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上傳來整齊的踏步聲,不時還會爆發出陣陣“肩銃”“轉列”“據銃”等整齊的呐喊。


    早在一個月前,朱琳渼便已吩咐將所有後備營的士兵轉入了新兵營,眼下校場上有超過兩千名新兵正在訓練。其實他們已經在後備營接受過半年多的訓練,基本不算是新兵了。


    尤其是後備營和正式士兵的待遇差距,使他們訓練得非常努力,都盼著能被選為正式士兵。


    由於馬賽多等外籍教官去碼頭迎接朱琳渼,此時校場上最高的軍官僅是幾名連總,但訓練還是非常整齊有序的。看來這幾個老外訓練士兵時還是相當認真負責的。


    校場上的軍官很快注意到了朱琳渼等人,紛紛下令暫停訓練,各隊列均轉向朱琳渼這邊,整齊地敬了個軍禮。


    士兵們得知麵前這位是軍團總指揮陳王殿下,一個個都用力將胸膛挺得老高,激動得臉龐泛紅。


    朱琳渼抬手向士兵們還禮,高聲道:“望諸將士繼續刻苦訓練!下個月,新兵營將全體開赴南昌備戰。我們要去收拾建虜了!”


    士兵們聽說能上戰場了,都是興奮地交頭接耳。前線的龍衛軍屢次大勝之事他們已經耳熟能詳了,幾乎每天都有某某立功的消息傳迴。


    迄今為止龍衛軍已有六十多人獲得了三等功,十人獲得二等功,他們的名字都在校場中間的石碑上刻著,讓每個經過那裏的士兵都羨慕不已。


    而更讓人眼熱的是,軍營還會專門派人給這些立功士兵的家裏送錦旗、紅花,每次都會引得全村圍觀,當真是極為榮耀。宣教府也會反複在各地宣揚這些立功士兵的名字和戰跡,現在他們個個都是十裏八鄉的名人。


    此外立功獎勵的良田也都分給了他們家裏,都是實打實的好地,縣上還派專人來驗看土地質量,村裏的大族想在其中搞點偷梁換柱的小動作都不可能。


    現在幾乎每個士兵都盼著能早點上戰場,不但能殺敵報國剿滅賊虜,若能順帶立個功什麽的那就更完美了。


    軍官眼見議論聲越來越大,忙喝止約束。但士兵們興奮激動的情緒卻急需宣泄,隨即,他們按照龍衛軍傳統齊聲怒吼道:“殺!”


    朱琳渼聽到氣勢磅礴的“殺”字,滿意地點了點頭,龍衛軍已逐漸開始出現了屬於自己的精神和傳統,他又高聲道:“此次的敵人將是真正的滿八旗兵,你們怕嗎?”


    “不怕!”


    中氣十足,毫無畏懼!


    “非常好!”朱琳渼將手用力一揮,“那些建奴會因為你們的英勇而後悔!而哀嚎!而滅亡!”


    “殺!”


    一群新兵便有如此強的氣勢和士氣,遠在千裏外的博洛若知道自己將麵對此等對手,那他對這場戰爭的前景定然不會像現在這麽樂觀。


    待校場重新恢複訓練,朱琳渼注意到軍營南側似乎在大興土木。馬賽多忙為他解釋,說那是新招募的工兵在進行專業訓練。


    由於江西北部州府戰亂頻頻,有不少工匠逃往贛州躲避戰火。得益於宣教府在贛州各地的大力宣傳,很多工匠,尤其是被清軍害得家破人亡的那些人,得知大名鼎鼎的龍衛軍需要匠人,紛紛前來投軍。當然,龍衛軍的待遇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經過一番甄選,很快便招到了兩個連的工匠,主要是木匠和泥瓦匠。如今龍衛軍加上原有的一個工兵連,工兵總數達到二百多人,已基本能滿足作戰需要了。


    工兵每天早上參加基礎隊列訓練,下午進行專業訓練。馬賽多說前幾天工兵連剛完成了快速架橋的練習,他們僅用一天時間便能在一條二十丈寬的河上架起一座簡易木橋。


    朱琳渼饒有興趣地來到工兵連附近觀看。


    這些工兵訓練時間較短,是以向朱琳渼敬禮時,隊列都不算非常齊整。朱琳渼忙吩咐他們繼續訓練。


    不過這些工匠出身的工兵手裏的活卻非常專業。


    眼下他們正在進行快速鋪路練習。在一條極為泥濘的小道上,工兵們人手一把鋼鏟,先用砂石墊底,再從一旁的馬車上取出預先製好的木板,整齊地鋪在砂石之上。木板之間還有卯榫扣接,路麵相當結實。


    僅片刻工夫,數十丈的泥路便可容輜重馬車通過了。


    朱琳渼點頭讚許,這些工匠在沒人指導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訓練便已做得如此出色,確實非常不易。但對於工兵部隊,仍是需要有係統的訓練方案才行。


    隻是朱琳渼對這方麵完全不懂,他轉頭正看到身旁的陳逸,眼前便是一亮,由這個建築專家負劃編寫工兵訓練手冊最為合適。


    陳逸自是敬禮領命。


    唯一讓朱琳渼有些遺憾的是醫兵仍極為稀缺。亂世之下,郎中個個都是寶,往往十多個村子也就一個郎中而已,實在不易找到願意從軍的。看來以後有必要在軍官學堂上附加一個軍醫專業了。


    他並未打算再去軍官學堂那邊。龍南這邊的軍官學堂因為缺少講師,隻能暫時由幾名老外雇傭兵帶著,基本上和普通士兵訓練內容差別不大。


    隻有等他培養的第一批預備講師畢業,再依托教科書,軍官學堂這邊才算是真正開始步入正軌。


    在了解了軍營近來的情況之後,朱琳渼便馬不停蹄地趕往蘇記鐵場。


    路上,宋應星取出一遝書稿恭敬地遞給朱琳渼,“在殿下出征這段時間裏,學生根據殿下所授,已將《算學與幾何》第一冊整錄完成,還請殿下過目。”


    “哦?甚好!”朱琳渼忙接過書稿。這可是大明近現代科學的起點,更是工業化的基礎,此事宋應星立功不小。


    他將書稿翻看一遍,大致是後世七年級課本的程度,不過在眼下這個時代是要充作大學教材的。不說別的,光是書中二元一次方程和平麵直角坐標係等內容,即使放眼全世界也都屬於高級學問了。


    ? ?感謝:骨炎同學,189******29同學,逍遙自在同學,多久同學,我的白石頭同學對我的慷慨打賞!你們對我實在太好了,感激涕零!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