的繩子跑去。
還沒等他們抓到繩子,頭頂四周的牆壁上忽然湧出幾股水柱來,水勢如此強大,直把兩個人撞翻在地,一眨眼的功夫石室內的積水就有一米多高了。
四周四股水柱成一定角度注入石室,匯聚在一起後在石室的正當中形成了一個漩渦,好在正南和青山水性不差,拚命的擊水才避開旋渦的引力,勉強靠在在石室周圍的牆壁上。不過眼看著繩子和出口都在旋渦的範圍之內,想要從那裏逃出去看來是不可能了。
好在慌亂中兩個人手上的手電都沒有遺落,他們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後扭開開關抬起手照向四周,希望還能找到別的什麽出路。
兩束光同時匯聚在了他們頭頂的牆壁上,那裏竟有個一米見方的口子——如果不是忽然湧入的水把他們的身體抬高了的話,估計誰也不會注意到還有這麽個出口了。現在眼看著無法從來路返迴,即便不知道那個口子通向何處也隻能壯著膽子一探究竟了。
水位越來越高,把兩個人托舉到剛好可以伸手夠到出口,青山臂力強勁,一隻手發力一扳身體便從水中騰起,一骨碌鑽了進去,隨即在裏麵蜷縮著身體轉過身來,再一把將正南也拉了進去。
形勢危急,眼看著水就要往他們容身的通道裏麵灌進來了,兩個人別無出路,硬著頭皮繼續向前摸索著爬行。手電的光線一直延伸到前方很遠處,最終還是消失在一片漆黑當中,估摸著這條通道應該不下幾十米長,僅僅是這樣爬的話可什麽時候是個盡頭?
身後的水一下子湧進了通道,兩個人在浸沒在水中之前的一瞬間都發狠地吸了口氣,隨後身體隻能被動地被水流推動著向前流去,好幾次頭都撞在堅硬的石壁上,隻是憑著毅力咬緊牙根才沒有泄露了這口氣息,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張嘴讓水嗆進了肺中,短時間內沒有外力施救的話就很難活命了。
痛苦的時間總是感覺如此漫長,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兩個人終於被水流推擠出了通道,一下子拋向了空中,隨後“撲通”兩聲掉進了一個深潭了。
兩個人自深潭中露出了腦袋,貪婪地唿吸著空氣。手電這下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不過待到他們喘勻了氣後驚奇的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水潭裏波光閃閃,一縷縷銀光自頭頂射下,碰到水麵後再折射到每個角落,使得滿眼望去盡是白茫茫的一片。
青山感歎道:南哥你曾說王寶寶的墓穴裏麵金山銀海奢華至極,這下我可是看到銀海了,那金山又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