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果不其然:半個小時之後,對麵的山上冒出了一片紅色的軍陣。殖民地兵團出現了,穿紅衣戴高水桶帽的戰列步兵居中,騎兵位於左右兩翼。標準的教科書式配置。有趣的是,共和軍的列陣,某種意義上也和殖民地兵團異曲同工,也是步兵部隊占中央,機動兵力站兩翼。


    在奧薩帝國,大部分領土和居民依然處在封建經濟的控製之下。雖然在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市場經濟的分化,但是這些分化範圍有限――最多隻能說是封建經濟的補充,遠不足以動搖其基礎。


    為什麽原本比艾梅拉更加發達的奧薩帝國本土,卻沒有更早的進入新的曆史時代?也許是正是因為帝國本土太過發達和肥沃了吧。自然經濟沒有不足,“約曼”不會破產,貴族也就不會失去土地。


    相比艾梅拉的資產階級貴族,帝國本土的絕大多數貴族,依然是土地貴族,而“約曼”則都是自耕農。讓他們為了帝國的榮光遠征海外當然沒什麽問題,但是要求他們長期遠離自己的土地駐屯海外(比如艾梅拉)可就是勉為其難了。


    貴族如果長期離開自己的封地,就有失掉繼承權的風險,何況那些畢恭畢敬的家仆和農奴遠沒有看上去那麽值得信任。而“約曼”本身就是小農家庭的主要勞力,長期不歸的後果,對於自耕農的穩定無疑是毀滅性的。


    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去,解決的辦法無非兩種:要麽是找到一些願意去的人,要麽則是強迫一些不願意去的人去。於是,這樣的結果就是,帝國軍海外殖民地兵團,一般由兩種成分組成――自願前往的雇傭兵部隊,和被迫參軍的殖民地配軍。


    雇傭兵的來曆很複雜,但是大體以**為主。既有失去土地的約曼,也有失去主人的農奴(主動失去和被動失去都有),還有就是貧窮地方的山民或者牧人。總的來說是些沒有土地,但還不至於破落到失去自由的人。


    一般情況下,帝國軍殖民地兵團配屬的驃騎兵、龍騎兵和弓騎兵,都是由雇傭軍組成的。事實上,很多雇傭兵也都是有“品牌”的――比如說最初提到的塞西亞弓騎兵,以及來自頓河地區的雇傭驃騎兵。


    巧合的是,在後來的e中,某些特定的部隊也常常由某些特定地區的人組成――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後來的e陸軍以翼人為主的“翼人軍”空降兵第15集團軍,以及多個以矮人部落命名的精銳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等。


    相比之下,殖民地配軍的成分就簡單多了:這些戰列步兵無一例外,全都是刑期極長的重刑犯。他們不是自由人,隻是一群囚犯――絕大多數都是犯了僅次於死罪的重罪,被發配往各個殖民地充軍服刑的重刑犯。


    這就意味著,殖民地兵團的軍官們,可以使用極其殘酷的刑罰,來維持軍隊鐵的紀律。這些穿著紅色軍裝的帝國軍殖民地兵團戰列步兵,戰鬥力士氣上要比正規帝國軍團的“約曼”征召兵要強出不少的??


    在這個時代,雙方普遍裝備的燧發槍,雖然能夠在150-200米的距離上有效的殺傷敵人,但是其精度卻是個純粹的悲劇。一般來說,即使是靶場這種理想的射擊環境,射手也要在100米處才能有效的打中人體大小的目標。


    戰場上,由於緊張煙霧聲響的幹擾,以及士兵的素質,命中率降低的更快――戰爭實踐表明,燧發槍在30-40米發射效果最佳。為了增加命中率,排成整齊的隊列到達足夠近的距離上齊射才是有效的作戰方式。


    近距離齊射不但可以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也可得到最大的精神震撼效果――齊射後借用火槍齊射獲得的精神震撼效果,再發動白刃衝鋒衝垮敵人的陣列。


    地球曆史上的橫隊作戰時代,又被叫做排隊槍斃。雙方都排著整齊的隊形相互靠近,相互齊射,最後發動白刃衝鋒解決戰鬥。而這個世界的帝國軍,跟地球上那個時代的軍隊非常相似。


    這個時代的戰鬥,其實就是在比拚誰的神經更堅韌,誰能忍到最後時刻發動一次震撼的齊射,誰就能取得戰鬥的勝利。在排隊槍斃時代,紀律是第一位的,紀律高於一切。越是缺乏紀律性的軍隊,越容易在這種比拚意誌力,比拚神經堅韌程度,比拚紀律性的交戰規則中潰散奔逃。


    為了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要求部隊進行艱苦的訓練,並執行嚴格的紀律。這種聽從命令的訓練方式是滲透到各個層麵的各個細節的,比如吃飯、睡覺、著裝、禮儀、走路等日常生活細節,均列入考查範圍。從立正、稍息、齊步走、向左向右轉,到持槍、射擊,士兵們反複操演,直到達到百人、千人整齊劃一的效果。


    直到現在的地球上,天朝軍隊新兵訓練中,隊列訓練,跟射擊和戰術動作訓練,是完全並列的――許多外行人認為這沒有實戰意義,可是在燧發槍時代,這些卻是完全從實戰角度出發訓練的,整齊即為戰鬥力。


    而帝國軍殖民地兵團的戰鬥力,正是來自於對士兵行為的嚴格管束――這種管束通常通過嚴酷的體罰來進行。殖民地兵團的信條是,鞭子和棍棒是將這群“渣滓”調教成自覺服從管束的合格戰士的最好工具,“沒有挨過鞭子的士兵,簡直就是褻瀆始皇帝一樣的存在。”


    事實上,其他戰列步兵的紀律性反而不如殖民地兵團,原因就在於這點――其他部隊的組成成分“約曼”是自由人,為帝國的榮耀而戰,他們可能更加勇敢,但卻不會像是囚犯一樣受到各種虐待。而殖民地兵團則不一樣――士兵本來就是囚犯,遭受各種刑罰是理所應當的。


    而體罰的種類,同樣也是花樣繁多的――棍擊、鞭打,將受刑者被綁在尖頂的木馬上,並在其四肢綁上重物以加劇痛苦,甚至有的時候還會使用一些簡易的魔法陣來施行一些“烙刑”或者“電刑”。這種懲罰通常是在公開場合下進行,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相比之下,蔣玉成手中的警衛旗隊,則是完全按照現代的訓練與戰術組織起來的一支新式軍隊。這支軍隊訓練有素,槍法精準,補給充足――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支軍隊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軍隊。這麽說並不是因為他們全都裝備了射擊精度和射速都占據壓倒性優勢的自動步槍和機槍,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初步具有了一支現代軍隊的靈魂――


    正如前文所說,跟主要由亡命徒組成的共和軍不一樣,警衛旗隊在選拔的時候,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士兵的戰鬥意誌――換句話說,現在警衛旗隊的成員,無一例外,全都是親眼目睹甚至親身經曆了帝國軍和帝國國教暴行的人。


    從這個角度將,蔣玉成還得感謝帝國軍和帝國國教――殖民地兵團嚴苛而繁瑣的紀律條令,並沒有懲罰在駐地襲擾殖民地平民的規定。這樣的結果是,駐艾梅拉的帝國軍拉的仇恨,一點都不比帝國國教少。於是,這樣一批戰鬥意誌頑強的死士,就這樣被招募到了蔣玉成的麾下。


    戰鬥意誌的意義,在於士兵可以在保持基本的軍紀的條件下,靈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機動靈活的戰術給敵人帶來巨大的殺傷――實際上,戰列步兵隻能排成縱隊前進,連“臥倒”這種最基本的戰術動作都沒有,也是因為士兵一旦散開或者臥倒,很有可能直接逃跑或者就地裝死。這,就是缺乏戰鬥意誌的結果。


    相對於純粹依靠嚴刑峻法,戰術呆板的殖民地兵團戰列步兵,理論上講警衛旗隊的士兵們可以依靠機動靈活的散兵戰術,給帝國軍戰列步兵帶來巨大的麻煩――實際上,地球曆史上就是如此。


    當然,散兵戰術對士兵的戰鬥意誌要求特別高。曆史上隻有為自由獨立而戰,把軍隊當成一項事業,而不是職業的拿破侖時代法軍,能夠使用這樣的戰術。


    而現在,蔣玉成在戰術上,更進了一步,直接進化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槍加戰壕戰術――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生搬硬套,而是結合了對手的實際情況的綜合考慮。畢竟,帝國軍的戰列步兵,相對於地球上同樣的兵種,多出來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東西――那就是那個陣列式魔法護盾。


    雖然不清楚護盾具體的防禦力,但是保險起見,火力還是要盡可能地集中――如果使用散兵戰術的話,萬一連突擊步槍都打不破護盾的話,那麽警衛旗隊的士兵們可就要有大麻煩了。


    當然,這些情況,殖民地兵團的指揮官,威靈頓侯爵是不知道的――他隻知道,這一次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支囂張的,敢於奪取城鎮的共和軍“警衛旗隊”徹底消滅掉。不然的話,帝國的威嚴,將會遭到徹底的蔑視。


    作為帝國名將,“鐵侯爵”亞瑟?威爾斯利?威靈頓侯爵曾經在當初帝國第九軍團進攻艾梅拉的時候,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此之後,他就被調往了帝國首都。由於亞莉亞率領的共和軍多次給帝國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又被重新調往艾梅拉,負責指揮殖民地兵團――之前亞莉亞差點被俘獲的那場戰役就是他謀劃和指揮的。


    “共和軍膽敢在白天出來叫陣――簡直就像老鼠敢在正午過街一樣稀奇。”威靈頓將目光投向對麵山脊上的共和軍隊列,“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又拉起一支隊伍,女公爵的人望還是很可觀的,當然打仗的本領好像還是沒什麽長進,至於那個來頭不明的蔣玉成?????哈????”


    現在出現在他麵前的這隻共和軍部隊,似乎和之前在他手下覆沒的那支沒什麽區別:兵士的服裝花花綠綠的,像是叫花子一樣。雖說上一次能將共和軍打個稀裏嘩啦是占了伏擊的優勢,但是要和這樣的烏合之眾正麵交戰,他也樂於接受。


    當然,現在的他,絕對想不到這樣一件事情――自己和帝國駐艾梅拉殖民地兵團,都將成為後來的“艾梅拉戰神”,艾梅拉人民解放軍(e)總參謀長蔣玉成元帥成名的第一塊墊腳石――當然,他們不會是最後一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界裝甲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家近衛槍騎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家近衛槍騎兵並收藏異界裝甲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