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渼如看小醜表演一般看著麵前兩人,令張端不由緊張地擦了把冷汗,繼續道:“陛下,北京城中現有譚拜所部建州兵萬餘,加上北直隸和遼東征調的綠營,共三萬五千大軍。
“這些兵馬除了所備的火器、甲胄極為精良,還有大炮近百門,守城所用滾石、火油等物更是不計其數。
“譚拜在虜偽帝離開北京時曾立誓,必死守城池,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戰至一兵一卒方休。
“此時城中光是罪臣等人知道的存糧就有七八萬石,至少夠賊軍吃用半年以上!且它處應該還另有糧草藏匿。陛下……虜賊若出城決戰,定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但若譚拜決意闔城死守,以朝廷四萬多人馬,也絕難拿下北京。
“隻要陛下開恩,仍留我等為朝廷效命,明日便能揮師入城,否則……”
朱琳渼冷笑著打斷了他,“一群首鼠兩端,投虜賣國的奸賊,有什麽資格跟我討價還價?
“闖寇來了你們就迎闖寇,建虜入關你們便擁建虜,如今不過是看朝廷大軍圍城,便又想來做明臣,倒是打得好算盤。
“不過我卻不能留你們這些奸佞危害大明!”
張端嚇得一哆嗦。實如朱琳渼所說,他們這些“大明舊臣”善於見風使舵,不論北京城裏的皇帝是誰,他們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他們原本預料大明天子得知清廷高官來投,又能輕易收複北京,定會重禮相待,卻壓根沒想到朱琳渼幾乎不用正眼瞧自己。
張端仍咬牙強道:“陛下,北京城高牆厚,自太祖建此城以來,還從未被人攻破過!當年於謙於部堂僅憑匆忙新募之兵,便能拒也先大軍於城外,況譚拜精銳乎?
“待被其拖至入冬,大軍便更難施展,來年開春之後,遼東虜賊定會聚大軍卷土重來……”
朱琳渼本就是想聽些城中建虜的情報,此時見他們已沒什麽能說的了,於是也不再廢話,將方才剛林等人送來的降表丟給二人,“給爾等三天時間,最先開城的十人可免死,餘者皆斬。”
高爾儼和張端看到降表內容,已嚇得麵如死灰,原來建虜已經打算放棄北京了,自己竟然還來和朝廷談條件,簡直可笑至極。
張端用力咽了口吐沫,掙紮道:“陛下,當心虜賊有詐……”
“嗬嗬,”朱琳渼輕蔑地瞥了他一眼,“朕從來也沒打算跟建虜議和。不瞞你們說,朕已調集大炮三百門,不日即可運抵城下,區區一座城還擋不住大明雄師!”
他這麽說倒是略有些誇張了。算上之前繳獲建虜的,明軍眼下倒是有三百多門大炮,不過其中十二磅以上重炮隻有百餘門。其他那些小口徑炮和佛郎機炮在攻城時基本排不上用場。
好在他也早有準備,剛收複濟南之時,便令南京軍器局緊急打造了一批二十四磅炮,如今已全部鑄好運來了北京。
此外他還有“保底”手段——硝化棉。馬麟帶著製作硝化棉的設備和工匠正在路上。隻是經過南京之役,建虜對炸城之事定有防備,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是不會動用這招的。
三百們大炮?!高爾儼和張端皆是心中猛抽,正欲再說些什麽,卻見朱琳渼對石霖擺手道:“對了,讓趙士超迴來,帶這兩個家夥去觀斬吧,完後送他們迴城。”
“是!”
兩人稀裏糊塗出了帳外,小心詢問石霖道:“敢問將軍,這是要去斬誰啊?”
後者冷冷一笑,“斬建虜獻降使者,好像有個叫杜蘭的貝勒,還有虜議政大臣剛林……”
北京德勝門的城頭上,譚拜用望遠鏡反複觀望城下的明軍部署,臉色由青轉黑,又由黑變青。
在距城兩裏多遠處,上萬明軍排成兩條筆直的墨綠色直線,似兩道堅不可摧的鋼索般橫在德勝門外,陣中林立的刺刀晃眼,旌旗迎風獵獵作響。
在明軍步卒戰陣前麵,數百門大炮一字排開,漆黑的炮口反射著陽光,如同數百頭兇殘的洪荒巨獸盯著獵物的眼睛,令人不寒而栗。
這可不是隨便拿些虎蹲炮、威遠炮之類的小炮湊數。譚拜近幾日觀察下來,最小的炮也是前進佛郎機。他非常清楚,明軍的佛郎機炮不知用了什麽手段,威力絕不比自己手裏的紅衣大炮弱。
而明軍陣地正中間那百餘門重炮才是讓他最為心悸的。其中即使較小的炮起碼也在三千斤以上,而靠近內側的那些更是超過五千斤的重炮!足有三十多門!
三千斤多斤的便是十二磅炮,至於五千斤的那就是二十四磅巨炮了。
譚拜原本對守城做了周密部署,打算依靠堅固的北京城牆死守到入冬。但此時麵對這麽多重炮,對於腳下的城牆能撐多久,他心裏已完全沒有了底。
他也曾多次派兵出城突襲這片炮陣,卻無一例外地被明軍恐怖的火力打了迴來,死了千餘人。
此後他除了偶爾夜間偷襲一下,再不敢輕易出城了。
而明軍似乎也不急著開炮攻城,隻是源源不斷地將大炮運來到城北,排布得整整齊齊。
但今天譚拜卻格外憂心,因為敵陣中已大半天沒有增加新的大炮了,這說明明軍的大炮應該已經全部運抵,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不言而喻——開炮轟城。
果然,又過了三個時辰之後,明軍火炮陣地後麵堆起了小山一般的炮彈。不過因安全條例限製,火藥卻分配留在一裏開外,用穿梭行駛的馬車不斷運至前線。
大明漢興元年五月初二。
申時。
隨著兩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際,一裏多寬的明軍火炮陣地當中的炮長同時舉起手中佩刀。
所有九磅及上的一百四十門大炮早已填裝好了彈藥,觀瞄手也都反複瞄準了上百遍,皆是凝神以待。
炮營總指揮官趙之壁一聲令下,“發炮擊敵!”
所有炮長手中的佩刀一齊落下,齊聲喝令,“放!”
刹那間,一百四十個黑洞洞的炮口中噴吐出滔天烈焰,山崩地裂般的轟然巨響直傳出七八裏開外!
“這些兵馬除了所備的火器、甲胄極為精良,還有大炮近百門,守城所用滾石、火油等物更是不計其數。
“譚拜在虜偽帝離開北京時曾立誓,必死守城池,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戰至一兵一卒方休。
“此時城中光是罪臣等人知道的存糧就有七八萬石,至少夠賊軍吃用半年以上!且它處應該還另有糧草藏匿。陛下……虜賊若出城決戰,定不是朝廷大軍的對手,但若譚拜決意闔城死守,以朝廷四萬多人馬,也絕難拿下北京。
“隻要陛下開恩,仍留我等為朝廷效命,明日便能揮師入城,否則……”
朱琳渼冷笑著打斷了他,“一群首鼠兩端,投虜賣國的奸賊,有什麽資格跟我討價還價?
“闖寇來了你們就迎闖寇,建虜入關你們便擁建虜,如今不過是看朝廷大軍圍城,便又想來做明臣,倒是打得好算盤。
“不過我卻不能留你們這些奸佞危害大明!”
張端嚇得一哆嗦。實如朱琳渼所說,他們這些“大明舊臣”善於見風使舵,不論北京城裏的皇帝是誰,他們都能混得風生水起。
他們原本預料大明天子得知清廷高官來投,又能輕易收複北京,定會重禮相待,卻壓根沒想到朱琳渼幾乎不用正眼瞧自己。
張端仍咬牙強道:“陛下,北京城高牆厚,自太祖建此城以來,還從未被人攻破過!當年於謙於部堂僅憑匆忙新募之兵,便能拒也先大軍於城外,況譚拜精銳乎?
“待被其拖至入冬,大軍便更難施展,來年開春之後,遼東虜賊定會聚大軍卷土重來……”
朱琳渼本就是想聽些城中建虜的情報,此時見他們已沒什麽能說的了,於是也不再廢話,將方才剛林等人送來的降表丟給二人,“給爾等三天時間,最先開城的十人可免死,餘者皆斬。”
高爾儼和張端看到降表內容,已嚇得麵如死灰,原來建虜已經打算放棄北京了,自己竟然還來和朝廷談條件,簡直可笑至極。
張端用力咽了口吐沫,掙紮道:“陛下,當心虜賊有詐……”
“嗬嗬,”朱琳渼輕蔑地瞥了他一眼,“朕從來也沒打算跟建虜議和。不瞞你們說,朕已調集大炮三百門,不日即可運抵城下,區區一座城還擋不住大明雄師!”
他這麽說倒是略有些誇張了。算上之前繳獲建虜的,明軍眼下倒是有三百多門大炮,不過其中十二磅以上重炮隻有百餘門。其他那些小口徑炮和佛郎機炮在攻城時基本排不上用場。
好在他也早有準備,剛收複濟南之時,便令南京軍器局緊急打造了一批二十四磅炮,如今已全部鑄好運來了北京。
此外他還有“保底”手段——硝化棉。馬麟帶著製作硝化棉的設備和工匠正在路上。隻是經過南京之役,建虜對炸城之事定有防備,不到萬不得已之時是不會動用這招的。
三百們大炮?!高爾儼和張端皆是心中猛抽,正欲再說些什麽,卻見朱琳渼對石霖擺手道:“對了,讓趙士超迴來,帶這兩個家夥去觀斬吧,完後送他們迴城。”
“是!”
兩人稀裏糊塗出了帳外,小心詢問石霖道:“敢問將軍,這是要去斬誰啊?”
後者冷冷一笑,“斬建虜獻降使者,好像有個叫杜蘭的貝勒,還有虜議政大臣剛林……”
北京德勝門的城頭上,譚拜用望遠鏡反複觀望城下的明軍部署,臉色由青轉黑,又由黑變青。
在距城兩裏多遠處,上萬明軍排成兩條筆直的墨綠色直線,似兩道堅不可摧的鋼索般橫在德勝門外,陣中林立的刺刀晃眼,旌旗迎風獵獵作響。
在明軍步卒戰陣前麵,數百門大炮一字排開,漆黑的炮口反射著陽光,如同數百頭兇殘的洪荒巨獸盯著獵物的眼睛,令人不寒而栗。
這可不是隨便拿些虎蹲炮、威遠炮之類的小炮湊數。譚拜近幾日觀察下來,最小的炮也是前進佛郎機。他非常清楚,明軍的佛郎機炮不知用了什麽手段,威力絕不比自己手裏的紅衣大炮弱。
而明軍陣地正中間那百餘門重炮才是讓他最為心悸的。其中即使較小的炮起碼也在三千斤以上,而靠近內側的那些更是超過五千斤的重炮!足有三十多門!
三千斤多斤的便是十二磅炮,至於五千斤的那就是二十四磅巨炮了。
譚拜原本對守城做了周密部署,打算依靠堅固的北京城牆死守到入冬。但此時麵對這麽多重炮,對於腳下的城牆能撐多久,他心裏已完全沒有了底。
他也曾多次派兵出城突襲這片炮陣,卻無一例外地被明軍恐怖的火力打了迴來,死了千餘人。
此後他除了偶爾夜間偷襲一下,再不敢輕易出城了。
而明軍似乎也不急著開炮攻城,隻是源源不斷地將大炮運來到城北,排布得整整齊齊。
但今天譚拜卻格外憂心,因為敵陣中已大半天沒有增加新的大炮了,這說明明軍的大炮應該已經全部運抵,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不言而喻——開炮轟城。
果然,又過了三個時辰之後,明軍火炮陣地後麵堆起了小山一般的炮彈。不過因安全條例限製,火藥卻分配留在一裏開外,用穿梭行駛的馬車不斷運至前線。
大明漢興元年五月初二。
申時。
隨著兩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際,一裏多寬的明軍火炮陣地當中的炮長同時舉起手中佩刀。
所有九磅及上的一百四十門大炮早已填裝好了彈藥,觀瞄手也都反複瞄準了上百遍,皆是凝神以待。
炮營總指揮官趙之壁一聲令下,“發炮擊敵!”
所有炮長手中的佩刀一齊落下,齊聲喝令,“放!”
刹那間,一百四十個黑洞洞的炮口中噴吐出滔天烈焰,山崩地裂般的轟然巨響直傳出七八裏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