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頓飯開始,李靖就愛上了徐王府的飯菜。
而且作為李元嘉來到潞州後最尊貴的客人,李靖偌大的名頭也占足了便宜,廚師玉娘可以說不遺餘力,真的使出了不少真本事——早餐四樣小菜,兩樣主食和一碗粥,中午和晚上全都是八菜一湯,從不重樣!
在潞州衙署住了三天,李靖頓覺自己六十多年有點白活了的意思。
所以雖然頗覺不好意思,但是到了第三晚上的時候,老爺子還是張口問李元嘉要了十幾道菜的“製作秘方”,包括早上最愛的油條和小籠包,還有紅燒排骨、水煮牛肉等一些硬菜,另外就是厚著臉皮又要了幾口徐王府的“原版”鐵鍋。
長安的鐵匠們,真做不了這邊那麽薄,那麽圓。
第三天晚上吃過晚飯,兩人坐在太師椅上閑談的時候,李靖捋了捋自己的長胡子,忍不住感歎了一句:“果然,大王才是懂得享受之人,李某已經開始擔心迴到長安,再也吃不到大王這裏的美味佳肴,恐怕會日日食不甘味啊!”
“哈哈,李相公說笑了。”
眉毛抖了抖,李元嘉心裏早就衝著大唐宰相撇起了嘴角。
這就算懂得享受了?
不過是幾十道李元嘉自己知道做法,然後教給玉娘的菜式而已,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要知道來到潞州已經將近兩年了,如果這麽長的時間隻是做出了一些炒菜的話,那李元嘉真的可以再去重生一次了。
隻是其他的東西,李元嘉沒打算讓客人見到而已。
否則的話,先不說別的,光是那李靖所住的客房與他自己的臥室一比,恐怕就能讓老爺子瞪大一雙眼睛,好半天合不上嘴巴——那才是真的享受啊!
隻不過他的這些心思,李靖當然是不知道的,繼續笑道:“而且更讓李某佩服的是,大王所做之事耗費頗多,但卻從未用過潞州的財力人力……能有大王這樣的刺史,真是潞州之幸,百姓之幸啊!”
李靖說的這些,可不是客氣話。
身為大唐皇帝親自任命的觀風俗使,李靖當然不會僅僅憑借入城後的問的那幾個人,就給潞州的官員們下一個結論。所以在拜訪李元嘉的這三天時間裏麵,李靖的下屬走遍了潞州城、郊,以及所屬的各個縣,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中規中矩,和其他大多數州縣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關於這位徐王……
無論潞州下屬的官員們還是普通的百姓,對李元嘉的了解都幾乎為零,甚至有不少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似乎這位徐王根本就不在潞州一樣。
這一點,讓李靖相當的欣賞。
現在還是代國公,未來將會改封衛國公的李靖,未來可是大唐高層裏闔門自守的代表人物。因此在看到十六歲的李元嘉能如此耐得住寂寞,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的事情擾民之後,李靖飛彈沒有覺得對方沒有朝氣,反而認為李元嘉性子穩重,耐得住寂寞,心裏也早就給這位徐王打上了一個對勾!
大唐的親王,不就應該如此麽?
尤其是當今皇帝的兄弟們,在李靖看來就應該像李元嘉這樣,老老實實的,榮華富貴一輩子就行。其他的事情,比如說潞州的政事什麽的,交給其他官員去做就好了。要不然為什麽其他州別駕、長史之類的上佐都是擺設,基本上就是養老的官兒,唯有親王任刺史的州,上佐們就有了實權?
所以仔細一想的話,這個小家夥有點意思啊!
“……”
看著李靖一臉讚歎的樣子,李元嘉的嘴角抽了抽,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迴複這位大佬。
這就潞州之幸,百姓之幸了?
要按照後世的標準,李元嘉身為刺史卻幾乎不管事兒,每天就是窩在府裏搗鼓自己那些東西的官兒,恐怕直接就會被老百姓們罵死吧?這他麽的已經脫離懶政的範疇,完全就是吃閑飯了吧?
可惜這裏是大唐,而自己是李世民的弟弟。
所以暗暗吐槽了一番之後,李元嘉微笑頜首道:“嗬嗬,李相公過譽了。本王雖然年輕,但是也明白我大唐初立,百姓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
嘴上敷衍著李靖,但是心裏麵,李元嘉對於這位大佬卻已經有些煩了。
連著三天,都要小心的陪著這位大佬。
雖然和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交流是讓人很興奮的事情,但是也就是第一天而已。到了第二天,李元嘉就覺得有些枯燥了,而到了第三天更是開始了厭煩——他和這位軍界大佬根本就沒什麽共同語言啊!
老頭子說的那些話題,李元嘉完全不懂,也沒有興趣,但是當他自己想要給朝堂大佬普及一些知識,留下一些印象的時候,李靖卻毫無反應,甚至隱隱還表露除了一絲不屑之色——這他麽的就是道不同不相預謀了吧?
如果能聽到他此時心中所想的話,恐怕李靖會立刻被氣的頭頂冒煙!
如果不是皇帝的特意交代,他怎麽可能會在潞州衙署住上三天,整日裏就陪著一個黃毛小子?如果不是想要通過這家夥的言談舉止,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些事情,李靖會有心情和李元嘉連著聊了三天?
堂堂的右尚書仆射,觀風俗使,真有那麽閑?
不過……
經過這三天的相處,無論是李元嘉自己自然而然的表現,還是李靖通過言語的旁敲側擊,都讓他漸漸看清楚了一個事實:“這個李元嘉,還真是生性淡泊的很呐。”
對於政務和軍務,這位徐王沒什麽興趣——不管李靖努力的試探多少次,但是隻要談到為官之道,或者說他自己最得意的兵法,人家李元嘉最多也就是隨口敷衍一下,很快就能從眼中看出那明顯的不耐之色。
而且當李靖主動談到長安城中的情況,以及各部官員的任免,頂尖大佬們官職和爵位的變動時,這小子也是一臉的無所謂,完全就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另外李靖還發現了一點,那就是李元嘉雖然對官場、兵法不感興趣,但是對於美食,對於自家鐵匠、木匠做出的這些東西卻非常的看重,一說起來就很容易滔滔不絕!
毫無疑問,這是件好事兒啊!
……
不好意思,請個假。
一來感覺自己思路有些問題,需要時間思考一下,二來明天時除夕夜,後天是大年初一,我還要保證老書的更新,所以咱們這本停兩三天。這兩三天一過,我會盡快恢複,謝謝。
而且作為李元嘉來到潞州後最尊貴的客人,李靖偌大的名頭也占足了便宜,廚師玉娘可以說不遺餘力,真的使出了不少真本事——早餐四樣小菜,兩樣主食和一碗粥,中午和晚上全都是八菜一湯,從不重樣!
在潞州衙署住了三天,李靖頓覺自己六十多年有點白活了的意思。
所以雖然頗覺不好意思,但是到了第三晚上的時候,老爺子還是張口問李元嘉要了十幾道菜的“製作秘方”,包括早上最愛的油條和小籠包,還有紅燒排骨、水煮牛肉等一些硬菜,另外就是厚著臉皮又要了幾口徐王府的“原版”鐵鍋。
長安的鐵匠們,真做不了這邊那麽薄,那麽圓。
第三天晚上吃過晚飯,兩人坐在太師椅上閑談的時候,李靖捋了捋自己的長胡子,忍不住感歎了一句:“果然,大王才是懂得享受之人,李某已經開始擔心迴到長安,再也吃不到大王這裏的美味佳肴,恐怕會日日食不甘味啊!”
“哈哈,李相公說笑了。”
眉毛抖了抖,李元嘉心裏早就衝著大唐宰相撇起了嘴角。
這就算懂得享受了?
不過是幾十道李元嘉自己知道做法,然後教給玉娘的菜式而已,這才哪兒到哪兒啊?要知道來到潞州已經將近兩年了,如果這麽長的時間隻是做出了一些炒菜的話,那李元嘉真的可以再去重生一次了。
隻是其他的東西,李元嘉沒打算讓客人見到而已。
否則的話,先不說別的,光是那李靖所住的客房與他自己的臥室一比,恐怕就能讓老爺子瞪大一雙眼睛,好半天合不上嘴巴——那才是真的享受啊!
隻不過他的這些心思,李靖當然是不知道的,繼續笑道:“而且更讓李某佩服的是,大王所做之事耗費頗多,但卻從未用過潞州的財力人力……能有大王這樣的刺史,真是潞州之幸,百姓之幸啊!”
李靖說的這些,可不是客氣話。
身為大唐皇帝親自任命的觀風俗使,李靖當然不會僅僅憑借入城後的問的那幾個人,就給潞州的官員們下一個結論。所以在拜訪李元嘉的這三天時間裏麵,李靖的下屬走遍了潞州城、郊,以及所屬的各個縣,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中規中矩,和其他大多數州縣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關於這位徐王……
無論潞州下屬的官員們還是普通的百姓,對李元嘉的了解都幾乎為零,甚至有不少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似乎這位徐王根本就不在潞州一樣。
這一點,讓李靖相當的欣賞。
現在還是代國公,未來將會改封衛國公的李靖,未來可是大唐高層裏闔門自守的代表人物。因此在看到十六歲的李元嘉能如此耐得住寂寞,並且從來不因為自己的事情擾民之後,李靖飛彈沒有覺得對方沒有朝氣,反而認為李元嘉性子穩重,耐得住寂寞,心裏也早就給這位徐王打上了一個對勾!
大唐的親王,不就應該如此麽?
尤其是當今皇帝的兄弟們,在李靖看來就應該像李元嘉這樣,老老實實的,榮華富貴一輩子就行。其他的事情,比如說潞州的政事什麽的,交給其他官員去做就好了。要不然為什麽其他州別駕、長史之類的上佐都是擺設,基本上就是養老的官兒,唯有親王任刺史的州,上佐們就有了實權?
所以仔細一想的話,這個小家夥有點意思啊!
“……”
看著李靖一臉讚歎的樣子,李元嘉的嘴角抽了抽,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迴複這位大佬。
這就潞州之幸,百姓之幸了?
要按照後世的標準,李元嘉身為刺史卻幾乎不管事兒,每天就是窩在府裏搗鼓自己那些東西的官兒,恐怕直接就會被老百姓們罵死吧?這他麽的已經脫離懶政的範疇,完全就是吃閑飯了吧?
可惜這裏是大唐,而自己是李世民的弟弟。
所以暗暗吐槽了一番之後,李元嘉微笑頜首道:“嗬嗬,李相公過譽了。本王雖然年輕,但是也明白我大唐初立,百姓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
嘴上敷衍著李靖,但是心裏麵,李元嘉對於這位大佬卻已經有些煩了。
連著三天,都要小心的陪著這位大佬。
雖然和曆史上的著名人物交流是讓人很興奮的事情,但是也就是第一天而已。到了第二天,李元嘉就覺得有些枯燥了,而到了第三天更是開始了厭煩——他和這位軍界大佬根本就沒什麽共同語言啊!
老頭子說的那些話題,李元嘉完全不懂,也沒有興趣,但是當他自己想要給朝堂大佬普及一些知識,留下一些印象的時候,李靖卻毫無反應,甚至隱隱還表露除了一絲不屑之色——這他麽的就是道不同不相預謀了吧?
如果能聽到他此時心中所想的話,恐怕李靖會立刻被氣的頭頂冒煙!
如果不是皇帝的特意交代,他怎麽可能會在潞州衙署住上三天,整日裏就陪著一個黃毛小子?如果不是想要通過這家夥的言談舉止,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一些事情,李靖會有心情和李元嘉連著聊了三天?
堂堂的右尚書仆射,觀風俗使,真有那麽閑?
不過……
經過這三天的相處,無論是李元嘉自己自然而然的表現,還是李靖通過言語的旁敲側擊,都讓他漸漸看清楚了一個事實:“這個李元嘉,還真是生性淡泊的很呐。”
對於政務和軍務,這位徐王沒什麽興趣——不管李靖努力的試探多少次,但是隻要談到為官之道,或者說他自己最得意的兵法,人家李元嘉最多也就是隨口敷衍一下,很快就能從眼中看出那明顯的不耐之色。
而且當李靖主動談到長安城中的情況,以及各部官員的任免,頂尖大佬們官職和爵位的變動時,這小子也是一臉的無所謂,完全就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另外李靖還發現了一點,那就是李元嘉雖然對官場、兵法不感興趣,但是對於美食,對於自家鐵匠、木匠做出的這些東西卻非常的看重,一說起來就很容易滔滔不絕!
毫無疑問,這是件好事兒啊!
……
不好意思,請個假。
一來感覺自己思路有些問題,需要時間思考一下,二來明天時除夕夜,後天是大年初一,我還要保證老書的更新,所以咱們這本停兩三天。這兩三天一過,我會盡快恢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