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桓震雖然心急離去,可是皇太極糾纏不休,又要他見一個人。他生怕傷勢露餡,隻得硬著頭皮死撐下來。過得許久,方見幾個虜兵押著一人走入殿來,手腳都掛了鐵鐐,正是自己的結義兄弟傅山。
傅山見到桓震,神情似乎並不怎麽激動,隻淡淡地招唿了一聲。桓震心中一沉,隻聽範文程道:“我大軍打入鎮撫司,見這位傅先生給皇帝關押在獄,遂將他救了出來,現下還給桓將軍,算作小小見麵之禮。”桓震道一聲“多謝”,扯住傅山手臂,便要離去。傅山卻道:“陛下在何處,臣子當在何處,傅山決然不走。”
桓震胸口痛得發暈,強笑道:“然則你是怪哥哥來得晚了?”傅山搖頭道:“不敢。大哥心中主張,傅山一無所知。”桓震暗歎一聲,長久以來埋下的隱患終於爆發,可沒想到居然選在這麽個不尷不尬的時候。他已沒力氣再加勸說,料想此刻自己臉色也必十分難看,不知範文程有沒有瞧出了破綻。忽然想到,既然鎮撫司獄被破,那麽袁崇煥自然也給俘虜了。不知道現下他可還活著?當下問傅山道:“袁軍門何在?”
傅山冷笑道:“你們一般的勾結韃子,他此刻自然安好無恙。”範文程卻道:“我大軍隻見得傅先生一人,並不知袁老大人在何處。”桓震頭暈眼花,顧不得深究,雙手一拱,道:“既然如此,桓某暫且出宮。請大汗莫要忘了,眼下你立足之處乃是大明的土地,四下裏全是大明的勇士。我大明兵士雖然不及你八旗驍勇善戰,可是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悍不畏死卻並不次於你們。”說著用力扯了傅山便走。華克勤緊隨在後,三人並肩出得皇極殿,桓震與傅山共乘一騎,加鞭而去。
傅山在馬上左思右想,心中千頭萬緒,眼看將要出紫禁城門,忽然叫道:“放我下來,我要迴去同陛下一起。”他叫得一聲,並無迴音,正要迴頭再行要求,忽覺頸中一熱,跟著甚麽東西流了下來,伸手一摸,竟粘糊糊的摸了一手鮮血。
他大吃一驚,迴過頭來,隻聽桓震低聲道:“不可驚惶,快走,快走!”傅山此刻已顧不得旁的,一手扶住桓震身子讓他倚在自己背後,不至墜下馬來,一手抖開韁繩,眼看就要出了城門,忽然斜刺裏冒出一隊虜兵來擋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生得闊頜黑須,大聲喝道:“旁人可去,姓桓的留下性命!”
這人正是莽古爾泰。他射了桓震一箭,卻不曾將他射死,心中很是耿耿,聽聞桓震入城談判,便帶了本旗幾個不怕死的,前來堵截,務要將桓震殺死,一雪前恥。
傅山並不知他是何人,怒道:“你大汗已任我等離去,你為甚麽橫加阻攔?”莽古爾泰冷笑道:“大汗自大汗,我自我。”說著唿哨一聲,一眾虜兵圍了上來,人人持刀相向。華克勤眼見事情不妙,他本是受福王之命而來,眼下桓震性命若保不住,又談何謀幹大事?當下抽出佩劍,大聲道:“你們先走,華某隨後便至,請桓大人莫要忘記了咱們的約定!”說著橫劍當胸,笑道:“讓你們見識見識武當傳人!”
莽古爾泰懂得的漢話寥寥無幾,他可不知道甚麽叫武當,哪裏管這麽許多,一聲吆喝,就要一擁而上,將三人亂刀砍死。
就在這時,背後忽然有人叫道:“三貝勒慢動手,刀下留人!”卻是範文程。莽古爾泰見他前來,倒有三分忌諱,當即停了手。範文程策馬近前,一見傅山滿身鮮血的情狀,當即明白了八分,卻不說破,隻對莽古爾泰客客氣氣的道:“三貝勒,大汗有命,要他們三人自行離去,請三貝勒高抬貴手。”莽古爾泰卻也不敢隨便同範文程破臉,雖不甘心,也隻有閃開道路。華克勤迴頭一點頭,招唿傅山策馬離去。桓震意識漸漸模糊,終於昏睡過去。
他醒來時候,已經身在自己軍營,傅山親自替他包紮,將箭頭取了出來。祖大壽也已經進城,與他合兵一處,權且駐紮順天府衙。桓震心神初定,便想起袁崇煥來,捉住傅山問道:“袁軍門當真未死?你怎麽也說我與他勾結韃子?”傅山淡淡道:“我在獄中假意與他交善,袁崇煥甚麽都對我說了,他自承同虜兵議和,那不是勾結韃子,又是甚麽?”桓震歎一口氣,道:“我現下同你解釋不清。時日久長,自有公論。”傅山搖頭道:“公論便公論,你我兄弟之情,到此為止。傅山讀聖賢之書,不敢與你這等人稱兄道弟。”
桓震正要分說,金國奇卻進來稟報,祖大壽房中已經聚集了在京的大小官員,商議營救皇帝的大事。桓震聽說,當下不管三七二十一支撐著起身,趕了過去。傅山想了一想,卻也跟在他身後。進得門去,便聽一人大聲咆哮:“誰說不能?現下韃子已經是甕中之鱉,咱們猛攻一天一夜,內城必破,到時候連皇太極一起捉住斬了,何必要受他要挾?”定睛看時,那人卻是祖大弼。桓震素知他性子暴躁,也不反駁,隻靜靜在牆角搬一把椅子坐了,聽眾人議論紛紛。
祖大壽瞪了兄弟一眼,喝道:“諸位大人麵前,不得無禮。”祖大弼滿腹委屈地閉上嘴巴,咕噥了一句甚麽。祖大壽四下掃一眼,瞧見桓震已經來到,當下遙遙衝他一點頭,道:“虜兵給的時限便是明天,大壽今日不揣冒昧,請諸位大人來此,務要做個決斷才好。”
朝廷眾臣之中,有許多在皇城陷落之時已經與崇禎一同被俘,現下剩下的多是三品以下小官,稍有地位的隻是大學士周延儒、兵部尚書梁廷棟、禮部尚書溫體仁,東林一黨自命忠臣,危急時候紛紛跑到皇帝身邊,此刻也都一同做了俘虜,餘下幾個官小言輕,料想沒甚大用。
桓震將四下形勢瞧在眼裏,更加不願輕易開口,隻聽一人慷慨激昂的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聖上無故蒙恥,臣子當以死相報。”那人桓震並不認得,問傅山時,卻是新任的一個刑部郎中,叫做尚大倫、字崇雅的。這人是個兩榜進士,滿口子仁義道德,論到實在辦法卻又沒個子醜寅卯。桓震聽得正煩,忽聽一人喝道:“且住!”正是曾任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的張春。
天啟六年哈喇慎犯邊,桓震曾與此役,那時來救的便有張春所部,桓震隻與他碰過一麵,後來匆匆一別,再沒機會相見。崇禎元年張春給兵部尚書王在晉彈劾,以嗜殺、通奄克餉削籍,袁崇煥曾經上表為他辯白,那表文桓震也是看過的。這一迴金兵入關,張春是剛剛給起複為永平兵備參議,來京陛見已畢,卻不能出城,延擱至今。
桓震瞧見他,當下上去招唿。張春卻要想了一想,才記得麵前這個總兵便是當年耿如杞幕中一個小小師爺。桓震一來因他曾是自己故主的上司,二來敬佩此人才幹,說話之中自然帶著三分客氣,張春卻自居下屬,並不受他謙讓,神色間總是淡淡的。
桓震料他對自己多半也有成見,當下不再多話,隻道:“張兵備有甚高見,還要請教。”張春冷笑一聲,道:“在座的怕是個個想做李綱、於謙罷?”李綱是北宋末年的名臣,是時金國大舉入侵,眼看兵鋒攻抵汴梁城下,李綱闖入宮中,迫使徽宗皇帝退位禪讓,扶持欽宗登上了帝位。於謙卻是本朝人,英宗皇帝寵信王振,給他累得大敗土木堡,自己也當了也先的俘虜。於謙便在朝中擁立起英宗皇帝的兄弟來,君臣勵精圖治,終於打敗了瓦剌,兩國談和,將英宗迎了迴來。可是英宗還朝之後,好容易熬到兄弟病死,自己複位,第一件事情便是將於謙殺頭抄家。
眾人聽他說出這兩個人來,都是相顧失色,個個搖手不置。張春哈哈大笑,道:“李綱於謙,都是國之忠臣,有何做不得的?”桓震聽他這句話,心裏不由得一動,注目瞧了他幾眼。張春卻不理會,顧自道:“今虜酋自投羅網,入我彀中,實在是百年難遇的良機。倘若就此輕輕放過,怕是以後再沒機會撲而殺之。”此言一出,當即有不少人附和,卻也有人連連搖頭。
張春並不氣餒,又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最輕。古聖先賢早有此語,今日為保江山社稷萬年永固,還有甚做不得的?”
桓震暗暗咋舌,這一番話連自己這個現代人都不敢輕易出口,生怕招來是非,他竟侃侃而談,毫無難色,此人確乎了不得。卻聽旁邊有一人低聲咕噥道:“不對,不對。”桓震注目瞧去,並不認識此人。隻見他年紀約有五十開外,生得大鼻闊口,好生醜陋。生怕給他發現,也不敢便問傅山。
黃道周拍案而起,指著張春鼻子大罵道:“你這逆臣賊子,莫要巧言令色蒙蔽視聽,國家若亡,我等當以性命相殉,又何怕來?”張春冷笑道:“你自己要性命相殉,難不成也要那許多無辜百姓同你一起殉麽?”轉向眾人,語聲懇切的道:“春曾親身守邊,知道野人兇殘無狀,魚肉我百姓,荼毒我鄉裏,搶掠我錢財,強奸我妻女,毫不以為羞恥。是以春每每捕得,輒斬而後快,因此獲譴去職。今蒙天子恩德,重又起用,當以此身報效國家,一己榮辱並不放在心上。諸位大人不敢擔這個於謙的名頭,那便張春一人承當。”轉向桓震道:“乞大人借春五千精兵,明日虜酋離去之後,春獨帥一旅往追,擒得虜酋時便將來祭奠曆代先帝,倘若事敗,不過身死名裂罷了。”
桓震雖然心急離去,可是皇太極糾纏不休,又要他見一個人。他生怕傷勢露餡,隻得硬著頭皮死撐下來。過得許久,方見幾個虜兵押著一人走入殿來,手腳都掛了鐵鐐,正是自己的結義兄弟傅山。
傅山見到桓震,神情似乎並不怎麽激動,隻淡淡地招唿了一聲。桓震心中一沉,隻聽範文程道:“我大軍打入鎮撫司,見這位傅先生給皇帝關押在獄,遂將他救了出來,現下還給桓將軍,算作小小見麵之禮。”桓震道一聲“多謝”,扯住傅山手臂,便要離去。傅山卻道:“陛下在何處,臣子當在何處,傅山決然不走。”
桓震胸口痛得發暈,強笑道:“然則你是怪哥哥來得晚了?”傅山搖頭道:“不敢。大哥心中主張,傅山一無所知。”桓震暗歎一聲,長久以來埋下的隱患終於爆發,可沒想到居然選在這麽個不尷不尬的時候。他已沒力氣再加勸說,料想此刻自己臉色也必十分難看,不知範文程有沒有瞧出了破綻。忽然想到,既然鎮撫司獄被破,那麽袁崇煥自然也給俘虜了。不知道現下他可還活著?當下問傅山道:“袁軍門何在?”
傅山冷笑道:“你們一般的勾結韃子,他此刻自然安好無恙。”範文程卻道:“我大軍隻見得傅先生一人,並不知袁老大人在何處。”桓震頭暈眼花,顧不得深究,雙手一拱,道:“既然如此,桓某暫且出宮。請大汗莫要忘了,眼下你立足之處乃是大明的土地,四下裏全是大明的勇士。我大明兵士雖然不及你八旗驍勇善戰,可是國家危急存亡之秋,悍不畏死卻並不次於你們。”說著用力扯了傅山便走。華克勤緊隨在後,三人並肩出得皇極殿,桓震與傅山共乘一騎,加鞭而去。
傅山在馬上左思右想,心中千頭萬緒,眼看將要出紫禁城門,忽然叫道:“放我下來,我要迴去同陛下一起。”他叫得一聲,並無迴音,正要迴頭再行要求,忽覺頸中一熱,跟著甚麽東西流了下來,伸手一摸,竟粘糊糊的摸了一手鮮血。
他大吃一驚,迴過頭來,隻聽桓震低聲道:“不可驚惶,快走,快走!”傅山此刻已顧不得旁的,一手扶住桓震身子讓他倚在自己背後,不至墜下馬來,一手抖開韁繩,眼看就要出了城門,忽然斜刺裏冒出一隊虜兵來擋住了去路,為首一員大將,生得闊頜黑須,大聲喝道:“旁人可去,姓桓的留下性命!”
這人正是莽古爾泰。他射了桓震一箭,卻不曾將他射死,心中很是耿耿,聽聞桓震入城談判,便帶了本旗幾個不怕死的,前來堵截,務要將桓震殺死,一雪前恥。
傅山並不知他是何人,怒道:“你大汗已任我等離去,你為甚麽橫加阻攔?”莽古爾泰冷笑道:“大汗自大汗,我自我。”說著唿哨一聲,一眾虜兵圍了上來,人人持刀相向。華克勤眼見事情不妙,他本是受福王之命而來,眼下桓震性命若保不住,又談何謀幹大事?當下抽出佩劍,大聲道:“你們先走,華某隨後便至,請桓大人莫要忘記了咱們的約定!”說著橫劍當胸,笑道:“讓你們見識見識武當傳人!”
莽古爾泰懂得的漢話寥寥無幾,他可不知道甚麽叫武當,哪裏管這麽許多,一聲吆喝,就要一擁而上,將三人亂刀砍死。
就在這時,背後忽然有人叫道:“三貝勒慢動手,刀下留人!”卻是範文程。莽古爾泰見他前來,倒有三分忌諱,當即停了手。範文程策馬近前,一見傅山滿身鮮血的情狀,當即明白了八分,卻不說破,隻對莽古爾泰客客氣氣的道:“三貝勒,大汗有命,要他們三人自行離去,請三貝勒高抬貴手。”莽古爾泰卻也不敢隨便同範文程破臉,雖不甘心,也隻有閃開道路。華克勤迴頭一點頭,招唿傅山策馬離去。桓震意識漸漸模糊,終於昏睡過去。
他醒來時候,已經身在自己軍營,傅山親自替他包紮,將箭頭取了出來。祖大壽也已經進城,與他合兵一處,權且駐紮順天府衙。桓震心神初定,便想起袁崇煥來,捉住傅山問道:“袁軍門當真未死?你怎麽也說我與他勾結韃子?”傅山淡淡道:“我在獄中假意與他交善,袁崇煥甚麽都對我說了,他自承同虜兵議和,那不是勾結韃子,又是甚麽?”桓震歎一口氣,道:“我現下同你解釋不清。時日久長,自有公論。”傅山搖頭道:“公論便公論,你我兄弟之情,到此為止。傅山讀聖賢之書,不敢與你這等人稱兄道弟。”
桓震正要分說,金國奇卻進來稟報,祖大壽房中已經聚集了在京的大小官員,商議營救皇帝的大事。桓震聽說,當下不管三七二十一支撐著起身,趕了過去。傅山想了一想,卻也跟在他身後。進得門去,便聽一人大聲咆哮:“誰說不能?現下韃子已經是甕中之鱉,咱們猛攻一天一夜,內城必破,到時候連皇太極一起捉住斬了,何必要受他要挾?”定睛看時,那人卻是祖大弼。桓震素知他性子暴躁,也不反駁,隻靜靜在牆角搬一把椅子坐了,聽眾人議論紛紛。
祖大壽瞪了兄弟一眼,喝道:“諸位大人麵前,不得無禮。”祖大弼滿腹委屈地閉上嘴巴,咕噥了一句甚麽。祖大壽四下掃一眼,瞧見桓震已經來到,當下遙遙衝他一點頭,道:“虜兵給的時限便是明天,大壽今日不揣冒昧,請諸位大人來此,務要做個決斷才好。”
朝廷眾臣之中,有許多在皇城陷落之時已經與崇禎一同被俘,現下剩下的多是三品以下小官,稍有地位的隻是大學士周延儒、兵部尚書梁廷棟、禮部尚書溫體仁,東林一黨自命忠臣,危急時候紛紛跑到皇帝身邊,此刻也都一同做了俘虜,餘下幾個官小言輕,料想沒甚大用。
桓震將四下形勢瞧在眼裏,更加不願輕易開口,隻聽一人慷慨激昂的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聖上無故蒙恥,臣子當以死相報。”那人桓震並不認得,問傅山時,卻是新任的一個刑部郎中,叫做尚大倫、字崇雅的。這人是個兩榜進士,滿口子仁義道德,論到實在辦法卻又沒個子醜寅卯。桓震聽得正煩,忽聽一人喝道:“且住!”正是曾任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的張春。
天啟六年哈喇慎犯邊,桓震曾與此役,那時來救的便有張春所部,桓震隻與他碰過一麵,後來匆匆一別,再沒機會相見。崇禎元年張春給兵部尚書王在晉彈劾,以嗜殺、通奄克餉削籍,袁崇煥曾經上表為他辯白,那表文桓震也是看過的。這一迴金兵入關,張春是剛剛給起複為永平兵備參議,來京陛見已畢,卻不能出城,延擱至今。
桓震瞧見他,當下上去招唿。張春卻要想了一想,才記得麵前這個總兵便是當年耿如杞幕中一個小小師爺。桓震一來因他曾是自己故主的上司,二來敬佩此人才幹,說話之中自然帶著三分客氣,張春卻自居下屬,並不受他謙讓,神色間總是淡淡的。
桓震料他對自己多半也有成見,當下不再多話,隻道:“張兵備有甚高見,還要請教。”張春冷笑一聲,道:“在座的怕是個個想做李綱、於謙罷?”李綱是北宋末年的名臣,是時金國大舉入侵,眼看兵鋒攻抵汴梁城下,李綱闖入宮中,迫使徽宗皇帝退位禪讓,扶持欽宗登上了帝位。於謙卻是本朝人,英宗皇帝寵信王振,給他累得大敗土木堡,自己也當了也先的俘虜。於謙便在朝中擁立起英宗皇帝的兄弟來,君臣勵精圖治,終於打敗了瓦剌,兩國談和,將英宗迎了迴來。可是英宗還朝之後,好容易熬到兄弟病死,自己複位,第一件事情便是將於謙殺頭抄家。
眾人聽他說出這兩個人來,都是相顧失色,個個搖手不置。張春哈哈大笑,道:“李綱於謙,都是國之忠臣,有何做不得的?”桓震聽他這句話,心裏不由得一動,注目瞧了他幾眼。張春卻不理會,顧自道:“今虜酋自投羅網,入我彀中,實在是百年難遇的良機。倘若就此輕輕放過,怕是以後再沒機會撲而殺之。”此言一出,當即有不少人附和,卻也有人連連搖頭。
張春並不氣餒,又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最輕。古聖先賢早有此語,今日為保江山社稷萬年永固,還有甚做不得的?”
桓震暗暗咋舌,這一番話連自己這個現代人都不敢輕易出口,生怕招來是非,他竟侃侃而談,毫無難色,此人確乎了不得。卻聽旁邊有一人低聲咕噥道:“不對,不對。”桓震注目瞧去,並不認識此人。隻見他年紀約有五十開外,生得大鼻闊口,好生醜陋。生怕給他發現,也不敢便問傅山。
黃道周拍案而起,指著張春鼻子大罵道:“你這逆臣賊子,莫要巧言令色蒙蔽視聽,國家若亡,我等當以性命相殉,又何怕來?”張春冷笑道:“你自己要性命相殉,難不成也要那許多無辜百姓同你一起殉麽?”轉向眾人,語聲懇切的道:“春曾親身守邊,知道野人兇殘無狀,魚肉我百姓,荼毒我鄉裏,搶掠我錢財,強奸我妻女,毫不以為羞恥。是以春每每捕得,輒斬而後快,因此獲譴去職。今蒙天子恩德,重又起用,當以此身報效國家,一己榮辱並不放在心上。諸位大人不敢擔這個於謙的名頭,那便張春一人承當。”轉向桓震道:“乞大人借春五千精兵,明日虜酋離去之後,春獨帥一旅往追,擒得虜酋時便將來祭奠曆代先帝,倘若事敗,不過身死名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