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皇上竟然要禦駕親征了!”剛從兵部衙門領完任職命令的紀淩不由得一陣感慨,“這事情變化得也太快了!”
“是啊,昨天我還說,沒準過一陣子就被調到三大營了,這可倒好,你今天就去了三千營!”朱儀跟在紀淩身後,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把總到底管多少人?我到現在還不清楚呢!這也太草率了!”紀淩看著手中那張蓋著兵部大印的紙,不由得苦笑一聲,“誒,朱兄,你被授了個什麽職位?”
“啊?我啊?我沒職位啊!”朱儀哈哈笑了兩聲,“我爹說了,此次皇上親征,有了功勞也都是王振那個死太監的,不如留在京師,多熟悉一下五軍都督府的情況。”
我尼瑪!既然如此,為毛要給我授個三大營的職務,讓我隨著禦駕親征啊?果然你朱儀是親兒子,我紀淩……好吧,連幹兒子都不是……
“那你過來幹嘛啊?”紀淩沒好氣地看了朱儀一眼,“算了,我現在就去找井勝,你自己一個人去倚紅樓裏快活吧!”
“誒,紀淩,你小子可別翻臉不認人啊!是我告訴我爹把你調到三千營去的,而且你當把總的缺兒那麽好空出來啊?別人可趕不上這種好事兒!”朱儀邊說邊一把拉住了紀淩,“而且把總管著不少人呢!一會兒我就帶你去熟悉一下!”
原來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其中把總倒也算三大營裏的高級軍官了。
臥了個槽!原來是你小子的主意!而且還他喵的說是為了我好?那你怎麽不自己去啊?紀淩一時間欲哭無淚……
“咋啦?”朱儀用肩膀撞了撞紀淩,“怎麽瞅著你不太高興?五軍都督府的職位又沒給你奪了,現在你拿雙份兒的俸祿,多好!”
“高興,我可太高興啦……”紀淩看看朱儀,苦著一張臉說道。
其實紀淩並非不願到三大營任軍職,也不害怕出征打仗,他隻是不願意在接到任職命令、且不熟悉任何事物的情況下,就匆匆隨軍出征,這樣不僅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手底下那幫兵士啊!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朱儀拍了拍紀淩的肩膀,“不過你不用想太多,把總不需要會什麽調兵遣將,到時候隻管聽命令,帶著手底下的人向前衝就好了……”
“我父親可是很看重你的!”朱儀湊到紀淩身邊,繼續笑嘻嘻地說道,“他說你勇武過人,到了戰場上自然也是一把好手……”
“行了,我知道啦!”紀淩衝朱儀笑了笑,“我知道你是好心,不過……我總覺得皇上禦駕親征的事兒不太靠譜,聽說有好多大臣都反對呢,而且皇上壓根就沒跟大臣們商量。”
“論起朝堂上的事兒,你還是太嫩啦!”朱儀笑著搖了搖頭,“皇上越不跟大臣們商量,就說明這個事兒越有譜,你想想,若是皇上堅持率軍親征,那些文臣能有什麽辦法?”
“而且兵部的人反對,但還不是得把任職令發到你的手上?”朱儀走下台階,說著話就把袖子給卷了起來,看著頗為神氣,“我父親也一樣,雖然今天群臣在大殿上吵作了一團,但整理軍備、操練三大營的事兒自然不能落下,否則皇上怪罪下來,還不得自己吃虧?”
朱儀這番話倒是說得很有道理,連紀淩也不由得暗暗佩服:勳貴子弟確實不一樣,看這種問題總要深刻一些。
“那照你的意思,皇上禦駕親征的事兒,是改變不了的啦?”
“我看懸……”朱儀跟著輕歎了口氣,“不過此次既然是皇上親征,那麽三大營肯定都會出動,到時候小二十萬人往北方邊境上一擺,估計瓦剌那幾萬兵馬嚇也嚇跑了。”
“沒那麽簡單吧?”紀淩前世雖然不懂什麽軍事,但記憶中卻存有很多兵法理論及其自我研究心得,看來紀淩之前還是很努力學習的。
通過那麽多年的學習和研究,紀淩的直覺和本能告訴自己行軍打仗絕對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絕對不是單比人數就能定輸贏的。
例如現在大同和宣府的兵馬就有數萬人,可他們並沒有擊退瓦剌大軍,反而是連連敗績,由此可見,這次的瓦剌進攻肯定沒有那麽好對付。
“那你的意思是……咱們還能敗在瓦剌人手上?”朱儀有些不可置信地笑了笑,“成了,你就跟在我父親身邊好好立功吧!有他護著你,保準吃不了虧!”
“但我還是覺得此次的出征計劃太過草率了……”紀淩有些擔憂地搖了搖頭,卻被朱儀一拉袖子道,“走吧!我先帶你去熟悉一下三大營的情況,別到時候上了戰場,再兩眼一抹黑!”
“誒,你看那不是井勝嘛!”紀淩突然一指不遠處的那個人影,“走,咱們去問問他的情況!”
“井兄,你什麽時候出發啊?”朱儀拉著紀淩跑到井勝麵前,“事情果真有變,你父親是怎麽打算的?”
“怎麽打算?我父親哪有說話的權利?”井勝苦笑一聲,“既然皇上決定親征,那我父親就隻能是個陪跑的!唉……本來都打算好明日出征了……”
“照你這麽一說,皇上親征的事兒就真定下來啦?”
“管他呢!又沒咱們什麽事兒!”井勝說著,便一拽紀淩,“對了,有你的事兒,因為你也得跟著出征,走吧,我帶你去熟悉一下三大營的情況,別到時候上了戰場,再兩眼一抹黑!”
“臥槽,怎麽覺得這話有點熟悉呢……”
附注: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不過各都司衛所需將所任命官員呈送五軍都督府,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五軍都督府仍然掌握著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武官的世襲考核及任官比試,由兵部、五軍都督府共同主持),但不統兵,而且當時的兵部並無權過問五軍都督府各事務。
總之一句話,此時五軍都督府的權力仍淩駕於兵部之上,或者說遠遠淩駕於兵部之上。
“是啊,昨天我還說,沒準過一陣子就被調到三大營了,這可倒好,你今天就去了三千營!”朱儀跟在紀淩身後,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把總到底管多少人?我到現在還不清楚呢!這也太草率了!”紀淩看著手中那張蓋著兵部大印的紙,不由得苦笑一聲,“誒,朱兄,你被授了個什麽職位?”
“啊?我啊?我沒職位啊!”朱儀哈哈笑了兩聲,“我爹說了,此次皇上親征,有了功勞也都是王振那個死太監的,不如留在京師,多熟悉一下五軍都督府的情況。”
我尼瑪!既然如此,為毛要給我授個三大營的職務,讓我隨著禦駕親征啊?果然你朱儀是親兒子,我紀淩……好吧,連幹兒子都不是……
“那你過來幹嘛啊?”紀淩沒好氣地看了朱儀一眼,“算了,我現在就去找井勝,你自己一個人去倚紅樓裏快活吧!”
“誒,紀淩,你小子可別翻臉不認人啊!是我告訴我爹把你調到三千營去的,而且你當把總的缺兒那麽好空出來啊?別人可趕不上這種好事兒!”朱儀邊說邊一把拉住了紀淩,“而且把總管著不少人呢!一會兒我就帶你去熟悉一下!”
原來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其中把總倒也算三大營裏的高級軍官了。
臥了個槽!原來是你小子的主意!而且還他喵的說是為了我好?那你怎麽不自己去啊?紀淩一時間欲哭無淚……
“咋啦?”朱儀用肩膀撞了撞紀淩,“怎麽瞅著你不太高興?五軍都督府的職位又沒給你奪了,現在你拿雙份兒的俸祿,多好!”
“高興,我可太高興啦……”紀淩看看朱儀,苦著一張臉說道。
其實紀淩並非不願到三大營任軍職,也不害怕出征打仗,他隻是不願意在接到任職命令、且不熟悉任何事物的情況下,就匆匆隨軍出征,這樣不僅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手底下那幫兵士啊!
“我知道你在擔心什麽……”朱儀拍了拍紀淩的肩膀,“不過你不用想太多,把總不需要會什麽調兵遣將,到時候隻管聽命令,帶著手底下的人向前衝就好了……”
“我父親可是很看重你的!”朱儀湊到紀淩身邊,繼續笑嘻嘻地說道,“他說你勇武過人,到了戰場上自然也是一把好手……”
“行了,我知道啦!”紀淩衝朱儀笑了笑,“我知道你是好心,不過……我總覺得皇上禦駕親征的事兒不太靠譜,聽說有好多大臣都反對呢,而且皇上壓根就沒跟大臣們商量。”
“論起朝堂上的事兒,你還是太嫩啦!”朱儀笑著搖了搖頭,“皇上越不跟大臣們商量,就說明這個事兒越有譜,你想想,若是皇上堅持率軍親征,那些文臣能有什麽辦法?”
“而且兵部的人反對,但還不是得把任職令發到你的手上?”朱儀走下台階,說著話就把袖子給卷了起來,看著頗為神氣,“我父親也一樣,雖然今天群臣在大殿上吵作了一團,但整理軍備、操練三大營的事兒自然不能落下,否則皇上怪罪下來,還不得自己吃虧?”
朱儀這番話倒是說得很有道理,連紀淩也不由得暗暗佩服:勳貴子弟確實不一樣,看這種問題總要深刻一些。
“那照你的意思,皇上禦駕親征的事兒,是改變不了的啦?”
“我看懸……”朱儀跟著輕歎了口氣,“不過此次既然是皇上親征,那麽三大營肯定都會出動,到時候小二十萬人往北方邊境上一擺,估計瓦剌那幾萬兵馬嚇也嚇跑了。”
“沒那麽簡單吧?”紀淩前世雖然不懂什麽軍事,但記憶中卻存有很多兵法理論及其自我研究心得,看來紀淩之前還是很努力學習的。
通過那麽多年的學習和研究,紀淩的直覺和本能告訴自己行軍打仗絕對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絕對不是單比人數就能定輸贏的。
例如現在大同和宣府的兵馬就有數萬人,可他們並沒有擊退瓦剌大軍,反而是連連敗績,由此可見,這次的瓦剌進攻肯定沒有那麽好對付。
“那你的意思是……咱們還能敗在瓦剌人手上?”朱儀有些不可置信地笑了笑,“成了,你就跟在我父親身邊好好立功吧!有他護著你,保準吃不了虧!”
“但我還是覺得此次的出征計劃太過草率了……”紀淩有些擔憂地搖了搖頭,卻被朱儀一拉袖子道,“走吧!我先帶你去熟悉一下三大營的情況,別到時候上了戰場,再兩眼一抹黑!”
“誒,你看那不是井勝嘛!”紀淩突然一指不遠處的那個人影,“走,咱們去問問他的情況!”
“井兄,你什麽時候出發啊?”朱儀拉著紀淩跑到井勝麵前,“事情果真有變,你父親是怎麽打算的?”
“怎麽打算?我父親哪有說話的權利?”井勝苦笑一聲,“既然皇上決定親征,那我父親就隻能是個陪跑的!唉……本來都打算好明日出征了……”
“照你這麽一說,皇上親征的事兒就真定下來啦?”
“管他呢!又沒咱們什麽事兒!”井勝說著,便一拽紀淩,“對了,有你的事兒,因為你也得跟著出征,走吧,我帶你去熟悉一下三大營的情況,別到時候上了戰場,再兩眼一抹黑!”
“臥槽,怎麽覺得這話有點熟悉呢……”
附注:兵部在軍隊中雖有任免、升調、訓練之權(不過各都司衛所需將所任命官員呈送五軍都督府,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五軍都督府仍然掌握著武將官員的選拔任命權)(武官的世襲考核及任官比試,由兵部、五軍都督府共同主持),但不統兵,而且當時的兵部並無權過問五軍都督府各事務。
總之一句話,此時五軍都督府的權力仍淩駕於兵部之上,或者說遠遠淩駕於兵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