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很多東西對於府穀農民軍來說,都充滿了新鮮感。


    比如胡廣的為人,這樣的首領從未見過。他的說話,又讓人如此激動人心。


    比如由胡廣教出來的四小,他們寫字竟然不是毛筆,而是一種叫鵝毛筆的東西。並且寫在紙上的字,似乎也不是以前見到的文字,甚至還有很奇怪的符號。


    比如眼下,胡廣在台上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塊漆黑的板上寫出一個個符號來。他一個人麵對著一千多人,竟然是在上課。


    雖然沒吃過豬肉,但至少看過豬跑。以前的先生可不是這樣的,那是手把手,一對一的教。


    “好了,拚音就講到這裏。隻要你們學會掌握了這個拚音,那麽所有的漢字,你們都會自己念了。”


    胡廣放下趕製出來的粗糙粉筆,拍了拍手,麵對著台下一千多人繼續說道:“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以後這拚音就要靠你們自己努力了,多看看你們手頭的拚音教材,多和別人探討,多用點心,這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幾乎所有的人,都是一頭的黑線。這就講完了?手中這張紙上印的東西,我認識它,它不認識我啊!


    他們的眼睛看看胡廣,又看看這張紙,然後還轉頭去瞧站在台上兩側的四小,撓著頭,心中都嘀咕著難不成胡廣的意思,是要向這四個小屁孩請教?哦不,是探討?


    “從延安府一起迴來的人基本上已經先學過一次,你們可以先找他們探討,給他們指點不足。另外,每三天我會再講一次課,主要是答疑,你們都答不出來的問題就可以來問我。半個月後,我隻會每一個月講一次課。”


    胡廣這個話讓不少人心中鬆了口氣,總算胡廣還能再講課。不過他們也能體諒,胡廣肯定很忙,不可能有多少時間來教這個。


    當然,人群中也有人有這樣的疑問,就算能讀書識字了,對於和官府打仗有什麽幫助,胡廣會不會是本末倒置了?


    對於在眼下推廣這個拚音識字,基本上沒有人意識到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一直到後來史學家迴顧的時候,才總結出了許多好處。


    比如胡廣推廣出來的東西,不用再經過口口相傳,不但更為快捷,而且更為準確。


    比如從底下反饋迴胡廣的內容,也更容易表達,無形中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


    比如識字的人能做更多的事情,做好更多的事情。


    ……


    反正一個原則,這拚音識字是宜早不宜遲,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看似沒多大用處,實際上對於提高府穀農民軍的戰鬥力、凝聚力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


    這些在以後的日子中,終歸是慢慢地體現了出來,也是府穀農民軍區別其他一切勢力,最為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


    再說胡廣結束講課之後,便大聲宣布改編開始:“所有人將按照班、排、連、營、團的模式進行編組。其中班就是以前的什,人數一共十到十一人,領頭的是班長,即以前的什長……”


    胡廣之所以沒用明末時候沿用的一套製度,是因為第一,他最熟悉的是後世的軍製。


    第二,要想在明末的各種勢力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走一條非常規的路。對於後世的他來說,軍隊盡可能火器化是必然的選擇。


    他從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也看到過,軍隊編製的原則,就是要根據打法製定。就如同戚家軍,當初的編製就不同於同時期的其他軍隊編製,而是戚繼光根據當時對敵的形式,以三才陣,鴛鴦陣為基礎編製的。


    而胡廣這時候要用的是火器,十人一班,三個班為一個排,剛好是三段射的基礎,是符合戚繼光編製的原則。


    至於名稱什麽的,反正對於大部分都是農民的隊伍來說,都是第一次。並且不同的稱唿,也是區別別的勢力的一種標誌。


    他所宣布的改編,大概內容如下。


    年輕男子選取強壯者編為一個營,共兩百七十人,胡寬為營長,排長和連長為胡廣原本的護衛。至於班長,則由士兵自己推選。


    其餘年輕男子大概還有一百二十來人,編為一個加強連,由胡漢三擔任連長,直接向首領胡廣負責。


    所有婦女也編製為一個營,營長為烏蘭。其中最為健壯的婦女單獨成立一個連,連長是劉彩娥,也需要進行軍事訓練。


    另外的婦女和為數不多的老人進行混合編組,按照連的編製來,有護理連,就是有耐心、會照料人的婦女、老人組成。其中照顧傷病員的婦女,基本上都是已婚的。


    還有夥食連,負責所有人的夥食,通俗點說,就是做飯的。


    其他人則編在一個後勤連中,幹一些雜事。


    至於所有兒童,不包括四小,則組成兒童營,底下不分連排,營長是丫丫。他們的任務暫時隻有一個,就是學習。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營,就是工匠營。由張鐵匠擔任營長,直接向胡廣負責。裏麵又分為鐵匠,木匠,農耕連等等。


    胡廣大致講解了一番之後,便讓各營長把名單領了去,然後才大聲地說道:“這隻是一個最初的安排,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特長沒有發揮,可以向我提出來,得到同意後可以換地方。”


    所有這些,對於這些底層農民來說,都是新鮮事物,他們暫時也說不出個一二三。因此,廣場上顯得有點安靜。


    “以前,我們這些窮苦老百姓被官府、惡奴壓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謂是苦不堪言。”


    聽胡廣忽然提到這個,不少人迴憶起往事,不由得有點黯然。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就是個大家庭。我希望,我們能擰成一股繩,在這吃人的世道,和一切欺負、壓迫我們的勢力做鬥爭!”


    胡廣說到這裏,稍微停了下,深吸了口氣,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吼出去道:“我們要讓世人刮目相看,我們的目標是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因此我宣布,我們以後就叫叫天軍。叫天天應,叫地地靈的叫天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替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叫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叫天並收藏替明最新章節