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磨磨蹭蹭的,都給老子走快點!”


    一百四五名手持刀矛的清軍士卒驅趕著數千百姓,不斷向北踱去。


    他們原是西溪典史薛鵬的家丁。因著薛鵬“遷民”有功,被清廷升了淮安府推官——正七品——他們也跟著正式入了綠營,吃朝廷餉銀了。


    薛推官近來心情大好,沒少賞他們銀錢,然而他們此時卻毫無喜色,反倒顯得神色焦慮,不時揮動兵刃喝罵,“老骨頭,非要挨幾鞭子才肯走是吧?”


    “明後天就輪到你們渡河了,等到了北岸,老子都懶得多看你們一眼。”


    “他娘的,想找死嗎?南明都過揚……”


    那人說了一半,慌忙閉上了嘴,但幾名虜兵卻立刻湊了過來,悄聲道:“老魏,你可是聽到什麽消息了?”


    那姓魏的朝四周看了看,也是壓低聲音道:“不瞞哥幾個,我昨日遇到個山東老鄉,是從揚州跑過來的。說是揚州已落入南明手中。”


    他想起昨晚那老鄉的話,不由抹了把冷汗,繼續道:“據說明軍兇殘至極,就在揚州城外將碩塞、阿山、蘇克薩哈等十幾名宗室貝勒或建州大員給……”


    他又小心地探頭望了一圈,“給亂刀剁成了幾十塊!明軍還揚言要屠盡城中守軍。”


    他不顧身旁幾人都是白色慘白,接道:“這還不算,聽說揚州守將鄂拜和幾百名侍衛不降,明軍竟調來百餘門大炮,都給生生轟成了渣子……”


    立刻有人顫聲道:“揚州不是鑲藍旗鎮守,怎的如此快就丟了?”


    “老爺不是說揚州最少能堅持兩個月,這才……兩天工夫!”


    “不知道明軍什麽時候會趕到這兒,咱們盡早渡河才是……”


    那人話沒說完,就忽聞側後方一聲銃響,頓時一片紅的白的濺到半空,他頭上赫然一個破洞,哼都沒哼就撲倒在地。


    周圍虜兵大驚,慌忙舉起兵刃轉身戒備,卻又是一陣銃彈射來,準確無匹,立時擊斃了六七名虜兵。


    “在那!”終於有人看到了躲在土丘旁的敵軍。


    薛推官縮在戰馬後麵,偷瞄了一眼,高聲喝道:“不過三十來人,給老子上!”


    虜兵對視了一眼,挽弓的開弓還擊,刀矛手則戰戰兢兢地靠了上去。


    但沒等他們走出十多步,方才還垂頭喪氣、神情木然的災民當中猛然爆出一陣怒吼,“殺奸賊!”


    “跟姓薛的狗賊拚了!”


    “朝廷大軍來救我們了!”


    當即五六十名漢子縱身而出,手裏竟然都拎著兵刃。


    虜兵猝不及防,瞬間便有十多名弓手被人從身後砍倒,同時土丘後麵再次傳出火銃聲響,跑在最前麵的清軍刀矛手立刻少了十多個。


    那些被驅趕背井離鄉的百姓們聽到“朝廷大軍”幾個字,壓在心中的怒火頓時騰起,又看到禍害他們的奸賊被殺死甚多,更是受到莫大鼓勵。


    一時間大家各持扁擔、石塊,呐喊著湧了上來。


    那些虜兵原本就隻是薛氏的家丁,欺負一下鄉鄰還行,但真的死了幾十個人之後,哪裏還敢硬抗?一個個轉頭就跑,卻正和衝上來的百姓撞在一起,片刻便被洶湧人潮淹沒了。


    土丘後麵的三十多個人也跟著殺了出來,手中刺刀整齊狠辣,幾個起落之後,薛推官連同手下的人就全都倒在了地上。


    一眾百姓唿啦將他們圍在當中,有十多名挎刀的漢子撥開人群,上前便要跪倒,“草民見過軍爺,多謝軍爺救我鄉親。”


    持銃之人忙將他們扶住,為首的笑著道:“不必多禮,都是分內之事。”


    旁邊有百姓好奇詢問,“不知軍爺可是朝廷派來救我們的?”


    “正是。”那軍官點頭,又問道,“大家可知這附近哪裏還有被賊人挾持的百姓?”


    “有幾千人朝東邊去了。”立刻有人答道。


    “過了山陽,東北的河邊人最多。”


    “我還聽說蘇咀西麵有虜賊的糧草沒運走。”


    “山陽城中也有屯糧……”


    那軍官轉向持刀的那些青壯年,“諸位好漢可願隨我等去救下更多百姓?”


    這些人昨晚遇到明軍時還甚為猶豫,有些人拿到軍器都不敢留著,隨手就丟在了荒地中,隻有五十多人將兵刃藏在了行李中。


    但經過剛才摧枯拉朽的一戰,他們對明軍和自己的信心都大為增強,當即便紛紛上前,“自然,我被這些狗賊害得無家可歸,恨不能將他們挫骨揚灰!”


    “走,跟著軍爺殺韃子!”


    “他娘的,反正家也沒了,殺韃子,報仇去!”


    其他百姓見狀也都摩拳擦掌,“算我一個!”


    “別看老漢年級大了,但手挑二百斤不成問題!”


    “我也去……”


    這群百姓雖有三千來人,但青壯年不過四百人,餘者皆是老弱婦孺,卻有超過三百人要隨明軍去打韃子。


    那軍官最終挑了一百四十多人,撿了清軍兵刃,又在不遠處的大樹下取了十多支火銃,分給會使喚的獵戶。


    而後一行人迅速朝東趕去,營救那邊的數千百姓。


    同樣的一幕幕在淮河南岸到處上演,僅僅兩天工夫,就有三千多驅趕百姓過淮河的漢奸或建虜被襲殺,六萬多百姓獲救。


    而來時的四百明軍龍騎兵身後,已跟了兩千多人,正準備去奪取清軍蘇咀糧倉。另有兩三千得到武器的百姓分散各處,繼續搭救其他人……


    淮河北岸。


    沐陽城。


    “陳邦選這個廢物!”多爾袞將身旁木幾踹得飛出老遠,怒吼道,“四千人馬,竟連十幾萬賤民都看不住!人沒帶過河也就罷了,他竟敢丟下幾萬石糧米逃了迴來!”


    他一指身旁鼇拜,“去,把他給我推出營外砍了。”


    旁側馬光遠忙勸道:“殿下,南岸無險可守,南軍驟然而至……而且,這未戰先斬大將,於軍心不利啊。”


    多爾袞正欲再罵,卻見手下護軍統領進來稟報,“主子,肅親王已至邳州。”


    多爾袞目光一寒,轉頭低聲問馬光遠道:“那邊都準備好了?”


    “迴攝政王殿下,早已備妥,萬無一失!”


    “好!”多爾袞撫掌,沉聲道,“傳令,護軍拔營,隨我去邳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