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參加將台閱武的人,來頭都太大了!而緊接著第三位,哦,不!是第三批地位權勢足以讓紀淩窒息的人來到了,因為他們是兩個人!
張輗、張軏,朱棣手下第一號戰將張玉的第二子、第三子,現在分別擔任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和前軍都督府右都督。
雖然他們二人的官職比紀廣高不了多少,但家世卻大得嚇人,因為他們的老爹張玉實在是太厲害了!
話說當年張玉隨朱棣進行靖難之役,多次大敗朝廷主力軍,後為救朱棣,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
朱棣稱帝後,自然不會忘了張玉,於是追封其為榮國公,洪熙年間又進河間王,你說厲不厲害?
“那兩個三十歲左右的將領,一個叫張斌,一個叫張瑾,分別是張輗和張軏的兒子,也要跟著參加將台閱武。”此時王文便充當了一個解說的作用,把紀淩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那……伯父,他們來頭那麽大,咱們是不是該過去見個禮?”紀淩不傻,總歸明白事前攀關係的好處。
“嗬嗬,你有這個心思倒是好的……”王文對紀淩笑著點點頭,似乎覺得孺子可教,“不過駙馬都尉井源素與王公公不和,朱勇和張家兄弟仗著自己是勳貴,自然也不會上趕著去巴結王公公,所以嘛……現在就不要過去套近乎了,畢竟王公公一會兒就要過來了!”
雖說這個王文和自己老爹的關係不錯,但私下交談時,仍敬稱王振一聲“王公公”,由此可見,此人處事還是極為謹慎小心的。
咋感覺他們一個比一個精呢?真是老謀深算,佩服,實在佩服!看來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啊!
正在紀淩感慨的時候,忽見旁邊的王文蹭得端正神色,爾後將身子挺得筆直,低聲提醒道,“王公公就要來了!”
紀淩聽王文這麽一說,也趕忙擺出一副肅穆莊重的樣子,畢竟他沒有必要去觸王振的黴頭,更何況他也想看看這個權傾天下的大奸宦到底是什麽樣子。
隻見此時演武場上所有的文武官員全都躬身肅立,甚至沒有敢亂說話的,就連朱勇、張輗、張軏等人也跟著放低姿態,隻是安靜地站在那裏等候王振的到來。
“閑人迴避,全場肅靜!”隻見一個身穿飛魚服,外麵罩著大紅蟒衣,腰間佩著繡春刀的人一邊喊一邊縱馬行了進來,後麵跟著的一隊人全都跟他一個打扮,看起來架勢十足,顯得異常招搖。
錦衣衛!紀淩腦海中忽然蹦出了這個概念,確實很騷包啊!不過大夏天的穿那麽多,也不怕捂出痱子來……
原來騎馬行在最前麵的那個,就是現在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同時也是奸宦王振身邊的頭號走狗,平日裏沒少為非作歹,背後自然也沒少遭人罵。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人敢去辱罵馬順的,隻見他環視整個演武場,目光所及,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低下頭去。
“嗯……”馬順滿意地點了點頭,爾後朝旁邊的人吩咐道,“去把翁父請進來吧!”
得,又一個叫爸爸的……
完了,紀淩感覺整個演武場都出現了股低氣壓,搞得自己都不自覺得跟著屏住唿吸,他娘的,不過是來了一個奸宦,至於的嘛!於是紀淩長舒了口氣,然後聳了聳肩膀來活動一下身子。
“別亂動……”王文垂低眼皮,低聲提醒道,“出頭椽兒先朽爛……”
好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於是紀淩咽口唾沫,再次將身體站得筆直,他娘的,奸宦就奸宦吧!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翁父!”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早已翻身下馬的馬順立刻往門口迎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見過翁父!”
他娘的!就你動作快!逼得我們不得不跟著喊爹!於是還沒等紀淩看見王振的身影,一群大臣就都圍了上去,一時間有叫“翁父”的,有叫“王公公”的,禮數行得極其周到,唯恐自己落了後。
“伯父,咱們要不要……”紀淩轉過身來想要問問王文到底該怎麽辦,誰知那老家夥動作倒挺快,此時已經迎了過去,站在一群大臣後麵跟著喊“翁父”,而且喊得滿臉笑容,我的天啊!
“咱家已經知道列位大臣的心意了,可否先讓咱家過去說兩句話,好好地為陛下選幾個忠勇的將士呢?”王振被眾人圍在中間,一張老臉笑得跟菊花一樣,其實他很享受這種眾星捧月般被人尊敬的感覺。
王振那麽一說,眾人自然不敢耽擱,於是紛紛向後退去,為王振讓開了一條道路,直到這時,紀淩才真正看清了王振的樣子。
隻見他五十來歲,白白胖胖,看起來倒是一副慈祥的老人麵容,而且臉上一直都掛著笑,卻難以想象背後竟是一副蛇蠍心腸,等到發起狠、犯起蠢來,實在是讓人恨得牙根癢癢。
此時他就慢悠悠地走在前麵,身後跟著的自然是毛貴和王長隨兩個大走狗,他們正親自扛著大華蓋替王振遮陽呢!要知道走狗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而且王振用的這個華蓋非常講究,五尺見方,四角墜著銅龍首,垂五彩流蘇,大都以黃色紋飾,換句話說,隻有天子才能用這種規格的華蓋,但王振宣稱這是明英宗朱祁鎮賜的,那別人又能說什麽呢?
紀淩看著王振一步步地走上了高台,不由得跟著一陣心潮澎湃:雖說這是一個奸宦,可也太有麵子了吧?
上麵伺候的人早已為王振準備好了桌椅等物,雖然擦拭得極其幹淨,可看到王振上來了,仍故意拿袖子抹了兩下以示忠心。
可王振卻好似見怪不怪,直接一屁股坐了上去,這時候打扇的,倒水的,捏肩膀的,全都跟著忙活起來了……
張輗、張軏,朱棣手下第一號戰將張玉的第二子、第三子,現在分別擔任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和前軍都督府右都督。
雖然他們二人的官職比紀廣高不了多少,但家世卻大得嚇人,因為他們的老爹張玉實在是太厲害了!
話說當年張玉隨朱棣進行靖難之役,多次大敗朝廷主力軍,後為救朱棣,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
朱棣稱帝後,自然不會忘了張玉,於是追封其為榮國公,洪熙年間又進河間王,你說厲不厲害?
“那兩個三十歲左右的將領,一個叫張斌,一個叫張瑾,分別是張輗和張軏的兒子,也要跟著參加將台閱武。”此時王文便充當了一個解說的作用,把紀淩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那……伯父,他們來頭那麽大,咱們是不是該過去見個禮?”紀淩不傻,總歸明白事前攀關係的好處。
“嗬嗬,你有這個心思倒是好的……”王文對紀淩笑著點點頭,似乎覺得孺子可教,“不過駙馬都尉井源素與王公公不和,朱勇和張家兄弟仗著自己是勳貴,自然也不會上趕著去巴結王公公,所以嘛……現在就不要過去套近乎了,畢竟王公公一會兒就要過來了!”
雖說這個王文和自己老爹的關係不錯,但私下交談時,仍敬稱王振一聲“王公公”,由此可見,此人處事還是極為謹慎小心的。
咋感覺他們一個比一個精呢?真是老謀深算,佩服,實在佩服!看來自己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啊!
正在紀淩感慨的時候,忽見旁邊的王文蹭得端正神色,爾後將身子挺得筆直,低聲提醒道,“王公公就要來了!”
紀淩聽王文這麽一說,也趕忙擺出一副肅穆莊重的樣子,畢竟他沒有必要去觸王振的黴頭,更何況他也想看看這個權傾天下的大奸宦到底是什麽樣子。
隻見此時演武場上所有的文武官員全都躬身肅立,甚至沒有敢亂說話的,就連朱勇、張輗、張軏等人也跟著放低姿態,隻是安靜地站在那裏等候王振的到來。
“閑人迴避,全場肅靜!”隻見一個身穿飛魚服,外麵罩著大紅蟒衣,腰間佩著繡春刀的人一邊喊一邊縱馬行了進來,後麵跟著的一隊人全都跟他一個打扮,看起來架勢十足,顯得異常招搖。
錦衣衛!紀淩腦海中忽然蹦出了這個概念,確實很騷包啊!不過大夏天的穿那麽多,也不怕捂出痱子來……
原來騎馬行在最前麵的那個,就是現在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同時也是奸宦王振身邊的頭號走狗,平日裏沒少為非作歹,背後自然也沒少遭人罵。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人敢去辱罵馬順的,隻見他環視整個演武場,目光所及,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低下頭去。
“嗯……”馬順滿意地點了點頭,爾後朝旁邊的人吩咐道,“去把翁父請進來吧!”
得,又一個叫爸爸的……
完了,紀淩感覺整個演武場都出現了股低氣壓,搞得自己都不自覺得跟著屏住唿吸,他娘的,不過是來了一個奸宦,至於的嘛!於是紀淩長舒了口氣,然後聳了聳肩膀來活動一下身子。
“別亂動……”王文垂低眼皮,低聲提醒道,“出頭椽兒先朽爛……”
好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於是紀淩咽口唾沫,再次將身體站得筆直,他娘的,奸宦就奸宦吧!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翁父!”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早已翻身下馬的馬順立刻往門口迎去,“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見過翁父!”
他娘的!就你動作快!逼得我們不得不跟著喊爹!於是還沒等紀淩看見王振的身影,一群大臣就都圍了上去,一時間有叫“翁父”的,有叫“王公公”的,禮數行得極其周到,唯恐自己落了後。
“伯父,咱們要不要……”紀淩轉過身來想要問問王文到底該怎麽辦,誰知那老家夥動作倒挺快,此時已經迎了過去,站在一群大臣後麵跟著喊“翁父”,而且喊得滿臉笑容,我的天啊!
“咱家已經知道列位大臣的心意了,可否先讓咱家過去說兩句話,好好地為陛下選幾個忠勇的將士呢?”王振被眾人圍在中間,一張老臉笑得跟菊花一樣,其實他很享受這種眾星捧月般被人尊敬的感覺。
王振那麽一說,眾人自然不敢耽擱,於是紛紛向後退去,為王振讓開了一條道路,直到這時,紀淩才真正看清了王振的樣子。
隻見他五十來歲,白白胖胖,看起來倒是一副慈祥的老人麵容,而且臉上一直都掛著笑,卻難以想象背後竟是一副蛇蠍心腸,等到發起狠、犯起蠢來,實在是讓人恨得牙根癢癢。
此時他就慢悠悠地走在前麵,身後跟著的自然是毛貴和王長隨兩個大走狗,他們正親自扛著大華蓋替王振遮陽呢!要知道走狗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而且王振用的這個華蓋非常講究,五尺見方,四角墜著銅龍首,垂五彩流蘇,大都以黃色紋飾,換句話說,隻有天子才能用這種規格的華蓋,但王振宣稱這是明英宗朱祁鎮賜的,那別人又能說什麽呢?
紀淩看著王振一步步地走上了高台,不由得跟著一陣心潮澎湃:雖說這是一個奸宦,可也太有麵子了吧?
上麵伺候的人早已為王振準備好了桌椅等物,雖然擦拭得極其幹淨,可看到王振上來了,仍故意拿袖子抹了兩下以示忠心。
可王振卻好似見怪不怪,直接一屁股坐了上去,這時候打扇的,倒水的,捏肩膀的,全都跟著忙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