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片刻間,李全手下那些負責搬運火藥的士卒驚見北側出現大片火光,慌忙取水上前撲救,這起火點不遠處便是城堆的火藥,一旦被引燃,後果不堪設想。
引火處附近的數百明軍立刻按照戴修遠的吩咐,向趕來救火的虜兵放箭。一時間催促滅火的和高喊禦敵的聲音喊成一片,場麵極為混亂。
而與此同時,戴修遠則趁亂帶著剩餘的七八百人從西側摸到火藥堆旁。
雖說火藥乃是易燃之物,但想要一把火將數萬斤火藥全部燒光卻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清軍為了避免危險,隻將六七十斤火藥放在一堆,每一堆火藥之間相隔甚遠,並用炮彈相互隔開。如此,即使有一處被不甚引燃,也不至於損失全部的火藥。
戴修遠持刀上前,率士卒將留守的百餘名清兵砍翻,又令士卒們將背來的幹柴置於一堆堆火藥之間的空隙處,再在周圍遍澆火油。
過了片刻,劉光弼大營中也看到了火光,有軍官帶了大隊人馬趕來救火。
戴修遠望見頗多清兵朝自己這邊而來,正逢張鵬跑來稟報,說引火物已準備得差不多了。
他立刻吩咐一聲,“撤!”遂帶著士卒遠遠退開。待走出了一百四五十步開外,他讓人取出早已備好的硬弩,搭上火箭,返身朝建虜火藥堆射去。
刹那間,數十隻火點在夜空中劃出道道弧線,飛入那遍地火藥之中。
有兩成火箭直接落在了遮蓋火藥的油布上,僅幾個唿吸的工夫,油布上燃燒產生的炙熱便透過麻袋將裝在其中的火藥引燃。頓時便有耀眼的火光衝天而起,隨後,壓在底層的火藥發生爆燃,激起轟然巨響。
而更多的火箭則射中戴修遠堆在火藥之間的柴草。北風拂過,油助火燃,須臾間大火便已成熊熊之勢。
火苗不時引燃附近的火藥,爆炸聲此起彼伏,紅白相間的絢麗強光伴隨滾滾濃煙將清軍大營後麵映得如同白晝,於營中遠望,卻似正在放一場巨大的煙花。
有運氣差些的虜兵正好從火藥堆旁經過的,立時被燒成黑炭,距離遠些的也都驚恐地捂耳呆望那數萬斤火藥不斷燃燒、爆炸。
戴修遠但見事成,立刻趁建虜還在愣神的工夫,率隊迅速向貴溪下遊退去。
待走出了六七裏之後,他在一處早已預備好的坑窪幹河床處突然掉頭,指揮士卒殺散了緊追而來的二三百清兵。
他心中這才鬆了一口氣,抬頭間卻見劉光弼大營方向火光極盛,將半邊天都燒成了赤紅。
次日,戴修遠率手下一千餘名新兵繼續朝北行去,一則為了避開建虜追兵,二則可以威脅劉光弼自徽州而來的運糧隊伍。
傍晚時分,他派去打探情況的家將帶迴消息,言說昨夜劉光弼大營起火,燒了整整一天,他趕到的時候火勢剛滅。隻是不巧其時清軍主力攻打白塔河防線剛剛退迴,人馬還未及入營,故而卻沒燒死多少敵軍。不過此時建虜營寨焦黑,已是人心浮躁。
“虜營起火?”戴修遠卻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廣信府戰事結束,他才得知,那晚他帶人燒了劉光弼的火藥,其中有幾堆火藥恰巧將燃著的幹柴炸得飛起,落在建虜營中,引出火苗。
而那時敵營中僅有千餘人巡邏,並未發現空軍帳起火,待火勢變大,已救之不及,最終超過六成的軍帳被大火燒毀。
……
“大人,敵軍已湧入營中,請隨末將速往沙洲。”趙印選渾身浴血,倒提單刀對楊廷麟道,“辰總兵正率隊殿後,永寧王人馬半個時辰前開始撤出白塔河,此處已是險地!”
楊廷麟立在原地張了張嘴,耳邊已能聽到亂糟糟的喊殺聲。他怎麽也沒料到,建虜集中二十多門大炮猛轟兩天三夜,剛在他親自督建的防線上打開一點缺口,便不要命似的蜂擁而至,硬生生地衝開了明軍防線。
好在還有廣西來的八千狼兵悍勇能戰,在陣前與虜軍相持了小半日,否則正午剛過,這白塔河便已是劉光弼的了。
他此時心亂如麻,最堅固的白塔河防線都隻堅持了不到三日,沙洲那邊的工事還未全部完工,就算退至沙洲繼續固守,卻不知能堅持多久。
他有那麽一瞬間,覺得當初若是依戴修遠之策分兵襲擾,或許當不至敗得如此之快。
“大人,要來不及了!”趙印選又催促道。
楊廷麟無奈歎了口氣,隻得先隨趙印選撤退,心中暗道,便是拚上這條老命,也要將劉光弼擋在新城城下,必不能負了陳王所托。
然而,當他正要上馬之際,忽覺陣前喊殺聲漸弱了些,不由一愣,隨即丟開韁繩吩咐趙印選再候片刻。
很快,就有士卒來報,說建虜攻勢正猛,卻不知何故盡皆退去。
又過了一陣,前方斥候迴稟,說劉光弼大營不知何故,竟突起大火,建虜驟然遇變,這才撤退。
其實此時不用別人說,楊廷麟自己也看到了敵營方向火光衝天。
趙印選立刻拱手道:“大人,趁建奴生亂,正當整軍擊之!”
……
“廢物!連些許火藥都看不住!”劉光弼狠狠踹在李全的肩上,後者不顧疼痛,忙又爬起來跪好。
“將軍,”一名劉光弼的部將上前稟道,“方才有人馬迴營,報說放火的乃是數千明軍,現已往北邊逃去。”
“北邊?”劉光弼立刻便想到了從徽州而來的糧草,這隊明軍到底想幹什麽?
他不敢怠慢,急令人叮囑陳升務必保護好糧道,轉而仍覺不穩,又讓一名部將點了四千人馬增援陳升,沿途護送糧草。
又一日後,劉光弼略整頓了大營,正欲再攻白塔河,卻得報放火的那隊明軍徑直朝徽州方向而去。他頓時眉頭緊皺,再派李全領了兩千騎兵,專去追襲這股明軍。
……
富屯溪中,數十名身著龍衛軍軍服之人正用力撐起一根大腿粗細的木梁。一旁另有十多人手持鐵錘,用長釘將木梁釘在河心的木橋橋墩上。
隨後,另三根木梁也被同樣釘在正對麵的位置。待這些人做完手中之事,那根原本已有些斷裂的橋墩便已被牢牢加固一番。
陳逸親自驗看了橋墩,起身對遠處龍衛軍騎兵招手喊道:“橋已修妥,可以通過了!”
(本章完)
引火處附近的數百明軍立刻按照戴修遠的吩咐,向趕來救火的虜兵放箭。一時間催促滅火的和高喊禦敵的聲音喊成一片,場麵極為混亂。
而與此同時,戴修遠則趁亂帶著剩餘的七八百人從西側摸到火藥堆旁。
雖說火藥乃是易燃之物,但想要一把火將數萬斤火藥全部燒光卻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清軍為了避免危險,隻將六七十斤火藥放在一堆,每一堆火藥之間相隔甚遠,並用炮彈相互隔開。如此,即使有一處被不甚引燃,也不至於損失全部的火藥。
戴修遠持刀上前,率士卒將留守的百餘名清兵砍翻,又令士卒們將背來的幹柴置於一堆堆火藥之間的空隙處,再在周圍遍澆火油。
過了片刻,劉光弼大營中也看到了火光,有軍官帶了大隊人馬趕來救火。
戴修遠望見頗多清兵朝自己這邊而來,正逢張鵬跑來稟報,說引火物已準備得差不多了。
他立刻吩咐一聲,“撤!”遂帶著士卒遠遠退開。待走出了一百四五十步開外,他讓人取出早已備好的硬弩,搭上火箭,返身朝建虜火藥堆射去。
刹那間,數十隻火點在夜空中劃出道道弧線,飛入那遍地火藥之中。
有兩成火箭直接落在了遮蓋火藥的油布上,僅幾個唿吸的工夫,油布上燃燒產生的炙熱便透過麻袋將裝在其中的火藥引燃。頓時便有耀眼的火光衝天而起,隨後,壓在底層的火藥發生爆燃,激起轟然巨響。
而更多的火箭則射中戴修遠堆在火藥之間的柴草。北風拂過,油助火燃,須臾間大火便已成熊熊之勢。
火苗不時引燃附近的火藥,爆炸聲此起彼伏,紅白相間的絢麗強光伴隨滾滾濃煙將清軍大營後麵映得如同白晝,於營中遠望,卻似正在放一場巨大的煙花。
有運氣差些的虜兵正好從火藥堆旁經過的,立時被燒成黑炭,距離遠些的也都驚恐地捂耳呆望那數萬斤火藥不斷燃燒、爆炸。
戴修遠但見事成,立刻趁建虜還在愣神的工夫,率隊迅速向貴溪下遊退去。
待走出了六七裏之後,他在一處早已預備好的坑窪幹河床處突然掉頭,指揮士卒殺散了緊追而來的二三百清兵。
他心中這才鬆了一口氣,抬頭間卻見劉光弼大營方向火光極盛,將半邊天都燒成了赤紅。
次日,戴修遠率手下一千餘名新兵繼續朝北行去,一則為了避開建虜追兵,二則可以威脅劉光弼自徽州而來的運糧隊伍。
傍晚時分,他派去打探情況的家將帶迴消息,言說昨夜劉光弼大營起火,燒了整整一天,他趕到的時候火勢剛滅。隻是不巧其時清軍主力攻打白塔河防線剛剛退迴,人馬還未及入營,故而卻沒燒死多少敵軍。不過此時建虜營寨焦黑,已是人心浮躁。
“虜營起火?”戴修遠卻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廣信府戰事結束,他才得知,那晚他帶人燒了劉光弼的火藥,其中有幾堆火藥恰巧將燃著的幹柴炸得飛起,落在建虜營中,引出火苗。
而那時敵營中僅有千餘人巡邏,並未發現空軍帳起火,待火勢變大,已救之不及,最終超過六成的軍帳被大火燒毀。
……
“大人,敵軍已湧入營中,請隨末將速往沙洲。”趙印選渾身浴血,倒提單刀對楊廷麟道,“辰總兵正率隊殿後,永寧王人馬半個時辰前開始撤出白塔河,此處已是險地!”
楊廷麟立在原地張了張嘴,耳邊已能聽到亂糟糟的喊殺聲。他怎麽也沒料到,建虜集中二十多門大炮猛轟兩天三夜,剛在他親自督建的防線上打開一點缺口,便不要命似的蜂擁而至,硬生生地衝開了明軍防線。
好在還有廣西來的八千狼兵悍勇能戰,在陣前與虜軍相持了小半日,否則正午剛過,這白塔河便已是劉光弼的了。
他此時心亂如麻,最堅固的白塔河防線都隻堅持了不到三日,沙洲那邊的工事還未全部完工,就算退至沙洲繼續固守,卻不知能堅持多久。
他有那麽一瞬間,覺得當初若是依戴修遠之策分兵襲擾,或許當不至敗得如此之快。
“大人,要來不及了!”趙印選又催促道。
楊廷麟無奈歎了口氣,隻得先隨趙印選撤退,心中暗道,便是拚上這條老命,也要將劉光弼擋在新城城下,必不能負了陳王所托。
然而,當他正要上馬之際,忽覺陣前喊殺聲漸弱了些,不由一愣,隨即丟開韁繩吩咐趙印選再候片刻。
很快,就有士卒來報,說建虜攻勢正猛,卻不知何故盡皆退去。
又過了一陣,前方斥候迴稟,說劉光弼大營不知何故,竟突起大火,建虜驟然遇變,這才撤退。
其實此時不用別人說,楊廷麟自己也看到了敵營方向火光衝天。
趙印選立刻拱手道:“大人,趁建奴生亂,正當整軍擊之!”
……
“廢物!連些許火藥都看不住!”劉光弼狠狠踹在李全的肩上,後者不顧疼痛,忙又爬起來跪好。
“將軍,”一名劉光弼的部將上前稟道,“方才有人馬迴營,報說放火的乃是數千明軍,現已往北邊逃去。”
“北邊?”劉光弼立刻便想到了從徽州而來的糧草,這隊明軍到底想幹什麽?
他不敢怠慢,急令人叮囑陳升務必保護好糧道,轉而仍覺不穩,又讓一名部將點了四千人馬增援陳升,沿途護送糧草。
又一日後,劉光弼略整頓了大營,正欲再攻白塔河,卻得報放火的那隊明軍徑直朝徽州方向而去。他頓時眉頭緊皺,再派李全領了兩千騎兵,專去追襲這股明軍。
……
富屯溪中,數十名身著龍衛軍軍服之人正用力撐起一根大腿粗細的木梁。一旁另有十多人手持鐵錘,用長釘將木梁釘在河心的木橋橋墩上。
隨後,另三根木梁也被同樣釘在正對麵的位置。待這些人做完手中之事,那根原本已有些斷裂的橋墩便已被牢牢加固一番。
陳逸親自驗看了橋墩,起身對遠處龍衛軍騎兵招手喊道:“橋已修妥,可以通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