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招標的當日,一大早便有商戶趕到軍營駐地。


    三千件軍裝、皮靴之類雖也算大買賣,但在商業發達的明末,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區,倒也不算罕見。


    不過這軍方的生意,隻要搭上了線,打仗死人、募新兵往複不斷,以後肯定還有源源不斷的訂貨。是以這幾家商賈都尤為上心。


    待天色大亮,蘇承羽讓人就在軍營門口擺了桌椅,開始公開招標。


    軍裝的競標者最多,共有五家。


    他們的標書裝在木盒裏,排在蘇承羽麵前。很快結果便出來了,贛州府甄家中標,三千套軍服包括軍帽,搭送同樣數量的襪子,一共2000兩白銀。


    蘇承羽立刻宣讀結果,然後與甄家的管事簽下契約。


    軍裝的樣式是早就知會過商戶的,其實就是蘇承羽山寨了後世的德國軍裝,顏色改為軍綠色,三層厚棉布。不過扣子由於成本的原因隻能使用木質。至於軍帽,主體仍采用明軍傳統的寬邊帽,但取消了頂部的纓簇,加硬帽簷並改為墨綠色。


    得益於明末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發達的海外貿易,這些商家經常接國外的訂單,對定製各式“奇裝異服”熟門熟路,是以價格也不至於高到哪去。不過由於蘇承羽對第一批一千套軍裝的交貨期限給得太短,這才使價錢稍貴了些,否則1800兩就能買到。


    接著是皮靴的競標,四家競爭者中中標的是薛記皮貨行。


    三千雙皮靴合計5500兩之多,當然,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還是前一千雙要得太急。此外還有綁鞋帶的設計也讓商家有些撓頭,導致成本升高。


    靴子參考了後世人民軍隊的零二式軍靴外觀,皮麵牛筋底,雙層縫合線。當然,由於工藝尤其是拋光水平有限,很難做到和零二式完全相似,但整體風格絕對比明代的皮靴氣派多了。


    訓練用的木銃隻有兩家投標,最後仍由贛州府甄家中標。這東西倒是不貴,楊木加工成鳥銃的外形,再帶一個粗鐵打製的鐵刺,三千支僅需400兩。


    蘇承羽本以為整個競標過程就會這樣順利結束,不料最後競標軍官佩刀時卻出現了意外。


    脫穎而出的有兩家。


    龍南商戶何記報出的價格是卅煉鋼刀二百把450兩,贛州府甄家報價是百煉精鋼二百把1000兩。


    “我何記報價最低,這買賣當由我何記做了!”何記掌櫃理所當然道。


    甄家的管事是個老頭,站起身來先咳嗽幾聲,才慢條斯理道:“何掌櫃此言差矣。這位大人,”他望向蘇承羽,卻不知其身份,隻當是名軍官,“早已有言在先,質優價低者中標。你用卅煉鋼和我百煉鋼比,價雖低,但質更低。”


    “縱然你用料好些,但這價也未免太高了。”何掌櫃立刻針鋒相對。


    “高嗎?”甄家管事仍是雲淡風輕的樣子,“每練十斤鋼材,卅煉可得四斤多,百煉僅得不足兩斤。我的刀都是反複萃取的鋼之精華所製,五兩,一點都不高。”


    蘇承羽聞言不禁麵露微笑,什麽“鋼之精華”?不就是因為鍛打得次數太多,造成大量表層鐵氧化脫落,這才導致了十斤隻能煉出兩斤。主要還是煉鋼工藝太簡陋。


    他在研究所的時候要常和各類鋼鐵材料打交道,對於煉鋼知識還是比較熟悉的。所謂煉鋼,其實就是兩點:一、將鐵裏麵的硫、磷等雜質剔除。二、在鐵裏麵混合濃度不等的碳。碳加得多便是堅硬易碎的高碳鋼,加得少就是柔軟可延展的低碳鋼。


    但是由於古人的技術限製,無法將鐵徹底液化,至多能燒成半融的“鐵糊”,就像塊熾紅的麵團。所以他們隻能將含碳量高的生鐵和含碳低的熟鐵一起燒成鐵糊,然後反複捶打,使二者混合均勻,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含碳量。此外捶打的過程還會使鐵糊內部接觸到空氣,使所含的硫、磷等雜質被氧化。


    於是捶打的次數越多,雜質被氧化的幾率就越大,同時能使碳更均勻地分布到整塊鋼材之中,這就是古人推崇“百煉”的原因。但產量低、氧化損耗大等缺點就無可避免,所以說百煉鋼這名字聽著拉風,其實隻是一種很落後的煉鋼工藝罷了。


    這些問題直到十八世紀,人類能製造出1600度的高溫,將鐵完全液化之後才徹底得到解決。


    一旁甄家管事繼續道:“說來我這還有千煉鋼刀,更要十二兩一柄,以何掌櫃的意思,豈不是更貴得離譜?”他微笑搖頭,“但我甄家千煉鋼刀向來供不應求,明年的貨都已被人訂去,就是因為物有所值。”


    說完,他平靜地望向蘇承羽。


    而那何記的掌櫃張了張嘴,終是沒想到反駁的話來。


    他們都沒想到的是,此刻蘇承羽的腦子裏隻有剛才甄家管事那句“千煉鋼刀更要十二兩一柄”。


    一柄一米來長的高碳鋼刀竟能賣到十二兩銀子!蘇承羽眼前瞬間出現了成堆的白銀。


    打仗對經濟的依賴他比誰都清楚,所以到達龍南之後他曾考慮過多種賺錢的方案,主要是這個時代的大明所無法自產的東西,例如製造水泥、玻璃、帶避震的馬車等等。


    隻是每一種方案都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水泥生產速度太慢,玻璃對配色經驗要求太高,馬車短時間內不容易見到效益。


    但今天甄家管事的一席話瞬間為他指明了方向——煉鋼才是最優選擇!用這個時代的材料和工藝很快就能建起一座煉鋼爐來,不管是平爐還是轉爐,那煉出來的鋼材質量絕對秒殺什麽百煉鋼幾個來迴。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爐一爐不停出鋼,產量是以噸做單位計的。


    比起百煉鋼需要反複敲打七八天甚至半個月才能得到幾斤鋼,那生產效率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屆時不說一柄刀十二兩——而且他有信心造出比什麽千煉鋼質量更好的鋼材——就算一柄刀隻賣五六兩,他估計一個月也能賣個十多萬兩。


    當然,鋼刀市場肯定也沒這麽大的需求量。但是隻要有好鋼,就等於拿到了這個時代的聚寶盆?——鋼盔、鎧甲、火炮、各種機械,甚至農具都能大賺一把。


    正當蘇承羽在心中籌劃他的煉鋼廠時,就聽到何掌櫃和甄家管事同時道:“請大人公布由誰中標。”


    ? ?新人不易,手持鋼刀跪求各種票!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