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兩人正說著,有朱府的下人進了屋來,對朱繼祚揖道,“金賓金大人求見。”


    這金賓雖隻是七品的中書科舍人,卻是內閣屬員,也是朱繼祚心腹。朱閣部立刻吩咐道:“讓他進來吧。”


    “閣部,”金賓匆匆行了一禮,又掃了眼屋中的嚴起恆,心知不是外人,便急稟道,“您讓屬下盯著袁州府的動靜。方才江西布政使司傳來消息,說輔政王殿下因袁州皇莊承包推行迅速,從而遣人重獎了程賦德,又招他迴京述職。據說擬升程氏為江西布政使司參政。”


    布政使司參政乃是從三品大員,等於將程賦德由“市級”提到了“省級”。


    嚴起恆聞言詫異地望向朱繼祚,“閣部,輔政王這是要唱哪一出?還有,升遷程賦德的調令又是何時至內閣的,怎未聽您提起過?”


    朱繼祚皺眉搖頭,“內閣從未接到吏部行文,應是輔政王私發的中旨。否則消息怎會是從江西傳迴,我料朝中當無一人知曉此事。”


    金賓忙道:“稟閣部,亦非中旨,僅由太監大張旗鼓地賞了程賦德五百兩銀,並諭令其返應天府述職。”


    “那這升遷之事……”


    “乃是宣賞太監散出的消息。”金賓道,“然,眼下江西地方上已盡知此事,眾人皆以為程氏調升為朝廷議定。如今各州府官員紛紛效仿袁州,欲以皇莊承包之事邀功,便是不主動去推此事,卻也不願再從中阻撓。”


    朱繼祚頓時明白過來,“咱們這位輔政王行事果然天馬行空。


    “地方上皆知程賦德乃是對抗皇莊之事的表率,如今他卻因推行皇莊得力而受嘉獎,地方官定會以為他已改投輔政王。而袁州各地的皇莊熱火朝天,更是坐實了眾人的猜測。”


    嚴起恆也皺眉接道:“此外各地得到程賦德升遷的消息,必認定朝中已對皇莊一事妥協,哪知這不過是輔政王放出的風,戶部、內閣對此一無所知。當真好手段啊……”


    “隻是,”他又頗為疑惑道,“程賦德自己怎也不站出來申明立場?”


    金賓小聲道:“嚴大人,怕是程氏見勢頭不對,便真的倒向了輔政王……”


    其實他們哪裏知道,程賦德拿了輔政王賞賜,還沒迴到自己宅邸,便被十多名錦衣衛“護送”著趕往南京了,根本沒給他留自辯的機會。


    “不能在等了!否則全國上下皇莊之事蔚為成風,想再翻過來便是千難萬難。”朱繼祚沉聲道,“起恆,袁都禦史那邊得加把火了。你找機會暗示他,隻要他站出來,朝中定會應者雲集。”


    “是,學生這就去辦。”


    ……


    一部駛往南京方向的雲車上,朱琳渼端詳著桌上淮河地圖,頭也不抬道:“袁彭年聚眾鬧事?”


    “是,”鄭廣英拱手道,“他每日率近二百朝臣跪在午門外,妄稱東虜當前,不可亂朝廷稅賦雲雲,往往自清晨跪到午時才散,圍觀百姓不計其數。”


    “我才剛離開南京幾天,他們就已按捺不住了。”朱琳渼微微一笑,“不過早點兒跳出來也好,否則還真沒有由頭收拾他。”


    鄭廣英又道:“殿下,據屬下探得消息,這袁彭年後麵似乎還有內閣大員作為依仗。此人是吏部尚書朱大人的可能性最大。”


    “難怪能搞出這麽大陣仗。”朱琳渼搖頭道,“要說朱繼祚也算得忠良,先帝時候他曾力斥鄭芝龍,也做了些實事。隻是一旦事涉他自己的利益,便坐不住了,倒有些可惜啊。”


    “殿下,您看眼下這……”


    “無妨,愛跪就讓他們跪吧。你先火速趕迴南京,給我查一些重要的事情。”


    待朱琳渼吩咐了一番,又問鄭廣英,“就這樣,要多久能查清楚?”


    鄭都督略為思忖,拱手道:“迴殿下,實則朝中任職超過半年的朝臣先前已摸過底,餘者大概要半個月便可查完。”


    “若隻要五品以上的呢?”


    “六日之內,屬下定能稟予殿下。”


    “我再幫你剔除一些人,四天時間,給我全部查清。”


    “屬下遵令!”


    鄭廣英走後,朱琳渼又讓人拿來紙筆,給徐爾路和洪思各寫了一封密信,派快馬送迴南京。


    做完這些之後,他抬手敲了敲車廂,“石霖,讓車夫走慢些,給袁大人多留些表演的時間。”


    而徐爾路和洪思二人在當晚便接到了朱琳渼密信,立刻各自行動起來。前者與姚啟聖等由格致學升上來的朝臣聯絡一番,分別上書彈劾分宜知縣常才諳、萬載知縣藺慜等阻撓皇莊承包的地方官。後者則連夜召集宣部主要官員,議定了一份聲勢浩大的宣傳方案。


    ……


    四日後,離京視察防務的輔政王終於返朝,正逢大朝會之日。


    朝堂上的空氣似乎都緊繃到快要裂開一般,眾臣剛行過大禮,袁彭年便急不可耐地跳將出來,高聲揖道:“臣啟輔政王殿下,近來宦臣馮康假皇莊之名,於各地大肆圈地,複從中貪汙索賄,以至民怨沸騰!”


    他之所以這麽激動,倒不全是因為皇莊承包令他名下九十四傾良田地租銳減,更多的還是看中朝中官員們大多對此事有意見。他盤算著,若能挑頭令輔政王改變初衷,那自己便算得上舉朝文武的恩人,往後定然威望日隆。


    加上前不久朱閣部都開了口,會在此事上予以支持,他更是毫無顧忌了。


    按照大明曆代朝臣與君王抗爭的曆史來看,自永樂朝以後,隻要朝中超過四成的官員意見一致,皇帝基本上就一定會讓步。


    那麽此次也多是如此結果。


    他吸了口氣,又提高了幾分音量,“臣請殿下即刻停行皇莊之舉,嚴懲馮康,以平眾怒!”


    他話音剛落,四周立刻站出來四五十名朝臣,跟著慷慨激昂道:“袁大人所言極是。”


    “閹宦誤國,不可放任!”


    “臣附議。”


    “臣附議……”


    “平眾怒?”朱琳渼示意眾臣安靜,而後微笑道,“皇莊承包得各地百姓擁護,定契者絡繹不絕。近來更是有上萬江北百姓聞訊渡江來種皇莊之地,何來的眾怒?”


    他說著笑意一斂,“我看,似乎隻有諸位在怒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