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上柱國司馬徽抬頭剛想繼續以死勸言,在他的心裏,他始終認為身為臣子負有匡主之責,萬不能使君上做出這般糊塗事,讓這大胤萬裏山河丟給胡人任意踐踏。
誰知龍椅上的司馬睿卻深深地盯著司馬徽,寒氣逼人,殺意盡現,他的眼神告訴司馬徽:別以為你是同宗,我就不敢殺你。
司馬徽終是沒開口,皇帝也是要麵子,事情到了這一步,再言反對就是赤裸裸地挑戰皇權,別隻是同宗,就算你是親哥哥或親弟弟,照樣給你捏個粉碎,自己死了無所謂,可得掂量下自己的全家安危及那些八竿子不聯係的無辜的九族親戚。
大殿內死一般沉靜,這時丞相李元道高聲喊道:“皇上,臣還有事要稟奏。”
“不是剛說了嘛,退朝!”司馬睿看都沒看李元道一眼。
“皇上,是邊關燕雲地區送來的捷報!”李元道繼續說道,似乎沒聽到龍椅上司馬睿的警告。
捷報?怎麽會有捷報,燕雲地區不是盡被鮮卑人所占了嗎?況且那裏的駐軍早已調迴中原,已經沒有任何軍隊駐紮在那了,哪還來的捷報,司馬睿滿腦疑慮,這也是李元道敢繼續上奏而不顧司馬睿不耐煩的原因,因為他相信這份奏疏一定能讓龍椅上的司馬睿減少一絲愁容。
“什麽捷報?快說!”司馬睿明顯來了精神,催促道。
“是,皇上,燕雲邊關的順州城送來捷報,順州軍民在唐風的英勇指揮下於順州城外擊潰鮮卑拓跋宏一部,牢牢地守住了順州城池,並以順州城為基地收募流民散兵,已頗具一定實力。”丞相李元道緩緩說道,當然這其中的語言色彩他特意加工了一番,因為他需要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果然,聽他這麽一說,大殿內的眾臣都紛紛驚愕,因為大家都跟龍椅上的司馬睿一樣,都已經認為北方的燕雲地區早已被鮮卑胡人占據,不曾想到還有漢家男兒在頑強抵抗,而且還是擊潰了鮮卑騎兵守住了城池,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要知道就算朝廷幾十萬的正規大軍對抗諸夷,都還未曾取得一勝。
“唐風,未曾聽過他的名字,他是何人?你可知?”司馬睿眼神放光。
“他本是燕雲邊軍的一無名小將,守衛幽州城,幽州城破後,帶著為數不多的散兵退守順州城,號召順州百姓協力抗擊鮮卑,唐風應是具有大將之才,且本人亦勇猛無比,順州城外大戰鮮卑將領拓跋宏,軍民齊心擊潰鮮卑夷狄,取得此次順州大捷,大振我大胤聲威。”
丞相李元道可勁添油加醋一番,因為他心裏明白,此時低落地司馬睿及朝中眾臣需要一道刺激,而這順州大捷就是最好地良方,可有有效利用這份奏疏來緩解剛才君臣緊張的局勢,無形中使大家轉移注意力,調節緩和內部的矛盾。能坐上丞相這個位置,李元道還是有幾分手段的。
經丞相李元道一說,司馬睿心裏一掃登基以來的晦氣,頓時舒暢許多,憋屈了那麽久,終於聽了一迴勝利地奏疏。
“不管有名無名,自古英雄出少年嘛,立了大功,賞!”司馬睿高興地笑了起來。
看到龍椅上的司馬睿一掃陰雲如此高興,丞相李元道舒了舒緊皺的眉頭,眾大臣也紛紛鬆了口氣,整個大殿氣氛明顯緩和。
“大家都起來了吧!你們說說,這樣的大功臣,該賞什麽啊?”司馬睿朝堂下的眾臣問道。
於是大家夥又紛紛議論一片。
上柱國司馬徽率先站出來迴道:“皇上,士氣可鼓不可泄,如今我大胤難得一勝,應是重賞!”
朝堂眾臣皆一口同聲迴複道:“大胤榮光,請皇上重賞!”
此時再沒有南遷派與反對派的區分了,大家都需要這份榮光,南遷派需要它來轉移視線緩解內部矛盾,反對需要它來鼓舞士氣,堅定抵抗之心。
司馬睿聽到眾朝臣唿聲,順是悅耳,再也沒有爭吵的轟鳴:“來人啊,傳旨,擢封唐風為幽州刺史,節製燕雲十六州,望其早日光複燕雲,轄下將領皆進官一級,以賜封賞!”
刺史算是封疆大吏了,一無名小輩一躍為封疆大吏,這要是放在平時和平年代,肯定會受到朝野上下的猛烈抨擊,隻是當下時值亂世,需用重典,況且燕雲已是一片胡夷之地,誰會冒著生命危險去那任職,所以如今對這些大臣們而言,管他什麽刺史,就算是封侯爺,在大臣們眼裏也是不值錢的玩意,誰在乎又談何反對!
司馬睿到沒真成想讓唐風去收複燕雲,在他心裏唐風能繼續守住順州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孤軍一隻在那,隨時都會有被鮮卑滅掉的可能,能圖做什麽大事。
其實所謂的封賞,也就這些口頭的加官進爵,關於軍備物資朝廷是一毛都沒撥,這也不能怪當今的司馬睿朝廷,他自身都窮的叮當響,哪還有多餘的錢糧賞賜前線,有的就這些口頭上的封爵了,但僅僅這些對於唐風而言就夠了,有了名份比什麽都重要。
“恭賀大胤,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高聲齊喊道。
此次朝議,決定了大胤皇朝的下一步走向!也使得中原皇朝進入一段特別的曆史時期。
成千上萬的士族與百姓拖家帶口跟隨漢家皇朝放棄故土南遷,一聲聲哭泣夾帶滴滴血淚,陶罐背負祖宗骸骨不棄,渡過黃河,渡過長江,翻越崇山峻嶺,跋涉瘴氣密林,尋覓安身之所,這些人被後世稱為客家。
這由此也拉開了漢家百姓最為黑暗的一幕,留守故土未能南遷的漢家百姓幾乎被諸胡屠戮殆盡,為求生存,漢家男兒憤然而起,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地反抗事跡,為後人所尊敬。
關於這一段曆史,後世評論很多,褒貶不一,有的人說南遷保留了漢家的根,有的說南遷是懦弱無能,使得中原陷入黑暗,各持一詞,各有理據。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誰知龍椅上的司馬睿卻深深地盯著司馬徽,寒氣逼人,殺意盡現,他的眼神告訴司馬徽:別以為你是同宗,我就不敢殺你。
司馬徽終是沒開口,皇帝也是要麵子,事情到了這一步,再言反對就是赤裸裸地挑戰皇權,別隻是同宗,就算你是親哥哥或親弟弟,照樣給你捏個粉碎,自己死了無所謂,可得掂量下自己的全家安危及那些八竿子不聯係的無辜的九族親戚。
大殿內死一般沉靜,這時丞相李元道高聲喊道:“皇上,臣還有事要稟奏。”
“不是剛說了嘛,退朝!”司馬睿看都沒看李元道一眼。
“皇上,是邊關燕雲地區送來的捷報!”李元道繼續說道,似乎沒聽到龍椅上司馬睿的警告。
捷報?怎麽會有捷報,燕雲地區不是盡被鮮卑人所占了嗎?況且那裏的駐軍早已調迴中原,已經沒有任何軍隊駐紮在那了,哪還來的捷報,司馬睿滿腦疑慮,這也是李元道敢繼續上奏而不顧司馬睿不耐煩的原因,因為他相信這份奏疏一定能讓龍椅上的司馬睿減少一絲愁容。
“什麽捷報?快說!”司馬睿明顯來了精神,催促道。
“是,皇上,燕雲邊關的順州城送來捷報,順州軍民在唐風的英勇指揮下於順州城外擊潰鮮卑拓跋宏一部,牢牢地守住了順州城池,並以順州城為基地收募流民散兵,已頗具一定實力。”丞相李元道緩緩說道,當然這其中的語言色彩他特意加工了一番,因為他需要達到他想要的效果。
果然,聽他這麽一說,大殿內的眾臣都紛紛驚愕,因為大家都跟龍椅上的司馬睿一樣,都已經認為北方的燕雲地區早已被鮮卑胡人占據,不曾想到還有漢家男兒在頑強抵抗,而且還是擊潰了鮮卑騎兵守住了城池,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要知道就算朝廷幾十萬的正規大軍對抗諸夷,都還未曾取得一勝。
“唐風,未曾聽過他的名字,他是何人?你可知?”司馬睿眼神放光。
“他本是燕雲邊軍的一無名小將,守衛幽州城,幽州城破後,帶著為數不多的散兵退守順州城,號召順州百姓協力抗擊鮮卑,唐風應是具有大將之才,且本人亦勇猛無比,順州城外大戰鮮卑將領拓跋宏,軍民齊心擊潰鮮卑夷狄,取得此次順州大捷,大振我大胤聲威。”
丞相李元道可勁添油加醋一番,因為他心裏明白,此時低落地司馬睿及朝中眾臣需要一道刺激,而這順州大捷就是最好地良方,可有有效利用這份奏疏來緩解剛才君臣緊張的局勢,無形中使大家轉移注意力,調節緩和內部的矛盾。能坐上丞相這個位置,李元道還是有幾分手段的。
經丞相李元道一說,司馬睿心裏一掃登基以來的晦氣,頓時舒暢許多,憋屈了那麽久,終於聽了一迴勝利地奏疏。
“不管有名無名,自古英雄出少年嘛,立了大功,賞!”司馬睿高興地笑了起來。
看到龍椅上的司馬睿一掃陰雲如此高興,丞相李元道舒了舒緊皺的眉頭,眾大臣也紛紛鬆了口氣,整個大殿氣氛明顯緩和。
“大家都起來了吧!你們說說,這樣的大功臣,該賞什麽啊?”司馬睿朝堂下的眾臣問道。
於是大家夥又紛紛議論一片。
上柱國司馬徽率先站出來迴道:“皇上,士氣可鼓不可泄,如今我大胤難得一勝,應是重賞!”
朝堂眾臣皆一口同聲迴複道:“大胤榮光,請皇上重賞!”
此時再沒有南遷派與反對派的區分了,大家都需要這份榮光,南遷派需要它來轉移視線緩解內部矛盾,反對需要它來鼓舞士氣,堅定抵抗之心。
司馬睿聽到眾朝臣唿聲,順是悅耳,再也沒有爭吵的轟鳴:“來人啊,傳旨,擢封唐風為幽州刺史,節製燕雲十六州,望其早日光複燕雲,轄下將領皆進官一級,以賜封賞!”
刺史算是封疆大吏了,一無名小輩一躍為封疆大吏,這要是放在平時和平年代,肯定會受到朝野上下的猛烈抨擊,隻是當下時值亂世,需用重典,況且燕雲已是一片胡夷之地,誰會冒著生命危險去那任職,所以如今對這些大臣們而言,管他什麽刺史,就算是封侯爺,在大臣們眼裏也是不值錢的玩意,誰在乎又談何反對!
司馬睿到沒真成想讓唐風去收複燕雲,在他心裏唐風能繼續守住順州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孤軍一隻在那,隨時都會有被鮮卑滅掉的可能,能圖做什麽大事。
其實所謂的封賞,也就這些口頭的加官進爵,關於軍備物資朝廷是一毛都沒撥,這也不能怪當今的司馬睿朝廷,他自身都窮的叮當響,哪還有多餘的錢糧賞賜前線,有的就這些口頭上的封爵了,但僅僅這些對於唐風而言就夠了,有了名份比什麽都重要。
“恭賀大胤,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高聲齊喊道。
此次朝議,決定了大胤皇朝的下一步走向!也使得中原皇朝進入一段特別的曆史時期。
成千上萬的士族與百姓拖家帶口跟隨漢家皇朝放棄故土南遷,一聲聲哭泣夾帶滴滴血淚,陶罐背負祖宗骸骨不棄,渡過黃河,渡過長江,翻越崇山峻嶺,跋涉瘴氣密林,尋覓安身之所,這些人被後世稱為客家。
這由此也拉開了漢家百姓最為黑暗的一幕,留守故土未能南遷的漢家百姓幾乎被諸胡屠戮殆盡,為求生存,漢家男兒憤然而起,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地反抗事跡,為後人所尊敬。
關於這一段曆史,後世評論很多,褒貶不一,有的人說南遷保留了漢家的根,有的說南遷是懦弱無能,使得中原陷入黑暗,各持一詞,各有理據。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