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病情令京城的局勢空前緊張起來,
他昏厥得十分突然,當時他正在擬定傳位的詔書,明黃色的綾錦鋪展在案前,玉璽也拿出來,隻等著寫完之後,蓋上紅印,豈國的福兮禍兮即落定。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朕登基二十年有餘,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涼德之所致也。今朕大限之日將至,遂傳位於……他寫著寫著,突然心裏一梗,他咬著牙,繼續落筆,然而隻畫了一橫,整個人就轟然倒下,隨即就是一陣兵荒馬亂,於此同時,那份未完成的詔書也被人悄悄收走並送到皇後娘娘的手中。
皇後忍著突突的心跳,展開詔書,一字一句看完上麵的字……最終,落在最後那一橫上,太子的“太”字有一橫,二皇子的“二”字也有一橫,別的成千上萬的字都有一橫……
她兩眼盯著那一橫,足足一炷香時間,目光也越來越淩厲,越來越狠絕。夫妻一場,她對皇上的字非常了解,那一橫太靠上,絕對不可能是太子的“太”字,也就是說,她的夫君最終還是辜負了她們娘兒倆,另選他人繼承這個江山。
幸好,幸好……幸好沒寫完,幸好落到了我手裏……皇後閉上眼睛,再睜開,眼裏又是波瀾無驚。她拿起一旁的金剪子,正要把詔書剪爛然後燒掉,把詔書暗暗渡過來的大/內總/管於公公趕緊開口勸她稍安勿躁,“娘娘,皇上的情況還說不準,詔書還是留著為妙,萬一皇上醒了,再想找這份詔書,咱也要有東西給他不是……”皇上寫詔書的時候,就他和一個小太監在場,小太監已經被他處理,知情人隻剩下他,皇上醒不過來還好,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要是醒了,問起詔書,他拿不出來,到時候可就不是掉腦袋這麽簡單了。
皇後聞言,淡淡地說,“那就讓他永遠都不要醒過來!!!”哢擦哢擦哢擦,金剪子將明黃色的綾錦剪成一片片,飄落在地上,仿佛一朵朵金色的花。
皇上陷入昏迷之中,太子監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隻等皇上咽氣,就能順理成章地披上龍袍,坐上龍椅,正式執掌江山。太子宋毓敏生性懦弱,他不知道當皇帝有什麽好,他也並不想當皇帝,但他逆來順受慣了,母後叫他作什麽他就做什麽,不曾忤逆。
誤以為皇上意屬二皇子,也就是齊王宋毓徹繼位,皇後更是容不得他,本來要趁護國寺一案做文章,恰好他又無詔離開封地,數罪並罰,不能直接砍了也能扔進天牢再伺機動手,哪知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太後橫插一杠,計劃胎死腹中。
齊王早有迴京的打算,除了日後行事更加便宜,也是想看看自己有無成為正統的可能,但他父皇的病情急轉極下,始料未及。他留在宮裏的人馬經過多方鑽營,也逐漸摸出一些事發當晚的情景,那份詔書成了至關重要的物件,事關他是正統繼承,還是謀朝篡位。
極少數人知道那份詔書的存在,但他們都不知道那是一份沒有寫完的詔書,而且已經被剪碎並燒成灰。
拿了詔書的皇後遲遲沒有拿出來,齊王覺得,詔書上寫的絕對不可能是太子,憑皇後每次看到他都恨不得殺了他而後快的眼神,他認定詔書上寫的一定是自己。
齊王對那個位置勢在必得,倘若能正統繼承,他也犯不著搶,於是他一邊調動兵馬,一邊摸查詔書的下落,於此同時,他還很關心他父皇的病情,希望他父皇能稍微醒一醒,好歹交代清楚再走。
皇後與齊王都以為,皇上心目中隻有二選一,不是太子就二皇子,不是二皇子就是太子,事實上,那一橫不是太子的“太”,也不是二皇子的“二”,而是五皇子的“五”。
在大局上,皇帝看得比皇後,比齊王都透徹,在他們忽略五皇子晉王的時候,他卻知道晉王籠絡了一批勢力,雖然不足以與太子,與齊王相提並論,但也不可小覷。兩家相鬥未免無趣,不若三足鼎立。他本意是立下詔書,在隱藏在暗處的晉王推出來,讓整個豈國陷入奪嫡的漩渦之中,但人算不如天算,臨門一腳,他暈了,並且再也沒能醒過來。
皇帝的病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個人生死,家族興衰,國運走向在此一舉,但消息畢竟隻在統治階層中流轉,普通民眾尚且還在為一日三餐而奔忙,莊戶人家還在為頭頂上一直壓抑著沒有離散的雲層而煩擾,田裏生怕沒了日曬,田裏的莊稼長得不好,他們可都指著田裏的這點收成了,幸虧種下去的水稻還在拔節期,影響不大,再過個把月,稻子要抽穗、揚花、灌漿,這天再這樣,那是要絕收的。
莊戶人家的擔憂正是喬嵐此時的擔憂,經過提前育種的水稻,現在已經進入抽穗期間,要是南方也這天氣,豐收基本沒什麽指望,隻求別顆粒無收的好,她還想著給姥爺,給爸爸帶點糧食迴去呢。
實在不行,就用銀子買吧,反正銀子在末世也不頂用。
喬嵐正杵在護國寺的鬆柏院子裏,四十五度角望天,兀自擔憂著,封二抓著一隻過來,告訴她,“少爺來函”。這時代,通訊多艱難啊,特別是這麽敏感的事情,傳來的信息彌足珍貴。
會不會寫著齊王的布局,還是想告訴她,他們下一步打算,或是要她幫忙做什麽?喬嵐迫不及待地接過封二從信筒裏抽出來的紙條,展開來一看,頓時一臉黑線,小小的紙條上寫著“我一切安好勿憂”。這麽重要的信鴿,隻送來這麽一句話,寫多幾句會死啊。難道是暗號,需要解密?
她把紙條遞給封二,問他還有別的意思不,封二沒有接過紙條,隻瞭了一眼,伸手指了指,“這兒!”
喬嵐把紙條湊到前言,仔細一看,才注意到角落六個蠅頭小字“南方氣候尚可”。(未完待續。)
他昏厥得十分突然,當時他正在擬定傳位的詔書,明黃色的綾錦鋪展在案前,玉璽也拿出來,隻等著寫完之後,蓋上紅印,豈國的福兮禍兮即落定。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朕登基二十年有餘,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涼德之所致也。今朕大限之日將至,遂傳位於……他寫著寫著,突然心裏一梗,他咬著牙,繼續落筆,然而隻畫了一橫,整個人就轟然倒下,隨即就是一陣兵荒馬亂,於此同時,那份未完成的詔書也被人悄悄收走並送到皇後娘娘的手中。
皇後忍著突突的心跳,展開詔書,一字一句看完上麵的字……最終,落在最後那一橫上,太子的“太”字有一橫,二皇子的“二”字也有一橫,別的成千上萬的字都有一橫……
她兩眼盯著那一橫,足足一炷香時間,目光也越來越淩厲,越來越狠絕。夫妻一場,她對皇上的字非常了解,那一橫太靠上,絕對不可能是太子的“太”字,也就是說,她的夫君最終還是辜負了她們娘兒倆,另選他人繼承這個江山。
幸好,幸好……幸好沒寫完,幸好落到了我手裏……皇後閉上眼睛,再睜開,眼裏又是波瀾無驚。她拿起一旁的金剪子,正要把詔書剪爛然後燒掉,把詔書暗暗渡過來的大/內總/管於公公趕緊開口勸她稍安勿躁,“娘娘,皇上的情況還說不準,詔書還是留著為妙,萬一皇上醒了,再想找這份詔書,咱也要有東西給他不是……”皇上寫詔書的時候,就他和一個小太監在場,小太監已經被他處理,知情人隻剩下他,皇上醒不過來還好,不怕一萬隻怕萬一,要是醒了,問起詔書,他拿不出來,到時候可就不是掉腦袋這麽簡單了。
皇後聞言,淡淡地說,“那就讓他永遠都不要醒過來!!!”哢擦哢擦哢擦,金剪子將明黃色的綾錦剪成一片片,飄落在地上,仿佛一朵朵金色的花。
皇上陷入昏迷之中,太子監國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隻等皇上咽氣,就能順理成章地披上龍袍,坐上龍椅,正式執掌江山。太子宋毓敏生性懦弱,他不知道當皇帝有什麽好,他也並不想當皇帝,但他逆來順受慣了,母後叫他作什麽他就做什麽,不曾忤逆。
誤以為皇上意屬二皇子,也就是齊王宋毓徹繼位,皇後更是容不得他,本來要趁護國寺一案做文章,恰好他又無詔離開封地,數罪並罰,不能直接砍了也能扔進天牢再伺機動手,哪知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太後橫插一杠,計劃胎死腹中。
齊王早有迴京的打算,除了日後行事更加便宜,也是想看看自己有無成為正統的可能,但他父皇的病情急轉極下,始料未及。他留在宮裏的人馬經過多方鑽營,也逐漸摸出一些事發當晚的情景,那份詔書成了至關重要的物件,事關他是正統繼承,還是謀朝篡位。
極少數人知道那份詔書的存在,但他們都不知道那是一份沒有寫完的詔書,而且已經被剪碎並燒成灰。
拿了詔書的皇後遲遲沒有拿出來,齊王覺得,詔書上寫的絕對不可能是太子,憑皇後每次看到他都恨不得殺了他而後快的眼神,他認定詔書上寫的一定是自己。
齊王對那個位置勢在必得,倘若能正統繼承,他也犯不著搶,於是他一邊調動兵馬,一邊摸查詔書的下落,於此同時,他還很關心他父皇的病情,希望他父皇能稍微醒一醒,好歹交代清楚再走。
皇後與齊王都以為,皇上心目中隻有二選一,不是太子就二皇子,不是二皇子就是太子,事實上,那一橫不是太子的“太”,也不是二皇子的“二”,而是五皇子的“五”。
在大局上,皇帝看得比皇後,比齊王都透徹,在他們忽略五皇子晉王的時候,他卻知道晉王籠絡了一批勢力,雖然不足以與太子,與齊王相提並論,但也不可小覷。兩家相鬥未免無趣,不若三足鼎立。他本意是立下詔書,在隱藏在暗處的晉王推出來,讓整個豈國陷入奪嫡的漩渦之中,但人算不如天算,臨門一腳,他暈了,並且再也沒能醒過來。
皇帝的病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個人生死,家族興衰,國運走向在此一舉,但消息畢竟隻在統治階層中流轉,普通民眾尚且還在為一日三餐而奔忙,莊戶人家還在為頭頂上一直壓抑著沒有離散的雲層而煩擾,田裏生怕沒了日曬,田裏的莊稼長得不好,他們可都指著田裏的這點收成了,幸虧種下去的水稻還在拔節期,影響不大,再過個把月,稻子要抽穗、揚花、灌漿,這天再這樣,那是要絕收的。
莊戶人家的擔憂正是喬嵐此時的擔憂,經過提前育種的水稻,現在已經進入抽穗期間,要是南方也這天氣,豐收基本沒什麽指望,隻求別顆粒無收的好,她還想著給姥爺,給爸爸帶點糧食迴去呢。
實在不行,就用銀子買吧,反正銀子在末世也不頂用。
喬嵐正杵在護國寺的鬆柏院子裏,四十五度角望天,兀自擔憂著,封二抓著一隻過來,告訴她,“少爺來函”。這時代,通訊多艱難啊,特別是這麽敏感的事情,傳來的信息彌足珍貴。
會不會寫著齊王的布局,還是想告訴她,他們下一步打算,或是要她幫忙做什麽?喬嵐迫不及待地接過封二從信筒裏抽出來的紙條,展開來一看,頓時一臉黑線,小小的紙條上寫著“我一切安好勿憂”。這麽重要的信鴿,隻送來這麽一句話,寫多幾句會死啊。難道是暗號,需要解密?
她把紙條遞給封二,問他還有別的意思不,封二沒有接過紙條,隻瞭了一眼,伸手指了指,“這兒!”
喬嵐把紙條湊到前言,仔細一看,才注意到角落六個蠅頭小字“南方氣候尚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