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迴曹魏,軍中寒門諸將多有感慨,“於文則倒也罷了,文仲業、徐公明猶未歸降,功業、才幹皆在夏侯伯仁之上,為何不換迴他們卻換迴夏侯伯仁?”
“陳長文獻九品中正製,某家以為這是文官的事,吾等武將勿用理會太多,靠著手中的刀槍依舊能搏出一番富貴,誰曾想就連文仲業、徐公明這般大功,也換不會自家安危啊!”這些人雖然不會臨陣投靠蜀漢,但必然有人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死心塌地的為曹魏賣力了。
甚至還有人想起了曹彰,“若是任城王繼位,定不會發生此事!”
“慎言!慎言!”當下就有人捂住了他的嘴巴,曹彰剛剛病死在洛陽,可以說是死得不明不白,眼下你還在軍中說曹彰,那不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了麽?
相較而言,豫州這邊可是一片歡笑,今天到場的除了徐庶,還有孟建孟公威和石韜石廣元,昔日諸葛四友,就崔鈞崔州平不在場了。
昔日諸葛亮評價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人,“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說他們也就是一州之才。
石廣元現在擔任的是典農校尉,豫州一戰時恰好在汝南處理公務,趙廣趙統率軍征戰時將他俘虜,聽聞他的名號之後馬上送到了豫州。
而孟公威原本就是汝南人,現在剛好賦閑在家,被沈隆請到了府中,看著他們沈隆想起了史料中的記載,諸葛亮率軍出隴右,聞石韜、徐庶仕財如此,歎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意思是,曹魏難道真有那麽多人才嗎?連徐元直、石廣元這樣的人才都得不到重用?現如今他們來了蜀漢,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徐庶、石韜、孟建三人在花園之中飲酒說起了昔日與諸葛亮一起遊學的往事,“可惜孔明今日不在,不然須得再飲幾杯啊!”
沈隆適時插話,“諸葛丞相已經快實現自己在隆中時的願望了,三位在曹魏帳下不得重用,如今終可一展才華、得償所願了!如今豫州、宛城新複,正缺諸位這樣的大才處理政務。”科舉選拔出來的那些青年才俊曆練的時間還是太短,讓他們當知縣倒是夠了,可郡守就不是他們所能承擔得了的。
而孟公威、石廣元二人可是諸葛亮親口評價有一州之才,雖然遠遠比不上諸葛亮,可讓他們管理汝南、南陽那絕對夠用;而且他倆一個是潁川人、一個就是汝南人,對汝南、南陽的情況極其熟悉,的確是這兩個郡郡守的不二人選。
“若是二位願意,吾願上書陛下,冊封二位為汝南太守、南陽太守,如此既可造福鄉裏,亦可成就一番功業,豈不美哉?”石廣元還擔任過典農校尉,讓他負責當地恢複生產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聽聞夏侯尚被換迴去之後,文聘情緒大變,說服他歸降的希望大增,到時候也讓他帶領士兵在當地屯田,則汝南、南陽就能很快被蜀漢消化了。
“他二人可為太守,庶又當任何職?”徐庶開玩笑道,他同樣沒想到,自己老了老了還能有重新施展才華的機會,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想要當官了。
“元直先生乃是陛下舊人,非隆所能安排,隆已命人準備好車馬,準備送元直先生前往成都,料想陛下定有重用。”沈隆和諸葛亮離開成都之後,成都少了一名主持大局的文臣,徐庶去成都則是剛剛好,劉備信任他、張飛服他,簡雍、孫乾等人也和他相熟,完全可以一展拳腳,發揮自己的能力。
要是這樣的話,就算東吳突然改變主意,從荊州之外的地方對蜀漢發起攻擊那也不怕分身乏術了,就算自己在豫州、諸葛亮在隴右,蜀中依舊有徐庶可領兵出征,到時候徐庶和張飛搭檔,保管讓東吳有來無迴。
“吾也思念玄德公甚苦啊!”徐庶還沒有正式上任,就開始為蜀漢操心了,他問沈隆,“子豐勢如破竹連下宛城、豫州,南陽、汝南盡為蜀漢所有,接下來子豐打算如何應對?繼續北上攻打潁川麽?”
沈隆搖搖頭,“不然,汝南、南陽新複,尚未完全安穩,加之兩郡連遭戰亂,田地撂荒甚多,若是北上討伐,恐後方生亂;故而吾打算暫且駐軍豫州,將來犯之軍擋在豫州之北即可,待汝南、南陽被廣元先生、公威先生治理妥善之後再行北伐!”
現在可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候的局麵,那時候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最弱,要是任由曹魏發展,蜀國就隻有等死了;而如今蜀漢沒有不僅沒有失去荊州,還多了南陽、汝南這兩處天下有數的富庶之地,諸葛亮在隴右也收複了不少地盤,因此完全不用著急進攻。
可以慢慢消化這些新占據的土地,等這些土地被消化完畢,可以為討伐曹魏提供補給的時候,便可一鼓作氣拿下許都、洛陽、長安,徹底葬送曹魏,從而一統天下中興漢室。
“子豐雖然年幼,卻能這般穩妥,如此庶便可放心去成都見玄德公了!”徐庶聞言大讚之,他原本還擔心沈隆太過年輕,又有如此大的功業擺在麵前,恐怕會貪功冒進,不等南陽、汝南消化完畢就北上攻打潁川、許都、
潁川、許都可是曹魏的大本營,曹魏眼下雖然接連損兵折將,卻也沒有徹底被打垮,反倒是蜀漢戰線越拉越長,對後方的補給是巨大的考驗,輕兵冒進容易失敗,而一旦失敗汝南、南陽兩地定然不保。
帶著這樣的擔憂,徐庶主動詢問了沈隆,卻聽見沈隆也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徹底放心下來,他那裏知道,沈隆隻是看起來年幼而已,人家打仗、處理政務的經驗比他豐富不知道哪兒去了,怎麽會連這點也想不到?
徐庶主動幫助沈隆說服了孟公威、石廣元兩人接受任命,然後前往成都而去。
就在此時,沈隆也得到了曹魏援軍南下的消息。
“陳長文獻九品中正製,某家以為這是文官的事,吾等武將勿用理會太多,靠著手中的刀槍依舊能搏出一番富貴,誰曾想就連文仲業、徐公明這般大功,也換不會自家安危啊!”這些人雖然不會臨陣投靠蜀漢,但必然有人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死心塌地的為曹魏賣力了。
甚至還有人想起了曹彰,“若是任城王繼位,定不會發生此事!”
“慎言!慎言!”當下就有人捂住了他的嘴巴,曹彰剛剛病死在洛陽,可以說是死得不明不白,眼下你還在軍中說曹彰,那不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了麽?
相較而言,豫州這邊可是一片歡笑,今天到場的除了徐庶,還有孟建孟公威和石韜石廣元,昔日諸葛四友,就崔鈞崔州平不在場了。
昔日諸葛亮評價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三人,“卿等三人的仕進,官位可至刺史、郡守”,說他們也就是一州之才。
石廣元現在擔任的是典農校尉,豫州一戰時恰好在汝南處理公務,趙廣趙統率軍征戰時將他俘虜,聽聞他的名號之後馬上送到了豫州。
而孟公威原本就是汝南人,現在剛好賦閑在家,被沈隆請到了府中,看著他們沈隆想起了史料中的記載,諸葛亮率軍出隴右,聞石韜、徐庶仕財如此,歎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意思是,曹魏難道真有那麽多人才嗎?連徐元直、石廣元這樣的人才都得不到重用?現如今他們來了蜀漢,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徐庶、石韜、孟建三人在花園之中飲酒說起了昔日與諸葛亮一起遊學的往事,“可惜孔明今日不在,不然須得再飲幾杯啊!”
沈隆適時插話,“諸葛丞相已經快實現自己在隆中時的願望了,三位在曹魏帳下不得重用,如今終可一展才華、得償所願了!如今豫州、宛城新複,正缺諸位這樣的大才處理政務。”科舉選拔出來的那些青年才俊曆練的時間還是太短,讓他們當知縣倒是夠了,可郡守就不是他們所能承擔得了的。
而孟公威、石廣元二人可是諸葛亮親口評價有一州之才,雖然遠遠比不上諸葛亮,可讓他們管理汝南、南陽那絕對夠用;而且他倆一個是潁川人、一個就是汝南人,對汝南、南陽的情況極其熟悉,的確是這兩個郡郡守的不二人選。
“若是二位願意,吾願上書陛下,冊封二位為汝南太守、南陽太守,如此既可造福鄉裏,亦可成就一番功業,豈不美哉?”石廣元還擔任過典農校尉,讓他負責當地恢複生產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聽聞夏侯尚被換迴去之後,文聘情緒大變,說服他歸降的希望大增,到時候也讓他帶領士兵在當地屯田,則汝南、南陽就能很快被蜀漢消化了。
“他二人可為太守,庶又當任何職?”徐庶開玩笑道,他同樣沒想到,自己老了老了還能有重新施展才華的機會,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想要當官了。
“元直先生乃是陛下舊人,非隆所能安排,隆已命人準備好車馬,準備送元直先生前往成都,料想陛下定有重用。”沈隆和諸葛亮離開成都之後,成都少了一名主持大局的文臣,徐庶去成都則是剛剛好,劉備信任他、張飛服他,簡雍、孫乾等人也和他相熟,完全可以一展拳腳,發揮自己的能力。
要是這樣的話,就算東吳突然改變主意,從荊州之外的地方對蜀漢發起攻擊那也不怕分身乏術了,就算自己在豫州、諸葛亮在隴右,蜀中依舊有徐庶可領兵出征,到時候徐庶和張飛搭檔,保管讓東吳有來無迴。
“吾也思念玄德公甚苦啊!”徐庶還沒有正式上任,就開始為蜀漢操心了,他問沈隆,“子豐勢如破竹連下宛城、豫州,南陽、汝南盡為蜀漢所有,接下來子豐打算如何應對?繼續北上攻打潁川麽?”
沈隆搖搖頭,“不然,汝南、南陽新複,尚未完全安穩,加之兩郡連遭戰亂,田地撂荒甚多,若是北上討伐,恐後方生亂;故而吾打算暫且駐軍豫州,將來犯之軍擋在豫州之北即可,待汝南、南陽被廣元先生、公威先生治理妥善之後再行北伐!”
現在可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候的局麵,那時候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最弱,要是任由曹魏發展,蜀國就隻有等死了;而如今蜀漢沒有不僅沒有失去荊州,還多了南陽、汝南這兩處天下有數的富庶之地,諸葛亮在隴右也收複了不少地盤,因此完全不用著急進攻。
可以慢慢消化這些新占據的土地,等這些土地被消化完畢,可以為討伐曹魏提供補給的時候,便可一鼓作氣拿下許都、洛陽、長安,徹底葬送曹魏,從而一統天下中興漢室。
“子豐雖然年幼,卻能這般穩妥,如此庶便可放心去成都見玄德公了!”徐庶聞言大讚之,他原本還擔心沈隆太過年輕,又有如此大的功業擺在麵前,恐怕會貪功冒進,不等南陽、汝南消化完畢就北上攻打潁川、許都、
潁川、許都可是曹魏的大本營,曹魏眼下雖然接連損兵折將,卻也沒有徹底被打垮,反倒是蜀漢戰線越拉越長,對後方的補給是巨大的考驗,輕兵冒進容易失敗,而一旦失敗汝南、南陽兩地定然不保。
帶著這樣的擔憂,徐庶主動詢問了沈隆,卻聽見沈隆也想到了這一點,於是徹底放心下來,他那裏知道,沈隆隻是看起來年幼而已,人家打仗、處理政務的經驗比他豐富不知道哪兒去了,怎麽會連這點也想不到?
徐庶主動幫助沈隆說服了孟公威、石廣元兩人接受任命,然後前往成都而去。
就在此時,沈隆也得到了曹魏援軍南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